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即是供養如來。
大德。
若有供養是化比丘。
即是供養不可說菩薩。
舍利弗言:善男子,是不可說菩薩摩诃薩。
設何供養任供養之。
大德。
若有智人無有聲行。
無字無色無名無作。
無所宣說無自無他。
無法非法無淨無穢。
如是供養乃任供養。
時化比丘語舍利弗言:大德。
汝意将無謂我今者異於汝耶。
舍利弗言:不也比丘。
何以故?如來常說一切諸法皆悉如幻。
如來如說我亦如信。
大德。
若有人能供養如來。
即是供養化無異也。
時舍利弗。
語不可說菩薩言:善男子,誰入是化今作是說。
大德如鏡中像。
其誰在中而有像現。
善男子,無在中者直以清淨四大因緣故有像現。
大德。
化亦如是法性淨故能作此說。
善男子,若爾者一切衆生何故不能如是宣說。
大德。
鏡之背後俱不離鏡像何不現。
善男子,鏡背四大不清淨故。
大德。
衆生亦爾。
不能清淨法界性故不能宣說。
善男子,汝先後語義不相應。
何以故?汝常說言:一切法界性自清淨。
今雲何說法界不淨。
大德。
若不爾者,汝雲何因阿濕比丘得法眼淨。
善男子,我但因其開導除滅客煩惱故名法眼淨。
實無所得。
善男子,若有人言我得虛空。
是義不然。
何以故?虛空之性常自清淨。
若常清淨。
雲何可得。
客雲覆故衆生不見。
除客雲故名之為見。
法界之性亦複如是,是故我實不得法眼。
善男子,汝今雲何作如是等不相應說。
言法界性或淨不淨。
不可說菩薩言:大德。
汝之所說及我所說者,皆是諸佛如來境界。
非是我等之所知見。
舍利弗言:善男子,若言是說是佛境界非我所知。
雲何複言法界之性無有分别。
若有分别當知法界則有無量。
不可說言:大德。
法界性一實非無量。
舍利弗言:善男子,如其法界性是一者,雲何說言是佛境界非我所知。
若法界一以何因緣一切衆生不名如來。
大德。
汝欲分别衆生如來有異相也。
善男子,如汝先說。
我不欲令衆生如來有别異想。
大德。
汝意定謂有無生耶。
善男子,有所謂法界。
大德。
汝意複謂有邪正耶。
不也善男子,邪正聚者即是颠倒。
大德。
汝謂有法不生生耶。
不也善男子,若是不生畢竟不生。
大德。
汝意謂是不生之法有分别耶。
不也善男子,大德。
如其不者,何故說言一切衆生非如來耶。
若如是者誰是衆生。
誰是如來。
善男子我以先解如是之義。
為顯智慧故作此問。
善男子,若有不解汝意所說,是諸衆生當堕地獄。
何以故?以生诽謗故。
不可說菩薩言:大德。
如是法者無人能诽無人能受。
何以故?若有诽受當知是人亦當獲得如是等法。
大德。
如大力士。
弱劣之人不能生疑。
我法亦爾。
若有不於無量佛邊種善根者,終不能疑不能受持。
善男子,如我解汝所說義者,有人信順如是法語。
勝無量劫行檀波羅蜜。
屍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
毗梨耶波羅蜜。
禅波羅蜜。
世間般若波羅蜜。
爾時世尊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若有信解如是語者,當知是人已於無量阿僧祇劫。
修行如是六波羅蜜。
若有不能信是語者,則不能得受佛記莂。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能信者則得受記。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
我念往昔無量劫中。
修六波羅蜜。
以不能信如是語故不得受記。
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後信已即得受記。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當知。
若有人能信解是語即得受記。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可說菩薩白佛言:世尊,以何等分而得受記。
若過去分得受記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是滅法故。
若未來分得受記者是亦不然。
何以故以未生故。
若現在分得受記者是亦不然。
何以故不可說故。
