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關燈


    能調伏一切諸煩惱結。

    有三昧名回伏。

    能令一切入真實道。

    有三昧名曰轉進。

    能離聲聞辟支佛地。

    有三昧名曰樂遊。

    能不厭生死。

    有三昧名曰趣向。

    能從一地至一地故。

    有三昧名曰怡怿。

    能成就悅可大衆故。

    有三昧名無礙光。

    能於一切衆生成就等心。

    有三昧名曰知所作。

    能順一切所作不逆故。

    有三昧名曰師子相。

    能成就大衆無所畏。

    有三昧名曰心勇。

    能降伏四魔。

    有三昧名曰蓮華莊嚴。

    能成就不染世法。

    有三昧名曰光莊嚴。

    能普照諸佛世界。

    有三昧名曰清涼。

    能斷離憎愛故。

    有三昧名曰幢相。

    能成就一切佛法光明故。

    有三昧名曰炬王。

    能成就大智慧光明。

    有三昧名曰日光。

    能成就斷除無明闇冥。

    有三昧名曰集德。

    能成就辭辯無荊有三昧名曰那羅延。

    能成就金剛身。

    有三昧名曰堅固。

    能成就不掉動心。

    有三昧名曰彌樓幢。

    能成就不見頂相。

    有三昧名曰堅自在。

    能成就度本願。

    有三昧名曰金剛士。

    能成就不退諸通。

    有三昧名曰金剛常能成就昇於道常有三昧名曰喻如金剛。

    善能鑒徹一切諸法。

    有三昧名曰行王。

    能觀一切衆生心行。

    有三昧名曰慧王。

    能成就勝智。

    知諸根滿足未滿足者,有三昧名曰随類。

    能成就随衆生性而為說法。

    有三昧名曰修一切諸身。

    能成就法身。

    有三昧名曰不旬。

    能得成就無礙見見諸如來。

    有三昧名曰無诤。

    能得分别一切因緣。

    有三昧名曰無垢輪。

    能得成就轉妙法輪。

    有三昧名曰電光。

    能得覺諸法因緣。

    有三昧名曰善分别。

    能知諸界盡同一界。

    有三昧名曰莊嚴王。

    能得成就相好。

    有三昧名曰随解王。

    能以一音報於一切。

    有三昧名曰不分别法界。

    能知一切三昧同一三昧。

    有三昧名曰堅固。

    能得不退於諸法性。

    有三昧名曰不可壞。

    能知諸法同於法性。

    有三昧名曰無終。

    能知本際非際。

    有三昧名曰無作。

    能成就如如無有變易有三昧名曰無動。

    能知諸法平等如虛空。

    有三昧名曰淨祝能得成就諸波羅蜜。

    有三昧名曰善攝。

    能成就四攝法。

    有三昧名曰等行。

    能得成就四梵行。

    有三昧名曰無礙觀。

    能得成就諸助道法。

    有三昧名曰海櫻能得總持諸佛所說,有三昧名曰空。

    能斷一切諸見。

    有三昧名曰無相。

    能斷一切諸覺。

    有三昧名曰無願。

    能得淨成就一切諸願。

    有三昧名曰決了。

    能得成就無生法忍。

    有三昧名曰不脫。

    能得成就不失所聞法。

    有三昧名曰無翳。

    能以善說悅可衆生。

    有三昧名曰得豐。

    能得成就寶手。

    有三昧名曰法雲。

    能雨一切法門。

    有三昧名曰寶莊嚴。

    能得成就不斷三寶勝種。

    有三昧名曰無比。

    能成就智所作業。

    有三昧名曰虛空門。

    能得離一切障礙。

    有三昧名曰智櫻能得遍知一切諸法。

    有三昧名曰見現在諸佛。

    能得成就諸如來功德。

    有三昧名曰選擇寂靜如意。

    能得成就離於本際。

    有三昧名曰分别一相法門。

    能得成就於未來世說一相法門。

    有三昧名曰了知一切法平等性。

    能得成就解了一切經書。

    有三昧名曰集諸功德。

    能得潤益一切衆生。

    有三昧名曰遊戲神通。

    能得成就不思議解脫。

    有三昧名曰自覺。

    能入如來秘密之藏。

    有三昧名曰首楞嚴。

    能於菩薩地中乃至示大涅槃。

    有三昧名曰遍至。

    能得成就在在現生。

    有三昧名曰灌頂王。

    能得成就菩薩所行無馀。

    有三昧名曰無勝。

    能得成就如來十力。

    有三昧名曰無荊能得成就四無所畏。

    有三昧名曰無等。

    能得成就佛不共法。

    有三昧名曰願王。

    能得成就諸所聞法。

    自利利彼功不唐捐。

    有三昧名曰善入無垢櫻能現前覺了一切佛法。

    有三昧名曰善知覺。

    能得成就薩婆若智無有遺馀。

    有三昧名曰盡無邊。

    能得成就一切佛事受行無馀。

    善男子,此謂八萬四千三昧門。

    以此等為首。

    菩薩坐道場時。

    便得八萬四千諸三昧門。

    一一三昧。

    以無量阿僧祇百千萬億三昧以為眷屬。

    善男子,是諸三昧能知八萬四千種衆生諸所行法。

    以能顯現八萬四千法聚。

    善男子,是為略說諸菩薩行。

    及諸佛法藏少分。

    而諸菩薩行無量無邊。

    諸佛法藏不可思議。

     爾時虛空藏菩薩說是法時。

    有萬六千菩薩得柔順忍無量三昧而現在前。

    複有八萬四千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世尊贊虛空藏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說是諸三昧法門。

    善說如來勝智。

    如汝自身證行此法不從他得。

    爾時生疑菩薩合掌白虛空藏言:希有大士。

    乃能成就如是不可思議功德。

    不從他聞。

    而能入於如來勝智行處。

    我亦願樂欲令一切衆生得此不可思議法如來行處。

    爾時大德舍利弗問生疑菩薩言:善男子,誰為汝作此生疑名也。

    生疑菩薩答舍利弗言:菩提心為我作此生疑名。

    所以然者,若不發菩提心。

    於佛法中終不生疑。

    其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其人於一切佛法則生疑惑。

    為欲現知明了一切佛法故。

    譬如灌頂刹利王最大太子成就王相。

    應作國主次父之後應紹王位。

    是故其子每常谘問治國之法。

    我當雲何監領國事。

    大德舍利弗。

    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畢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次如來後亦應紹繼無上法王尊位。

    亦常思惟谘問一切智相應之法。

    我等應當雲何持無上法王法也。

    是故亦於一切佛法每常生疑。

    大德舍利弗。

    當知以此因緣由菩提心故立此生疑名也。

    生疑菩薩複語舍利弗言:大德。

    我從昔來不憶值諸佛菩薩及善知識。

    未曾不問諸佛妙法。

    是故我真名生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