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關燈
,爾時衆天灌頂轉輪聖王於四十中劫常專一念。

    未曾放逸不作馀事。

    常以一切樂具。

    供養如來及菩薩僧。

    於爾所時所作功德。

    亦不發願有所志求。

    過四十中劫。

    於最後日。

    以無價三衣供奉如來諸菩薩僧。

    各施一衣。

    當乎爾日世尊,中後為諸大衆廣說妙法。

    於時衆天灌頂聖王侍從圍繞。

    為聽法故往詣佛所。

     爾時世尊知彼聖王功德淳淑堪任有用。

    於時世尊及衆天灌頂轉輪聖王等。

    七日七夜都無食想。

    處師子座身不傾動說大乘經。

    名攝菩薩淨行不退轉輪方便。

    世尊說如是法。

    為欲令盡受持不忘失故。

    灌頂聖王於七日七夜心不分散。

    從佛聞法歡喜踴躍。

    其心悅豫從座而起。

    頂禮佛足右繞七匝。

    繞七匝已右膝著地。

    合掌向佛深心淳至。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即說偈言: 我發無上心,請召諸群生。

    無救者作救,冥世開大明。

    非為一法行,非為供一佛。

    非為一衆生,願度無馀故。

     生老病死苦,衆惱所逼者,一切莫憂懼,我誓要當度。

    欲瞋癡慢覆,失道造諸惡。

    正斷邪惡業,導至無畏城。

     堕三塗衆生,難處受衆苦。

    強志莫憂懼,我生施無畏。

    無明癡所翳,不識解脫門。

    我為然法炬,得明至涅槃。

     為四流所漂,沈溺不得邊。

    為造勝法船,令度諸有流。

    處生死饑馑,食先甘業荊我為作導師,當令至安樂。

     佛告生疑菩薩言:善男子,爾時灌頂聖王說此偈已,彼佛世界即六變振動光明遍照。

    於時聖王發道心已,即得菩薩三昧名曰不退菩提心。

    以得此三昧力故。

    常得見諸佛無礙。

    乃至夢中一切煩惱不為作患。

    自是已後其心不與嫉妒共俱。

    不與破戒俱。

    不與瞋恚俱。

    不與懈怠俱。

    不與散亂俱。

    其心不與愚癡等俱。

    彼灌頂聖王。

    盡其形壽常給侍世尊左右。

    為聞法故。

    又常教化三萬六千子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亦複教化馀無量無邊衆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爾時衆天灌頂轉輪聖王者,豈異人乎。

    莫造斯觀。

    即今虛空藏菩薩是也。

    爾時彼諸王子及諸大衆。

    教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我今即見在此會中大力精進大智慧諸菩薩摩诃薩聽法者是也善男子,虛空藏菩薩發心已來。

    經如是無量阿僧祇劫行菩薩道。

    此虛空藏菩薩從發心已來。

    未曾失菩提心未曾胎産。

    常值諸佛聽法供養衆僧。

    於諸佛所受持正法。

    攝法為首未曾失念。

    能善分别成就遍行。

    初發心已得甚深難解菩薩初地能行諸施。

    成就大悲得無戲論。

    無有厭惓發勤精進。

    學一切諸論知一切世法。

    成就慚愧得堅固念力。

    此菩薩住於初地。

    於無量阿僧祇不可稱不可量不可思議不可說不可說諸劫。

    能淨淳至具足行檀波羅蜜。

    於諸衆生常行大慈。

    勤修攝法一切波羅蜜及諸助道法。

    成就欲進不放逸等。

    皆随順檀波羅蜜。

    是菩薩住於初地。

    常勤給侍供養諸佛。

    勤求方便教化衆生。

    淨佛國土住於初地。

    得入一切地智慧光明而不過初地。

    然後乃成就無量功德智慧資糧。

    得如來力持不退神通已,離諸地障礙。

    而從初地入菩薩第二地。

    住無量阿僧祇劫淨於二地。

    修屍羅波羅蜜乃至十地。

    為一一衆生所經劫數亦複如是,於一一地中過無量阿僧祇劫成就菩薩行。

    為諸衆生現作佛事。

    而不舍菩薩所行。

    善男子,少有菩薩能行如是甚深不思議殊勝不散亂淳至勤修進行。

    如此虛空藏菩薩所行成就者,爾時生疑菩薩問虛空藏菩薩言:希有善男子,乃能如是發弘誓願。

    於此大乘久住生死無疲惓耶。

    虛空藏答言:善男子,此大地運載諸山河石壁樹木叢林一切藥草百穀苗稼及諸衆生有疲惓不。

    答言:不也大士。

    虛空藏言:善男子,諸菩薩心亦如大地。

    淳至成就故行菩薩行無有疲惓亦複如是,虛空藏複言:善男子,如此大地住於水上。

    此水持地無有疲惓。

    諸菩薩心亦如大水。

    以大悲力故教化衆生無有疲惓亦複如是,虛空藏複言:善男子,如此大水住於風上。

    此風持水無有疲惓。

    諸菩薩心亦如大風。

    以大方便力故淨佛世界無有疲惓亦複如是,虛空藏複言:善男子,喻如大風住於空上無所依止。

    此空持風無所障礙無有疲惓。

    諸菩薩心亦如風空。

    以般若波羅蜜力故集一切佛法無有懈廢疲惓亦複如是,所以者何。

    菩薩知一切法相。

    所以成就無生質。

    無作者無受者,因緣合成故而有所作。

    所作諸法亦無有實。

    本際空故本際離故實無成就。

    自性空故無生無滅。

    知一切諸法性相如。

    是故不見有法可生疲厭及疲厭者,所以者何。

    菩薩知一切法無二故。

    知生死性與涅槃性等。

    知涅槃性與一切法性等。

    知一切法性與無性等故。

    亦不恃不著。

    知一切諸法過去際未來際無自性。

    以定力故。

    誓願力故。

    不起於定而能現一切所作爾時生疑菩薩問虛空藏菩薩言:唯願大士說諸菩薩三昧行業。

    何謂三昧。

    何謂行三昧業者,虛空藏菩薩答生疑菩薩言:善男子,有八萬四千種諸三昧門。

    此諸三昧門能總攝一切諸馀三昧。

    何等是八萬四千三昧門。

    善男子,菩薩有三昧名曰不忘菩提心。

    能成就不散亂行。

    有三昧名曰降伏。

    能淨淳至。

    有三昧名曰不顯行。

    能究竟成就不退所作。

    有三昧名曰不依。

    能增進成就畢竟。

    有三昧名曰無垢。

    能成就白心。

    有三昧名曰照耀。

    能開示善法。

    有三昧名曰真淨。

    能回一切魔行。

    有三昧名曰踴出。

    終不為外道諸論之所降伏。

    有三昧名曰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