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心一切諸法無常苦無我。
三者發心一切諸法空無相願。
四者發心未來之法無有住處。
五者發心現在之法無有住處。
六者發心一切諸法無業果報。
七者發心一切諸法無有作者,無有受者,八者發心一切諸法無有系屬。
菩薩具足如是等法得是三昧。
比丘聞已進修不久。
即得如是一切法自在三昧得三昧已即放光明。
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爾時比丘即往佛所。
頭面作禮右繞三匝。
上昇虛空一多羅樹。
結加趺坐滿一千年。
不動不搖法喜為食。
獲得比智樂說無礙。
令三萬六千億衆生得不退心。
無量衆生安住三乘。
爾時法語比丘。
過千年已從座而起作如是言:如來世尊,勤精進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非懈怠也。
善男子,汝於無量無邊世中。
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故能速得如是神通。
善男子,汝已於往七萬六千億佛所。
種諸善根淨修梵行。
是故因此過去善根。
獲得如是現在善果。
佛告須菩提。
汝知爾時法語比丘得三昧者,豈異人乎。
即是今之不旬菩薩。
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爾時世尊為須菩提。
說是菩薩往因緣時。
三萬二千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虛空之中諸天龍神乾闼婆等。
雨諸華香以用供養不旬菩薩。
而作是言:我等今日見此菩薩得大利益。
爾時須菩提語不旬菩薩言:善男子,汝已久修清淨梵行。
不旬菩薩言:大德。
夫梵行者,非是過去未來現在。
若非過去未來現在即是無作。
若無作者即名為行。
如是行者名為無生名為無诤。
無有言說及以威儀。
大德。
非眼行故名為梵行。
非耳鼻舌身意行故。
名為梵行。
非色聲香味觸法行故。
名為梵行。
亦非色受想行識行故。
名為梵行。
非相非緣。
非見非聞非知非覺。
大德。
如是等法無去來祝無牽無挽無有數量。
無上無下是名梵行。
須菩提言:善男子,夫梵行者名八正道。
不旬菩薩言:大德。
雲何八正道名為梵行。
若以正見為梵行者,不見諸法名為正見。
等見諸法名為正見。
不見之見乃名正見。
若不見者,雲何得名為正見耶。
若無正見。
雲何得名為梵行乎。
無有思惟名正思惟。
夫思惟者名為颠倒。
若颠倒者,雲何得言正思惟耶。
一切音聲皆悉平等。
若善若惡若一若二。
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
若一切字若一切聲。
是名為響。
若是響者,雲何得言為正語耶。
聲平等者,一切行法皆悉無常。
是苦無我涅槃寂靜。
若能等觀一切諸法。
如涅槃相及演說者是名正語。
無身無身業。
無口無口業。
無意無意業。
何以故?無業處故。
若有業處則有我我所。
若無我我所則無業果。
若如是觀名為正業。
若為壽命行於邪命。
遠離邪命故名正命。
若觀是等無我我所。
無有衆生壽命士夫。
如其無者,何故得名為正命耶。
於眼識色不生染著。
眼識性空。
以識性空故眼色亦空。
若眼色識空至意識法亦複如是,若如是觀是名正命。
無有颠倒。
斷諸精進名正精進無精進法。
無精進者,無有具足成就精進。
無有精進為利益者,若能觀察如是等法是名正精進。
若能等念一切諸法平等如空。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如一切法陰入界等亦複如是,若能觀於如是等法是名正念。
觀一切法皆悉平等無我我所。
若能如是平等觀者是名正定。
大德。
若能如是觀一切法性平等者名八正道。
是名梵行。
非以數故名八正道。
非八正道名為梵行。
非世道故名為梵行。
非著心故名為梵行。
非二相故名為梵行。
無作相故名為梵行。
若見諸法無有住處乃名梵行。
爾時不旬菩薩。
為諸大衆說如是等梵行法時。
五百比丘離諸煩惱。
得阿羅漢果。
須菩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說是法。
如離煩惱阿羅漢人。
其所宣說等無有異。
大德。
我今亦是遠離煩惱。
亦是阿羅漢。
我亦遠離聲聞緣覺煩惱諸法。
我如法住故名阿羅漢。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不旬菩薩。
樂說無礙不可思議辯才利智。
随問而答。
佛言須菩提。
不旬菩薩得一切法自在三昧。
以是故能随問而答。
若有菩薩得是三昧。
一切世間人天魔梵。
不能障其樂說無礙。
爾時帝釋白佛言:世尊,若有人於無量世中。
具足功德乃能得見。
不旬菩薩聞其所說,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受持是經讀誦書寫為人解說及聞法者,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當知是輩一切皆當如不旬菩薩作師子吼。
世尊,我當擁護如是等人。
佛言善哉善哉!憍屍迦。
汝今至心護持正法。
爾時梵王複白佛言:世尊,我當樂修舍定三昧。
舍禅定樂來護佛法及說法者令離病苦。
随何國土有說法處。
我當往彼至心聽受。
若有國土信受此經供養三寶。
我亦當為除滅惡相。
令其土境清淨安怗正法治化。
佛言善哉善哉!梵王。
汝真護法。
若有人能如是護法。
當知是人終不遠離三寶之寶。
爾時四天王,複白佛言:世尊,我亦能護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是法者,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知法者是人乃能擁護是法。
汝於我所得聞法已,即獲法眼斷諸惡道。
若複至心護持正法。
不久當斷一切諸有。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當受持如是經典。
為四部衆廣說其義。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能受持如是經典。
如佛所說等無有異。
廣為四衆宣釋分别。
