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無取無緣。
雲何無齲雲何無緣。
知眼真實名為無齲知眼無境名為無緣。
乃至知意真實名為無齲知意無境名為無緣。
如來世尊以如是義。
知於菩提無取著故名為無齲無屋宅故名為無緣。
眼識不住於彼色中名無屋宅。
乃至意識亦複如是,一切衆生心無住處。
如來世尊,如實而知心無住處。
無住處者有四種。
色受想行。
於是四法心無所祝是名心無住處。
是故名為一切諸法悉無住處。
如來世尊如實知之。
一切凡夫不能知故。
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
善男子,夫菩提者名之為空。
而菩提中無有空相。
是故名空。
一切法空菩提亦爾。
如來世尊,真實能知如是之空。
是故如來名為知空。
諸佛名覺。
一切諸法而不覺知。
空中之空亦能了知。
無上菩提空及菩提即是一如。
空與菩提是一非二。
離空菩提别有法者可得說二。
以無二故名之為空。
無名字故名之為空。
無相貌故名之為空無威儀故名之為空。
無修行故名之為空。
無言說故名之為空。
善男子,第一義者謂無諸法。
雲何說空。
善男子,譬如虛空無言無說。
無言無說故。
故名虛空。
無言說中無有言說是名為空。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無名字法說為名字。
如是名字亦無住處。
若名無住處。
名下之法亦複如是,如來真實知如是法不生不滅。
以真知故名得解脫本無系縛。
雲何說言名得解脫。
是故如來無縛無解。
如是等法一切凡夫不能知見。
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同於虛空。
虛空之性不平不下菩提亦爾。
若法無性不可說言有平有下。
如來世尊,知一切法無平無下。
乃至微塵不作平下。
若法有性即如實智。
如實智者,知一切法本無今有已有還無。
出時滅時無所系屬。
從緣而出從緣而滅。
以是義故名之為道。
斷是道故名為菩提。
凡夫衆生不知如是真實道故。
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宣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名真實句。
真實句者即是菩提色亦如是如是二句等無差别。
受想行識地水火風。
眼界色界眼識界。
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
亦複如是,名法流布。
真實覺知如是陰入界法無有颠倒。
不颠倒者,知過去法不生不滅。
未來之法不生不滅。
現在之法亦不生不滅。
如是知已,名不颠倒名真實句。
真實句者,如一法一切法亦如是如一切法一法亦如是,是真實句凡夫不知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演說正法為令知故善男子,夫菩提者非内非外。
雲何為内。
雲何為外。
非内者無所造作。
非外者無所覺知。
内者謂作外者謂相。
菩提之體非作非相。
是故名為非内非外。
又非内者非身口意業。
非外者非三業緣非内者無相解脫門。
非外者空解脫門。
如是等義凡夫不知。
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無漏無齲雲何無漏。
雲何無齲無漏者遠離四流。
四流者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
無取者遠離四齲四取者欲取有取見取戒齲而諸衆生無明所覆行於四齲以渴愛故作我我所。
如來了知我取根本。
是故我淨。
我淨故能淨衆生。
我淨者,則不覺知一切諸法。
亦不思惟一切非法。
不起無明。
不起無明因緣故。
不起十二因緣有。
十二因緣有不起故則不生。
不生故入決定聚。
入決定聚者名為了義。
了義者名第一義。
第一義者名無衆生。
無衆生義者名不可說。
不可說義者即十二因緣義。
十二因緣義者即是法義。
法義者即是如來。
以是義故我經中說。
若有得見十二因緣則為見法。
見法者為見如來。
見如來者即無所見所見是邪。
夫邪見者謂想數法。
如來無想亦無想數。
以是義故見如來者為無所見。
若見如來無想無作無知無覺。
是名真實見於如來。
如來亦爾。
覺知一切諸法平等。
如法界無齲一切凡夫不能覺知。
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清淨寂靜先明無诤。
雲何為淨。
雲何寂靜。
雲何光明。
雲何無诤。
不雜煩惱名之為淨。
空解脫門名之寂靜。
無相無願名為光明。
無生無滅名為無诤。
又無生者名之為淨。
無滅者名為寂靜。
無取者名光明。
不出者名無诤。
性名為淨。
無諸煩惱名為寂靜光明無诤。
法界名淨。
真實之性名曰寂靜光明無诤。
虛空之性名之曰淨。
無分别法界。
名曰寂靜光明無诤。
内外清淨名之為淨。
於内外法不取不著。
名為寂靜光明無诤。
真知五陰名之為淨。
真實知界名為寂靜光明。
遠離諸入名為無诤。
見過去盡名之為淨。
見未來不生名為寂靜。
見現在法住於法界無有動轉。
名光明無诤。
清淨寂靜光明無诤。
如是四法等入一界一法一句。
