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嚴寶藏大富相。
布施得大富不離因故。
布施不知大富。
大富不能知施。
持戒是莊嚴生天相。
持戒得生天不離因故。
多聞是莊嚴智慧相。
多聞得智慧不離因故。
思惟是莊嚴斷結相。
思惟得斷結不離因故。
思惟不能知斷結。
斷結不能知思惟。
菩薩如是憶念諸法無生能莊嚴相。
是故布施已回向薩婆若。
成就檀波羅蜜。
行是菩薩檀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
持戒回向薩婆若。
成就屍波羅蜜。
行是菩薩屍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
修羼提波羅蜜回向薩婆若。
成就羼提波羅蜜。
行是菩薩羼提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
發毗梨耶回向薩婆若。
成就毗梨耶波羅蜜。
行是菩薩毗梨耶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
入禅定回向薩婆若。
成就禅波羅蜜。
行是菩薩禅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
淨般若回向薩婆若。
成就般若波羅蜜。
行是菩薩般若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
菩薩如是善順行時。
不見一法無因無緣而生者,亦不著因緣。
自善順入一切法。
如我無生無起。
一切法無生無起。
亦複如是,如我空一切法空。
亦複如是,如我離一切法離亦複如是,知一切法入平等如性非作非不作。
是為菩薩善順發行成就佛法。
善男子,雲何菩薩不退諸通。
於諸佛法悉得自在者,若菩薩戒身真淨。
心定不動。
得大智光明。
已成就福德智慧資糧。
已到諸波羅蜜彼岸。
已成就四攝。
已修四梵行。
已修欲進念慧定。
以善修四神足故得五神通。
諸菩薩本業淨故。
勤進不廢舍故。
常不散亂行故。
善伏結使故。
離念聲聞辟支佛心故。
受持方便故。
攀緣上地諸法故。
無我無依行故。
是以菩薩不退諸通。
是故諸菩薩。
究竟知諸法無退。
知諸法與法性等無有變異如虛空無變。
是為菩薩不退諸通。
於諸佛法悉得自在善男子,雲何菩薩入甚深法門。
諸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入者,若菩薩入甚深因緣法。
知逆順因緣法。
善知出知離。
知生知滅。
知集知荊善知衆生。
以何因緣故。
受垢離垢。
舍淨得淨。
乃至不見一法有垢有淨。
知一切法性相清淨。
亦不得清淨法相。
以我甚深故知一切法甚深。
以我離故知一切法離。
以我無二故知一切法無二。
以眼色二俱離故乃至意法亦離,則入第一義。
以世谛故假名諸法。
亦不執著真谛世谛。
是為菩薩入甚深法門。
諸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入。
善男子,雲何菩薩於十二因緣善得勝智方便。
離二邊諸見者,若菩薩知一切緣生法。
屬他所攝。
屬因屬緣。
屬和合。
屬所由。
所謂諸法皆從境界緣生。
各有所因各有所依。
諸法各各九相分别。
譬如外諸藥草叢林及諸樹木等。
皆無諸根。
無記無知。
依諸大故便得增長。
各各無相分别。
内有諸法亦複如是,依造業增長一切諸法。
無我人衆生壽命。
亦無作者受者,諸法生時無能生者,滅時無能滅者,菩薩作是念言:是諸緣生法各無自性。
無自性者他不能生。
所因亦無性。
