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失。
所可聽法為知足故。
為不斷絕三寶種故。
為得無礙宿命智故。
為得真實見法性故。
為發無上菩提心故。
為護如來真實法故。
為得上族好種姓故。
為見佛法比丘僧故。
為得堅固不退心故。
為行聖行入聖數故。
為得無盡大财寶故。
為得無邊大功德故。
為得清淨梵音聲故。
為得具足佛功德故。
為得具足菩薩法故。
為欲受持讀誦書寫菩薩法藏及摩夷故。
為欲受持如是等法廣宣說故。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獲得一切法自在三昧者,於一切事無能教者,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其心敬信佛法僧,亦複明信四真谛。
若得智慧無罣礙,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知於苦第一谛,亦能遠離於集因。
證獲第三真滅谛,修集無上聖道谛。
具足成就大念心,真實觀陰如虛空。
其身威儀大寂靜,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觀六入性相空,亦能調柔於諸根。
能壞衆生疑網心,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修集空無相願,破壞一切諸憍慢。
所行諸行無黑闇,是名諸法自在定。
遠離斷見及我見,令身口意業寂靜。
其心不著有無法,是名諸法自在定。
所說正義無颠倒,調伏一切衆生心。
既說法已無憍慢,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集一切諸善根,不為煩惱之所污。
其心無熱亦無濁,是名諸法自在定。
不為他喜求菩提,亦不虛诳修善法。
十方諸佛觀其心,是名諸法自在定。
常樂惠施護持戒,憐愍心故忍諸惡。
精進修定及智慧,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諸衆生修慈心,亦無分别怨親想。
樂施衆生無上樂,是名諸法自在定。
調伏衆生於菩提,修舍離欲得安樂。
常樂修集五神通,是名諸法自在定。
所說正法衆樂聞,其義難盡如大海。
真實了知於法性,是名諸法自在定。
觀察佛身如諸法,佛性法性無差别。
護法之心無退轉,是名諸法自在定。
身口意業得寂靜,具足戒定心無為。
遠離一切煩惱習,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證無上真解脫,亦能獲得實知見。
修集定慧無有邊,是名諸法自在定。
不淨之物不以施,不受一切不淨戒。
三十二相具足成,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行種種諸惠施,是故獲得八十好。
於佛法中得自在,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集具足四念處,正勤能壞諸煩惱。
為調衆生修如意,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入佛法修信根,為壞魔衆修五力。
為知諸法修七覺,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八正道破邪徑,施於衆生無上樂。
心無憍慢一師想,是名諸法自在定。
若得修集自在定,是人則能離煩惱。
親近諸佛菩薩等,樂修少欲知足行。
為在無上聖人數,以衆生故修大悲。
不為飲食演說法,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法不惜於身命,護持正法不吝财。
常樂修行二種施,是名諸法自在定。
常勸衆生令聽法,如其未解心不輕。
不為勝他護持戒,是名諸法自在定。
無量世中所聞法,至心受持為他說。
無上法師大名稱,不觀時節戒非戒。
演說不休亦不息,不失時節随意說。
所說諸法如幻相,是名諸法自在定。
所言真實甘樂聞,聞已如說而安祝其心無貪無嫉妒,是名諸法自在定。
有問無瞋無輕慢,常修憐愍無二相。
能自淨除諸過失,是名諸法自在定。
具足七種無上财,成就壽命無上命。
具足十力四無畏,是名諸法自在定。
常樂聞法善思惟,善思惟已如法祝如法住已為衆說,是名諸法自在定。
不忘菩提上種性,供養三寶得化身。
勸化大衆具菩提,是名諸法自在定。
其目清淨見諸佛,得梵音聲無上邊。
其音遍滿十方界,是名諸法自在定。
财寶惠施無有盡,智慧演說無窮竭。
供養父母師和上,是名諸法自在定。
成就具足宿命智,不失無上菩提心。
六波羅蜜無厭足,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欲利益衆生故,受菩薩藏及摩夷。
樂為衆生廣分别,是名諸法自在定。
遠離一切惡思惟,了了睹見十方界。
一心能知無量心,是名諸法自在定。
一心了知三世事,修集無量諸神通。
得後邊身智無礙,是名諸法自在定。
憐愍衆生修大悲,觀察諸根随意說。
一切佛法得自在,是名諸法自在定。
若有得聞如是事,至心受持生信順。
即能獲得無上道,亦如往世諸世尊, 爾時不旬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成就何法獲得如是一切諸法自在三昧。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一法則能獲得如是三昧。
所謂不著一切諸法。
複有一法不著於戒。
何以故?若不著戒則能不著一切善法。
具足戒故則能成就一切佛法。
得大利益無上大道。
是故我言:戒是一切善法根本。
戒名大燈。
若著戒者是人則於菩提障礙非菩提道。
若於諸法生貪著者,去菩提道則為大遠。
若不貪著則為鄰近。
複有二法。
菩薩具足則能獲得如是三昧。
一者為於菩提方便。
修集舍摩他。
二者為於善法方便。
修集毗婆舍那。
複有三法。
菩薩具足得是三昧。
何等為三。
一者不舍衆生修空三昧。
二者不舍於法修無相三昧。
三者求於諸有修無願三昧。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調伏衆生修集空,護持法故修無相。
