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海慧菩薩品第五之二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若欲獲得淨印三昧。
應當修集淨於菩提。
遠離一切滓濁之心。
善男子,若不能見諸法性淨,則為渴愛煩惱所污。
一切諸法不可思惟。
不作不行清淨寂靜。
無有塵垢亦無過失。
畢竟清淨如解脫性。
法界不壞無有分别。
實性法性無有差别。
一切諸法空無相願。
如解脫性無礙平等。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若能如是正觀察者,是名無濁。
善男子,菩薩若能為諸衆生。
說如是法是名無滓。
善男子,若有菩薩心無滓濁。
是人則得淨印三昧。
海慧菩薩言:世尊,如是三昧其義甚深不可說故。
不可睹見斷數法故。
難可解了不可見故。
是大智慧攝諸法故。
一切菩薩皆悉平等。
無垢無滓無諸障礙。
無有住處微妙難明不可喻說。
其性堅固猶如金剛。
不生不滅不破不壞不系不縛。
是大光明遠離闇故。
不可思議無垢清淨遠離貪故。
無有诤訟修集慈故。
不覺不觀離去來故。
一切平等如虛空故。
世尊,觀何因緣得是三昧。
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欲遊虛空。
大自莊嚴菩薩亦爾。
欲得是定當大莊嚴。
平等莊嚴一切諸法。
何以故?世間之法從子得果。
善男子,一切有為識為種子。
此三昧者無有種子。
何以故?而此三昧非眼識識。
乃至非意識識。
非作非色。
非受非想非行非識。
觀一切法普皆平等。
是名三藐三佛陀。
善男子,非異相故名為生死。
非異相故名為涅槃。
善男子,随生死相即涅槃相。
何以故?一切諸法本性淨故。
本性性者名為無性。
夫無性者名無性相。
若無相性即是無作。
如是無作即是法性無有文字。
若無文字即名為如。
如前中後亦爾是名三世。
夫三世者即名為空。
空即無作。
如是無作何有作者,是故無作名之為空。
若無作作者,當知無法。
若無法者無求無願。
若無願求則無身口意業。
無身口意業即名無礙。
無礙者名為不出。
不出不滅不祝不滅不住即無為相。
無為相者是名不祝不住者謂無一切所作之業。
意不住色乃至意不住行。
若是四處意無住者是名無祝若無住者則不生於相似我慢。
若無如是相似我慢則無增長。
若無增長則無有因。
若無有因則無覺觀。
若無覺觀是名默然。
善男子,如是等法其義甚深。
若能信者即得解脫。
永離颠倒煩惱障礙。
即能受持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有法藏。
是大船師導師商主咒師醫師,則能供養三世諸佛。
是名佛子。
過於魔業破諸魔衆。
不久當得淨印三昧。
能大莊嚴堅牢船舫。
濟渡衆生於生死海。
世尊,雲何菩薩能壞一切諸魔伴黨。
佛言:菩薩若能不求諸法。
爾時則能壞破魔衆不求一切境界因緣。
善男子,有四種魔。
一者陰魔。
二者煩惱魔。
三者死魔。
四者天魔。
善男子,若能觀法如幻相者,是人則能破壞陰魔。
若見諸法悉是空相。
是人則能壞煩惱魔。
若見諸法不生不滅。
是人則能破壞死魔。
若除憍慢則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知苦者能壞陰魔。
若遠離集破煩惱魔。
若證滅者則壞死魔。
若修道者則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見一切有為法苦則壞陰魔。
若見諸法真實無常壞煩惱魔。
若見諸法真實無我能壞死魔。
若見諸法寂靜涅槃能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菩薩若能於身無貪。
