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起惡不作障礙。
不謗比丘尼。
不親近白衣。
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瞋不邪見。
不自惱不惱他。
不親近欲不貪欲於欲。
不毀呰不調戲。
不自作不教他作。
不至淫舍。
不至寡婦。
不至童女。
不近捕鳥網魚獵師。
不近魁脍旃陀羅人。
不近他妻飲酒之人。
乃至不以手執其手而共诤競。
如避惡狗。
遠此亦爾。
舍遠此時乃至不生一念惡心。
住於慈心。
舍二十事。
何等二十。
舍離女人終不共戲與其粗語。
不共論議起於鬥诤。
離不恭敬供養父母。
離不恭敬佛法僧。
若女減少無二十衆不為說法。
除有男子。
若比丘尼。
聚會說法不往其所。
終不問訊於比丘尼。
不與女人書。
亦不為作。
親族别請不受其請。
終不欲心住女人前。
乃至不宜共同道行。
若有比丘尼而戲弄之後不還報。
一切時中。
終不受著比丘尼衣。
除在四衆演說法時有施衣者,生心如地然後受之不面前受。
一切時中若有比丘尼勸道施衣終不受齲一切時中設令病苦若尼勸食終不食之。
況複無玻一切時中寡婦請食。
若僧數不滿終不受之。
一切時中不入於比丘尼寺。
一切時中亦不請喚於比丘尼。
請喚拱手仰頭棄舍背去。
若說法時。
有比丘尼來禮其足。
至心合掌目不異視不動其足。
非為身健名大丈夫。
若心勇健正念一處名曰丈夫。
於一切物不生愛心。
於一切時終不生瞋。
常當專念於一切智。
聞是法已,應當修學而增長之。
迦葉。
向菩薩乘善男子善女人。
聞法已不能修學。
是終不得無上正道。
何以故?迦葉。
由修學故得無上道。
非不修學得無上道。
迦葉。
若不修學得無上道。
兔馬貓狸亦當得成於無上道。
何以故?不正行者無菩提故。
迦葉。
若以音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作如是言我當作佛我當作佛。
而成佛者,無邊衆生亦當作佛。
迦葉。
但是衆生具是行難。
乃至一日一夜尚不能專。
況複一劫乃至千劫。
是故如來出世甚難。
迦葉。
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一切衆生。
若一劫若十劫。
若百劫若千劫。
若百千劫若萬億劫。
皆共同聲唱。
一切衆生汝當作佛汝當作佛。
是諸人等如是不懈常作是言:汝當作佛汝當作佛。
口業不息。
不能令其起菩提心。
若得作佛無有是處。
迦葉。
我滅度後末世之時,及與汝等般涅槃後。
諸天不護。
爾時雖有聞我所說發菩提心。
有諸比丘發菩提心。
當住二十法。
何等二十。
謂當親近於比丘尼。
食不淨食著揣食受尼勸食。
迦葉,猶如今時多聞比丘。
空閑靜處若在衆會勤修集法。
如是迦葉。
當于爾時,諸比丘等。
若在聚落若閑靜處。
與比丘尼而共和集勤問於法。
當重生於淫欲心不生法心。
是比丘尼多生欲心少生法心。
迦葉。
汝觀是人得菩提名。
當堕大惡可畏道中。
迦葉汝觀。
爾時詐以為法共相親近。
若相見時欲火所燒出不淨言:相親近時用為弟子。
初以師法和南禮敬。
自是之後當漸遣使。
若遣使時勝達名字。
既達名已私竊為妻共道入出。
後聞他問是誰所有雲何族親。
呼為姊妹數數相見。
數相見故則堕非處。
互生欲心漸現欲相。
以言說之遂為不淨行。
習閻羅王法。
失於菩提生天涅槃。
舍於如來及舍遠法亦無僧利。
住於一處生欲覺瞋覺惱覺害覺。
菩薩行業四淨梵行。
是人無有如馀菩薩勤四梵行。
是人勤行欲瞋等覺。
亦複如是,迦葉。
當于爾時,是惡人祝有是賊祝有鬥诤祝迦葉。
爾時禁制悉皆毀壞。
聞是等經便生輕毀。
本所持戒本行檀施。
生於歡喜發菩提心。
後聞是經而毀謗之。
迦葉。
當于爾時有是印相。
聞如是經而生诽謗。
若有淨戒持法比丘應如是知如經句來。
應當舍離如是之人。
以其無有愛法心故。
複次迦葉當于爾時,是諸人等自唱是言:我行菩薩道生於狂逸。
以狂逸故。
自稱我是大阿羅漢我是緣覺。
彼不可治不可複住向於惡趣。
複次迦葉。
爾時無有作善業者,令多衆生毀呰菩提。
迦葉。
當于爾時粗有形相。
複次迦葉。
當爾之時,有一人行相似波羅蜜。
是為後世粗有形相。
複次迦葉。
當于爾時,如是等經說真實者當被謗毀。
當見舍棄雲邪見說。
迦葉。
時癡人不知此經禁制破戒。
迦葉。
當于爾時,悉為惡賊自不見法無惱菩提。
愚默靖思謗無菩提。
複次迦葉。
當于是時,無和合僧粗有形相。
複次迦葉。
當于是時多不知恩勇健為惡。
作何等惡數數言說。
稱佛名号以緻供養。
複次迦葉。
當于是時,呵解脫戒不護口業。
不護口業故。
