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爾時大德迦葉白佛言:奇哉世尊聞是等經。
乃能不生愛惜之心。
佛告迦葉。
衆生成就四法。
聞是等經不生愛惜心。
何等四。
多諸放逸。
不信業報不信大地獄。
不信我當死。
迦葉。
是名四法不生愛惜心。
迦葉。
衆生複有四法。
不生愛惜心。
自怙強壯。
自怙有力。
染著五欲耽荒嗜酒。
不起善心。
是名四法不生愛惜心。
迦葉。
比丘成就四法。
謗佛菩提。
何等四。
本造衆惡毀亂正法現造惡業謗比丘尼。
彼有和上阿阇梨多人所敬然謗菩提。
是亦随學謗於菩提。
少於聞見以嫉妒故謗佛菩提。
迦葉。
是名四法謗佛菩提。
迦葉。
又有一法沙門婆羅門之所應作。
何等一法。
於一切法心無所祝是為一法沙門婆羅門之所應作。
迦葉,猶如有人堕高山頂。
其心迷悶無所覺知。
不識地處不識樹處悉作空想。
出入氣息斷絕不續。
如是迦葉。
彼執一切法。
執著眼想。
執著眼相。
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
如是執著耳鼻舌身意想。
執著耳鼻舌身意相。
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
執著色受想行識想。
執著色受想行識相。
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
執著淨持戒。
執著持戒相。
求於菩提。
執著多聞。
執著多聞相。
求於菩提。
執著慚愧。
執著去來。
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
若有執著則為所害。
雲何為害。
為貪所害。
瞋癡所害。
執著眼想是執著眼相。
為眼所害。
愛不受色。
如是執著耳鼻舌身意。
以執著故為意所害。
謂可意法不可意法。
若為所害則為所欺。
所謂地獄餓鬼畜生。
及與人天諸所害者,皆由著故為其所害。
是中雲何名為想著。
謂想著我想。
著我所想。
著地大水火風大想。
著骨想壞想青想蟲想血塗想脆想解脫想。
而是解脫當有何想而猶執著。
謂執於此當得解脫。
執著過去無量生處。
執著我當憶念是處。
執著未來。
及著現在起如是想。
我是過去我是現在。
随在在處皆起想著。
乃至涅槃亦起想著。
作是念言我當得涅槃。
起是想著。
迦葉。
略說乃至随所意想皆名為著。
乃至空想皆名想著。
如是皆悉非沙門法。
非婆羅門法。
非沙門行。
非婆羅門行沙門婆羅門法。
如來所說,迦葉,猶如虛空及與大地。
不作是念我是虛空我是大地。
如是迦葉。
沙門婆羅門不作是念。
我是沙門我是婆羅門所作之法。
以何緣故。
名沙門我是婆羅門。
迦葉。
若無意念。
是名沙門婆羅門所作之法。
以何緣故。
名沙門婆羅門所作之法。
沙門婆羅門不作是念。
我當作是我不作是。
沙門婆羅門。
終不作於如是之念。
迦葉,猶如有人於夜闇中。
以其兩手扪摸虛空搖動口鼻。
作如是言:我弄世間我弄世間。
迦葉於意雲何。
為弄於誰。
迦葉白佛言:世尊,是人自弄。
何以故?是黑闇中無人見故。
無可弄故。
佛言:如是迦葉。
若有比丘至阿練兒處。
或至樹下若至露處空處。
作是想念眼是無常。
耳鼻舌身意悉是無常。
作是思惟。
思惟色是無常。
聲香味觸法悉是無常。
作是想念。
我趣涅槃則為自诳非沙門行。
何以故?先著於眼後修無常。
後行無常。
作是惡執。
先執著耳鼻舌身意。
後修無常。
後行無常。
而是三處俱不可得。
執著三處随所想著。
當於何處而得一心。
迦葉。
諸佛菩提極為甚深。
難得難到生死難過。
迦葉。
雲何名一心。
推求法時不見一法不得眼實。
不得耳鼻舌身意實。
雖言一切諸法不實。
亦複不得。
何以故?本性如是本性若爾終不生心。
言一切法不實叵得不得是心。
若過去世未來現在無念無行是名無行。