如是三法即是涅槃。
遠煩惱故名之為淨。
畢竟淨故名曰寂靜。
無闇冥故名曰光明。
不可說故名為無诤。
以是故言釋迦如來默無所說,善男子,夫菩提者
善男子,夫菩提者無取無緣。
雲何無齲雲何無緣。
知眼真實名為無齲知眼無境名為無緣。
乃至知意真實名為無齲知意無境名為無緣。
如來世尊以如是義。
知於菩提無取著故名為無齲無屋宅故名為無緣。
眼識不住於彼色中名無屋宅。
乃至意識亦複如是,一切衆生心無住處。
如來世尊,如實而知心無住處。
無住處者有四種。
色受想行。
於是四法心無所祝是名心無住處。
是故名為一切諸法悉無住處。
如來世尊如實知之。
一切凡夫不能知故。
如來於此而起大悲演說正法。
善男子,夫菩提者名之為空。
而菩提中無有空相。
是故名空。
一切法空菩提亦爾。
如來世尊,真實能知如是之空。
是故如來名為知空。
諸佛名覺。
一切諸法而不覺知。
空中之空亦能了知。
無上菩提空及菩提即是一如。
空與菩提是一非二。
離空菩提别有法者可得說二。
以無二故名之為空。
無名字故名之為空。
無相貌故名之為空無威儀故名之為空。
無修行故名之為空。
無言說故名之為空。
善男子,第一義者謂無諸法。
雲何說空。
善男子,譬如虛空無言無說。
無言無說故。
故名虛空。
無言說中無有言說是名為空。
一切諸法亦複如是,無名字法說為名字。
如是名字亦無住處。
若名無住處。
名下之法亦複如是,如來真實知如是法不生不滅。
以真知故名得解脫本無系縛。
雲何說言名得解脫。
是故如來無縛無解。
如是等法一切凡夫不能知見。
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同於虛空。
虛空之性不平不下菩提亦爾。
若法無性不可說言有平有下。
如來世尊,知一切法無平無下。
乃至微塵不作平下。
若法有性即如實智。
如實智者,知一切法本無今有已有還無。
出時滅時無所系屬。
從緣而出從緣而滅。
以是義故名之為道。
斷是道故名為菩提。
凡夫衆生不知如是真實道故。
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宣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名真實句。
真實句者即是菩提色亦如是如是二句等無差别。
受想行識地水火風。
眼界色界眼識界。
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
亦複如是,名法流布。
真實覺知如是陰入界法無有颠倒。
不颠倒者,知過去法不生不滅。
未來之法不生不滅。
現在之法亦不生不滅。
如是知已,名不颠倒名真實句。
真實句者,如一法一切法亦如是如一切法一法亦如是,是真實句凡夫不知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演說正法為令知故善男子,夫菩提者非内非外。
雲何為内。
雲何為外。
非内者無所造作。
非外者無所覺知。
内者謂作外者謂相。
菩提之體非作非相。
是故名為非内非外。
又非内者非身口意業。
非外者非三業緣非内者無相解脫門。
非外者空解脫門。
如是等義凡夫不知。
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無漏無齲雲何無漏。
雲何無齲無漏者遠離四流。
四流者欲流有流無明流見流。
無取者遠離四齲四取者欲取有取見取戒齲而諸衆生無明所覆行於四齲以渴愛故作我我所。
如來了知我取根本。
是故我淨。
我淨故能淨衆生。
我淨者,則不覺知一切諸法。
亦不思惟一切非法。
不起無明。
不起無明因緣故。
不起十二因緣有。
十二因緣有不起故則不生。
不生故入決定聚。
入決定聚者名為了義。
了義者名第一義。
第一義者名無衆生。
無衆生義者名不可說。
不可說義者即十二因緣義。
十二因緣義者即是法義。
法義者即是如來。
以是義故我經中說。
若有得見十二因緣則為見法。
見法者為見如來。
見如來者即無所見所見是邪。
夫邪見者謂想數法。
如來無想亦無想數。
以是義故見如來者為無所見。
若見如來無想無作無知無覺。
是名真實見於如來。
如來亦爾。
覺知一切諸法平等。
如法界無齲一切凡夫不能覺知。
如來於此而起大悲。
演說正法為令知故。
善男子,夫菩提者,清淨寂靜先明無诤。
雲何為淨。
雲何寂靜。
雲何光明。
雲何無诤。
不雜煩惱名之為淨。
空解脫門名之寂靜。
無相無願名為光明。
無生無滅名為無诤。
又無生者名之為淨。
無滅者名為寂靜。
無取者名光明。
不出者名無诤。
性名為淨。
無諸煩惱名為寂靜光明無诤。
法界名淨。
真實之性名曰寂靜光明無诤。
虛空之性名之曰淨。
無分别法界。
名曰寂靜光明無诤。
内外清淨名之為淨。
於内外法不取不著。
名為寂靜光明無诤。
真知五陰名之為淨。
真實知界名為寂靜光明。
遠離諸入名為無诤。
見過去盡名之為淨。
見未來不生名為寂靜。
見現在法住於法界無有動轉。
名光明無诤。
清淨寂靜光明無诤。
如是四法等入一界一法一句。
如是三法即是涅槃。
遠煩惱故名之為淨。
畢竟淨故名曰寂靜。
無闇冥故名曰光明。
不可說故名為無诤。
以是故言釋迦如來默無所說,善男子,夫菩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