舍身施時回向菩提能壞陰魔。
施時遠離慳貪之心壞煩惱魔。
若觀财物一切無常能壞死魔。
為衆生故修悲布施能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不為我見受持淨戒能壞陰魔。
不為有貪受持淨戒壞煩惱魔。
若為遠離生死過失受持淨戒能壞死魔。
若能生心令毀禁者悉持淨戒。
受持淨戒則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不見我忍我修於忍則壞陰魔。
不見衆生有修忍者壞煩惱魔。
不見生死則壞死魔。
不見菩提則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勤修精進。
其身寂靜則壞陰魔。
勤行精進其心寂靜壞煩惱魔。
勤行精進觀法無生能壞死魔。
勤行精進為調衆生令轉生死則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不為五陰修集禅定能壞陰魔。
不著界處修集禅定壞煩惱魔。
不著入處修集禅定能壞死魔。
所有諸善回向菩提能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知陰方便能壞陰魔。
知界方便壞煩惱魔。
知入方便能壞死魔。
以如是等種種方便回向菩提能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觀一切法皆是空相能壞陰魔。
觀一切法悉是無相壞煩惱魔。
觀一切法悉是無願能壞死魔。
具是三法回向菩提能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觀身身處不覺不著能壞陰魔。
觀受受處不覺不著壞煩惱魔。
觀心心處不覺不著能壞死魔。
觀法法處不覺不著能壞天魔。
作如是觀終不失於菩提之心。
是人則能壞破四魔。
善男子,若著我者則增魔事。
菩薩摩诃薩亦知有我亦知無我。
若有法非有我非無我。
如是則無一法增減。
一切衆生無明所覆。
是故菩薩為欲莊嚴無上大乘。
非為我故而發莊嚴。
發莊嚴已作是思惟。
誰莊嚴法堅固不壞。
我當莊嚴我亦不為壞我衆生壽命士夫而行莊嚴。
為破衆生著我邪惑衆生壽命士夫等見。
而行莊嚴。
衆生颠倒見是五陰常樂我淨。
我當為說如是無常苦空無我。
為令衆生得真實智。
若有衆生心有願求。
當知是人即名為著。
若不願求則無有著。
若不著者是人不诳。
若不诳者得真實智。
知於過去未來現在。
不著過去未來現在。
何以故?過去已盡未來未至現在不祝若於三世不作著想名不颠倒名菩薩行。
了知一切衆生諸行。
知已了了說業及果。
亦知貪行瞋行癡行。
知有衆生行於貪欲莊嚴於瞋。
行於瞋恚莊嚴於貪。
行於愚癡莊嚴於貪。
行於貪欲莊嚴於癡。
行於瞋恚莊嚴於癡。
行於愚癡莊嚴於瞋。
善男子,有諸衆生於色生貪於聲生瞋。
複有衆生於聲生貪於色生恚。
複有衆生於香生貪於味生恚。
複有衆生於味生貪於香生恚。
複有衆生於觸生貪於法生恚。
複有衆生於法生貪於觸生恚。
複有衆生貪欲羸劣瞋恚猛劍複有衆生貪欲猛健瞋恚羸劣。
複有貪羸癡健癡羸貪劍瞋羸癡健癡羸瞋劍或有衆生為色調伏。
非為聲香味觸法等。
有為聲調伏。
非為色香味觸法等。
有為香調伏。
非為色聲味觸法等。
有為味調伏。
非為色聲香觸法等。
有為觸調伏。
非為色聲香味法等。
有為法調伏。
非為色聲香味觸故。
複有衆生心寂靜故而得調伏。
非身寂靜而得調伏。
或有衆生身寂靜故而得調伏。
非心寂靜而得調伏。
或有衆生聞說無常而得調伏。
非因於苦不淨無我而得調伏。
或有衆生聞說苦故而得調伏。
非因無常不淨無我而得調伏。
或有衆生聞說不淨而得調伏。
非因無常苦無我等而得調伏。
或有衆生聞說無我而得調伏。
非因無常苦不淨等而得調伏。
複有衆生見身神通而得調伏。
非他心智而得調伏。
或有衆生因他心智而得調伏。