所緣亦無性。
無自性者則無他性。
若法無自性他性者則無生。
無能生未生。
不可生已,生亦不生。
若未生非未生。
不生者則究竟無生無能生。
是故一切諸法皆無生無起。
但以名字故。
假名從因緣生。
而實無生。
亦無斷無常。
所以者何。
若法有生性者,則當有滅則是斷見。
若無滅者即有常見。
離斷常見故。
當知一切諸法皆無有生。
是為菩薩於十二因緣。
善得勝智方便。
離二邊諸見。
善男子,雲何菩薩為如來印所櫻如如不分别智方便者,若菩薩於甚深法。
得現前知見力。
離一切倚著。
過諸戲論。
得無終無始無生法忍。
如來盡知諸菩薩所成就根已,以如來印印之。
所謂受決定三菩提記。
是如來印無錯無謬。
無諸障礙無诤競不可沮壞。
無能非者無能發印者得。
如來印願行成就。
智水所灌菩薩為如是印所櫻所謂究竟無生無起櫻空櫻無相櫻無願櫻離染櫻寂滅櫻涅槃櫻菩薩智行成就。
不壞如性。
不變法界。
不離本際。
於諸法中。
不見上中下黑白等差别。
菩薩亦見一切衆生。
為此印之所櫻無憶想分别。
不舍本大誓願。
是為菩薩為如來印所櫻如如不分别智方便。
善男子,雲何菩薩入法界性門。
見一切法平等性。
若菩薩見諸法界。
無處不至。
無來無去。
無生無滅。
無相無起。
無戲無行。
菩薩作如是思惟。
此諸法等皆同法界。
如法界是離欲界。
離塵垢界故。
是無生界不可作故。
是無滅界無滅盡故。
是無來界不入根門故。
是無去界無所至故。
是不可安界無形質故。
是無樔窟界無依止故。
是真實界三境分斷故。
此法界中無眼界。
無色界。
無眼識界。
如法界。
一切法界亦如是,是故名一切法入於法界。
乃至無意界法界意識界。
如法界。
一切法亦如是,是故名一切法入於法界。
是菩薩知一切法入於法界。
知地界法界無二無别。
水界火界風界法界亦無二無别。
欲界法界亦平等無二無别。
色界無色界有為界無為界法界。
亦平等無二無别。
如是知無心境界及覺。
是為菩薩入法界性門。
見一切法平等性善男子,雲何菩薩淳至堅固。
喻如金剛心住不動於此大乘者,若菩薩以直心行。
成就淨淳至以不退。
畢竟不減。
勤進以無礙。
大慈以無惓。
大悲以普至。
方便得成就真實觀慧。
無礙等法皆悉成就。
菩薩見一切衆生有垢有濁。
凡愚粗獷拒逆不順。
是故菩薩為教化一切群生故不廢精進。
見此生死有無量過患憂悲苦惱等。
不退於來際莊嚴。
亦解無量無邊阿僧祇諸佛法。
為成就難集難持難滿諸佛法故。
種諸善根而能入如來無量法寶藏。
衆生性無量故。
法性無量故。
虛空性無量故。
為受持一切如來法寶藏故。
不舍精進。
聞一切法空無相無願。
無作無生無起。
解了分别觀行身證。
成就未具足佛法。
終不中道證於實際。
善入諸禅解脫三昧。
亦不厭離欲界而現受生。
已離陰界諸入。
無形無色無行。
而随衆生性。
随意示現種種形色而為說法。
轉菩薩輪示大涅槃。
亦不舍菩薩行。
入如是不思議法門。
知一切法無性相。
不動不壞不散。
於此大乘不退轉。
如金剛寶珠能鑒馀寶。
馀寶無能鑒此珠者,諸菩薩亦複如是,能以聲聞辟支佛乘。
度無量無邊衆生。
令入涅槃。
而自不滅度。
亦不退究竟大乘。
是為菩薩淳至堅固,猶如金剛心住不動於此大乘。
善男子,雲何菩薩自淨其界。
如諸佛界者,若菩薩知一切法無界無非界。
至一切處無至無不至。
若菩薩見法發六情皆知是佛法。
亦不見凡夫法佛法有異。
作是念此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法至一切處故。
一切諸法及佛法但假名字。
亦非是法亦非非法。
是故我等不應取著。
以自界淨故知諸佛界淨。
此法與平等等。
眼界是佛界。
耳鼻舌身意法界是佛界。
我不應分别有尊有卑。
