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寶女品第三之一
爾時世尊,故在欲色二界中間大寶坊中師子座上。
與諸大衆圍繞說法。
爾時會中有一童女名曰寶女。
即從坐起。
右手執持白真珠貫。
而作是言:若我真實能於十方無量世界。
受持如是大集正典。
讀誦書寫演說其義廣流布者,願此珠貫著佛頂髻及諸菩薩。
說是語已即擲珠貫。
以佛神力及以誠言:珠貫即在如來頂上。
亦遍一切諸菩薩首。
而諸菩薩各各自於首貫珠中。
見其來世成佛之時所有世界菩提之樹。
衆生調伏及往願力了了見知。
見已各各生奇特想白佛言:世尊,是寶女者,雲何乃有如是無量大功德也。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所有誓願。
今於一念悉見了了。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實如所言:是寶女者已於過去九萬六億那由他佛。
種諸善根發大善願。
所生之處常得真實。
是故是女凡所思念言無虛發。
若欲令此大千世界滿中寶花即言而有。
若言欲令滿此三千大千世界。
種種妙香言已即有。
若欲示現種種形色。
轉輪王色。
四天王色天帝釋色梵天王色。
或沙門色婆羅門色。
或比丘色比丘尼色。
優婆塞色優婆夷色。
如言即得。
若風災起時轉為火災。
火災起時轉為水災。
水災起時轉為風災。
如言即轉。
若有魔王将諸兵衆。
執持刀杖弓弩箭矢鉾槊戈楯。
欲令轉變成寶花者,如言即成。
若於空曠無水多乏。
為諸衆生發大誓願。
其中即有城邑聚落。
人民大小漿水無乏。
若願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色如如來色。
即如其言成佛妙色。
若言一切所有大衆悉住虛空。
言已即祝善男子,若是寶女。
欲於此處虛空之中。
遍聞十方諸佛所說,如言即聞。
善男子,寶女童女成就如是無量無邊諸大功德。
爾時寶女即於佛前說偈歎曰: 我今成就大寶聚,故能贊歎無上尊。
遠離一切諸煩惱,是足大寶助菩提。
如來具足無上寶,大光能照無邊世。
無上寶幢佛世尊,我今獻寶以供養。
車磲馬瑙青琉璃,金剛真珠日月寶。
以如是寶供養佛,為令衆生成菩提。
世尊身光勝諸寶,衆生樂見無疲厭。
處在一方見十方,令衆各見前有佛。
有見如來身行住,或見坐卧及說法。
或見默然無所宣,或見入定修智慧。
如來一一毛孔光,能照十方諸世界。
光明清淨最無上,猶如秋月淨蓮花。
爾時寶女偈贊佛已複作是言:世尊,我今於此大集經中欲少問義。
如來若許乃敢谘啟。
佛言:善哉善哉寶女。
随意發問。
若有疑網我當為汝而除滅之。
爾時寶女即白佛言:世尊,雲何實語雲何為實。
雲何法語雲何為法。
佛言:善哉善哉至心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寶女。
菩薩摩诃薩有三種實。
何等為三。
一者不诳諸佛。
二者不诳己身。
三者不诳衆生。
雲何名為不诳諸佛己身衆生。
寶女。
若有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貪著聲聞辟支佛乘。
是則名為欺诳諸佛己身衆生。
雲何不诳。
寶女。
若有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若在地獄受大苦惱。
若遇魔業邪見同止。
若生惡國起惡煩惱。
身遇刀槊斫刺燒炙。
於如是時終不舍離菩提之心。
不休不息不畏不悔。
令菩提心遂更增廣。
為諸衆生受大苦惱。
見受苦者心更增廣。
勤修精進欲得菩提。
不為邪語之所诳惑。
一切邪風不能傾動。
是名菩薩不诳諸佛己身衆生。
寶女。
若有菩薩不诳諸佛己身衆生。
是名菩薩真實之實。
寶女。
不诳諸佛複有四事。
一者其心堅固。
二者住於至處。
三者具足勢力。
四者勤修精進。
不诳己身亦有四事。
一者淨心。
二者至心。
三者不诳。
四者不曲。
不诳衆生亦有四事。
一者莊嚴。
二者修慈。
三者修悲。
四者攝齲寶女。
是名菩薩第一之實。
菩薩實者,初發願時不舍衆生。
複次寶女。
菩薩實者,不多語守護語。
不粗語真實語。
若在獨處大衆王邊發言誠實。
非為财物而故妄語。
非為自在而故妄語。
若有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
尚不為之而生妄語。
況複小事而妄語也。
寶女。
如是實者,有三十二淨。
何等三十二。
一者慚語。
二者功德語。
三者愧語。
四者柔軟語。
五者不虛語。
六者無譏呵語。
七者不貪著語。
八者不畏語。
九者閉諸惡道語。
十者開諸善道語。
十一者聖行語。
十二者慧行語。
十三者内淨語。
十四者外淨語。
十五者樂受語。
十六者樂聽語。
十七者不澀語。
十八者微妙語。
十九者分别語。
二十者妙音語。
二十一者純善語。
二十二者不诳語。
二十三者不熱語。
二十四者歡喜語。
二十五者自勸喻語。
二十六者勸喻他語。
二十七者不失語。
二十八者安隐語。
二十九者福田語。
