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真解脫。
如來見法如虛空,猶如幻化熱時焰。
具足十力無邊身,為衆故說十四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身業無有過失。
若愚若智。
無能宣說佛有過失。
何以故?如來若行若坐若祝著衣持缽若受飲食。
若見若聞若有所說,入出城邑村落舍宅。
足不蹈地常行千葉蓮花之上。
若有衆生遇觸佛影。
七日安樂無飲食想。
舍是身已生於善有。
如來衣服離身四寸。
暴猛風力所不能動。
如來雖有如是等事。
而其内心未嘗不定。
是故如來身無過失。
善男子,如來口業亦無過失。
何以故?時語真語。
實語。
正語。
期語。
義語。
不多語。
如持而語淨語。
解一切語。
微妙語。
無異語。
一音語。
是故如來無口過失。
如來意業亦無過失。
何以故?如來常作一切佛事。
而其内心初無憍慢。
不役智慮而知法荊是名如來無罣礙智。
是故如來意無過失。
為壞衆生如是過失故宣說法。
是名如來第十五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身口意寂靜,是故無能說有過。
實不可說為流布,是業非業說為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不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而生诤訟。
何以故離愛恚故。
一切世間供養恭敬。
心不生高亦不歡喜。
一切世間毀呰輕慢不生愁惱。
凡所造善事無不成。
終不造作不善之業。
如來實無世間诤事。
亦常修集無诤三昧。
如來無我無有我所。
為壞衆生是非诤訟。
說如是業。
是名如來第十六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修集無诤定,是故其心無瞋喜。
如來為斷衆煩惱,是故宣說十六業複次善男子,如來之心無有忘誤。
於八解脫不失念心。
常觀一切衆生意行。
觀已複能随宜說法。
於四無礙亦無念失。
於三世中憶念不忘。
既自不失憶念之心。
複為衆生說是念法。
是名如來第十七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修集八解脫,故於諸法不失念。
知衆生心随意說,為令得念說是業複次善男子,如來真實無不定心。
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語若默常知諸法深妙之義。
一切世間若有入定若不入定。
悉無能知如來心也。
唯除諸佛借其道力。
欲令一切無量衆生常在定故。
說如是業。
是名如來第十八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正覺常在定,所作諸事無散亂。
常入三昧無知者,是故宣說十八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真實無種種想。
所謂無分别福田非福田想。
亦無分别諸衆生想及以法想正覺之想及法界想。
分别持戒及毀戒想。
亦無分别怨想親想受不受想。
分别正見邪見之想。
是故如來無種種想。
為壞衆生如是諸想宣說是業。
是名如來第十九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永斷一切想,是故了知諸法界。
為破衆生若幹想,宣說如來十九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從智舍心無不知舍。
何以故?修身故。
修戒故。
修心故。
修慧故。
斷癡故。
如來舍心出於世間。
即是聖舍。
是畢竟舍。
轉梵輪舍。
共大悲舍。
為利衆生舍。
知對治舍。
如是等舍。
無增無減不高不下。
不雜煩惱不一不二。
不觀時節無礙無對。
不住不動不隐不顯。
真實不虛。
如來成就如是大舍。
而能為諸衆生說法。
是名如來第二十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修身戒心慧,從於智慧修舍心。
於諸衆生無愛恚,不動不住真實舍。
大慈大悲無上尊,具足如是之大舍。
無礙智慧調衆生,演說清淨二十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欲業無增無減。
何等名欲。
欲於善法。
所謂大慈大悲說法度人安住寂靜。
勸諸菩薩學菩提道。
令三乘種相繼不絕。
如是諸欲。
不随欲出随智而生。
欲令一切衆生具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演說正法。
是名如來二十一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欲者無增減,大慈大悲故說法。
不斷三乘無邊身,為衆演說如是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精進無有休息。
雲何不息。
所謂調伏衆生說法化度。
假使有一人能無量劫佛邊聽法。
如來當為說不休息。
若有一佛於無量劫演說法者,如來亦聽心無懈廢。
若過無量恒沙世界。
有一衆生應受化者,如來要當随逐。
不舍。
不食不息。
不生疲倦悔退之心。
常勸衆生令勤精進。
是名如來二十二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具精進人師子王,於大衆中贊精進。
精進說法無休息,是故進業二十二。