非因神通而得調伏。
善男子,有諸衆生勤修精進遲得解脫。
有少精進速得解脫。
有勤精進速得解脫。
有少精進遲得解脫。
有因解脫非緣解脫。
有緣解脫非因解脫。
有因緣解脫非因緣解脫。
有諸衆生觀
應當修集淨於菩提。
遠離一切滓濁之心。
善男子,若不能見諸法性淨,則為渴愛煩惱所污。
一切諸法不可思惟。
不作不行清淨寂靜。
無有塵垢亦無過失。
畢竟清淨如解脫性。
法界不壞無有分别。
實性法性無有差别。
一切諸法空無相願。
如解脫性無礙平等。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若能如是正觀察者,是名無濁。
善男子,菩薩若能為諸衆生。
說如是法是名無滓。
善男子,若有菩薩心無滓濁。
是人則得淨印三昧。
海慧菩薩言:世尊,如是三昧其義甚深不可說故。
不可睹見斷數法故。
難可解了不可見故。
是大智慧攝諸法故。
一切菩薩皆悉平等。
無垢無滓無諸障礙。
無有住處微妙難明不可喻說。
其性堅固猶如金剛。
不生不滅不破不壞不系不縛。
是大光明遠離闇故。
不可思議無垢清淨遠離貪故。
無有诤訟修集慈故。
不覺不觀離去來故。
一切平等如虛空故。
世尊,觀何因緣得是三昧。
佛言:善男子,譬如有人欲遊虛空。
大自莊嚴菩薩亦爾。
欲得是定當大莊嚴。
平等莊嚴一切諸法。
何以故?世間之法從子得果。
善男子,一切有為識為種子。
此三昧者無有種子。
何以故?而此三昧非眼識識。
乃至非意識識。
非作非色。
非受非想非行非識。
觀一切法普皆平等。
是名三藐三佛陀。
善男子,非異相故名為生死。
非異相故名為涅槃。
善男子,随生死相即涅槃相。
何以故?一切諸法本性淨故。
本性性者名為無性。
夫無性者名無性相。
若無相性即是無作。
如是無作即是法性無有文字。
若無文字即名為如。
如前中後亦爾是名三世。
夫三世者即名為空。
空即無作。
如是無作何有作者,是故無作名之為空。
若無作作者,當知無法。
若無法者無求無願。
若無願求則無身口意業。
無身口意業即名無礙。
無礙者名為不出。
不出不滅不祝不滅不住即無為相。
無為相者是名不祝不住者謂無一切所作之業。
意不住色乃至意不住行。
若是四處意無住者是名無祝若無住者則不生於相似我慢。
若無如是相似我慢則無增長。
若無增長則無有因。
若無有因則無覺觀。
若無覺觀是名默然。
善男子,如是等法其義甚深。
若能信者即得解脫。
永離颠倒煩惱障礙。
即能受持過去未來現在諸佛所有法藏。
是大船師導師商主咒師醫師,則能供養三世諸佛。
是名佛子。
過於魔業破諸魔衆。
不久當得淨印三昧。
能大莊嚴堅牢船舫。
濟渡衆生於生死海。
世尊,雲何菩薩能壞一切諸魔伴黨。
佛言:菩薩若能不求諸法。
爾時則能壞破魔衆不求一切境界因緣。
善男子,有四種魔。
一者陰魔。
二者煩惱魔。
三者死魔。
四者天魔。
善男子,若能觀法如幻相者,是人則能破壞陰魔。
若見諸法悉是空相。
是人則能壞煩惱魔。
若見諸法不生不滅。
是人則能破壞死魔。
若除憍慢則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知苦者能壞陰魔。
若遠離集破煩惱魔。
若證滅者則壞死魔。
若修道者則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見一切有為法苦則壞陰魔。
若見諸法真實無常壞煩惱魔。
若見諸法真實無我能壞死魔。
若見諸法寂靜涅槃能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菩薩若能於身無貪。
舍身施時回向菩提能壞陰魔。
施時遠離慳貪之心壞煩惱魔。
若觀财物一切無常能壞死魔。
為衆生故修悲布施能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不為我見受持淨戒能壞陰魔。
