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即是虛空。

    虛空者名之為法。

    如法衆生亦爾。

    如衆生福田亦爾。

    如福田涅槃亦爾。

    以是義故。

    一切諸法同於涅槃。

    如來能覺如是法界。

    是故名佛。

    修集具足清淨寂靜光明無诤。

    如是四句名之為佛。

    如來能知善方便故。

    初得菩提默然而祝無所宣說待梵王請。

    爾時屍棄梵王與六萬八千諸梵天人來至我所。

    頭面作禮合掌而言:唯願如來。

    為諸衆生轉正法輪。

    而說偈曰: 如來法離淨寂靜,大光無礙無有诤。

    無字無聲亦無說,真實覺知如法界。

    佛為衆生無量劫,苦行受持世間戒。

    為悟無明睡衆生,久行放逸迷實義。

     又此會中無量衆,於無量佛積善根。

    能解甚深真實義,唯願轉於無上輪。

    此衆已調一切魔,欲令開闡甘露門。

    如來号為真導師,示闇衆生無上道。

     如來雖有大慈悲,憐愍衆生如一子。

    我今勸請法應爾,願轉無上正法輪。

    如往三佛轉法輪,唯願如來亦複爾。

    畢竟導師無退轉,示暗衆生一真道。

     如雨潤長諸草木,令諸衆生除熱渴。

    佛施法雨於衆生,為得無上無異果。

    如來初生發誓言,我當救彼苦衆生。

    衆生渴仰甘露味,願大施主施法雨。

     爾時世尊既受請已,往波羅奈鹿野林中仙人住處。

    轉正法輪。

    如是法輪。

    諸天魔梵及馀沙門。

    婆羅門等所不能轉。

    爾時世尊說四谛時。

    憍陳如比丘得法眼淨。

    其聲遍聞三千大千世界。

    爾時世尊說優陀那。

     甚深之義不可說,第一實義無聲字。

    憍陳比丘於諸法,獲得真實之知見。

    即是我往無量世,所得菩提今已得。

     如來轉是正法輪時。

    無量衆生悉得調伏。

    示現如是大悲神通。

    衆生見已,阿僧祇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如來如是十六大悲。

    悉為衆生而修起之。

    如來以是悲因緣故。

    為一一衆生。

    於恒河沙劫大地獄中。

    受諸苦惱心不悔退。

    而其悲心亦無損減。

    以是義故如來大悲不可思議。

    善男子,聲聞人悲猶如畫皮。

    菩薩大悲猶如破肉。

    如來大悲破骨徹髓。

    聲聞之悲贊佛所知。

    菩薩大悲勸他令行。

    如來大悲授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聲聞悲心為慈因緣。

    菩薩大悲為調衆生。

    如來大悲為畢竟度。

    聲聞悲心因粗苦生。

    菩薩大悲因離苦生。

    如來大悲因斷一切因緣而生。

    善男子,如來修集如是大悲。

    若為一人住經一劫百劫千劫萬劫。

    至無量劫終不畢竟入於涅槃。

    善男子,如來大悲成就如是無量功德。

    善男子,乃往過去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時世有佛号栴檀窟。

    界名大香劫名上香。

    爾時世尊於三百三十二萬劫中。

    常以正法教諸聲聞。

    時佛身上一一毛孔所出香氣。

    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爾時此界無有臭穢名。

    所有草木山河之屬悉栴檀香。

    衆生身香亦複如是,一切無有身口意惡。

    諸佛弟子聞此香已即得四禅。

    爾時乃有一萬諸佛。

    次第興世皆同一号。

    号栴檀窟。

    是故彼劫名曰上香。

    爾時如來作佛事已欲入涅槃。

    觀諸衆生誰未調者我當調之。

    爾時如來以淨天眼。

    見有一人在非有想非無想處。

    已於先佛種下上善根。

    定當因佛而得度脫。

    非因聲聞得解脫也。

    壽過八萬四千劫已,乃當下生來受五欲。

    當得聞於大乘經典。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安住不退。

    爾時世尊以大悲故起大方便。

    告諸比丘,我涅槃時到。

    作是言已即便入於不悔三昧。

    示諸衆生令知涅槃。

    既知如來入涅槃已,令諸大衆廣設供養。

    正法住世滿足六十八萬四千歲。

    當爾之時佛諸弟子。

    乃至無有一人於正法所作邪法想。

    爾時世尊以定力故。

    八萬四千劫隐密此身不令衆見。

    過是劫已,彼人即下生於人中大長者家。

    經八十年彼佛即從三昧而起詣長者家。

    其家大小悉無見者,唯是童子獨得見之。

    爾時世尊為令彼人於五欲中心生厭離。

    而為說法。

    彼人聞已,即得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如來知已即為授記。

    善男子,汝於來世過七萬二千阿僧祇百千劫。

    當得成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号曰寶上。

    如是音聲馀無聞者,唯有一萬二千諸天同得聞之。

    聞已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俱作是言:願彼寶上成佛之時,我等當於是佛法中。

    谘受正法而為弟子。

    爾時如來知是事已複與授記。

    寶上如來成作佛時。

    汝等當作受法弟子。

    彼佛亦當授汝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時栴檀窟佛授彼記已,爾乃畢竟入於涅槃。

    一切諸天大設供養。

    善男子,如來具足如是大悲。

    非諸聲聞緣覺所知。

    善男子,爾時彼佛不斷佛種。

    若有衆生供養三寶亦複如是,佛說如是大悲功德時。

    此會衆中有三恒沙等衆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半會大衆得成於忍。

    半中之半得具如是十六大悲。

    其馀半半得佛法忍。

    爾時一切諸天世人聞法歡喜。

    同聲贊歎。

    善哉善哉!甚奇甚特。

    快說如是大悲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