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煩惱之對治,是故我禮於世尊, 爾時海慧菩薩。

    偈贊佛已從空而下。

    白佛言世尊,我今於此欲少谘問。

    唯願如來哀愍聽許。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随意緻問。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海慧菩薩言世尊,我先聞有淨印三昧。

    若有菩薩住是三昧。

    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唯願如來說是三昧。

    令諸菩薩普皆得聞。

    聞已皆當莊嚴修行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

    佛言善男子,至心谛聽吾今當說。

    善男子,如淨寶珠。

    匠者琢磨價直無量人所珍重。

    善男子,菩薩初發菩提心已,修集善法多聞思惟。

    觀察法界淨於初心。

    初心既淨鹹為諸佛菩薩敬念。

    即便獲得淨印三昧。

    善男子,淨寶珠者離九種寶。

    何等為九。

    一者金性。

    二者銀性。

    三者琉璃性。

    四者頗梨性。

    五者馬瑙性。

    六者蓮花性。

    七者車磲性。

    八者功德寶性。

    九者珊瑚性。

    是名為九離。

    是九性名淨寶珠。

    其價無量。

    轉輪聖王之所受用。

    是珠光明馀光不及。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發菩提心亦複如是,離九種性得淨印三昧。

    何等為九。

    一者凡夫性。

    二者信行性。

    三者法行性。

    四者八忍性。

    五者須陀洹性。

    六者斯陀含性。

    七者阿那含性。

    八者阿羅漢性。

    九者辟支佛性。

    離是九性入佛種性得淨印三昧。

    以其淨故勝於一切聲聞緣覺。

    施於一切衆生光明。

    善男子,淨寶珠者耐磨穿押。

    是故此珠名無瑕玼。

    善男子,淨印三昧亦複如是,善男子,雲何淨印三昧。

    修集三戒具十善法。

    修行慈悲憐愍衆生。

    見他事業親往營理。

    愛念一切修舍意淨。

    常念衆生以四攝法。

    攝取一切專念六念。

    調伏諸根少欲知足。

    不斷聖種息諸鬥訟壞於憍慢。

    恭敬供養諸師和上耆舊長宿。

    不輕於他求法護法。

    遠離惡法。

    於佛法僧信心無壞。

    心常緣念一切善法。

    不贊己身常稱他德。

    知恩報恩淨諸威儀。

    具於忍辱求舍摩他修陀羅尼。

    心等如風地水火空。

    常樂出家修集寂靜持戒精進。

    親近善友淨於諸根。

    眼耳鼻舌身心無礙。

    觀於不淨為壞貪結。

    修集慈心為破怨親。

    觀十二緣為壞無明。

    遠離一切障礙之法。

    施法無吝具足成就六波羅蜜。

    不求馀乘。

    内外清淨觀生死過。

    於菩提道心不悔退。

    教化衆生於大乘中。

    善男子,菩薩具足如是等法。

    淨不淨意。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名寶珠。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若有修集大慈心,具足成滿十善法。

    是人定見彌勒佛,故菩提心難思議。

    修集大悲為衆生,亦常教化於大乘。

    為除煩惱修舍心,故菩提心難思議。

     具足修集念智慧,及能調伏於自心。

    能修知足及少欲,是故菩提心最勝。

    遠離一切諸惡法,其心柔軟於衆生。

    增長一切諸善法,是故菩提心最勝。

     恭敬供養師和上,紹繼增長聖種性。

    遠離一切諸憍慢,是故菩提心最勝。

    其心質直不欺诳,常樂寂靜化衆生。

    除去憍慢不輕他,是故菩提心最勝。

     護持正法能聽說,化諸衆生離煩惱。

    至心專念無上乘,是故菩提心最勝。

    供養三寶信四谛,遠離諸惡修善法。

    不瞋不恚於衆生,是故菩提心最勝。

     客煩惱起生慚愧,即向十方佛忏悔。

    修集善法調諸根,是故菩提心最勝。

    淨身口意知業果,知恩念恩知酬報。

    信十二緣淨威儀,是故菩提心最勝。

     具舍摩陀修智慧,具足持戒樂菩提。

    受大苦惱心不動,是故菩提心最勝。

    其心平等如四大,視諸衆生如虛空。

    常樂出家修菩提,是故菩提心最勝。

     貪樂寂靜淨身心,修行法行觀四谛。

    實語法語真義語,是故菩提心最勝。

    有所說法而安住,勤修精進壞魔業。

    於所修法無懈怠,是故菩提心最勝。

     親近善友佛菩提,能度衆生生死海。

    能淨一切六境界,是故菩提心最勝。

    遠離障礙除五蓋,諸根清淨無憍慢。

    貪欲瞋恚癡對治,是故菩提心最勝。

     觀善思惟具念心,修助菩提得神通。

    不畏生死樂涅槃,是故菩提心最勝。

    凡所說法不為食,於諸法中心無吝。

    修行善法不求報,是故菩提心最勝。

     不以馀乘攝衆生,所說衆樂而受持。

    其心無量無有邊,是故菩提心最勝。

    内外清淨無過咎,不畏生死修菩提。

    修菩提時心不悔,是故菩提心最勝。

     知衆生界淨國土,莊嚴菩提不自為。

    迷惑衆生示正道,是故菩提心最勝。

    善知法界真實性,無分别智不可說。

    能破衆生怖畏想,是故菩提心最勝。

     若能具足如是法,是能淨發菩提心。

    不為世法之所污,煩惱魔業亦複然。

    若有能發菩提心,是則能勝一切乘。

    能淨一切衆生心,亦能演說無上道。

     善男子,雲何名為菩提之心押而不壞。

    押者名為大悲。

    緣於一切衆生。

    紹三寶種不令斷絕。

    為佛法故莊嚴善根。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嚴淨世界。

    為護正法不惜身命。

    善男子,若為諸惡衆生打觸惱亂堯害。

    悉當忍之。

    亦應不舍一切衆生。

    心不生悔不愁不惱。

    為調衆生勤加精進。

    若遇罵辱瞋恚打擲。

    默然受之終不加報。

    應作是念。

    夫大乘者與世共诤。

    何以故?一切衆生順生死流。

    大乘之法逆生死流。

    一切衆生各各诤訟。

    大乘之法破壞鬥诤。

    一切衆生瞋恚熾盛。

    大乘之法除滅瞋心。

    一切衆生各各虛诳。

    大乘之法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