若是三分無受記者,雲何說言菩薩受記。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薩摩诃薩。
信不可說知不可說說不可說。
於不可說不生怖畏。
知不可說及色二法無有差别。
受想行識眼乃至意。
佛法僧寶生死解脫。
法界不可說亦複如是,是名菩薩得忍辱分。
得無生分。
得無出分。
得無取分。
得無污分。
得無有分。
得無作分。
具足成就如是等分。
於一切法不生二相。
二心二意二分二緣。
若有菩薩能如是觀。
是名不去不來不祝以不住故故無所作。
無所作故無所願求。
無願求故不斷不常。
若無斷常即是中道。
中道即是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無作無求。
以是義故。
名為甚深。
無有作者無有受者,以是義故複名甚深。
不生而生不出而出。
以是義故複名甚深。
譬如熾火從因緣生。
無有作者無有受者,是火滅已無有去處。
無有來處。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無有作者無有受者,善男子,若有菩薩能如是知。
當知是人則得受記。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
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得是忍已,上昇虛空七多羅樹。
合掌恭敬而說偈言:若能觀是色陰分,及不可說無二相。
是人即獲平等智,猶如先佛之所得。
若觀受想行識陰,亦複如是無有二。
能谛了知不可說,即得受記如先佛。
若欲觀察入界等,及一切法無二相。
無聲無字無有節,是故諸法不可說。
不可說分三世分,即是一分無差别。
實性真相悉平等,如是觀名義菩薩。
貪欲瞋恚及愚癡,空無相願悉平等。
生死涅槃無差别,佛法僧寶亦無二。
一切法義不可說,無有生滅如虛空。
無作無受如火性,從緣而生非緣滅。
滅已不知去來處,一切諸法亦如是,諸法皆從因緣生,因緣斷故名為滅。
若法不生而不滅,亦複不常而不斷。
即是甚深十二緣,更不從緣而出生。
本無有生而今生,本無有出而今出。
無有造作無受者,無有諸因及果報。
亦複非有而非無,非有彼此二種相。
亦不在内非在外,即是甚深十二緣。
是法本無而今有,已有之法後還無。
若是有法三世攝,當知性相如前說。
若是内法外中無,外法之性内中無。
一切諸法亦如是,是名第一真空義。
一切衆生心本性,清淨無穢如虛空。
凡夫不知心性故,說客煩惱之所染。
若諸煩惱能污心,終不可淨如垢穢。
諸客煩惱障覆故,說言凡夫心不淨。
如其心性本淨者,一切衆生應解脫。
以客煩惱障覆故,是故不得於解脫。
心不能生次第心,心不能見次第心。
一切諸心從緣生,是故次第心不斷。
若能知見如是心,猶如虛空及幻相。
是人即得心自在,亦能了知次第心。
猶如幻師所作幻,無量世業師亦爾。
如心衆生亦複然,若知即得心自在。
若有能得如是忍,猶如幻法無因緣。
若知如是不生貪,不由因緣得解脫。
一切衆生諸心性,如來攝為三世攝。
猶如幻物無真性,衆生之心亦複然。
心能了知諸衆生,衆生亦能了於心。
心者非色不可見,如心衆生亦複然。
如衆生性一切法,無為之性不可說。
如來學得真法性,是故名為無礙智。
一切凡夫不知見,流轉無量生死中。
無明所覆迷於實,不知如爾及法界。
法界之性如虛空,一切世間不能說。
如來修集大慈悲,無字法中而演說。
猶如世間六種味,各各不能自覺知。
衆生雖說陰入界,而不能了其性相。
衆生智慧不生滅,猶如虛空及以幻。
遠離一切颠倒故,是則名為淨智慧。
如來覺了一切法,無受無作如草木。
若能觀察如是法,是人即得無生忍。
若有無量諸菩薩,獲得如是忍辱者,是人即為無量佛,授其無上菩提記。
若能放舍内外物,乃至不惜於身命。
能調一切諸衆生,是人即為佛授記。
若能清淨諸衆生,既清淨已不生慢。
說諸衆生悉清淨,以是因緣得受記。
若知諸法念念滅,為衆生故修忍辱。
複能演說衆生忍,因是忍故得受記。
遠離惡法勤精進,為修善法不休息。
若能演說勤精進,因精進故得受記。
一切諸法本性淨,平等無差如虛空。
若能演說是平等,因三昧故得受記。
若能知法不可說,說時不生於怖畏。
能以方便化衆生,因是智故得受記。
爾時魔王将四種兵車兵馬兵象兵步兵來至佛所。
