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三菩提心。
比丘言:善男子,彼魔波旬都無善心。
雲何能令發菩提心。
不可說言:我當調伏令得善心。
得善心已以是因緣。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雲何調伏。
我當往彼他化自在王。
其境界彼當屬我。
既屬我已我當随意而調伏之。
爾時波旬聞是語已心生憂怖。
即欲退還而不能得複作是念。
我於今者既不被縛又不得解。
亦複不能作神通力。
時魔即聞空中聲曰:是不可說神通之力。
魔王波旬。
即時便前向不可說。
禮拜忏悔而作是言:我今舍離一切魔業。
不可說言:波旬。
誰系縛汝。
波旬答言:善男子,我無系放而不能行。
不可說言:善男子,如汝今者,不系不放而不能行。
一切衆生亦複如是,無系無放而不能行。
何以故?無明愛等颠倒系縛不得解脫。
波旬。
汝今若欲壞系縛者,應當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波旬答言:善男子,一切衆生成就幾法。
能發無上菩提心耶。
波旬。
衆生成就十六種法。
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何等十六。
所謂常修上心瑩磨諸根。
勤修諸善莊嚴功德。
至心持戒不生悔厭。
修集大悲憐愍衆生。
信佛世尊有大慈悲。
為諸衆生受行諸苦。
能壞衆生所有苦惱。
調伏諸根具足正念。
心無所畏不求諸有。
樂求佛智不樂二乘。
受樂無慢受苦無悔。
恭敬智慧破壞憍慢。
知恩報恩具足身力。
護持正法不斷三寶。
是名十六。
善男子,若有衆生具如是法。
當知是人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波旬言:善男子,衆生若具如是等法。
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我今實無如是等法。
雲何能發無上道心。
不可說言:波旬。
譬如種樹為華果實。
初雖未有當知其後必得不疑。
衆生若為向菩提心行。
亦複如是,雖未現有。
漸漸當得是十六法。
波旬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說是法時天與人衆。
三萬二千。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波旬言:善男子,雲何名為向菩提心行。
善男子,有三十二法。
向菩提心而得增長。
何等三十二。
一者至心。
二者定心。
三者淨心。
四者欲心。
五者不放逸心。
六者修集善法。
七者莊嚴趣向無上菩提。
八者能以四攝攝取衆生。
九者樂行方便。
十者調伏衆生。
十一者能熟衆生。
十二者能知因緣。
十三者勤行精進。
十四者親近善友。
十五者具足信心。
十六者具足信心故便生歡喜。
十七者,供養恭敬師長和上有德之人。
十八者能瞻病苦。
十九者能善思惟。
二十者如法而祝二十一者為護法故不惜身命。
二十二者成就總持。
二十三者具足念心。
二十四者能說深法。
二十五者具足智慧。
二十六者具足諸力。
二十七者願於菩提。
二十八者不舍衆生。
二十九者修集慈悲喜舍之心。
三十者,遊於生死心不生悔。
三十一者為受身故莊嚴福德。
為發淨願莊嚴智慧。
三十二者知一切法不可宣說。
是名三十二。
菩薩若能增長是法。
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譬如秋夜初月增長亦明亦淨。
衆生未發菩提之心。
具足如是三十二法。
亦複如是,善男子,菩薩若能具足如是三十二法得妙色相。
常為天人之所供養。
能舍一切不求果報。
發大誓願淨於三世。
持戒完淨不漏不破。
修於忍辱得從聞善。
無生法忍莊嚴善法。
身心寂靜不貪善根。
終不修集愛味諸禅。
亦不修習緣衆生慈。
唯修法緣無緣之慈。
修集大悲作他所作。
知恩報恩不舍衆生。
樂聽正法如聞而說。
演說法時無有食想。
能調自他離貪恚心。
以四攝法攝取衆生。
修行福智二種莊嚴。
毗婆舍那及舍摩他。
具足念心淨諸威儀。
成就獲得四無礙智。
身口意業從於智慧。
其心堅固無有退轉。
常能利益一切衆生。
波旬。
為諸衆生入佛法故。
示有文字音聲演說。
第一義中都無如是文字聲說。
是則名為一切法性。
一切法性性不可說。
波旬言:善男子,若一切法不可說者,菩薩雲何發大誓願向於菩提。
不可說言:波旬。
譬如虛空其性無邊。