菩薩如是至一切法平等界。
是為菩薩自淨其界如諸佛界。
善男子,雲何菩薩得陀羅尼終不失念者,若菩薩已得成就陀羅尼行。
雲何陀羅尼行。
善男子
布施得大富不離因故。
布施不知大富。
大富不能知施。
持戒是莊嚴生天相。
持戒得生天不離因故。
多聞是莊嚴智慧相。
多聞得智慧不離因故。
思惟是莊嚴斷結相。
思惟得斷結不離因故。
思惟不能知斷結。
斷結不能知思惟。
菩薩如是憶念諸法無生能莊嚴相。
是故布施已回向薩婆若。
成就檀波羅蜜。
行是菩薩檀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
持戒回向薩婆若。
成就屍波羅蜜。
行是菩薩屍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
修羼提波羅蜜回向薩婆若。
成就羼提波羅蜜。
行是菩薩羼提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
發毗梨耶回向薩婆若。
成就毗梨耶波羅蜜。
行是菩薩毗梨耶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
入禅定回向薩婆若。
成就禅波羅蜜。
行是菩薩禅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
淨般若回向薩婆若。
成就般若波羅蜜。
行是菩薩般若波羅蜜,則能具足佛法。
菩薩如是善順行時。
不見一法無因無緣而生者,亦不著因緣。
自善順入一切法。
如我無生無起。
一切法無生無起。
亦複如是,如我空一切法空。
亦複如是,如我離一切法離亦複如是,知一切法入平等如性非作非不作。
是為菩薩善順發行成就佛法。
善男子,雲何菩薩不退諸通。
於諸佛法悉得自在者,若菩薩戒身真淨。
心定不動。
得大智光明。
已成就福德智慧資糧。
已到諸波羅蜜彼岸。
已成就四攝。
已修四梵行。
已修欲進念慧定。
以善修四神足故得五神通。
諸菩薩本業淨故。
勤進不廢舍故。
常不散亂行故。
善伏結使故。
離念聲聞辟支佛心故。
受持方便故。
攀緣上地諸法故。
無我無依行故。
是以菩薩不退諸通。
是故諸菩薩。
究竟知諸法無退。
知諸法與法性等無有變異如虛空無變。
是為菩薩不退諸通。
於諸佛法悉得自在善男子,雲何菩薩入甚深法門。
諸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入者,若菩薩入甚深因緣法。
知逆順因緣法。
善知出知離。
知生知滅。
知集知荊善知衆生。
以何因緣故。
受垢離垢。
舍淨得淨。
乃至不見一法有垢有淨。
知一切法性相清淨。
亦不得清淨法相。
以我甚深故知一切法甚深。
以我離故知一切法離。
以我無二故知一切法無二。
以眼色二俱離故乃至意法亦離,則入第一義。
以世谛故假名諸法。
亦不執著真谛世谛。
是為菩薩入甚深法門。
諸聲聞辟支佛所不能入。
善男子,雲何菩薩於十二因緣善得勝智方便。
離二邊諸見者,若菩薩知一切緣生法。
屬他所攝。
屬因屬緣。
屬和合。
屬所由。
所謂諸法皆從境界緣生。
各有所因各有所依。
諸法各各九相分别。
譬如外諸藥草叢林及諸樹木等。
皆無諸根。
無記無知。
依諸大故便得增長。
各各無相分别。
内有諸法亦複如是,依造業增長一切諸法。
無我人衆生壽命。
亦無作者受者,諸法生時無能生者,滅時無能滅者,菩薩作是念言:是諸緣生法各無自性。
無自性者他不能生。
所因亦無性。
所緣亦無性。
無自性者則無他性。
若法無自性他性者則無生。
無能生未生。
不可生已,生亦不生。
若未生非未生。
不生者則究竟無生無能生。
