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如來天眼能見十方諸佛世界。

    無有邊際猶如虛空。

    無有限量猶如法界。

    悉見衆生生時滅時。

    見諸世界成時壞時。

    亦知衆生發菩提心生時滅時。

    見一切佛始成正覺。

    轉正法輪入涅槃時。

    見諸聲聞證得解脫。

    得解脫已取涅槃時。

    見諸緣覺以神通力。

    報諸衆生信施恩時。

    如是等事。

    一切五通聲聞緣覺及諸菩薩所不能見。

    如來天眼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以天眼故觀諸衆生。

    誰應為佛之所化度。

    誰複應為聲聞緣覺之所化度。

    若應從佛而得度者,如來即為示現其身。

    其馀衆生悉無見者,是名如來第九之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無量劫中修善業,獲得如是淨天眼。

    能見十方諸衆生,具足成就善惡色。

    見上中下諸衆生,亦見受於善惡有。

    能知身口意善業,業因所得諸果報。

     亦知聲聞辟支佛,菩薩之人善法境。

    見十方佛破魔兵,轉正法輪入涅槃。

    見諸聲聞得解脫,教化衆生取滅度。

    見辟支佛示神通,以報施主之恩德。

     如來所說真實法,聞已能度生死海。

    聲聞緣覺及菩薩,不能知佛所見處。

    如來睹見細微塵,亦見無量無邊界。

    如來教化佛所度,是故宣說第九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世尊知諸漏盡畢竟解脫。

    我生已盡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更無後有。

    佛漏盡智清淨微妙。

    言清淨者無諸習氣。

    聲聞之智有邊有量。

    何以故?有習氣故。

    辟支佛智亦有邊量。

    何以故?無大悲故。

    佛漏盡智無量無邊。

    何以故?知一切行故。

    具足成就一切智故。

    永斷一切諸習氣故。

    攝取大慈大悲。

    莊嚴四無所畏。

    於一切法無取相習。

    一切世間所不能勝。

    行住坐卧無諸過失,猶如虛空清淨明了不雜煙雲。

    佛漏盡智亦複如是,不雜一切諸煩惱習。

    如來成就清淨具足是漏盡智。

    能為衆生敷揚宣說。

    令彼聞者斷諸煩惱。

    菩薩聞已發大莊嚴為斷煩惱。

    是名如來第十之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佛漏盡智無有邊,清淨不雜煩惱習。

    聲聞緣覺習結氣,是故漏盡智不淨。

    如來具足大慈悲,是故其智無邊際。

    具足成就一切行,故知衆生漏行處。

     所可演說無常我,令衆生知空無樂。

    修善思惟得淨眼,知無衆生無士夫。

    大悲憐愍諸衆生,具足十力四無畏。

    為斷煩惱智無礙,是故宣說第十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具足四無所畏。

    成如來業。

    如來業者,悉已覺知一切諸法。

    若天若人若魔若梵若沙門若婆羅門。

    如實而言如來不覺不知法者,無有是處。

    何以故?如來世尊名為正覺覺平等法。

    若凡夫法若聖人法。

    若聲聞法若緣覺法。

    若菩薩法若佛法。

    若學法若無學法。

    若世法若出世法。

    若善法若不善法。

    若有漏法若無漏法。

    若有為法若無為法。

    如是等法平等覺知。

    故名正覺。

    言平等者,見空平等法真實故。

    無相平等壞諸相故。

    無願平等不著三界故。

    不生平等無生性故。

    無行平等無行性故。

    無出平等無出性故。

    無至處平等無至處性故。

    真實平等無三世性故。

    智解脫平等無無明性故。

    涅槃平等無生死性故。

    見如是法皆悉平等。

    是故如來名為正覺。

    如是觀已以大慈悲。

    為諸衆生稱揚宣說。

    若非世尊作世尊想。

    若非正覺作正覺想。

    若非漏盡作漏盡想。

    如來具足四無所畏。

    能壞如是諸惡想等。

    是名如來第十一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佛知一切法平等,是故得名一切智。

    凡聖菩薩及佛業,世與出世善惡業。

    空無相願無生滅,一切悉見其真實。