雲何名無行無新無故故名無行。
是中無過去心解脫。
無未來心解脫。
無現在心解脫。
若不得心是名一心。
是名說一心。
迦葉。
未來當有自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是等當作破壞言說。
彼有陰想。
如來所說五陰如夢。
是等爾時說陰是實。
此夢是有有夢言說。
夢若無者,我等何由於是生想。
有此說故我等於中而生夢想。
定有此陰是故說言陰猶如夢。
若無有陰則不應說陰猶如夢。
是諸癡人複於此夢而生實想。
聞是等經而生诽謗。
有比丘尼往施主家唱如是言:某是羅漢某是羅漢。
是比丘等依止淺智。
比丘尼住妨廢善事造不善業。
是中優婆塞優婆夷。
聞於少戒乃至少偈聞已便去。
迦葉。
當爾之時,諸比丘等有二十臘至三十臘。
住阿練兒處。
有優婆塞初信一日所解佛經等無差别。
迦葉。
當爾時世互唱空名。
此空此淨此空此淨。
時有比丘。
聞是法已共相聚集。
聞已不畏作如是言:此經不與出家相應。
非在家相應。
共舍棄之。
非導師說。
何以故?此非我同又不汝同。
若有聞說甚深大法。
在家出家悉當诽謗。
何以故?迦葉。
今者梵行極為純淨信者尚少。
況複爾時,如是智者漸已滅度。
好者轉少好者轉少。
迦葉。
當于是時,千比丘中求一比丘正入正解猶尚難得。
設有一人輕笑不學。
乃至三千比丘衆。
欲索一人正入正解亦當難得。
迦葉。
當爾之時,在家出家互相诽謗。
迦葉。
未來若有諸比丘等勤行精進。
為斷一切諸不善法。
成就善法。
初夜後夜離於睡眠。
是諸惡人當奪其命。
輕賤呵毀舍而棄之。
迦葉。
當爾之時,佛法毀壞比丘毀壞。
是中智者信甚深者無染著者,應好恭敬應好愛念。
共相聚集住空閑處。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此所說法,為明第一義。
說陰無堅實,觀之猶如夢。
爾時諸比丘,更互共鬥诤。
彼此無有異,是得於有相。
比丘作是說,彼報言如是,如此之法眼,當無有差别。
比丘語在
乃能不生愛惜之心。
佛告迦葉。
衆生成就四法。
聞是等經不生愛惜心。
何等四。
多諸放逸。
不信業報不信大地獄。
不信我當死。
迦葉。
是名四法不生愛惜心。
迦葉。
衆生複有四法。
不生愛惜心。
自怙強壯。
自怙有力。
染著五欲耽荒嗜酒。
不起善心。
是名四法不生愛惜心。
迦葉。
比丘成就四法。
謗佛菩提。
何等四。
本造衆惡毀亂正法現造惡業謗比丘尼。
彼有和上阿阇梨多人所敬然謗菩提。
是亦随學謗於菩提。
少於聞見以嫉妒故謗佛菩提。
迦葉。
是名四法謗佛菩提。
迦葉。
又有一法沙門婆羅門之所應作。
何等一法。
於一切法心無所祝是為一法沙門婆羅門之所應作。
迦葉,猶如有人堕高山頂。
其心迷悶無所覺知。
不識地處不識樹處悉作空想。
出入氣息斷絕不續。
如是迦葉。
彼執一切法。
執著眼想。
執著眼相。
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
如是執著耳鼻舌身意想。
執著耳鼻舌身意相。
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
執著色受想行識想。
執著色受想行識相。
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
執著淨持戒。
執著持戒相。
求於菩提。
執著多聞。
執著多聞相。
求於菩提。
執著慚愧。
執著去來。
作非沙門法非婆羅門法。
若有執著則為所害。
雲何為害。
為貪所害。
瞋癡所害。
執著眼想是執著眼相。
為眼所害。
愛不受色。
如是執著耳鼻舌身意。
以執著故為意所害。
謂可意法不可意法。
若為所害則為所欺。
所謂地獄餓鬼畜生。
及與人天諸所害者,皆由著故為其所害。
是中雲何名為想著。
謂想著我想。
著我所想。
著地大水火風大想。
著骨想壞想青想蟲想血塗想脆想解脫想。
