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虛空目分第十之二中世間目品第二
爾時世尊,即放眉間白毫相光。
悉蔽十方諸佛世界。
日月星宿珠火燈明所照之處。
一切石山諸惡刺棘為不複現。
十方無量恒河沙等世界衆生。
見是光已,各各系念思惟善事。
其中諸佛見是光已,各告己衆而作是言:善男子,過於無量恒河沙世界。
彼有世界名曰娑婆。
具足五滓。
有佛出世。
号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無量世界無量菩薩無量聲聞。
悉集彼土坐彼佛前。
彼佛即為宣說法行法目陀羅尼門。
為諸聲聞。
說法行已放大光明。
将欲演說淨目法門陀羅尼法。
為中乘者得緣覺果。
為諸菩薩。
莊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具足十地如來十八不共之法。
轉不退輪壞三惡趣。
令修八聖得無上果。
爾時十方恒河沙等世界諸衆。
聞是語已,各各白佛言:世尊,我欲往彼娑婆世界至說法處。
聽受如是淨目法門。
爾時無量諸菩薩衆。
悉共來詣娑婆世界。
到於佛所頭面禮拜卻坐一面。
時此世界無量梵天。
往至佛所供養恭敬卻坐一面。
百億魔天。
百億化自在天。
百億兜率天。
百億夜摩天。
百億帝釋天。
百億四天王天。
百億日月天。
百億自在天。
百億閻羅王。
百億地鬼。
四百億阿修羅。
四百億龍王。
如是等衆悉向佛所。
恭敬供養卻坐一面。
無量沙門及婆羅門悉得神通。
來向佛所恭敬供養卻坐一面。
諸世界中外道相師。
見光明時作是思惟。
如是光者,非是日月星宿之明。
必是異光。
如是不久七日并出。
當焦四海須彌山王一切草木。
其後欲界火災當出。
或複有言:卻後不久必當雨毒害於一切。
或複有言:卻後不久必當雨刀害諸人物。
惡時将至誰能救之。
或複有言:瞿昙沙門憐愍一切。
唯是能救施其壽命。
爾時一切無量衆生至心念佛。
念已即見是大寶坊。
以佛力故即至坊中。
爾時波斯匿王。
以佛神力故亦見寶坊。
以佛力故得到坊中。
憂填耶那王。
惡性王。
輸頭檀王。
摩醯陀王。
修陀奢那王。
頻婆娑羅王。
如是等王亦因佛力得見寶坊。
悉至坊中供養禮拜次第而坐。
各作是念。
今此衆中有大仙人。
有佛世尊,此光因緣今當問誰。
當問仙人。
問佛可耶。
爾時須陀舍那王言:我今有大婆羅門師。
名曰電發。
善知相法能解能說。
是最可問。
電發聞已即作是言:我所博覽一切相書都無此事。
我實不能解此光瑞。
閻浮提中一切相師其數五百悉不能解。
爾時頻婆娑羅王。
語諸王言:汝何故狂。
此大衆中有佛世尊,号釋迦牟尼。
具一切智。
善知世間出世間相。
了十二月善相之書。
大悲憐愍一切衆生。
實語正語。
唯佛能說是光報應。
爾時諸王及諸大衆一切宗仰。
共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等說十二月相書。
佛言大王。
今此大會不應宣說世間相書。
頻婆娑羅王白佛言:世尊,今此會中有諸衆生。
不信如來所有功德。
又不信是一切智人。
唯願破壞如是疑心。
而宣說之。
是諸衆生若得聞已心生喜信。
生信心已,乃可為說出世之道。
如是衆生。
亦當樂受易可調伏。
佛言大王。
至心谛聽。
我當說之。
大王。
往昔雪山有一仙人。
名婆伽婆。
食果草根修集慈心。
而不能除諸煩惱結。
不能調伏貪欲之心。
時彼住處有一雌虎。
即共行欲。
虎便懷妊日月已滿。
至此人所産十二子。
是時仙人心憐愍故。
即取洗浴而哺養之。
虎母心愛随時乳養。
爾時仙人各為立名。
一名竭伽。
二名跋伽婆。
三名為虎。
四名師子。
五名擔重。
六名婆羅堕阇。
七名步行。
八名婆羅奴。
九名健食。
十名惡性。
十一名師子擔。
十二名健行。
是十二子年始七歲。
食草根華果。
是時父母俱時命終。
時十二子心懷愁惱。
仰天号哭。
如何一旦無所歸依。
時有樹神聞是聲已,作如是言:諸童子且莫啼哭。
有歸依處。
所謂梵天憐愍衆生。
