卷二十三

關燈
德相。

    高二十由旬。

    中有一窟名曰明星。

    縱廣高下亦複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

    有一師子修聲聞慈。

    複有一窟名曰淨道。

    縱廣高下亦複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

    中有一兔修聲聞慈。

    複有一窟名曰喜樂。

    縱廣高下亦複如是,亦是菩薩昔所住處。

    中有一龍修聲聞慈。

    山有水神名曰水天。

    有羅刹女名修慚愧。

    各有五百眷屬圍繞。

    是二女人常共供養如是三獸。

    是十二獸。

    晝夜常行閻浮提内。

    天人恭敬。

    功德成就已,於諸佛所發深重願一日一夜。

    常令一獸遊行教化馀十一獸安住修慈。

    周而複始。

    七月一日鼠初遊行。

    以聲聞乘教化一切鼠身衆生。

    令離惡業勸修善事。

    如是次第至十三日。

    鼠複還行。

    如是乃至盡十二月。

    至十二歲。

    亦複如是,常為調伏諸衆生故。

    善男子,是故此土多有功德。

    乃至畜生亦能教化。

    演說無上菩提之道。

    是故他方諸菩薩等。

    常應恭敬此佛世界爾時會中有一優婆塞。

    名曰淨德。

    白佛言:世尊,我今可得睹見如是十二獸不。

    善男子,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欲得睹見是十二獸。

    欲得大智大念大定大神通力。

    欲受一切所有典籍四無量心。

    欲行正道得奢摩他。

    欲得寂靜。

    欲增善法。

    是人當以白土作山。

    縱廣七尺高十二尺。

    種種香塗金薄薄之。

    四邊周匝二十尺。

    所散瞻婆華當以銅器盛。

    諸種種非時之漿置之四面。

    清淨持戒日三洗浴敬信三寶。

    離山三丈正東向立。

    誦如是咒戰陀羅呵(一)修利蛇比摩(二)其羅?兄(三)沸己牟邏(四)若蛇牟邏(五)阿呵希(六)娑呵啰希(七)若蛇可希(八)薩婆複多呵(九)梨蛇婆呵休(十)摩莎車婆牟梨(十一)迦?浮(十二)邏奢浮(十三)修邏蛇牟(十四)呿那(十五)摩希叉婆(十六)迦婆摩诃(十七)阿叉比婆邏(十八)多波比莎(十九)沙持因持利蛇鞞莎(二十)阿阇牟他婆(二十一)婆盧婆叉(二十二)槃陀哆(二十三)遮羅叉婆希(二十四)呵迦比牟(二十五)哆比勒搜(二十六)散遮勒搜(二十七)?婆浮(二十八)娑邏?叉搜(二十九)沸己遮賴莎(三十一)陀叉邏莎(三十二)波利波遮(三十三)修羅修(三十四)搜婆莎彌(三十五)希邏莎(三十六)?邏牟莎邏莎(三十七)牟莎邏私(三十八)邏婆邏娑(三十九)頻婆思邏莎(四十)??邏娑(四十一)陀摩盧遮那邏娑(四十蘭呵邏娑(四十三)首陀盧遮那邏娑(四十四)?摩摩邏娑(四十五)比摩盧遮那呿伽(四十六)薩颠摩邏娑(四十七)阿利耶盧遮那耨耨(四十八)比摩牟(四十九)婆羅呵芒?呵邏私??(五十)阿由比目猛(五提緻汦(五十二)莎呵。

     住十五日。

    當於山上見初月像。

    爾時則知見十二獸。

    見已所願随意即得。

    善男子,若能如是修行苦行。

    即得眼見是十二獸。

    爾時淨德優婆塞語明星菩薩言:善男子,汝能教化調伏衆生。

    雲何調伏。

    為以身耶。

    口耶意耶。

    善男子,我非身口。

    唯以心業。

    善男子,若是心業。

    為過去耶未來耶現在乎。

    善男子,亦非去來。

    唯是現在。

    制限在心不令作惡。

    善男子汝猶不能令現在心獲得解脫雲何而能調伏衆生。

    明星答言:我今受持四無礙智淨目持力故。

    能調伏一切衆生淨德言:四無礙智淨目持者,亦複不能調伏衆生。

    何以故?無覺觀故。

    雲何而言:能調衆生。

    善男子,我今問汝随意見答。

    善男子,攝入系縛解脫清淨道及寂靜。

    雖複平等亦不平等。

    如是平等及不平等。

    何因緣生。

    何因緣出。

    何因緣增長。

    汝甯不知乎。

    淨德答言:善男子,如是等事。

    因我我所生出增長。

    明星菩薩言:善男子是我我所何因緣生。

    善男子,是我我所風因緣生。

    明星菩薩言:風住何處。

    善男子,風住虛空。

    又問虛空為何所祝答言:虛空住於至處。

    又問。

    至處複何所祝答言:至處何處住者不可宣說。

    何以故?遠離一切諸處所故。

    一切處所所不攝故。

    非數非稱不可量故。

    非覺非觀。

    非有非無。

    非行非生。

    非出非滅。

    非有增長。

    非字非念。

    非作非受。

    非闇非明。

    非增非減。

    非壯非老。

    真實之性是一切法無罣礙門。

    是故至處無有住處。

    明星菩薩言:善男子,如是即是四無礙智淨目陀羅尼。

    若有菩薩修集如是陀羅尼者,一切煩惱則為爛敗入法緣慈。

    一切法中無有疑心。

    說是法時十方世界無量衆生得法緣慈。

    無量衆生得近四無礙智淨目陀羅尼。

    爾時世尊贊是二人。

    善哉善哉!善男子,能如法問。

    能如法答。

    是陀羅尼因緣力故。

    四天王等。

    於我滅後能守護法。

     戰阿羅呵(一)修利蛇比摩(二)其羅貶(三)佛已牟邏(四)若蛇牟邏(五)阿呵希(六)婆呵啰希(七)若蛇呵希(八)薩婆複多呵希(九)梨咃婆呵休(十)摩沙車婆牟梨(十一)迦?浮(十二)邏奢浮(十三)修邏蛇牟(十四)呿迦那(十五)摩希叉婆(十六)迦婆摩呵(十七)阿叉比婆邏(十八)多波比婆(十九)沙持因持利蛇鞞婆(二十)阿阇牟他婆(二十一)婆盧婆叉(二十二)槃陀哆(二十三)遮羅叉婆希(二十四)呵迦比牟(二十五)哆比勒搜(二十六)散遮勒搜(二十七)嘙嘙浮(二十八)婆羅婆叉搜(二十九)佛已遮(三十)哆紗賴沙(三十一)陀叉邏娑(三十二)波利波遮(三十三)修邏修(三十四)搜婆娑彌(三十五)希邏(三十六)嘙羅牟娑羅娑(三十七)牟娑邏私(三十八)羅婆邏婆(三十九)頻婆思邏娑(四十)嘙嘙邏娑(四十一)陀摩盧遮那邏娑(四十二)富囊挫蘭呵邏婆(四十三)首陀盧遮那邏娑(四十四)嘙摩摩邏娑(四十五)比摩盧遮那呿伽(四十六)薩颠摩邏娑(四十七)阿利那遮那褥褥(四十八)比摩牟(四十九)婆遮呵芒嘙呵邏私葂葂(五十)阿由比目醯(五十一)牟尼邏提緻沙(五十二)娑呵(五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