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别三世善思惟。

    為諸衆生淨身心,修集喜舍如法祝 獲得正法是初發,清淨福田是名作。

    莊嚴自身善思惟,調伏衆生如法祝破壞陰魔是初發,離煩惱魔是名作。

    能壞死魔善思惟,摧魔怨敵如法祝 修集身念是初發,修集受念是名作。

    修集念心善思惟,修集法念如法祝了了知苦是初發,遠離於集是名作。

    證滅真實善思惟,修於正道如法祝 修於信根是初發,修集諸力是名作。

    修念三昧善思惟,修於智慧如法祝身心寂靜是初發,遠離邪見是名作。

    觀於名色善思惟,精進不悔如法祝 無我我所是名發,無縛無解是名作。

    無去無來善思惟,法性不動如法祝遠離憍慢是初發,除去貪恚是名作。

    觀十二緣善思惟,離癡有愛如法祝 若能遠離一切相,破壞所有諸障礙。

    具足十力四無畏,能說功德勤精進。

    如來說是精進法,十千衆生悟無生。

    五千菩薩得法忍,無量人天發菩提。

     堅固莊嚴我身是,精進超過諸菩薩。

    若欲獲得上真道,當修精進如先佛。

     爾時修悲梵天。

    語海慧菩薩言:所言佛法。

    佛法者雲何名佛法。

    海慧菩薩言:梵天。

    佛法者名一切法。

    一切法者名為佛法。

    如佛法性即一切法性。

    如一切法性即佛法性。

    佛法性一切法性無有差别。

    一切法寂靜佛法亦寂靜。

    一切法空佛法亦空。

    梵天。

    一切法即十二因緣。

    菩提者亦十二因緣。

    梵天言:善男子,夫佛法者将不過於三界法耶。

    梵天。

    三界佛法性無差别。

    三界平等佛法平等無有二相。

    善男子,譬如虛空無有增減。

    佛法亦爾。

    無增無減性是空故無上無下。

    梵天若善男子,欲見佛法當作是觀。

    複次梵天。

    夫佛法者非處非非處。

    非生非滅。

    非青黃赤白班駁琉璃虛空界色。

    雜色無色。

    非有形質方圓脩短。

    無相無相相。

    無縛無解。

    無如是相名為佛法。

    無相無句無有文字。

    清淨寂靜。

    空義。

    無相義。

    無聚義。

    畢竟無出義。

    覺知義。

    不可宣說不可睹。

    不可見者名寂靜義。

    寂靜義者即是空義。

    空義者即無聚義。

    無聚義者即真實義。

    真實義者即是畢竟不出之義。

    畢竟不出義者即不滅義。

    不滅義者即無處義。

    無處義者即是法性。

    法性者即是佛法。

    是名學法名阿羅漢法名緣覺法。

    名為佛法。

    如是佛法及馀諸法。

    亦無住處不出不滅。

    無色形質方圓脩短。

    無智相貌無明無闇。

    一切諸法等無差别。

    求佛法者,謂佛佛法及一切法。

    菩薩摩诃薩坐於道場菩提樹下。

    乃能了了真實知見。

    何以故?諸佛正法無住處故。

    一切諸法亦無住處。

    佛法不可得。

    一切諸法亦不可得。

    佛法平等。

    一切諸法亦複平等。

    若無因緣即無種性。

    若無種性即無出滅。

    若無出滅即名真實。

    真實知者即是實性。

    過去未來現在諸法即是佛法。

    何以故?通達三世無障礙故。

    無障礙者即是佛智佛智者即是十八不共之法。

    不共之法者攝一切法。

    是故諸法即是佛法。

    諸法佛法無二無别。

    梵天言:善男子,汝今了了見佛法不。

    梵天。

    佛法非色不可睹見。

    汝雲何言了了見耶。

    一切諸法悉不可見。

    夫了了者即是佛法。

    無有二相。

    梵天言:善男子,如來何故。

    說佛知見一切諸法。

    梵天。

    如來佛法若有定相。

    可得說言了了知見。

    善男子,佛法無耶。

    梵天。

    法若無定不可說有。

    不可說無。

    若不可說有無相者,雲何得言了了知見。

    善男子,如來雲何說於佛法。

    梵天。

    如說虛空。

    虛空之性實無定相。

    佛法亦爾。

    善男子,佛法如是不可思議。

    菩薩初發菩提心時。

    聞如是法不驚不怖不可思議。

    正覺之性亦不可思議。

    梵天。

    佛所說者,乃能發是菩提之心。

    是故聞之不生怖畏。

    梵天。