不為有貪受持淨戒壞煩惱魔。
若為遠離生死過失受持淨戒能壞死魔。
若能生心令毀禁者悉持淨戒。
受持淨戒則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不見我忍我修於忍則壞陰魔。
不見衆生有修忍者壞煩惱魔。
不見生死則壞死魔。
不見菩提則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勤修精進。
其身寂靜則壞陰魔。
勤行精進其心寂靜壞煩惱魔。
勤行精進觀法無生能壞死魔。
勤行精進為調衆生令轉生死則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不為五陰修集禅定能壞陰魔。
不著界處修集禅定壞煩惱魔。
不著入處修集禅定能壞死魔。
所有諸善回向菩提能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知陰方便能壞陰魔。
知界方便壞煩惱魔。
知入方便能壞死魔。
以如是等種種方便回向菩提能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觀一切法皆是空相能壞陰魔。
觀一切法悉是無相壞煩惱魔。
觀一切法悉是無願能壞死魔。
具是三法回向菩提能壞天魔。
複次善男子,若有菩薩觀身身處不覺不著能壞陰魔。
觀受受處不覺不著壞煩惱魔。
觀心心處不覺不著能壞死魔。
觀法法處不覺不著能壞天魔。
作如是觀終不失於菩提之心。
是人則能壞破四魔。
善男子,若著我者則增魔事。
菩薩摩诃薩亦知有我亦知無我。
若有法非有我非無我。
如是則無一法增減。
一切衆生無明所覆。
是故菩薩為欲莊嚴無上大乘。
非為我故而發莊嚴。
發莊嚴已作是思惟。
誰莊嚴法堅固不壞。
我當莊嚴我亦不為壞我衆生壽命士夫而行莊嚴。
為破衆生著我邪惑衆生壽命士夫等見。
而行莊嚴。
衆生颠倒見是五陰常樂我淨。
我當為說如是無常苦空無我。
為令衆生得真實智。
若有衆生心有願求。
當知是人即名為著。
若不願求則無有著。
若不著者是人不诳。
若不诳者得真實智。
知於過去未來現在。
不著過去未來現在。
何以故?過去已盡未來未至現在不祝若於三世不作著想名不颠倒名菩薩行。
了知一切衆生諸行。
知已了了說業及果。
亦知貪行瞋行癡行。
知有衆生行於貪欲莊嚴於瞋。
行於瞋恚莊嚴於貪。
行於愚癡莊嚴於貪。
行於貪欲莊嚴於癡。
行於瞋恚莊嚴於癡。
行於愚癡莊嚴於瞋。
善男子,有諸衆生於色生貪於聲生瞋。
複有衆生於聲生貪於色生恚。
複有衆生於香生貪於味生恚。
複有衆生於味生貪於香生恚。
複有衆生於觸生貪於法生恚。
複有衆生於法生貪於觸生恚。
複有衆生貪欲羸劣瞋恚猛劍複有衆生貪欲猛健瞋恚羸劣。
複有貪羸癡健癡羸貪劍瞋羸癡健癡羸瞋劍或有衆生為色調伏。
非為聲香味觸法等。
有為聲調伏。
非為色香味觸法等。
有為香調伏。
非為色聲味觸法等。
有為味調伏。
非為色聲香觸法等。
有為觸調伏。
非為色聲香味法等。
有為法調伏。
非為色聲香味觸故。
複有衆生心寂靜故而得調伏。
非身寂靜而得調伏。
或有衆生身寂靜故而得調伏。
非心寂靜而得調伏。
或有衆生聞說無常而得調伏。
非因於苦不淨無我而得調伏。
或有衆生聞說苦故而得調伏。
非因無常不淨無我而得調伏。
或有衆生聞說不淨而得調伏。
非因無常苦無我等而得調伏。
或有衆生聞說無我而得調伏。
非因無常苦不淨等而得調伏。
複有衆生見身神通而得調伏。
非他心智而得調伏。
或有衆生因他心智而得調伏。
非因神通而得調伏。
善男子,有諸衆生勤修精進遲得解脫。
有少精進速得解脫。
有勤精進速得解脫。
有少精進遲得解脫。
有因解脫非緣解脫。
有緣解脫非因解脫。
有因緣解脫非因緣解脫。
有諸衆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