魔自化身作比丘像。
語不可說菩薩言:善男子,魔王波旬。
今将四兵來至佛所。
汝今欲設何等方便。
不可說言:彼若來者我當令其發阿耨多羅三藐
大德。
若有供養是化比丘。
即是供養不可說菩薩。
舍利弗言:善男子,是不可說菩薩摩诃薩。
設何供養任供養之。
大德。
若有智人無有聲行。
無字無色無名無作。
無所宣說無自無他。
無法非法無淨無穢。
如是供養乃任供養。
時化比丘語舍利弗言:大德。
汝意将無謂我今者異於汝耶。
舍利弗言:不也比丘。
何以故?如來常說一切諸法皆悉如幻。
如來如說我亦如信。
大德。
若有人能供養如來。
即是供養化無異也。
時舍利弗。
語不可說菩薩言:善男子,誰入是化今作是說。
大德如鏡中像。
其誰在中而有像現。
善男子,無在中者直以清淨四大因緣故有像現。
大德。
化亦如是法性淨故能作此說。
善男子,若爾者一切衆生何故不能如是宣說。
大德。
鏡之背後俱不離鏡像何不現。
善男子,鏡背四大不清淨故。
大德。
衆生亦爾。
不能清淨法界性故不能宣說。
善男子,汝先後語義不相應。
何以故?汝常說言:一切法界性自清淨。
今雲何說法界不淨。
大德。
若不爾者,汝雲何因阿濕比丘得法眼淨。
善男子,我但因其開導除滅客煩惱故名法眼淨。
實無所得。
善男子,若有人言我得虛空。
是義不然。
何以故?虛空之性常自清淨。
若常清淨。
雲何可得。
客雲覆故衆生不見。
除客雲故名之為見。
法界之性亦複如是,是故我實不得法眼。
善男子,汝今雲何作如是等不相應說。
言法界性或淨不淨。
不可說菩薩言:大德。
汝之所說及我所說者,皆是諸佛如來境界。
非是我等之所知見。
舍利弗言:善男子,若言是說是佛境界非我所知。
雲何複言法界之性無有分别。
若有分别當知法界則有無量。
不可說言:大德。
法界性一實非無量。
舍利弗言:善男子,如其法界性是一者,雲何說言是佛境界非我所知。
若法界一以何因緣一切衆生不名如來。
大德。
汝欲分别衆生如來有異相也。
善男子,如汝先說。
我不欲令衆生如來有别異想。
大德。
汝意定謂有無生耶。
善男子,有所謂法界。
大德。
汝意複謂有邪正耶。
不也善男子,邪正聚者即是颠倒。
大德。
汝謂有法不生生耶。
不也善男子,若是不生畢竟不生。
大德。
汝意謂是不生之法有分别耶。
不也善男子,大德。
如其不者,何故說言一切衆生非如來耶。
若如是者誰是衆生。
誰是如來。
善男子我以先解如是之義。
為顯智慧故作此問。
善男子,若有不解汝意所說,是諸衆生當堕地獄。
何以故?以生诽謗故。
不可說菩薩言:大德。
如是法者無人能诽無人能受。
何以故?若有诽受當知是人亦當獲得如是等法。
大德。
如大力士。
弱劣之人不能生疑。
我法亦爾。
若有不於無量佛邊種善根者,終不能疑不能受持。
善男子,如我解汝所說義者,有人信順如是法語。
勝無量劫行檀波羅蜜。
屍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
毗梨耶波羅蜜。
禅波羅蜜。
世間般若波羅蜜。
爾時世尊贊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說,若有信解如是語者,當知是人已於無量阿僧祇劫。
修行如是六波羅蜜。
若有不能信是語者,則不能得受佛記莂。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能信者則得受記。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
我念往昔無量劫中。
修六波羅蜜。
以不能信如是語故不得受記。
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其後信已即得受記。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當知。
若有人能信解是語即得受記。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可說菩薩白佛言:世尊,以何等分而得受記。
若過去分得受記者是義不然。
何以故是滅法故。
若未來分得受記者是亦不然。
何以故以未生故。
若現在分得受記者是亦不然。
何以故不可說故。
若是三分無受記者,雲何說言菩薩受記。
佛言:善男子,若有菩薩摩诃薩。