爾時人天阿修羅乾闼婆一切大衆。
聞經歡喜贊歎善哉。
三者發心一切諸法空無相願。
四者發心未來之法無有住處。
五者發心現在之法無有住處。
六者發心一切諸法無業果報。
七者發心一切諸法無有作者,無有受者,八者發心一切諸法無有系屬。
菩薩具足如是等法得是三昧。
比丘聞已進修不久。
即得如是一切法自在三昧得三昧已即放光明。
遍照三千大千世界。
爾時比丘即往佛所。
頭面作禮右繞三匝。
上昇虛空一多羅樹。
結加趺坐滿一千年。
不動不搖法喜為食。
獲得比智樂說無礙。
令三萬六千億衆生得不退心。
無量衆生安住三乘。
爾時法語比丘。
過千年已從座而起作如是言:如來世尊,勤精進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非懈怠也。
善男子,汝於無量無邊世中。
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故能速得如是神通。
善男子,汝已於往七萬六千億佛所。
種諸善根淨修梵行。
是故因此過去善根。
獲得如是現在善果。
佛告須菩提。
汝知爾時法語比丘得三昧者,豈異人乎。
即是今之不旬菩薩。
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爾時世尊為須菩提。
說是菩薩往因緣時。
三萬二千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虛空之中諸天龍神乾闼婆等。
雨諸華香以用供養不旬菩薩。
而作是言:我等今日見此菩薩得大利益。
爾時須菩提語不旬菩薩言:善男子,汝已久修清淨梵行。
不旬菩薩言:大德。
夫梵行者,非是過去未來現在。
若非過去未來現在即是無作。
若無作者即名為行。
如是行者名為無生名為無诤。
無有言說及以威儀。
大德。
非眼行故名為梵行。
非耳鼻舌身意行故。
名為梵行。
非色聲香味觸法行故。
名為梵行。
亦非色受想行識行故。
名為梵行。
非相非緣。
非見非聞非知非覺。
大德。
如是等法無去來祝無牽無挽無有數量。
無上無下是名梵行。
須菩提言:善男子,夫梵行者名八正道。
不旬菩薩言:大德。
雲何八正道名為梵行。
若以正見為梵行者,不見諸法名為正見。
等見諸法名為正見。
不見之見乃名正見。
若不見者,雲何得名為正見耶。
若無正見。
雲何得名為梵行乎。
無有思惟名正思惟。
夫思惟者名為颠倒。
若颠倒者,雲何得言正思惟耶。
一切音聲皆悉平等。
若善若惡若一若二。
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
若一切字若一切聲。
是名為響。
若是響者,雲何得言為正語耶。
聲平等者,一切行法皆悉無常。
是苦無我涅槃寂靜。
若能等觀一切諸法。
如涅槃相及演說者是名正語。
無身無身業。
無口無口業。
無意無意業。
何以故?無業處故。
若有業處則有我我所。
若無我我所則無業果。
若如是觀名為正業。
若為壽命行於邪命。
遠離邪命故名正命。
若觀是等無我我所。
無有衆生壽命士夫。
如其無者,何故得名為正命耶。
於眼識色不生染著。
眼識性空。
以識性空故眼色亦空。
若眼色識空至意識法亦複如是,若如是觀是名正命。
無有颠倒。
斷諸精進名正精進無精進法。
無精進者,無有具足成就精進。
無有精進為利益者,若能觀察如是等法是名正精進。
若能等念一切諸法平等如空。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如一切法陰入界等亦複如是,若能觀於如是等法是名正念。
觀一切法皆悉平等無我我所。
若能如是平等觀者是名正定。
大德。
若能如是觀一切法性平等者名八正道。
是名梵行。
非以數故名八正道。
非八正道名為梵行。
非世道故名為梵行。
非著心故名為梵行。
非二相故名為梵行。
無作相故名為梵行。
若見諸法無有住處乃名梵行。
爾時不旬菩薩。
為諸大衆說如是等梵行法時。
五百比丘離諸煩惱。
得阿羅漢果。
須菩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快說是法。
如離煩惱阿羅漢人。
其所宣說等無有異。
大德。
我今亦是遠離煩惱。
亦是阿羅漢。
我亦遠離聲聞緣覺煩惱諸法。
我如法住故名阿羅漢。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不旬菩薩。
樂說無礙不可思議辯才利智。
随問而答。
佛言須菩提。
不旬菩薩得一切法自在三昧。
以是故能随問而答。
若有菩薩得是三昧。
一切世間人天魔梵。
不能障其樂說無礙。
爾時帝釋白佛言:世尊,若有人於無量世中。
具足功德乃能得見。
不旬菩薩聞其所說,世尊,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受持是經讀誦書寫為人解說及聞法者,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當知是輩一切皆當如不旬菩薩作師子吼。
世尊,我當擁護如是等人。
佛言善哉善哉!憍屍迦。
汝今至心護持正法。
爾時梵王複白佛言:世尊,我當樂修舍定三昧。
舍禅定樂來護佛法及說法者令離病苦。
随何國土有說法處。
我當往彼至心聽受。
若有國土信受此經供養三寶。
我亦當為除滅惡相。
令其土境清淨安怗正法治化。
佛言善哉善哉!梵王。
汝真護法。
若有人能如是護法。
當知是人終不遠離三寶之寶。
爾時四天王,複白佛言:世尊,我亦能護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是法者,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若知法者是人乃能擁護是法。
汝於我所得聞法已,即獲法眼斷諸惡道。
若複至心護持正法。
不久當斷一切諸有。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當受持如是經典。
為四部衆廣說其義。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能受持如是經典。
如佛所說等無有異。
廣為四衆宣釋分别。
爾時人天阿修羅乾闼婆一切大衆。
聞經歡喜贊歎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