    如來悉見平等故,為衆演說十一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真實永盡諸漏。

    是故唱言我盡諸漏。

    我都不見人天魔梵沙門婆羅門。

    真實而言佛漏未荊雲何名為如來漏荊佛於欲漏心得解脫。

    有漏無明漏。

    一切習氣一切見漏。

    心得解脫。

    是故如來名為漏荊第一義中聖人真知。

    無覺無斷無證無修。

    為流布故說言盡漏。

    何以故?盡者即是無生無滅。

    無盡者不可宣說。

    不可說故名之無為。

    夫無為者無出滅祝佛若出世不出於世法性常祝如來不覺我及我斷。

    如來住於大慈大悲。

    為衆生故宣說我斷。

    是名如來第十二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永斷諸漏結,及以無邊諸習氣。

    是故世法不能污,如花處水泥不著。

    大悲人中師子王,為衆生故說流布。

    真實而知無出滅,無我我所亦複然。

     一切諸法無增減,随其性相真實說。

    如來得大自在力,為衆故說十二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真實說遮道法。

    我都不見人天魔梵沙門婆羅門。

    說言是法不能遮。

    雲何名遮。

    雲何不遮。

    有一法能遮道。

    所謂放逸。

    複有二法。

    所謂無慚無愧。

    複有三法。

    謂身口意惡。

    複有四法。

    所謂欲瞋怖癡。

    複有五法。

    所謂殺生偷盜淫泆妄語飲酒。

    複有六法。

    所謂不敬佛法僧戒三昧不放逸。

    複有七法。

    一者慢。

    二者大慢。

    三者慢慢。

    四者邪慢。

    五者邪語。

    六者邪命。

    七者邪念。

    複有八法。

    一者邪見。

    二者邪思惟。

    三者邪語。

    四者邪業。

    五者邪命。

    六者邪方便。

    七者邪念。

    八者邪定。

    複有九法。

    所謂有人欲作諸惡。

    現作作已加於己親。

    有人以善加於己怨。

    有人以惡加於己身。

    亦複如是,是名為九。

    複有十法。

    所謂十惡。

    一者殺生。

    二者偷盜。

    三者淫泆。

    四者妄語。

    五者兩舌。

    六者惡口。

    七者無義語。

    八者貪嫉。

    九者瞋害。

    十者邪見。

    若有比丘起惡思惟。

    以是因緣。

    不知有為多諸過咎。

    以不知故生颠倒心。

    颠倒因緣增長五蓋。

    五蓋增故令諸煩惱遮障善法。

    煩惱因緣身口意業造作諸惡。

    如來如實知如是法能遮於道。

    既自知已為衆演說。

    為壞如是遮障道法。

    是名如來第十三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若有修集於放逸,真實不能得解脫。

    身口意等諸惡業,無慚無愧諸煩惱。

    親近惡法能遮道,善覺對治不對治。

    為壞煩惱故演說,大慈大悲十三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實說聖道畢竟。

    若有衆生親近正念必得解脫。

    我都不見人天魔梵沙門婆羅門。

    真實記言修道者不得畢竟無上解脫。

    雲何名為真實聖道。

    有一種。

    所謂一乘。

    複有二種。

    謂舍摩他毗婆舍那。

    複有三種。

    謂空三昧無相無願。

    複有四種。

    謂四念處。

    複有五種。

    謂信等五根。

    複有六種。

    謂六念處。

    複有七種。

    謂七覺分。

    複有八種。

    謂八正道。

    複有九種。

    所謂初禅乃至滅定。

    複有十種。

    所謂十善。

    是名畢竟真實聖道。

    又畢竟道者,無有能作增減取舍無執無放。

    非正非邪非一非二。

    是名真實畢竟之道。

    如來世尊憐愍一切。

    為諸衆生說如是道。

    是名如來第十四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如來了知寂靜法,有親近者得解脫。

    如來無師無教者,自然而得甘露味。

    有修三十七助法,煩惱結滅得解脫。

     思惟善知真實法,不著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