信不可說知不可說說不可說。
於不可說不生怖畏。
知不可說及色二法無有差别。
受想行識眼乃至意。
佛法僧寶生死解脫。
法界不可說亦複如是,是名菩薩得忍辱分。
得無生分。
得無出分。
得無取分。
得無污分。
得無有分。
得無作分。
具足成就如是等分。
於一切法不生二相。
二心二意二分二緣。
若有菩薩能如是觀。
是名不去不來不祝以不住故故無所作。
無所作故無所願求。
無願求故不斷不常。
若無斷常即是中道。
中道即是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無作無求。
以是義故。
名為甚深。
無有作者無有受者,以是義故複名甚深。
不生而生不出而出。
以是義故複名甚深。
譬如熾火從因緣生。
無有作者無有受者,是火滅已無有去處。
無有來處。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無有作者無有受者,善男子,若有菩薩能如是知。
當知是人則得受記。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
八千菩薩得無生法忍。
得是忍已,上昇虛空七多羅樹。
合掌恭敬而說偈言:若能觀是色陰分,及不可說無二相。
是人即獲平等智,猶如先佛之所得。
若觀受想行識陰,亦複如是無有二。
能谛了知不可說,即得受記如先佛。
若欲觀察入界等,及一切法無二相。
無聲無字無有節,是故諸法不可說。
不可說分三世分,即是一分無差别。
實性真相悉平等,如是觀名義菩薩。
貪欲瞋恚及愚癡,空無相願悉平等。
生死涅槃無差别,佛法僧寶亦無二。
一切法義不可說,無有生滅如虛空。
無作無受如火性,從緣而生非緣滅。
滅已不知去來處,一切諸法亦如是,諸法皆從因緣生,因緣斷故名為滅。
若法不生而不滅,亦複不常而不斷。
即是甚深十二緣,更不從緣而出生。
本無有生而今生,本無有出而今出。
無有造作無受者,無有諸因及果報。
亦複非有而非無,非有彼此二種相。
亦不在内非在外,即是甚深十二緣。
是法本無而今有,已有之法後還無。
若是有法三世攝,當知性相如前說。
若是内法外中無,外法之性内中無。
一切諸法亦如是,是名第一真空義。
一切衆生心本性,清淨無穢如虛空。
凡夫不知心性故,說客煩惱之所染。
若諸煩惱能污心,終不可淨如垢穢。
諸客煩惱障覆故,說言凡夫心不淨。
如其心性本淨者,一切衆生應解脫。
以客煩惱障覆故,是故不得於解脫。
心不能生次第心,心不能見次第心。
一切諸心從緣生,是故次第心不斷。
若能知見如是心,猶如虛空及幻相。
是人即得心自在,亦能了知次第心。
猶如幻師所作幻,無量世業師亦爾。
如心衆生亦複然,若知即得心自在。
若有能得如是忍,猶如幻法無因緣。
若知如是不生貪,不由因緣得解脫。
一切衆生諸心性,如來攝為三世攝。
猶如幻物無真性,衆生之心亦複然。
心能了知諸衆生,衆生亦能了於心。
心者非色不可見,如心衆生亦複然。
如衆生性一切法,無為之性不可說。
如來學得真法性,是故名為無礙智。
一切凡夫不知見,流轉無量生死中。
無明所覆迷於實,不知如爾及法界。
法界之性如虛空,一切世間不能說。
如來修集大慈悲,無字法中而演說。
猶如世間六種味,各各不能自覺知。
衆生雖說陰入界,而不能了其性相。
衆生智慧不生滅,猶如虛空及以幻。
遠離一切颠倒故,是則名為淨智慧。
如來覺了一切法,無受無作如草木。
若能觀察如是法,是人即得無生忍。
若有無量諸菩薩,獲得如是忍辱者,是人即為無量佛,授其無上菩提記。
若能放舍内外物,乃至不惜於身命。
能調一切諸衆生,是人即為佛授記。
若能清淨諸衆生,既清淨已不生慢。
說諸衆生悉清淨,以是因緣得受記。
若知諸法念念滅,為衆生故修忍辱。
複能演說衆生忍,因是忍故得受記。
遠離惡法勤精進,為修善法不休息。
若能演說勤精進,因精進故得受記。
一切諸法本性淨,平等無差如虛空。
若能演說是平等,因三昧故得受記。
若能知法不可說,說時不生於怖畏。
能以方便化衆生,因是智故得受記。
爾時魔王将四種兵車兵馬兵象兵步兵來至佛所。
魔自化身作比丘像。
語不可說菩薩言:善男子,魔王波旬。
今将四兵來至佛所。
汝今欲設何等方便。
不可說言:彼若來者我當令其發阿耨多羅三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