不護威儀住不淨處。
住不淨處而演說法。
我法是時漸當薄賤。
不謗比丘尼。
不親近白衣。
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瞋不邪見。
不自惱不惱他。
不親近欲不貪欲於欲。
不毀呰不調戲。
不自作不教他作。
不至淫舍。
不至寡婦。
不至童女。
不近捕鳥網魚獵師。
不近魁脍旃陀羅人。
不近他妻飲酒之人。
乃至不以手執其手而共诤競。
如避惡狗。
遠此亦爾。
舍遠此時乃至不生一念惡心。
住於慈心。
舍二十事。
何等二十。
舍離女人終不共戲與其粗語。
不共論議起於鬥诤。
離不恭敬供養父母。
離不恭敬佛法僧。
若女減少無二十衆不為說法。
除有男子。
若比丘尼。
聚會說法不往其所。
終不問訊於比丘尼。
不與女人書。
亦不為作。
親族别請不受其請。
終不欲心住女人前。
乃至不宜共同道行。
若有比丘尼而戲弄之後不還報。
一切時中。
終不受著比丘尼衣。
除在四衆演說法時有施衣者,生心如地然後受之不面前受。
一切時中若有比丘尼勸道施衣終不受齲一切時中設令病苦若尼勸食終不食之。
況複無玻一切時中寡婦請食。
若僧數不滿終不受之。
一切時中不入於比丘尼寺。
一切時中亦不請喚於比丘尼。
請喚拱手仰頭棄舍背去。
若說法時。
有比丘尼來禮其足。
至心合掌目不異視不動其足。
非為身健名大丈夫。
若心勇健正念一處名曰丈夫。
於一切物不生愛心。
於一切時終不生瞋。
常當專念於一切智。
聞是法已,應當修學而增長之。
迦葉。
向菩薩乘善男子善女人。
聞法已不能修學。
是終不得無上正道。
何以故?迦葉。
由修學故得無上道。
非不修學得無上道。
迦葉。
若不修學得無上道。
兔馬貓狸亦當得成於無上道。
何以故?不正行者無菩提故。
迦葉。
若以音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作如是言我當作佛我當作佛。
而成佛者,無邊衆生亦當作佛。
迦葉。
但是衆生具是行難。
乃至一日一夜尚不能專。
況複一劫乃至千劫。
是故如來出世甚難。
迦葉。
三千大千世界之中一切衆生。
若一劫若十劫。
若百劫若千劫。
若百千劫若萬億劫。
皆共同聲唱。
一切衆生汝當作佛汝當作佛。
是諸人等如是不懈常作是言:汝當作佛汝當作佛。
口業不息。
不能令其起菩提心。
若得作佛無有是處。
迦葉。
我滅度後末世之時,及與汝等般涅槃後。
諸天不護。
爾時雖有聞我所說發菩提心。
有諸比丘發菩提心。
當住二十法。
何等二十。
謂當親近於比丘尼。
食不淨食著揣食受尼勸食。
迦葉,猶如今時多聞比丘。
空閑靜處若在衆會勤修集法。
如是迦葉。
當于爾時,諸比丘等。
若在聚落若閑靜處。
與比丘尼而共和集勤問於法。
當重生於淫欲心不生法心。
是比丘尼多生欲心少生法心。
迦葉。
汝觀是人得菩提名。
當堕大惡可畏道中。
迦葉汝觀。
爾時詐以為法共相親近。
若相見時欲火所燒出不淨言:相親近時用為弟子。
初以師法和南禮敬。
自是之後當漸遣使。
若遣使時勝達名字。
既達名已私竊為妻共道入出。
後聞他問是誰所有雲何族親。
呼為姊妹數數相見。
數相見故則堕非處。
互生欲心漸現欲相。
以言說之遂為不淨行。
習閻羅王法。
失於菩提生天涅槃。
舍於如來及舍遠法亦無僧利。
住於一處生欲覺瞋覺惱覺害覺。
菩薩行業四淨梵行。
是人無有如馀菩薩勤四梵行。
是人勤行欲瞋等覺。
亦複如是,迦葉。
當于爾時,是惡人祝有是賊祝有鬥诤祝迦葉。
爾時禁制悉皆毀壞。
聞是等經便生輕毀。
本所持戒本行檀施。
生於歡喜發菩提心。
後聞是經而毀謗之。
迦葉。
當于爾時有是印相。
聞如是經而生诽謗。
若有淨戒持法比丘應如是知如經句來。
應當舍離如是之人。
以其無有愛法心故。
複次迦葉當于爾時,是諸人等自唱是言:我行菩薩道生於狂逸。
以狂逸故。
自稱我是大阿羅漢我是緣覺。
彼不可治不可複住向於惡趣。
複次迦葉。
爾時無有作善業者,令多衆生毀呰菩提。
迦葉。
當于爾時粗有形相。
複次迦葉。
當爾之時,有一人行相似波羅蜜。
是為後世粗有形相。
複次迦葉。
當于爾時,如是等經說真實者當被謗毀。
當見舍棄雲邪見說。
迦葉。
時癡人不知此經禁制破戒。
迦葉。
當于爾時,悉為惡賊自不見法無惱菩提。
愚默靖思謗無菩提。
複次迦葉。
當于是時,無和合僧粗有形相。
複次迦葉。
當于是時多不知恩勇健為惡。
作何等惡數數言說。
稱佛名号以緻供養。
複次迦葉。
當于是時,呵解脫戒不護口業。
不護口業故。
不護威儀住不淨處。
住不淨處而演說法。
我法是時漸當薄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