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家,汝甚為希有。

    能解此菩提,汝逮得初果。

     彼自謂見法,來親是比丘。

    持最上供養,數數而奉施。

    如此比丘說,真實無有異。

    與我所知同,見法而語我。

     施主及比丘,不住於正法。

    破壞佛菩提,是出時未久。

    勿親彼近我,我是說道者,汝當速疾得,如我之速得。

     此是第一句,更互說寂靜。

    和合為一侶,毀壞於我法。

    猶如大惡賊,殺害諸聚落。

    令聚落空荒,及與諸城邑。

     比丘當如是,無智闇鈍者,無慧毀禁戒,依著我命人。

    我所說應離,而反依於眼。

    自說是羅漢,實是增上慢。

     自和合聚集,我是最上僧。

    有名無有智,一人尚難得。

    若複有比丘,有惡往如實。

    尚說其惡名,雲非佛聲聞。

     毀謗於菩提,法王之所有。

    諸天極憂苦,數數而啼泣。

    悶絕墜於地,有信諸天等。

    雲此釋師子,勝法今毀壞。

     奇哉佛世尊,奇哉離染法。

    奇哉福田僧,佛之所愛子。

    我更不複聞,法王之所說,當有大癡闇,能仁法毀壞。

     發起大音聲,地天及中間。

    唱令告諸天,法炬今欲滅。

    莫後諸天龍,而緻大悔恨。

    仁自聞佛法,今當更不聞。

     是佛無數劫,若自及與他。

    堪忍是衆生,何時當成佛。

    是佛世導師,為一切衆生。

    所演說正法,今當滅永荊 今法壞亂起,極造大暴惡。

    魔使極惡魔,少欲者劣弱。

    詐僞無智慧,幻僞小凡夫。

    熾盛生瞋恚,謗毀善逝法。

     聞地天聲已,上天生驚怪。

    四大天王等,聞已生愁悶。

    夜叉衆來集,聚在曠野城。

    悉皆同愁淚,發大呼哭聲。

     大音甚悲切,諸天悉來集。

    更互共相語,心中所念者,諸莊嚴城邑,衆寶之所成。

    一切無光色,猶若如土聚。

     是城無威德,無須臾可樂。

    是城無威德,如本可愛樂。

    我本所生處,諸天衆來至。

    見已悶躄地,當作如是報。

     諸天下至地,往至可畏處。

    如此真實法,今者悉毀壞。

    下至閻浮提,見大毀壞事。

    佛子見逼惱,逃竄至異處。

     勝成七日中,無諸威德色。

    是諸天七日,數數而啼泣。

    咄哉勇健佛,我等面睹見。

    今者永不見,佛法複滅荊 舍衛所住處,來至恭敬已,於是住處地,數數而啼泣。

    此是佛所坐,人尊所坐處。

    演說四聖谛,我等面自聞。

     世間還黑闇,互不相恭敬。

    作惡已當往,堕於惡道中。

    多有諸天宮,皆悉當複空。

    衆生無救護,閻浮提如是, 此是經行處,空荒悉毀壞。

    世間不可樂,法王滅度後。

    帝釋自在主,三十三天中。

    憂愁受苦惱,發起大音聲。

     諸三十三天,舉手而号哭。

    如所聞諸國,在中而馳走。

    當有諸天等,數數論說佛。

    導師舍離我,能多說法者, 諸天更不食,無諸歌笑聲。

    帝釋天六月,心中甚憂惱。

    阿修羅等聞,佛法無光明。

    我等今當往,至三十三天。

     閻浮提諸王,當壞佛塔寺。

    天阿修羅集,爾時當有是。

    有諸比丘等,當堕在惡道。

    有諸比丘尼,亦堕於惡道。

     在家毀戒者,住家優婆塞。

    發大惡聲已,當趣於惡道。

    有諸惡女人,是亦至惡處。

    世界悉動搖,爾時有是事。

     有逃至聚落,有走至山林。

    衆生悉馳騁,少有存活者,多有諸賊盜,及與諸饑馑。

    種五穀不獲,蟥蟲作災患。

     時穀米勇貴,人有命終者,死後堕餓鬼,於是受衆苦。

    諸有塔寺處,四方招提僧。

    爾時諸比丘,當共分取之。

     如是等衆苦,於我滅度後。

    宜當速疾作,莫觀見是時,諸凡夫無智,諸凡夫無慧。

    造凡夫行已,速疾堕惡道。

     應當勤讀誦,從慧者來處。

    以慧教衆生,速至於善道。

    以慧光照明,應當學如我。

    舍一切煩惱,速疾至涅槃。

     正法不久住,應堅勤精進。

    我如是戒敕,應當正修行。

    於我滅後持,六十小劫中。

    有聞佛名号,誰當有愛者, 互共來集會,為饑所逼切。

    食母食子肉,互展轉為是。

    諸有生小兒,不令至馀家。

    兒自在於室,猶生大恐畏。

     有見聞此者,生死苦如是,誰生於貪欲,欲想是女人。

    生無知慧根,欲本是女人。

    生起衆苦根,是故應舍苦。

     若有癡衆生,親近欲女人。

    若有智慧人,速至於涅槃。

    不正造業苦,果報來應現。

    此果是有漏,是故堕惡道。

     若諸無漏法,空為無所有。

    不堅寂靜者,速應修行道。

     迦葉。

    是名比丘成就初法。

    若有欲樂無漏法心。

    應不住於一切諸法說一切法。

    複次迦葉。

    菩薩應當堅作堅祝雲何堅作雲何堅祝應堅其心應堅精進。

    是中雲何。

    名曰堅心名曰堅進。

    迦葉。

    堅心者,菩薩應生如是之心。

    供養恒河沙等諸佛。

    然後乃發於一念心。

    如是恒河沙等劫中無一佛出。

    如是複起恒沙等心。

    得一人身。

    得於是恒沙等身。

    聞一句法。

    增長此慧至無上道。

    是菩薩生如是之心。

    是菩薩念。

    我今應當修行如是難行苦行。

    精進勤修於佛智慧。

    我今應當如是推求。

    迦葉。

    菩薩應當如是堅心。

    迦葉。

    我引是喻。

    諸有智者以喻解耳。

    迦葉。

    若如是苦行得於菩提。

    恒河沙劫不應懈擔勤學不懈勤學不息。

    恒沙等劫學於菩提。

    菩薩念。

    我今應生堅勢堅欲。

    我終不舍無上正道。

    迦葉。

    菩薩如是應堅其心。

    迦葉。

    若有菩薩。

    如是堅心為取何等。

    謂不取處不取非處。

    雲何不取處不取非處。

    若處非處悉無所有。

    不障礙於阿耨多羅三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