    若有著者則生怖畏。

    若不著者不生怖畏。

    惜身命者則生怖畏。

    不惜身命無所怖畏。

    有障礙者則生怖畏。

    無障礙者無所怖畏。

    著我我所則生怖畏。

    斷我我所無所怖畏。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有何力故聞深佛法不生怖畏。

    梵天。

    有八種力。

    聞深佛法不生怖畏。

    何等為八。

    一者信力。

    二者善友力。

    三者多聞力。

    四者善根力。

    五者善思惟力。

    六者破憍慢力。

    七者大慈悲力。

    八者如法住力。

    梵天。

    菩薩具足如是八力。

    聞說深法不生怖畏。

    爾時世尊贊海慧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善能宣說菩薩諸力。

    實如汝言:菩薩具足如是諸力。

    聞深佛法不生怖畏。

    善男子,一切言說名之為聲。

    菩提之性亦不可說亦不可見。

    不可說見名第一義。

    如來了了知見如是不可宣說。

    愍衆生故而為宣說菩提。

    非心亦非心數。

    何況聲字。

    善男子,如來憐愍諸衆生故覺甚深法。

    覺甚深法已,無知無覺無心心數。

    無聲無字不可宣說。

    為衆生故說有文字音聲次第。

    善男子,譬如虛空非是色法。

    不可睹見非對非作。

    善男子有人善畫畫空作像。

    若男若女若象若馬。

    如是之人可思議不。

    不也世尊,善男子,是猶可信。

    如來世尊知不可說。

    而能演說是事甚難。

    雖複說此不可說法。

    然真實知性不可說。

    善男子,若聞是法不驚不怖。

    當知是人久於無量諸如來所種諸善根。

    善男子,如是經典不可思議。

    若有人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

    是人則能受持一切諸佛。

    法藏。

    攝取一切衆生解脫。

    善男子,若有菩薩了了得見無量世界所有諸佛。

    見已即以上妙七寶滿是世界。

    持用奉獻諸佛世尊,是人福德甯為多不。

    甚多世尊,如是功德難以喻說。

    善男子,不如有人擁護正法為憐愍故。

    受持讀誦解說是經。

    何以故?法施之施勝於食施。

    夫食施者即是世施。

    法施之施是出世施。

    善男子,若人能護佛正法者,即為四攝。

    何等為四。

    一為佛攝。

    二為天攝。

    三為福攝。

    四為智攝。

    佛攝衆生。

    複有四事。

    一者常得親近諸佛。

    二者諸魔不得其便。

    三者獲得無盡陀羅尼。

    四者得住不退轉地。

    天攝衆生。

    亦有四事。

    一者說法之處諸天清淨。

    二者說法之時衆樂受聽。

    三者終不為他因緣所害。

    四者不信者信。

    福攝衆生亦有四事。

    一者莊嚴於身。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二者莊嚴於口。

    凡所演說衆生樂聞。

    三者莊嚴佛土。

    四者莊嚴種姓。

    所謂釋梵轉輪聖王。

    智攝衆生亦有四事。

    一者知衆生根如意說法。

    二者知衆生病苦随病施藥。

    三者得大神通遊諸佛土。

    四者了了通達法界。

    善男子,若欲獲得如是功德。

    應當勤心護持正法。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若能護法生憐愍,受持是經及廣說。

    我說千分中一分,猶如大海取一渧。

    知恩念恩念如來,是人可信付法藏。

    供養無量十方佛,如是則能護佛法。

     雖施無量國珍寶,不如至心誦一偈。

    法施最妙勝食施,是故智者應護法。

    十方諸佛天龍神,功德智慧所攝齲莊嚴修行諸相好,是人皆由護正法。

     常遇諸佛善知識,常聞無上真實道。

    速得無量陀羅尼,是人皆由護正法。

    身口意戒得清淨,具大神通遊諸國。

    不退菩提具六度,是人皆由護正法。

     世界微塵可說盡,護法功德不可量。

    欲得不可宣說知,應當堅心護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