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關燈
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三者複有衆生。

    已於過去無量世中。

    供養父母師長和上耆舊有德。

    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四者複有衆生。

    已於過去無量世中。

    成就天業。

    當受天身。

    故轉天身來生其土。

    五者複有衆生能壞一切三惡道業。

    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六者複有衆生具聲聞乘。

    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七者複有衆生樂緣覺乘。

    如是之人來生其土。

    八者複有衆生。

    已於過去無量世中。

    修六波羅蜜。

    如是之人樂生其土。

    大王。

    若有菩薩修四無量。

    随所住國。

    其土具足如是八人。

    大王。

    若有菩薩修四無量。

    随所住國。

    其地具足上地水味無上法味衆生之味。

    一切衆生心相親愛。

    如是衆生舍是身已,複生天上。

    乃至鳥獸亦複如是,大王。

    譬如一筐盛四種香。

    一者沈水。

    二者多伽羅。

    三者牛頭栴檀。

    四者多摩羅葉。

    如是四香合有四兩。

    有四姓人。

    以四種衣置之筐中。

    經數日已各自赍去。

    而是四香铢兩不折。

    然是衣中各各有香。

    大王。

    若有菩薩修四無量。

    随所住國其土人民。

    各各成就種種功德。

    而於菩薩無所損減。

    爾時頻婆娑羅王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修四無量心不可思議。

    何以故?菩薩摩诃薩自身修集。

    能令無量無邊衆生得大利益。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

    名曰淨光。

    告無勝菩薩言:善男子,汝今已得無上利益。

    何以故?汝常修集四無量心。

    無勝菩薩言:善男子,我今雲何得大利益。

    如是法中無作無受。

    無覺無見無知。

    無此無彼。

    善男子,如人自言:能畫虛空璎珞莊嚴。

    雖有是言:真實不能。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無出無壞。

    無生無滅。

    無有處所。

    無有覺觀。

    淨三解脫。

    無相無作無願。

    如爾法界。

    無轉無散。

    無合無礙。

    無濁無邊,猶如虛空無有和合。

    無欲無性。

    無見無說。

    法性無數。

    無少無多。

    無有境界。

    無二無著。

    無量無色。

    無聲寂靜。

    無變無量,猶如虛空。

    無比無勝。

    無常無斷。

    難見難知。

    難可思惟。

    堅固無行。

    無有瞋恚。

    攝諸佛界。

    是名梵行。

    名四無量。

    如來修集。

    心無厭足。

    勤行精進。

    是名佛法。

    大信大念。

    大不放逸。

    至心不忘。

    若菩薩摩诃薩修集如是四無量心。

    即是菩薩修行菩薩甚深法界。

    如是菩薩将欲近入無生法忍。

    行六波羅蜜護諸佛法。

    已近第三如法順忍。

    真見佛身。

    能摧魔衆及壞邪道。

    度生死河入大智海。

    通達一切諸佛境界。

    具足莊嚴諸佛功德。

    諸所有色種姓财物。

    勝諸衆生。

    次第當坐如來法座。

    具足一切三昧總持。

    不為一切聖人所輕。

    為諸緣覺之所贊歎。

    常為諸佛之所護念。

    能解一切國土衆生種種語言:於諸法中。

    不見受者及以施者,亦無說者及聽法者,無有作者及以受者,猶如虛空。

    淨光言:善男子,是故我言:汝今成就無量功德。

    何以故?已於無量無邊世中勤修集故。

    善男子,若佛獲得十力無畏一切佛法。

    出家苦行逮成正覺。

    轉妙法輪示大神通入大涅槃。

    如是等事悉皆因修四無量心。

    如是即是四無量果。

    以是義故。

    諸善男子及善女人。

    應當修集四無量心。

    說是法時二萬衆生得随慈忍。

    無量衆生具四無量心。

    一切大衆鹹供養佛。

     △虛空目分中淨目品第五 爾時有一菩薩童子,名無勝意。

    長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慈無量心。

    有何等相。

    有何等體。

    何等因緣。

    何等果報。

    雲何具足。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能問如是甚深之義。

    爾時如來即入三昧。

    其三昧名調伏衆生無所畏懼。

    入三昧已,從其肉髻放大光明。

    其光猛盛有種種色。

    遍照無量無邊世界。

    複出妙音。

    而說偈言: 淤泥之中生芙蓉,亦複生於種種華。

    衆生以之供養佛,并及一切諸天神。

    一切惡國亦如是,生諸聖人大菩薩。

    能調難調不調衆,猶如衆生華供養。

     娑婆世界惡土地,釋迦住中宣說法。

    若欲獲得無量利,應當往彼娑婆界。

     無量世界所有衆生。

    聞是偈已,各各供養其土世尊,既供養已,乘佛神力。

    悉來集會娑婆世界。

    至於佛所頭面禮拜卻坐一面。

    爾時此界大寶坊中。

    無量衆生具足彌滿。

    是諸衆生各作是念。

    獨我至此供養如來。

    獨在佛前谘問正法。

    如來獨為我一人說。

    爾時世尊,告無勝意童子,善男子,慈有三種。

    一衆生緣。

    二者法緣。

    三者無緣。

    善男子,衆生緣者緣於五有。

    若有法行菩薩。

    欲得具足六波羅蜜大慈大悲菩薩十地。

    速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轉正法輪。

    調伏無量無邊衆生。

    令度無邊生死大河。

    欲壞無量惡魔伴黨入大涅槃。

    如是菩薩。

    應當修集四無量心。

    應雲何修。

    若菩薩摩诃薩。

    為下方衆生乃至上方一切衆生。

    修集是慈。

    視諸衆生如父如母。

    如師和上。

    如佛世尊聲聞緣覺。

    爾時應作如是思惟。

    若有衆生。

    橫於我所起諸惡事。

    菩薩爾時應作是念。

    若我瞋是惡衆生者,則為十方諸佛所見。

    是大可恥。

    當見呵責。

    雲何是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自不能調伏其心。

    譬如有人無有腳足而欲趣彼郁單曰土。

    如無目者而欲讀書。

    如無手者而欲執作。

    遠離慈心。

    而欲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亦複如是,若不能斷如是瞋心。

    尚不能得聲聞菩提。

    何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我不能調伏自心。

    當為諸佛聲聞緣覺天龍八部之所呵責。

    若我不能調伏自心。

    當得大罪受地獄苦。

    不得現在未來利益。

    是故應當修集慈心。

    複作是念。

    若有於我已作諸惡。

    始作欲作。

    或以惡事加於我親。

    以利養事益於我怨。

    亦複如是,如是觀已,菩薩先於一方衆生。

    修集慈心。

    二三四方四維上下。

    亦複如是,善男子,是名菩薩慈緣衆生。

    爾時會中有一天子。

    名曰明星。

    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摩诃薩。

    初修慈心。

    如是慈心有何等果。

    為是現在。

    為在未來。

    具足成就幾所福德。

    世尊,如是菩薩修集慈心。

    頗複當堕三惡道不。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於昔供養恭敬無量諸佛。

    是故今能發如是問。

    已種善子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