是故一切諸法皆無生無起。
但以名字故。
假名從因緣生。
而實無生。
亦無斷無常。
所以者何。
若法有生性者,則當有滅則是斷見。
若無滅者即有常見。
離斷常見故。
當知一切諸法皆無有生。
是為菩薩於十二因緣。
善得勝智方便。
離二邊諸見。
善男子,雲何菩薩為如來印所櫻如如不分别智方便者,若菩薩於甚深法。
得現前知見力。
離一切倚著。
過諸戲論。
得無終無始無生法忍。
如來盡知諸菩薩所成就根已,以如來印印之。
所謂受決定三菩提記。
是如來印無錯無謬。
無諸障礙無诤競不可沮壞。
無能非者無能發印者得。
如來印願行成就。
智水所灌菩薩為如是印所櫻所謂究竟無生無起櫻空櫻無相櫻無願櫻離染櫻寂滅櫻涅槃櫻菩薩智行成就。
不壞如性。
不變法界。
不離本際。
於諸法中。
不見上中下黑白等差别。
菩薩亦見一切衆生。
為此印之所櫻無憶想分别。
不舍本大誓願。
是為菩薩為如來印所櫻如如不分别智方便。
善男子,雲何菩薩入法界性門。
見一切法平等性。
若菩薩見諸法界。
無處不至。
無來無去。
無生無滅。
無相無起。
無戲無行。
菩薩作如是思惟。
此諸法等皆同法界。
如法界是離欲界。
離塵垢界故。
是無生界不可作故。
是無滅界無滅盡故。
是無來界不入根門故。
是無去界無所至故。
是不可安界無形質故。
是無樔窟界無依止故。
是真實界三境分斷故。
此法界中無眼界。
無色界。
無眼識界。
如法界。
一切法界亦如是,是故名一切法入於法界。
乃至無意界法界意識界。
如法界。
一切法亦如是,是故名一切法入於法界。
是菩薩知一切法入於法界。
知地界法界無二無别。
水界火界風界法界亦無二無别。
欲界法界亦平等無二無别。
色界無色界有為界無為界法界。
亦平等無二無别。
如是知無心境界及覺。
是為菩薩入法界性門。
見一切法平等性善男子,雲何菩薩淳至堅固。
喻如金剛心住不動於此大乘者,若菩薩以直心行。
成就淨淳至以不退。
畢竟不減。
勤進以無礙。
大慈以無惓。
大悲以普至。
方便得成就真實觀慧。
無礙等法皆悉成就。
菩薩見一切衆生有垢有濁。
凡愚粗獷拒逆不順。
是故菩薩為教化一切群生故不廢精進。
見此生死有無量過患憂悲苦惱等。
不退於來際莊嚴。
亦解無量無邊阿僧祇諸佛法。
為成就難集難持難滿諸佛法故。
種諸善根而能入如來無量法寶藏。
衆生性無量故。
法性無量故。
虛空性無量故。
為受持一切如來法寶藏故。
不舍精進。
聞一切法空無相無願。
無作無生無起。
解了分别觀行身證。
成就未具足佛法。
終不中道證於實際。
善入諸禅解脫三昧。
亦不厭離欲界而現受生。
已離陰界諸入。
無形無色無行。
而随衆生性。
随意示現種種形色而為說法。
轉菩薩輪示大涅槃。
亦不舍菩薩行。
入如是不思議法門。
知一切法無性相。
不動不壞不散。
於此大乘不退轉。
如金剛寶珠能鑒馀寶。
馀寶無能鑒此珠者,諸菩薩亦複如是,能以聲聞辟支佛乘。
度無量無邊衆生。
令入涅槃。
而自不滅度。
亦不退究竟大乘。
是為菩薩淳至堅固,猶如金剛心住不動於此大乘。
善男子,雲何菩薩自淨其界。
如諸佛界者,若菩薩知一切法無界無非界。
至一切處無至無不至。
若菩薩見法發六情皆知是佛法。
亦不見凡夫法佛法有異。
作是念此一切法皆是佛法。
佛法至一切處故。
一切諸法及佛法但假名字。
亦非是法亦非非法。
是故我等不應取著。
以自界淨故知諸佛界淨。
此法與平等等。
眼界是佛界。
耳鼻舌身意法界是佛界。
我不應分别有尊有卑。
菩薩如是至一切法平等界。
是為菩薩自淨其界如諸佛界。
善男子,雲何菩薩得陀羅尼終不失念者,若菩薩已得成就陀羅尼行。
雲何陀羅尼行。
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