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於三萬六千億歲。
種種供養佛及菩薩。
所謂房舍卧具衣服飲食病瘦醫藥。
舍利弗言:世尊不審。
彼佛壽命幾時。
舍利弗。
其佛壽命滿十中劫。
時轉輪王。
與其後宮眷屬采女及外人民九萬二千億那由他。
赍持種種無量無邊供養之具。
往至佛所。
以八千億上妙珍寶而散佛上。
頭面作禮長跪合掌。
口宣是言:世尊,我今所設供養之具。
頗複更有殊勝供養勝我者不。
時佛答言:大王。
有異供養勝諸供養。
如是供養於此供養。
百分千分萬分百千萬分。
不及其一。
王言:世尊是何供養。
願樂欲聞唯願說之。
爾時世尊即說偈曰: 如恒河沙等世界,滿中妙寶持用施。
雖有如是無量福,不如憐愍發菩提。
無量億等恒沙佛,淨妙花香以供養。
如是福德猶不如,發菩提心七步退。
如是發心即為施,戒忍精進禅智慧。
若為憐愍發大心,其福無量不可荊上色力财上族姓,是人乃能發菩提。
主千世界至梵天,得大自在乃能發。
若樂喜發菩提心,如是乃能斷惡有。
能為人天開正路,能開八正邪崄徑。
諸根具足不盲聾,皆由至心發菩提。
能見十方諸世尊,能聞天上甘露味。
若能至心發菩提,是人能破疑憍慢。
無量智慧得自在,能為衆生說法界。
衆生見之如父母,亦如良醫師友想。
能療衆生煩惱病,教誨令趣菩提道。
爾時聖王聞佛說是發菩提心所得功德。
其心歡喜踴躍無量。
與其眷屬内外人民。
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即於佛前而說偈言:我今憐愍於衆生,是故發此菩提心。
若欲獲得大自在,不應於此生退轉。
生死無量受苦惱,而於自他無利益。
甯發於此受大苦,非以不發受安樂。
若有衆生發菩提,即得人天聖王樂。
亦得寂靜無漏樂,及得無上菩提樂。
最上慧忍三昧定,具四無量及六度。
三種淨慧六神通,四無礙智大自在。
無上十力四無畏,及三念處及大悲。
成就具足十八法,如是皆由發菩提。
能動十方諸世界,亦知十方衆生心。
能度無量諸衆生,皆由發於菩提心。
舍利弗。
說是偈時。
四萬夫人無量衆生。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聖王。
複於萬億年中。
供養彼佛。
供養佛已厭世出家。
既出家已思惟四句。
一者實句。
二者法句。
三者義句。
四者調句。
於一億年常思如是四句之義。
舍利弗汝知。
爾時轉輪聖王。
豈異人乎。
即寶女是也。
舍利弗言:世尊,何業緣故受是女身。
佛言:舍利弗。
一切菩薩不以女業而受身也。
乃以神通智慧之力示女身耳。
為欲調伏諸衆生故。
舍利弗。
汝今實謂寶女菩薩是女身耶。
莫造斯觀。
何以故?受女身者即是慧力神通之力。
舍利弗。
是女久已於無量劫中離男女身。
如是身者非是過去。
亦非未來現在。
此身即方便身。
是方便身化此世界。
九萬二千諸女人等。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示現是方便身。
爾時寶女語舍利弗。
大德。
汝今能以女人之身說正法耶。
舍利弗言:我於男身尚生厭悔。
況女身乎。
舍利弗。
汝於男身生厭悔耶。
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大德。
是故菩薩勝諸聲聞辟支佛等。
何以故?汝諸聲聞所厭悔處。
菩薩於中受樂不悔。
聲聞之人不求諸有。
菩薩於中甘樂受之。
聲聞之人於諸功德生知足想。
菩薩之人無有厭足。
聲聞之人厭離煩惱。
菩薩之人處而不懼。
舍利弗言:寶女。
菩薩之人有何等力。
以是力故心無厭離。
寶女答言:大德。
菩薩摩诃薩有八種力處之無厭。
何等為八。
一者慈力。
心無礙故。
二者悲力。
為調伏故。
三者實力。
不诳諸佛以衆生故。
四者慧力。
離煩惱故。
五者方便力。
心不悔故。
六者功德力。
無所畏故。
七者智力。
壞無明故。
八者精進力。
破放逸故。
是名八力菩薩具足如是八力其心不悔。
舍利弗言:寶女。
汝今已具足八力耶。
答言大德。
言具足者即是颠倒。
颠倒者即是二相。
二相者即是有為。
有為者即無所有。
無所有者即是平等。
大德。
若平等者雲何有力。
雲何無力。
雲何可說一二之數。
大德。
一切諸法皆如虛空。
而是虛空。
不可說内不可說外。
不可說明不可說闇。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若一切法同虛空者,雲何可說有力無力一二之數。
大德。
菩薩摩诃薩。
亦有力亦無力。
雲何有力。
雲何無力。
無煩惱力有智慧力。
無慳吝力有惠施力。
無破戒力有持戒力。
無瞋恚力有忍辱力。
無懈怠力有精進力。
無亂意力有禅定力。
無無明力有智慧力。
是故菩薩遠離惡法修集善法。
是故菩薩無惡法力有善法力。
爾時世尊贊寶女言:善哉善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能如是說即是實說。