是中甯可作井池不。
不也善男子,波旬。
若一切法性無不可說者,終不可證不可宣說。
波旬言:雲何名為發菩提心。
不可說言:了知貪性則名發心。
若複了知瞋癡慳妒陰入諸界。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
乃至生老病死大苦是名發心。
波旬言:一切諸法有何等性。
波旬。
一切諸法無出是性。
波旬言:雲何無出。
夫無出者即無魔迹。
魔迹即是我及我所。
離我我所是名無出。
覺觀因緣行想聚齲說想非想生滅善惡。
有漏無漏有為無為。
世及出世即是魔迹。
若無如是即是無出。
說是法時八千菩薩得無生忍。
虛空之中出如是聲。
善哉善哉!波旬。
說是法時八千菩薩得無生忍。
波旬言:善男子,菩薩具足何等法故得無生忍。
空中聲曰:修集具足六波羅蜜得無生忍。
爾時不可說菩薩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
為諸菩薩說不可說。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薩。
行檀波羅蜜時。
觀身如幻。
觀受如夢。
觀於菩提猶如虛空。
行施之時不見一法。
是名檀波羅蜜不可宣說。
若有菩薩觀戒戒地毀戒及地。
觀諸衆生無有我性。
觀於法性。
是名持戒不毀破戒。
具足戒已不發三眼。
一持戒眼。
二破戒眼三菩薩眼。
雖複持戒不求一法。
不見菩提去來現在。
是名屍波羅蜜不可宣說。
善男子,若有菩薩觀諸衆生。
不生不出而修於忍。
觀於菩提衆生諸法皆悉空寂。
衆生空中無瞋喜心。
亦複不覺一法怨相而修於忍。
亦複不覺遠離一法而修於忍。
是名羼提波羅蜜不可宣說。
善男子,若有菩薩勤行精進。
都不見有身口意等一法是生一法是滅。
而修精進不壞法界。
為度衆生而修莊嚴。
於空無我不生錯亂。
為欲具足一切佛法而行莊嚴。
聞說佛法即是無法。
於是事中不生恐怖。
清淨莊嚴如來世界。
雖複莊嚴觀之如空。
亦不莊嚴轉於法輪。
何以故?一切法性不可說故。
是名毗梨耶波羅蜜不可宣說。
善男子,若有菩薩修禅波羅蜜。
修已不見過去心性。
淨本性已不見住處。
亦複不見貪恚癡心上中下心及無貪恚。
愚癡慧心亦不分别。
何以故?如貪恚癡性。
無貪恚癡亦複如是,如是觀已亦入禅定。
亦不能作平等平等。
亦不能以不平等法而作平等。
亦能了知陰界諸入。
善惡淨穢。
有漏無漏。
世間出世間。
生死涅槃對治等法。
是名禅波羅蜜不可宣說。
善男子,雲何名為不可宣說般若波羅蜜。
若無慧行。
無我我所衆生壽命士夫。
常斷有無等見。
欲界色界及無色界是名無行。
無有诤訟無去無來。
是則名為随於慧行。
離無明闇及惡邪見。
觀如是法即真實觀。
善男子,火災起時一切燒荊無有因緣唯除虛空。
菩薩行是不可宣說般若波羅蜜時。
亦複如是無有因緣。
見一切法本性盡滅。
以方便故為諸衆生宣說涅槃。
亦知衆生無有名字。
以方便故宣說名字。
以慧力故知過去未來說於出滅。
雖複了知無有身心。
以方便故說於身心。
雖知諸法不可宣說。
為衆生故方便而說。
雖知無施及以受者,以方便故說施說受。
雖知諸法本性清淨。
以方便故說有禁戒。
雖知諸法本無瞋性。
以方便故修集忍辱雖知無修無有遠離。
以方便故勤修精進。
雖知諸法本性寂靜。
以方便故修行禅定。
雖知無有生死涅槃。
以方便故修集智慧。
雖知諸法本性自滅。
以方便故說於涅槃即是般若。
夫般若者無聲名字不可宣說。
不可見聞無心無識。
不取不舍非我我所。
非有處所形質規矩。
不高不下非色非見。
非對非作非覺非想。
無有住處非去來現在。
非色聲香味觸法意。
非明非闇非是虛空。
非内非外非作非有。
非肥非瘦非增非減。
本性清淨非貪恚癡。
亦非狂亂無有邊際不可稱量。
是名般若波羅蜜不可宣說。
說是法時。
魔王波旬。
於系得脫心生歡喜即作是言:如我今聞不可說法而得解脫。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者,亦當如我於颠倒中而得解脫。
一切衆魔不得其便。
爾時會中萬二千衆生。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正法名字何等雲何奉持。
佛告阿難。
是經名為方等大集。
亦複名為不可說法。
亦複名入一切佛法。
斷一切佛所有名字。
若有人能頂戴受持如是等法。
即能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空中多設伎樂香華。
供養不可說菩薩。