而是解脫當有何想而猶執著。
謂執於此當得解脫。
執著過去無量生處。
執著我當憶念是處。
執著未來。
及著現在起如是想。
我是過去我是現在。
随在在處皆起想著。
乃至涅槃亦起想著。
作是念言我當得涅槃。
起是想著。
迦葉。
略說乃至随所意想皆名為著。
乃至空想皆名想著。
如是皆悉非沙門法。
非婆羅門法。
非沙門行。
非婆羅門行沙門婆羅門法。
如來所說,迦葉,猶如虛空及與大地。
不作是念我是虛空我是大地。
如是迦葉。
沙門婆羅門不作是念。
我是沙門我是婆羅門所作之法。
以何緣故。
名沙門我是婆羅門。
迦葉。
若無意念。
是名沙門婆羅門所作之法。
以何緣故。
名沙門婆羅門所作之法。
沙門婆羅門不作是念。
我當作是我不作是。
沙門婆羅門。
終不作於如是之念。
迦葉,猶如有人於夜闇中。
以其兩手扪摸虛空搖動口鼻。
作如是言:我弄世間我弄世間。
迦葉於意雲何。
為弄於誰。
迦葉白佛言:世尊,是人自弄。
何以故?是黑闇中無人見故。
無可弄故。
佛言:如是迦葉。
若有比丘至阿練兒處。
或至樹下若至露處空處。
作是想念眼是無常。
耳鼻舌身意悉是無常。
作是思惟。
思惟色是無常。
聲香味觸法悉是無常。
作是想念。
我趣涅槃則為自诳非沙門行。
何以故?先著於眼後修無常。
後行無常。
作是惡執。
先執著耳鼻舌身意。
後修無常。
後行無常。
而是三處俱不可得。
執著三處随所想著。
當於何處而得一心。
迦葉。
諸佛菩提極為甚深。
難得難到生死難過。
迦葉。
雲何名一心。
推求法時不見一法不得眼實。
不得耳鼻舌身意實。
雖言一切諸法不實。
亦複不得。
何以故?本性如是本性若爾終不生心。
言一切法不實叵得不得是心。
若過去世未來現在無念無行是名無行。
雲何名無行無新無故故名無行。
是中無過去心解脫。
無未來心解脫。
無現在心解脫。
若不得心是名一心。
是名說一心。
迦葉。
未來當有自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是等當作破壞言說。
彼有陰想。
如來所說五陰如夢。
是等爾時說陰是實。
此夢是有有夢言說。
夢若無者,我等何由於是生想。
有此說故我等於中而生夢想。
定有此陰是故說言陰猶如夢。
若無有陰則不應說陰猶如夢。
是諸癡人複於此夢而生實想。
聞是等經而生诽謗。
有比丘尼往施主家唱如是言:某是羅漢某是羅漢。
是比丘等依止淺智。
比丘尼住妨廢善事造不善業。
是中優婆塞優婆夷。
聞於少戒乃至少偈聞已便去。
迦葉。
當爾之時,諸比丘等有二十臘至三十臘。
住阿練兒處。
有優婆塞初信一日所解佛經等無差别。
迦葉。
當爾時世互唱空名。
此空此淨此空此淨。
時有比丘。
聞是法已共相聚集。
聞已不畏作如是言:此經不與出家相應。
非在家相應。
共舍棄之。
非導師說。
何以故?此非我同又不汝同。
若有聞說甚深大法。
在家出家悉當诽謗。
何以故?迦葉。
今者梵行極為純淨信者尚少。
況複爾時,如是智者漸已滅度。
好者轉少好者轉少。
迦葉。
當于是時,千比丘中求一比丘正入正解猶尚難得。
設有一人輕笑不學。
乃至三千比丘衆。
欲索一人正入正解亦當難得。
迦葉。
當爾之時,在家出家互相诽謗。
迦葉。
未來若有諸比丘等勤行精進。
為斷一切諸不善法。
成就善法。
初夜後夜離於睡眠。
是諸惡人當奪其命。
輕賤呵毀舍而棄之。
迦葉。
當爾之時,佛法毀壞比丘毀壞。
是中智者信甚深者無染著者,應好恭敬應好愛念。
共相聚集住空閑處。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我此所說法,為明第一義。
說陰無堅實,觀之猶如夢。
爾時諸比丘,更互共鬥诤。
彼此無有異,是得於有相。
比丘作是說,彼報言如是,如此之法眼,當無有差别。
比丘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