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不應侵奪取於是物。

    如是三法。

    在家菩薩所不應作。

    而說頌曰: 不施他女人,不造作非法。

    無婚過難來,故一切不施。

    有言者往彼,合掌而作禮。

    與已複當與,以善歡喜心。

     若彼僧中少,為僧給使人。

    若有請取是,應佐少人者,勿觸水令濁,若有依此者,於斯無嫌害,生心起瞋惡。

     若有欲出家,自子及親屬。

    菩薩於是中,終不作留難。

    令諸衆生樂,得證於滅度。

    此是我本欲,說於無上法。

     知是諸過已,自不造諸妒。

    莫長夜常憂,為煩惱所染。

     迦葉在家菩薩複有三法。

    不應修集何等三。

    不買男子。

    不買女人。

    不施毒藥。

    若有作者亦勿親近而說頌曰:離買男子業,亦離買女人。

    不施與毒藥,若與者遠離。

     天亦呵是法,衆生得苦惱。

    随趣諸方面,憂惱箭所害。

    此長夜憂惱,多獲衆苦惱。

    亦絕便命終,是故不應作。

     是過及馀過,我知是所作。

    今說其少分,為於菩提故。

     迦葉。

    在家菩薩不應造三法。

    何等三。

    不至淫女家。

    若男若女不犯非道。

    若屠牛處不在邊祝如是三法。

    在家菩薩所不應作。

    而說頌曰:不至淫女家,穢惡為欲者, 速緻不恭敬,由近下欲故。

    師見去至此,為彼之所輕。

    速疾緻疾患,以是緻命終。

    若男女非道,二俱不親近。

     是女所不喜,雲何當犯是。

    若有屠牛處,一切不往彼。

    此非我所宜,菩薩法如是,如是諸過患,佛悉皆知之。

     是故不正行,今為如實說。

    佛如是少說,我聲聞能知。

    斯於佛面前,雲何所後虛。

    衆生信聖者,欲疾至涅槃。

     為是故我說,不為難教者,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應成就三法。

    何等三。

    居住家中猶如客使不起我想。

    若已施者起集聚想。

    其未施者遠離於我千由旬想。

    不為子息作於藏舉寶藏之想。

    迦葉。

    在家菩薩應當成就如是三想。

    而說頌曰: 當修習死想,我不久命終。

    是故諸所藏,此财應修堅。

    為别男女事,終不為利是。

    速疾求堅法,身命及财物。

     殷重欲菩提,所作不輕躁。

    為求法利故,一切時摧伏。

    猶如小女戲,亦如光漸現。

    不樂著於味,欲法者如是, 讀誦不休息,善好法莊嚴。

    其難可修集,於種種諸衆。

    如是相似法,迦葉我已說。

    其有聰利者,我悉知是人。

     彼知已解了,自憐愍於己。

    是人於彼時,數數與我對。

     複次迦葉在家菩薩成就三法。

    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等三。

    父母不信化令住信。

    父母毀戒勸令住戒。

    父母慳貪勸令住舍。

    歎無上道在大衆中而演說法。

    是名初法在家菩薩不退無上正真之道。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應當善知可供養者及不可供。

    若知是已,諸可供者而設供食。

    不可供者而不設供。

    於是人所應修慈心。

    迦葉。

    是名第二法在家菩薩不退無上正真之道。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所有财物勤苦集聚。

    是不應失不令盡失。

    不施於他。

    堅藏牢舉施住淨戒沙門婆羅門。

    平等封邑财封無系一切淨行。

    迦葉。

    是名第三法在家菩薩不退無上正真之道。

    而說頌曰: 若在家菩薩,集無上菩提。

    生起三種慧,以學無上道。

    若父及與母,惡慧無有信。

    勸之令生信,令趣向勝法。

     慳犯住戒舍,無慧者信慧。

    向無上菩提,勸令至是處。

    若去至四方,求善說法者,應行於法施,以增益智慧。

     犯戒教住戒,無信者教信。

    無慧者教慧,是人終不退。

    若見慧比丘,持戒多聞者,恭敬信近之,數數而谘問。

     所以近比丘,數數為谘問。

    速疾受其法,是故不退轉。

    彼覺智增益,聞處及智者,覺智增益已,舍己肉供養。

     是有信解相,如我之所說,不以不信心,能趣向菩提。

    漸漸見增益,速疾得增長。

    於是諸增益,彼得不為難。

     知是增益已,若自及與他。

    心喜而趣向,是人增益智。

    随所有财封,本所聚集者,諸有持戒人,一切以置前。

     是無有異語,終不說異言:健勇進堅施,是能成如來。

    柔和易共住,勇健者得慈。

    歡喜而堅舍,如先後亦然。

     勇健上施主,不從他所求。

    衆施中最健,一切無不舍。

    若金銀及錢,本生亦曾施。

    悕望於上法,甚深最上句。

     一切天及世,相應專供養。

    若求於法者,悉應供是人。

    勇健者集法,以法而活命。

    有智慧勝法,當為救世者,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有三法。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已,疾堕聲聞而般涅槃何等三。

    若暫一發菩提心已,怖畏地獄餓鬼畜生。

    於是菩提道起重擔想求諸善根。

    不專思念不好善求。

    是人為於心意所害生起苦想。

    迦葉。

    是名初法在家菩薩退無上道疾堕聲聞而般涅槃。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

    若暫一發菩提心已,若行施時瞋恚而與。

    與已生悔。

    是人不能至於佛智。

    迦葉。

    是為二法在家菩薩退菩提心疾堕聲聞而般涅槃。

    複次迦葉。

    在家菩薩。

    若暫一發菩提心已,不勤精進集於多聞。

    是人以是少許善根速入涅槃。

    迦葉。

    是名三法在家菩薩退菩提心。

    而說頌曰: 發菩提心已,而不修正行。

    毀壞於佛乘,堕在聲聞乘。

    菩提非不信,及懈怠者得。

    慳貪無智慧,是等作障礙。

     知恩住淨戒,心常樂行舍。

    舍時心歡喜,菩提不難得。

    心造作諸惡,心亦能行施。

    是衆生心堅,當作世間塔。

     若不舍是法,心趣向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