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無清淨故。

    無造作故。

    若能如是知諸煩惱。

    不出不滅是名了知煩惱毗尼。

    寶女。

    菩薩若得如是等知煩惱毗尼。

    亦為衆生說如是法。

    是名菩薩演說毗尼。

    說是法時。

    十千菩薩得無生忍。

    爾時寶女心大歡喜。

    前白佛言:世尊,如來所說真實法義。

    及以毗尼不可思議。

    若有菩薩能如是說。

    是人則能實知實見。

    爾時舍利弗語寶女言:汝今已具如是等法。

    能演說不。

    寶女答言:大德舍利弗。

    實名無貪無貪即義。

    如是義者即不可說。

    不可說者即是毗尼。

    大德。

    若如是者雲何可說。

    複次舍利弗。

    實者即滅滅者即法。

    法者即淨淨者即義。

    義者即毗尼。

    如是等法無有文字。

    若無文字雲何可說。

    大德。

    實者即如如者即法。

    法即無二無二即義。

    夫無二者亦不可調。

    若不可調雲何名調。

    如是等法悉無所有。

    若無所有雲何可說。

    舍利弗言:汝今成就何等寶故。

    立如是名名寶女耶。

    答言:大德。

    有三十二菩薩寶心。

    如是心中悉無聲聞辟支佛心。

    何等三十二。

    一者發心為度一切諸衆生故。

    二者發心為令佛種不斷絕故。

    三者發心為持佛法不滅盡故。

    四者發心守護僧故。

    五者發心為施衆生聖法之樂。

    六者發心為諸衆生修集大慈。

    令衆遠離煩惱諸苦。

    七者發心修集大悲舍内外物。

    八者發心護持禁戒調毀戒故。

    九者發心修忍破壞不忍。

    憍慢惡心颠心醉心狂心放逸自在心故。

    十者發心精進為破懈怠畏退悔心調伏懈怠諸衆生故。

    十一者發心修定為破亂心狂心妄念。

    為令衆生獲得四禅及八解脫。

    調伏欲界諸衆生故。

    十二者發心修智破一切闇。

    真實知見入於法界。

    十三者發心為知衆生平等無二皆一味故。

    十四者發心為得無貪無瞋利衰毀譽。

    其心無二安住善法苦樂不動。

    為如是等護衆生故。

    十五者發心為得無怖無畏。

    欲解甚深十二因緣離一切見。

    十六者發心為欲莊嚴智慧。

    及以功德無有厭足。

    十七者發心為欲不離見佛常聞法故。

    十八者發心為欲如聞而說。

    十九者發心為得廣大法聚心無食吝。

    二十者發心為欲贊歎淨戒。

    如聞而住教化慰喻毀禁人故。

    二十一者發心為破一切衆生七種慢故。

    二十二者發心為知一切衆生上中下根。

    二十三者發心為破諸魔惡業。

    二十四者發心為施衆生安樂。

    二十五者發心為欲壞破衆生。

    所有衆苦心不生悔。

    二十六者發心為欲具足成就得佛法故。

    二十七者發心為知有為之法。

    一切無常苦無我故。

    如已不離心無厭悔。

    二十八者發心為樂修集一切助菩提法。

    二十九者發心為見空無相願。

    以衆生故而不取證。

    三十者發心為於雖畏諸有亦護諸有。

    三十一者發心為於見生死過而不厭悔。

    三十二者發心為於若近菩提受無上樂舍。

    是妙樂為衆生故受貧窮苦。

    舍利弗。

    是三十二發心之寶。

    悉無聲聞辟支佛心。

    是故菩薩名為寶聚。

    爾時世尊贊寶女言:善哉善哉!汝真實說菩薩摩诃薩發菩提心。

    而菩提心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不可齊說三十二事何以故?非聲聞寶能得佛寶。

    非緣覺寶能得佛寶。

    以菩薩寶能得佛寶。

    得佛寶已,則得聲聞辟支佛寶。

    菩薩佛寶。

    是故菩薩名為寶聚。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寶女所說不可思議。

    我觀其說。

    是女似得四無礙智。

    佛告舍利弗。

    汝今方謂。

    是女未得四無礙耶。

    是女久已成就具足。

    寶女說法字不可荊文句義味亦不可荊時舍利弗語寶女言:仁者今當廣分别說四無礙智。

    於一切法悉成其事。

    大德。

    菩提心者名無礙句。

    何以故?菩提心中攝諸義故。

    是名義無礙智。

    一切法界入菩提心。

    是名法無礙智。

    實無文字而說文字。

    是名辭無礙智。

    不可說法說不斷絕。

    是名樂說無礙智。

    義不可說名義無礙。

    一切諸法皆如幻相名法無礙。

    無言說業名辭無礙。

    於六入界無有障礙名樂說無礙。

    了達於義名義無礙。

    樂於寂靜名法無礙。

    字不合法法不合義名辭無礙。

    說即是聲名樂說無礙。

    如來正覺即菩提義名義無礙。

    菩提義者能生於法名法無礙。

    法可作句名辭無礙。

    說已得義名樂說無礙。

    法義者名義無礙。

    解脫者名法無礙。

    演說法相非有法性名辭無礙。

    分别法界及非法界名樂說無礙。

    僧即無為名義無礙。

    諸僧一味名法無礙。

    和合僧故名辭無礙。

    說僧功德名樂說無礙。

    大德。

    是四無礙遍一切法。

    時舍利弗言:世尊,是女人者發心已來為久近耶。

    在何佛邊種諸善根。

    佛言舍利弗。

    過去無量阿僧祇劫。

    爾時有佛。

    号分别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土名大淨。

    如兜率天。

    與菩薩僧七萬六千。

    一切皆是清淨梵行。

    得不退轉陀羅尼門。

    爾時有轉輪聖王。

    名淨德報王。

    千世界而得自在。

    後宮采女八萬四千。

    千子具足。

    其力皆等蓮花力士。

    爾時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