複次善男子,如來念心無有增減。
何以故?如來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遍觀一切去來現在衆生之心。
後說法時不失先念。
念本三聚及三種根。
凡所演說無不作念。
是名如來二十三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初得菩提時,遍觀衆生如實心。
凡所說法不失念,二十三業佛所說, 複次善男子,如來三昧於一切法平等無減是故諸佛一切平等。
於一億種貪欲恚癡。
及一億種無貪恚癡。
其心平等無有差别。
有為無為生死涅槃亦複如是,具如是等平等三昧。
不雜眼耳鼻舌身意。
四大三界非此非彼。
亦非一切非增非減。
為令衆生得是三昧。
宣說正法。
是名如來二十四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等觀一切法,是故常定心無亂。
不為三界之所攝,諸根四大亦如是,一切諸法無差别,平等觀察善不善。
如來所說如是業,為諸衆生得是定。
複次善男子,如來智慧常無減少。
以是智力知一切法。
能随衆生意趣說法得無礙智。
知一切義。
知一切字。
知一切句。
於無量劫演一句法。
出無量義斷一切疑。
說三乘法并及八萬四千法門。
亦說八萬四千法聚。
是名無量無邊智慧。
為令衆生得是智故宣說正法。
是名如來二十五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佛智無礙無有邊,能說無礙無邊法。
演一字作無量句,演一句作無量義。
說八萬四千法門,亦及爾所諸法聚。
為令衆得無礙智,是故宣說如是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解脫無有減少。
聲聞之人從他聞故而得解脫。
緣覺之人從因緣故而得解脫。
如來無師自然覺悟。
永斷煩惱及以習氣。
過去不斷。
未來不著。
現在不祝亦不貪著眼色二法。
乃至意法亦複如是,知心性淨。
是故唱言如來一念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令衆生一念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演說正法。
是名如來二十六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為諸聲聞聞解脫,亦為緣覺因緣悟。
如來解脫不著有,不著三世心性淨。
凡所演說為解脫,勸諸衆生無上道。
二十六業非業故,大慈大悲處衆說。
複次善男子,如來身業随智慧行。
智所圍繞以是業故。
衆生聞見說法默然。
行住坐卧飲食出入城邑聚落。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得調伏。
是故如來一切身業随智慧行。
是名如來二十七業。
爾時世尊,即說
如來見法如虛空,猶如幻化熱時焰。
具足十力無邊身,為衆故說十四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身業無有過失。
若愚若智。
無能宣說佛有過失。
何以故?如來若行若坐若祝著衣持缽若受飲食。
若見若聞若有所說,入出城邑村落舍宅。
足不蹈地常行千葉蓮花之上。
若有衆生遇觸佛影。
七日安樂無飲食想。
舍是身已生於善有。
如來衣服離身四寸。
暴猛風力所不能動。
如來雖有如是等事。
而其内心未嘗不定。
是故如來身無過失。
善男子,如來口業亦無過失。
何以故?時語真語。
實語。
正語。
期語。
義語。
不多語。
如持而語淨語。
解一切語。
微妙語。
無異語。
一音語。
是故如來無口過失。
如來意業亦無過失。
何以故?如來常作一切佛事。
而其内心初無憍慢。
不役智慮而知法荊是名如來無罣礙智。
是故如來意無過失。
為壞衆生如是過失故宣說法。
是名如來第十五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身口意寂靜,是故無能說有過。
實不可說為流布,是業非業說為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不與天人魔梵沙門婆羅門而生诤訟。
何以故離愛恚故。
一切世間供養恭敬。
心不生高亦不歡喜。
一切世間毀呰輕慢不生愁惱。
凡所造善事無不成。
終不造作不善之業。
如來實無世間诤事。
亦常修集無诤三昧。
如來無我無有我所。
為壞衆生是非诤訟。
說如是業。
是名如來第十六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修集無诤定,是故其心無瞋喜。
如來為斷衆煩惱,是故宣說十六業複次善男子,如來之心無有忘誤。
於八解脫不失念心。
常觀一切衆生意行。
觀已複能随宜說法。
於四無礙亦無念失。
於三世中憶念不忘。
既自不失憶念之心。
複為衆生說是念法。
是名如來第十七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修集八解脫,故於諸法不失念。
知衆生心随意說,為令得念說是業複次善男子,如來真實無不定心。
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語若默常知諸法深妙之義。
一切世間若有入定若不入定。
悉無能知如來心也。
唯除諸佛借其道力。
欲令一切無量衆生常在定故。
說如是業。
是名如來第十八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正覺常在定,所作諸事無散亂。