汝等應當晝夜六時淨自洗裕向於虛空至心禮拜求哀梵天。
梵天當以無礙天耳聞汝等聲。
聞已當來至汝住處。
以憐愍故。
來已當壞汝等癡闇施慧光明得智慧已,一切諸天當供養汝。
況世間人。
時十二子聞是語已,如教而行經十二年。
然後梵天乃聞其聲。
即來下至三十三天。
爾時帝釋見梵天來即前供養。
既供養已,即複白言:大士。
欲何所至。
憍屍迦。
汝不見彼雪山之中十二仙耶。
憍屍迦可共往彼。
時釋提桓因與無量天。
相随俱下至雪山中。
時十二仙見梵天來。
歡喜踴躍禮拜供養。
時梵天王,告十二童子,汝等何故。
十二年中精勤苦行供養於我。
欲何所求。
為求名聲色力财寶聖道智慧諸天身耶。
時竭伽仙白梵天言:大士。
我今不求如是等事。
我欲求智慧。
為衆生故。
我等孤稚少失覆蔭自随其心。
無教告者,唯願大士施我智慧。
令我識知善惡等業。
及了衆生善惡等業。
亦知衆生國土城邑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男女大小善惡等相受苦樂事。
諸王貪國無厭足者,興兵相伐衰盛等相。
若我知已,當以方便教滅惡相。
令得受樂,大方等大集經虛空目分中彌勒品第三爾時彌勒菩薩即於佛前。
心念說偈。
問於如來。
非有途路,而有輪轉,如來亦不。
住一切道,非道見道,道見非道。
佛言:善男子,非道者即是不出不滅。
不住非智。
非智境界。
非明非闇。
非常非斷。
非善非惡。
非是色陰乃至識陰。
是名實性。
是名法性。
名一切行。
名真實際。
是名非道。
如是中道。
諸佛如來轉於法輪。
而不貪著如是諸道。
若有衆生。
道見非道非道見道。
如是衆生不能達於道與非道及知三道。
如來悉能分别解說。
及以斷道。
善男子,如來世尊於無道中而轉法輪。
為壞衆生三種道故。
何等三道一煩惱道。
二者苦道。
三者業道。
業道者,所謂行有。
煩惱道者,所謂無明愛齲苦道者,所謂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等。
如是三道。
何因緣有。
觸緣故有。
善男子,因眼見色而生愛心。
愛心者即是無明。
為愛
悉蔽十方諸佛世界。
日月星宿珠火燈明所照之處。
一切石山諸惡刺棘為不複現。
十方無量恒河沙等世界衆生。
見是光已,各各系念思惟善事。
其中諸佛見是光已,各告己衆而作是言:善男子,過於無量恒河沙世界。
彼有世界名曰娑婆。
具足五滓。
有佛出世。
号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無量世界無量菩薩無量聲聞。
悉集彼土坐彼佛前。
彼佛即為宣說法行法目陀羅尼門。
為諸聲聞。
說法行已放大光明。
将欲演說淨目法門陀羅尼法。
為中乘者得緣覺果。
為諸菩薩。
莊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具足十地如來十八不共之法。
轉不退輪壞三惡趣。
令修八聖得無上果。
爾時十方恒河沙等世界諸衆。
聞是語已,各各白佛言:世尊,我欲往彼娑婆世界至說法處。
聽受如是淨目法門。
爾時無量諸菩薩衆。
悉共來詣娑婆世界。
到於佛所頭面禮拜卻坐一面。
時此世界無量梵天。
往至佛所供養恭敬卻坐一面。
百億魔天。
百億化自在天。
百億兜率天。
百億夜摩天。
百億帝釋天。
百億四天王天。
百億日月天。
百億自在天。
百億閻羅王。
百億地鬼。
四百億阿修羅。
四百億龍王。
如是等衆悉向佛所。
恭敬供養卻坐一面。
無量沙門及婆羅門悉得神通。
來向佛所恭敬供養卻坐一面。
諸世界中外道相師。
見光明時作是思惟。
如是光者,非是日月星宿之明。
必是異光。
如是不久七日并出。
當焦四海須彌山王一切草木。
其後欲界火災當出。
或複有言:卻後不久必當雨毒害於一切。
或複有言:卻後不久必當雨刀害諸人物。
惡時将至誰能救之。
或複有言:瞿昙沙門憐愍一切。
唯是能救施其壽命。
爾時一切無量衆生至心念佛。
念已即見是大寶坊。
以佛力故即至坊中。
爾時波斯匿王。
以佛神力故亦見寶坊。
以佛力故得到坊中。
憂填耶那王。