寶女菩薩說是法時。
五百菩薩成就忍心。
種種供養佛及菩薩。
所謂房舍卧具衣服飲食病瘦醫藥。
舍利弗言:世尊不審。
彼佛壽命幾時。
舍利弗。
其佛壽命滿十中劫。
時轉輪王。
與其後宮眷屬采女及外人民九萬二千億那由他。
赍持種種無量無邊供養之具。
往至佛所。
以八千億上妙珍寶而散佛上。
頭面作禮長跪合掌。
口宣是言:世尊,我今所設供養之具。
頗複更有殊勝供養勝我者不。
時佛答言:大王。
有異供養勝諸供養。
如是供養於此供養。
百分千分萬分百千萬分。
不及其一。
王言:世尊是何供養。
願樂欲聞唯願說之。
爾時世尊即說偈曰: 如恒河沙等世界,滿中妙寶持用施。
雖有如是無量福,不如憐愍發菩提。
無量億等恒沙佛,淨妙花香以供養。
如是福德猶不如,發菩提心七步退。
如是發心即為施,戒忍精進禅智慧。
若為憐愍發大心,其福無量不可荊上色力财上族姓,是人乃能發菩提。
主千世界至梵天,得大自在乃能發。
若樂喜發菩提心,如是乃能斷惡有。
能為人天開正路,能開八正邪崄徑。
諸根具足不盲聾,皆由至心發菩提。
能見十方諸世尊,能聞天上甘露味。
若能至心發菩提,是人能破疑憍慢。
無量智慧得自在,能為衆生說法界。
衆生見之如父母,亦如良醫師友想。
能療衆生煩惱病,教誨令趣菩提道。
爾時聖王聞佛說是發菩提心所得功德。
其心歡喜踴躍無量。
與其眷屬内外人民。
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即於佛前而說偈言:我今憐愍於衆生,是故發此菩提心。
若欲獲得大自在,不應於此生退轉。
生死無量受苦惱,而於自他無利益。
甯發於此受大苦,非以不發受安樂。
若有衆生發菩提,即得人天聖王樂。
亦得寂靜無漏樂,及得無上菩提樂。
最上慧忍三昧定,具四無量及六度。
三種淨慧六神通,四無礙智大自在。
無上十力四無畏,及三念處及大悲。
成就具足十八法,如是皆由發菩提。
能動十方諸世界,亦知十方衆生心。
能度無量諸衆生,皆由發於菩提心。
舍利弗。
說是偈時。
四萬夫人無量衆生。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爾時聖王。
複於萬億年中。
供養彼佛。
供養佛已厭世出家。
既出家已思惟四句。
一者實句。
二者法句。
三者義句。
四者調句。
於一億年常思如是四句之義。
舍利弗汝知。
爾時轉輪聖王。
豈異人乎。
即寶女是也。
舍利弗言:世尊,何業緣故受是女身。
佛言:舍利弗。
一切菩薩不以女業而受身也。
乃以神通智慧之力示女身耳。
為欲調伏諸衆生故。
舍利弗。
汝今實謂寶女菩薩是女身耶。
莫造斯觀。
何以故?受女身者即是慧力神通之力。
舍利弗。
是女久已於無量劫中離男女身。
如是身者非是過去。
亦非未來現在。
此身即方便身。
是方便身化此世界。
九萬二千諸女人等。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是故示現是方便身。
爾時寶女語舍利弗。
大德。
汝今能以女人之身說正法耶。
舍利弗言:我於男身尚生厭悔。
況女身乎。
舍利弗。
汝於男身生厭悔耶。
舍利弗言:如是如是,大德。
是故菩薩勝諸聲聞辟支佛等。
何以故?汝諸聲聞所厭悔處。
菩薩於中受樂不悔。
聲聞之人不求諸有。
菩薩於中甘樂受之。
聲聞之人於諸功德生知足想。
菩薩之人無有厭足。
聲聞之人厭離煩惱。
菩薩之人處而不懼。
舍利弗言:寶女。
菩薩之人有何等力。
以是力故心無厭離。
寶女答言:大德。
菩薩摩诃薩有八種力處之無厭。
何等為八。
一者慈力。
心無礙故。
二者悲力。
為調伏故。
三者實力。
不诳諸佛以衆生故。
四者慧力。
離煩惱故。
五者方便力。
心不悔故。
六者功德力。
無所畏故。
七者智力。
壞無明故。
八者精進力。
破放逸故。
是名八力菩薩具足如是八力其心不悔。
舍利弗言:寶女。
汝今已具足八力耶。
答言大德。
言具足者即是颠倒。
颠倒者即是二相。
二相者即是有為。
有為者即無所有。
無所有者即是平等。
大德。
若平等者雲何有力。
雲何無力。
雲何可說一二之數。
大德。
一切諸法皆如虛空。
而是虛空。
不可說内不可說外。
不可說明不可說闇。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若一切法同虛空者,雲何可說有力無力一二之數。
大德。
菩薩摩诃薩。
亦有力亦無力。
雲何有力。
雲何無力。
無煩惱力有智慧力。
無慳吝力有惠施力。
無破戒力有持戒力。
無瞋恚力有忍辱力。
無懈怠力有精進力。
無亂意力有禅定力。
無無明力有智慧力。
是故菩薩遠離惡法修集善法。
是故菩薩無惡法力有善法力。
爾時世尊贊寶女言:善哉善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能如是說即是實說。
寶女菩薩說是法時。
五百菩薩成就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