是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
比丘言:善男子,彼魔波旬都無善心。
雲何能令發菩提心。
不可說言:我當調伏令得善心。
得善心已以是因緣。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雲何調伏。
我當往彼他化自在王。
其境界彼當屬我。
既屬我已我當随意而調伏之。
爾時波旬聞是語已心生憂怖。
即欲退還而不能得複作是念。
我於今者既不被縛又不得解。
亦複不能作神通力。
時魔即聞空中聲曰:是不可說神通之力。
魔王波旬。
即時便前向不可說。
禮拜忏悔而作是言:我今舍離一切魔業。
不可說言:波旬。
誰系縛汝。
波旬答言:善男子,我無系放而不能行。
不可說言:善男子,如汝今者,不系不放而不能行。
一切衆生亦複如是,無系無放而不能行。
何以故?無明愛等颠倒系縛不得解脫。
波旬。
汝今若欲壞系縛者,應當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波旬答言:善男子,一切衆生成就幾法。
能發無上菩提心耶。
波旬。
衆生成就十六種法。
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何等十六。
所謂常修上心瑩磨諸根。
勤修諸善莊嚴功德。
至心持戒不生悔厭。
修集大悲憐愍衆生。
信佛世尊有大慈悲。
為諸衆生受行諸苦。
能壞衆生所有苦惱。
調伏諸根具足正念。
心無所畏不求諸有。
樂求佛智不樂二乘。
受樂無慢受苦無悔。
恭敬智慧破壞憍慢。
知恩報恩具足身力。
護持正法不斷三寶。
是名十六。
善男子,若有衆生具如是法。
當知是人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波旬言:善男子,衆生若具如是等法。
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我今實無如是等法。
雲何能發無上道心。
不可說言:波旬。
譬如種樹為華果實。
初雖未有當知其後必得不疑。
衆生若為向菩提心行。
亦複如是,雖未現有。
漸漸當得是十六法。
波旬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說是法時天與人衆。
三萬二千。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波旬言:善男子,雲何名為向菩提心行。
善男子,有三十二法。
向菩提心而得增長。
何等三十二。
一者至心。
二者定心。
三者淨心。
四者欲心。
五者不放逸心。
六者修集善法。
七者莊嚴趣向無上菩提。
八者能以四攝攝取衆生。
九者樂行方便。
十者調伏衆生。
十一者能熟衆生。
十二者能知因緣。
十三者勤行精進。
十四者親近善友。
十五者具足信心。
十六者具足信心故便生歡喜。
十七者,供養恭敬師長和上有德之人。
十八者能瞻病苦。
十九者能善思惟。
二十者如法而祝二十一者為護法故不惜身命。
二十二者成就總持。
二十三者具足念心。
二十四者能說深法。
二十五者具足智慧。
二十六者具足諸力。
二十七者願於菩提。
二十八者不舍衆生。
二十九者修集慈悲喜舍之心。
三十者,遊於生死心不生悔。
三十一者為受身故莊嚴福德。
為發淨願莊嚴智慧。
三十二者知一切法不可宣說。
是名三十二。
菩薩若能增長是法。
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譬如秋夜初月增長亦明亦淨。
衆生未發菩提之心。
具足如是三十二法。
亦複如是,善男子,菩薩若能具足如是三十二法得妙色相。
常為天人之所供養。
能舍一切不求果報。
發大誓願淨於三世。
持戒完淨不漏不破。
修於忍辱得從聞善。
無生法忍莊嚴善法。
身心寂靜不貪善根。
終不修集愛味諸禅。
亦不修習緣衆生慈。
唯修法緣無緣之慈。
修集大悲作他所作。
知恩報恩不舍衆生。
樂聽正法如聞而說。
演說法時無有食想。
能調自他離貪恚心。
以四攝法攝取衆生。
修行福智二種莊嚴。
毗婆舍那及舍摩他。
具足念心淨諸威儀。
成就獲得四無礙智。
身口意業從於智慧。
其心堅固無有退轉。
常能利益一切衆生。
波旬。
為諸衆生入佛法故。
示有文字音聲演說。
第一義中都無如是文字聲說。
是則名為一切法性。
一切法性性不可說。
波旬言:善男子,若一切法不可說者,菩薩雲何發大誓願向於菩提。
不可說言:波旬。
譬如虛空其性無邊。