惡性王。
輸頭檀王。
摩醯陀王。
修陀奢那王。
頻婆娑羅王。
如是等王亦因佛力得見寶坊。
悉至坊中供養禮拜次第而坐。
各作是念。
今此衆中有大仙人。
有佛世尊,此光因緣今當問誰。
當問仙人。
問佛可耶。
爾時須陀舍那王言:我今有大婆羅門師。
名曰電發。
善知相法能解能說。
是最可問。
電發聞已即作是言:我所博覽一切相書都無此事。
我實不能解此光瑞。
閻浮提中一切相師其數五百悉不能解。
爾時頻婆娑羅王。
語諸王言:汝何故狂。
此大衆中有佛世尊,号釋迦牟尼。
具一切智。
善知世間出世間相。
了十二月善相之書。
大悲憐愍一切衆生。
實語正語。
唯佛能說是光報應。
爾時諸王及諸大衆一切宗仰。
共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為我等說十二月相書。
佛言大王。
今此大會不應宣說世間相書。
頻婆娑羅王白佛言:世尊,今此會中有諸衆生。
不信如來所有功德。
又不信是一切智人。
唯願破壞如是疑心。
而宣說之。
是諸衆生若得聞已心生喜信。
生信心已,乃可為說出世之道。
如是衆生。
亦當樂受易可調伏。
佛言大王。
至心谛聽。
我當說之。
大王。
往昔雪山有一仙人。
名婆伽婆。
食果草根修集慈心。
而不能除諸煩惱結。
不能調伏貪欲之心。
時彼住處有一雌虎。
即共行欲。
虎便懷妊日月已滿。
至此人所産十二子。
是時仙人心憐愍故。
即取洗浴而哺養之。
虎母心愛随時乳養。
爾時仙人各為立名。
一名竭伽。
二名跋伽婆。
三名為虎。
四名師子。
五名擔重。
六名婆羅堕阇。
七名步行。
八名婆羅奴。
九名健食。
十名惡性。
十一名師子擔。
十二名健行。
是十二子年始七歲。
食草根華果。
是時父母俱時命終。
時十二子心懷愁惱。
仰天号哭。
如何一旦無所歸依。
時有樹神聞是聲已,作如是言:諸童子且莫啼哭。
有歸依處。
所謂梵天憐愍衆生。
汝等應當晝夜六時淨自洗裕向於虛空至心禮拜求哀梵天。
梵天當以無礙天耳聞汝等聲。
聞已當來至汝住處。
以憐愍故。
來已當壞汝等癡闇施慧光明得智慧已,一切諸天當供養汝。
況世間人。
時十二子聞是語已,如教而行經十二年。
然後梵天乃聞其聲。
即來下至三十三天。
爾時帝釋見梵天來即前供養。
既供養已,即複白言:大士。
欲何所至。
憍屍迦。
汝不見彼雪山之中十二仙耶。
憍屍迦可共往彼。
時釋提桓因與無量天。
相随俱下至雪山中。
時十二仙見梵天來。
歡喜踴躍禮拜供養。
時梵天王,告十二童子,汝等何故。
十二年中精勤苦行供養於我。
欲何所求。
為求名聲色力财寶聖道智慧諸天身耶。
時竭伽仙白梵天言:大士。
我今不求如是等事。
我欲求智慧。
為衆生故。
我等孤稚少失覆蔭自随其心。
無教告者,唯願大士施我智慧。
令我識知善惡等業。
及了衆生善惡等業。
亦知衆生國土城邑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男女大小善惡等相受苦樂事。
諸王貪國無厭足者,興兵相伐衰盛等相。
若我知已,當以方便教滅惡相。
令得受樂,大方等大集經虛空目分中彌勒品第三爾時彌勒菩薩即於佛前。
心念說偈。
問於如來。
非有途路,而有輪轉,如來亦不。
住一切道,非道見道,道見非道。
佛言:善男子,非道者即是不出不滅。
不住非智。
非智境界。
非明非闇。
非常非斷。
非善非惡。
非是色陰乃至識陰。
是名實性。
是名法性。
名一切行。
名真實際。
是名非道。
如是中道。
諸佛如來轉於法輪。
而不貪著如是諸道。
若有衆生。
道見非道非道見道。
如是衆生不能達於道與非道及知三道。
如來悉能分别解說。
及以斷道。
善男子,如來世尊於無道中而轉法輪。
為壞衆生三種道故。
何等三道一煩惱道。
二者苦道。
三者業道。
業道者,所謂行有。
煩惱道者,所謂無明愛齲苦道者,所謂識名色六入觸受生老死等。
如是三道。
何因緣有。
觸緣故有。
善男子,因眼見色而生愛心。
愛心者即是無明。
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