常入三昧無知者,是故宣說十八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真實無種種想。
所謂無分别福田非福田想。
亦無分别諸衆生想及以法想正覺之想及法界想。
分别持戒及毀戒想。
亦無分别怨想親想受不受想。
分别正見邪見之想。
是故如來無種種想。
為壞衆生如是諸想宣說是業。
是名如來第十九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永斷一切想,是故了知諸法界。
為破衆生若幹想,宣說如來十九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從智舍心無不知舍。
何以故?修身故。
修戒故。
修心故。
修慧故。
斷癡故。
如來舍心出於世間。
即是聖舍。
是畢竟舍。
轉梵輪舍。
共大悲舍。
為利衆生舍。
知對治舍。
如是等舍。
無增無減不高不下。
不雜煩惱不一不二。
不觀時節無礙無對。
不住不動不隐不顯。
真實不虛。
如來成就如是大舍。
而能為諸衆生說法。
是名如來第二十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修身戒心慧,從於智慧修舍心。
於諸衆生無愛恚,不動不住真實舍。
大慈大悲無上尊,具足如是之大舍。
無礙智慧調衆生,演說清淨二十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欲業無增無減。
何等名欲。
欲於善法。
所謂大慈大悲說法度人安住寂靜。
勸諸菩薩學菩提道。
令三乘種相繼不絕。
如是諸欲。
不随欲出随智而生。
欲令一切衆生具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演說正法。
是名如來二十一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欲者無增減,大慈大悲故說法。
不斷三乘無邊身,為衆演說如是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精進無有休息。
雲何不息。
所謂調伏衆生說法化度。
假使有一人能無量劫佛邊聽法。
如來當為說不休息。
若有一佛於無量劫演說法者,如來亦聽心無懈廢。
若過無量恒沙世界。
有一衆生應受化者,如來要當随逐。
不舍。
不食不息。
不生疲倦悔退之心。
常勸衆生令勤精進。
是名如來二十二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具精進人師子王,於大衆中贊精進。
精進說法無休息,是故進業二十二。
複次善男子,如來念心無有增減。
何以故?如來初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遍觀一切去來現在衆生之心。
後說法時不失先念。
念本三聚及三種根。
凡所演說無不作念。
是名如來二十三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初得菩提時,遍觀衆生如實心。
凡所說法不失念,二十三業佛所說, 複次善男子,如來三昧於一切法平等無減是故諸佛一切平等。
於一億種貪欲恚癡。
及一億種無貪恚癡。
其心平等無有差别。
有為無為生死涅槃亦複如是,具如是等平等三昧。
不雜眼耳鼻舌身意。
四大三界非此非彼。
亦非一切非增非減。
為令衆生得是三昧。
宣說正法。
是名如來二十四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等觀一切法,是故常定心無亂。
不為三界之所攝,諸根四大亦如是,一切諸法無差别,平等觀察善不善。
如來所說如是業,為諸衆生得是定。
複次善男子,如來智慧常無減少。
以是智力知一切法。
能随衆生意趣說法得無礙智。
知一切義。
知一切字。
知一切句。
於無量劫演一句法。
出無量義斷一切疑。
說三乘法并及八萬四千法門。
亦說八萬四千法聚。
是名無量無邊智慧。
為令衆生得是智故宣說正法。
是名如來二十五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佛智無礙無有邊,能說無礙無邊法。
演一字作無量句,演一句作無量義。
說八萬四千法門,亦及爾所諸法聚。
為令衆得無礙智,是故宣說如是業。
複次善男子,如來解脫無有減少。
聲聞之人從他聞故而得解脫。
緣覺之人從因緣故而得解脫。
如來無師自然覺悟。
永斷煩惱及以習氣。
過去不斷。
未來不著。
現在不祝亦不貪著眼色二法。
乃至意法亦複如是,知心性淨。
是故唱言如來一念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令衆生一念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演說正法。
是名如來二十六業。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為諸聲聞聞解脫,亦為緣覺因緣悟。
如來解脫不著有,不著三世心性淨。
凡所演說為解脫,勸諸衆生無上道。
二十六業非業故,大慈大悲處衆說。
複次善男子,如來身業随智慧行。
智所圍繞以是業故。
衆生聞見說法默然。
行住坐卧飲食出入城邑聚落。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得調伏。
是故如來一切身業随智慧行。
是名如來二十七業。
爾時世尊,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