三十者如佛語。
三十一者實圍繞語。
三十二者淨口語。
複次寶女。
菩薩實者,凡所言說口意相稱。
雲何名為口意相稱。
與諸大衆圍繞說法。
爾時會中有一童女名曰寶女。
即從坐起。
右手執持白真珠貫。
而作是言:若我真實能於十方無量世界。
受持如是大集正典。
讀誦書寫演說其義廣流布者,願此珠貫著佛頂髻及諸菩薩。
說是語已即擲珠貫。
以佛神力及以誠言:珠貫即在如來頂上。
亦遍一切諸菩薩首。
而諸菩薩各各自於首貫珠中。
見其來世成佛之時所有世界菩提之樹。
衆生調伏及往願力了了見知。
見已各各生奇特想白佛言:世尊,是寶女者,雲何乃有如是無量大功德也。
我於無量阿僧祇劫所有誓願。
今於一念悉見了了。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實如所言:是寶女者已於過去九萬六億那由他佛。
種諸善根發大善願。
所生之處常得真實。
是故是女凡所思念言無虛發。
若欲令此大千世界滿中寶花即言而有。
若言欲令滿此三千大千世界。
種種妙香言已即有。
若欲示現種種形色。
轉輪王色。
四天王色天帝釋色梵天王色。
或沙門色婆羅門色。
或比丘色比丘尼色。
優婆塞色優婆夷色。
如言即得。
若風災起時轉為火災。
火災起時轉為水災。
水災起時轉為風災。
如言即轉。
若有魔王将諸兵衆。
執持刀杖弓弩箭矢鉾槊戈楯。
欲令轉變成寶花者,如言即成。
若於空曠無水多乏。
為諸衆生發大誓願。
其中即有城邑聚落。
人民大小漿水無乏。
若願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色如如來色。
即如其言成佛妙色。
若言一切所有大衆悉住虛空。
言已即祝善男子,若是寶女。
欲於此處虛空之中。
遍聞十方諸佛所說,如言即聞。
善男子,寶女童女成就如是無量無邊諸大功德。
爾時寶女即於佛前說偈歎曰: 我今成就大寶聚,故能贊歎無上尊。
遠離一切諸煩惱,是足大寶助菩提。
如來具足無上寶,大光能照無邊世。
無上寶幢佛世尊,我今獻寶以供養。
車磲馬瑙青琉璃,金剛真珠日月寶。
以如是寶供養佛,為令衆生成菩提。
世尊身光勝諸寶,衆生樂見無疲厭。
處在一方見十方,令衆各見前有佛。
有見如來身行住,或見坐卧及說法。
或見默然無所宣,或見入定修智慧。
如來一一毛孔光,能照十方諸世界。
光明清淨最無上,猶如秋月淨蓮花。
爾時寶女偈贊佛已複作是言:世尊,我今於此大集經中欲少問義。
如來若許乃敢谘啟。
佛言:善哉善哉寶女。
随意發問。
若有疑網我當為汝而除滅之。
爾時寶女即白佛言:世尊,雲何實語雲何為實。
雲何法語雲何為法。
佛言:善哉善哉至心谛聽。
吾當為汝分别解說。
寶女。
菩薩摩诃薩有三種實。
何等為三。
一者不诳諸佛。
二者不诳己身。
三者不诳衆生。
雲何名為不诳諸佛己身衆生。
寶女。
若有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貪著聲聞辟支佛乘。
是則名為欺诳諸佛己身衆生。
雲何不诳。
寶女。
若有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若在地獄受大苦惱。
若遇魔業邪見同止。
若生惡國起惡煩惱。
身遇刀槊斫刺燒炙。
於如是時終不舍離菩提之心。
不休不息不畏不悔。
令菩提心遂更增廣。
為諸衆生受大苦惱。
見受苦者心更增廣。
勤修精進欲得菩提。
不為邪語之所诳惑。
一切邪風不能傾動。
是名菩薩不诳諸佛己身衆生。
寶女。
若有菩薩不诳諸佛己身衆生。
是名菩薩真實之實。
寶女。
不诳諸佛複有四事。
一者其心堅固。
二者住於至處。
三者具足勢力。
四者勤修精進。
不诳己身亦有四事。
一者淨心。
二者至心。
三者不诳。
四者不曲。
不诳衆生亦有四事。
一者莊嚴。
二者修慈。
三者修悲。
四者攝齲寶女。
是名菩薩第一之實。
菩薩實者,初發願時不舍衆生。
複次寶女。
菩薩實者,不多語守護語。
不粗語真實語。
若在獨處大衆王邊發言誠實。
非為财物而故妄語。
非為自在而故妄語。
若有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
尚不為之而生妄語。
況複小事而妄語也。
寶女。
如是實者,有三十二淨。
何等三十二。
一者慚語。
二者功德語。
三者愧語。
四者柔軟語。
五者不虛語。
六者無譏呵語。
七者不貪著語。
八者不畏語。
九者閉諸惡道語。
十者開諸善道語。
十一者聖行語。
十二者慧行語。
十三者内淨語。
十四者外淨語。
十五者樂受語。
十六者樂聽語。
十七者不澀語。
十八者微妙語。
十九者分别語。
二十者妙音語。
二十一者純善語。
二十二者不诳語。
二十三者不熱語。
二十四者歡喜語。
二十五者自勸喻語。
二十六者勸喻他語。
二十七者不失語。
二十八者安隐語。
二十九者福田語。
三十者如佛語。
三十一者實圍繞語。
三十二者淨口語。
複次寶女。
菩薩實者,凡所言說口意相稱。
雲何名為口意相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