是中甯可作井池不。
不也善男子,波旬。
若一切法性無不可說者,終不可證不可宣說。
波旬言:雲何名為發菩提心。
不可說言:了知貪性則名發心。
若複了知瞋癡慳妒陰入諸界。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
乃至生老病死大苦是名發心。
波旬言:一切諸法有何等性。
波旬。
一切諸法無出是性。
波旬言:雲何無出。
夫無出者即無魔迹。
魔迹即是我及我所。
離我我所是名無出。
覺觀因緣行想聚齲說想非想生滅善惡。
有漏無漏有為無為。
世及出世即是魔迹。
若無如是即是無出。
說是法時八千菩薩得無生忍。
虛空之中出如是聲。
善哉善哉!波旬。
說是法時八千菩薩得無生忍。
波旬言:善男子,菩薩具足何等法故得無生忍。
空中聲曰:修集具足六波羅蜜得無生忍。
爾時不可說菩薩白佛言:世尊唯願如來。
為諸菩薩說不可說。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薩。
行檀波羅蜜時。
觀身如幻。
觀受如夢。
觀於菩提猶如虛空。
行施之時不見一法。
是名檀波羅蜜不可宣說。
若有菩薩觀戒戒地毀戒及地。
觀諸衆生無有我性。
觀於法性。
是名持戒不毀破戒。
具足戒已不發三眼。
一持戒眼。
二破戒眼三菩薩眼。
雖複持戒不求一法。
不見菩提去來現在。
是名屍波羅蜜不可宣說。
善男子,若有菩薩觀諸衆生。
不生不出而修於忍。
觀於菩提衆生諸法皆悉空寂。
衆生空中無瞋喜心。
亦複不覺一法怨相而修於忍。
亦複不覺遠離一法而修於忍。
是名羼提波羅蜜不可宣說。
善男子,若有菩薩勤行精進。
都不見有身口意等一法是生一法是滅。
而修精進不壞法界。
為度衆生而修莊嚴。
於空無我不生錯亂。
為欲具足一切佛法而行莊嚴。
聞說佛法即是無法。
於是事中不生恐怖。
清淨莊嚴如來世界。
雖複莊嚴觀之如空。
亦不莊嚴轉於法輪。
何以故?一切法性不可說故。
是名毗梨耶波羅蜜不可宣說。
善男子,若有菩薩修禅波羅蜜。
修已不見過去心性。
淨本性已不見住處。
亦複不見貪恚癡心上中下心及無貪恚。
愚癡慧心亦不分别。
何以故?如貪恚癡性。
無貪恚癡亦複如是,如是觀已亦入禅定。
亦不能作平等平等。
亦不能以不平等法而作平等。
亦能了知陰界諸入。
善惡淨穢。
有漏無漏。
世間出世間。
生死涅槃對治等法。
是名禅波羅蜜不可宣說。
善男子,雲何名為不可宣說般若波羅蜜。
若無慧行。
無我我所衆生壽命士夫。
常斷有無等見。
欲界色界及無色界是名無行。
無有诤訟無去無來。
是則名為随於慧行。
離無明闇及惡邪見。
觀如是法即真實觀。
善男子,火災起時一切燒荊無有因緣唯除虛空。
菩薩行是不可宣說般若波羅蜜時。
亦複如是無有因緣。
見一切法本性盡滅。
以方便故為諸衆生宣說涅槃。
亦知衆生無有名字。
以方便故宣說名字。
以慧力故知過去未來說於出滅。
雖複了知無有身心。
以方便故說於身心。
雖知諸法不可宣說。
為衆生故方便而說。
雖知無施及以受者,以方便故說施說受。
雖知諸法本性清淨。
以方便故說有禁戒。
雖知諸法本無瞋性。
以方便故修集忍辱雖知無修無有遠離。
以方便故勤修精進。
雖知諸法本性寂靜。
以方便故修行禅定。
雖知無有生死涅槃。
以方便故修集智慧。
雖知諸法本性自滅。
以方便故說於涅槃即是般若。
夫般若者無聲名字不可宣說。
不可見聞無心無識。
不取不舍非我我所。
非有處所形質規矩。
不高不下非色非見。
非對非作非覺非想。
無有住處非去來現在。
非色聲香味觸法意。
非明非闇非是虛空。
非内非外非作非有。
非肥非瘦非增非減。
本性清淨非貪恚癡。
亦非狂亂無有邊際不可稱量。
是名般若波羅蜜不可宣說。
說是法時。
魔王波旬。
於系得脫心生歡喜即作是言:如我今聞不可說法而得解脫。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法者,亦當如我於颠倒中而得解脫。
一切衆魔不得其便。
爾時會中萬二千衆生。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正法名字何等雲何奉持。
佛告阿難。
是經名為方等大集。
亦複名為不可說法。
亦複名入一切佛法。
斷一切佛所有名字。
若有人能頂戴受持如是等法。
即能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空中多設伎樂香華。
供養不可說菩薩。
是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