不舍諸有修無願,是人則得是三昧。
複次善男子,複有四法。
所可聽法為知足故。
為不斷絕三寶種故。
為得無礙宿命智故。
為得真實見法性故。
為發無上菩提心故。
為護如來真實法故。
為得上族好種姓故。
為見佛法比丘僧故。
為得堅固不退心故。
為行聖行入聖數故。
為得無盡大财寶故。
為得無邊大功德故。
為得清淨梵音聲故。
為得具足佛功德故。
為得具足菩薩法故。
為欲受持讀誦書寫菩薩法藏及摩夷故。
為欲受持如是等法廣宣說故。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獲得一切法自在三昧者,於一切事無能教者,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其心敬信佛法僧,亦複明信四真谛。
若得智慧無罣礙,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知於苦第一谛,亦能遠離於集因。
證獲第三真滅谛,修集無上聖道谛。
具足成就大念心,真實觀陰如虛空。
其身威儀大寂靜,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觀六入性相空,亦能調柔於諸根。
能壞衆生疑網心,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修集空無相願,破壞一切諸憍慢。
所行諸行無黑闇,是名諸法自在定。
遠離斷見及我見,令身口意業寂靜。
其心不著有無法,是名諸法自在定。
所說正義無颠倒,調伏一切衆生心。
既說法已無憍慢,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集一切諸善根,不為煩惱之所污。
其心無熱亦無濁,是名諸法自在定。
不為他喜求菩提,亦不虛诳修善法。
十方諸佛觀其心,是名諸法自在定。
常樂惠施護持戒,憐愍心故忍諸惡。
精進修定及智慧,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諸衆生修慈心,亦無分别怨親想。
樂施衆生無上樂,是名諸法自在定。
調伏衆生於菩提,修舍離欲得安樂。
常樂修集五神通,是名諸法自在定。
所說正法衆樂聞,其義難盡如大海。
真實了知於法性,是名諸法自在定。
觀察佛身如諸法,佛性法性無差别。
護法之心無退轉,是名諸法自在定。
身口意業得寂靜,具足戒定心無為。
遠離一切煩惱習,是名諸法自在定。
能證無上真解脫,亦能獲得實知見。
修集定慧無有邊,是名諸法自在定。
不淨之物不以施,不受一切不淨戒。
三十二相具足成,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行種種諸惠施,是故獲得八十好。
於佛法中得自在,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集具足四念處,正勤能壞諸煩惱。
為調衆生修如意,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入佛法修信根,為壞魔衆修五力。
為知諸法修七覺,是名諸法自在定。
修八正道破邪徑,施於衆生無上樂。
心無憍慢一師想,是名諸法自在定。
若得修集自在定,是人則能離煩惱。
親近諸佛菩薩等,樂修少欲知足行。
為在無上聖人數,以衆生故修大悲。
不為飲食演說法,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法不惜於身命,護持正法不吝财。
常樂修行二種施,是名諸法自在定。
常勸衆生令聽法,如其未解心不輕。
不為勝他護持戒,是名諸法自在定。
無量世中所聞法,至心受持為他說。
無上法師大名稱,不觀時節戒非戒。
演說不休亦不息,不失時節随意說。
所說諸法如幻相,是名諸法自在定。
所言真實甘樂聞,聞已如說而安祝其心無貪無嫉妒,是名諸法自在定。
有問無瞋無輕慢,常修憐愍無二相。
能自淨除諸過失,是名諸法自在定。
具足七種無上财,成就壽命無上命。
具足十力四無畏,是名諸法自在定。
常樂聞法善思惟,善思惟已如法祝如法住已為衆說,是名諸法自在定。
不忘菩提上種性,供養三寶得化身。
勸化大衆具菩提,是名諸法自在定。
其目清淨見諸佛,得梵音聲無上邊。
其音遍滿十方界,是名諸法自在定。
财寶惠施無有盡,智慧演說無窮竭。
供養父母師和上,是名諸法自在定。
成就具足宿命智,不失無上菩提心。
六波羅蜜無厭足,是名諸法自在定。
為欲利益衆生故,受菩薩藏及摩夷。
樂為衆生廣分别,是名諸法自在定。
遠離一切惡思惟,了了睹見十方界。
一心能知無量心,是名諸法自在定。
一心了知三世事,修集無量諸神通。
得後邊身智無礙,是名諸法自在定。
憐愍衆生修大悲,觀察諸根随意說。
一切佛法得自在,是名諸法自在定。
若有得聞如是事,至心受持生信順。
即能獲得無上道,亦如往世諸世尊, 爾時不旬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诃薩成就何法獲得如是一切諸法自在三昧。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诃薩具足一法則能獲得如是三昧。
所謂不著一切諸法。
複有一法不著於戒。
何以故?若不著戒則能不著一切善法。
具足戒故則能成就一切佛法。
得大利益無上大道。
是故我言:戒是一切善法根本。
戒名大燈。
若著戒者是人則於菩提障礙非菩提道。
若於諸法生貪著者,去菩提道則為大遠。
若不貪著則為鄰近。
複有二法。
菩薩具足則能獲得如是三昧。
一者為於菩提方便。
修集舍摩他。
二者為於善法方便。
修集毗婆舍那。
複有三法。
菩薩具足得是三昧。
何等為三。
一者不舍衆生修空三昧。
二者不舍於法修無相三昧。
三者求於諸有修無願三昧。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調伏衆生修集空,護持法故修無相。
不舍諸有修無願,是人則得是三昧。
複次善男子,複有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