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猶如成果。
随衆生欲如是聚果。
如來涅槃當如是見。
奢利弗。
以是義故。
當知由初發心如來出生。
由於如來出諸衆生所有樂具。
亦由如來出諸聲聞獨覺。
奢利弗。
以是義故。
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
皆當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譬如月輪出時。
此閻浮洲所有流泉陂池泊河小河大河。
彼處皆見月輪。
而彼月天子於自宮不動。
彼之月輪不近一處。
而於諸處現月輪影。
如是奢利弗。
住十地菩薩摩诃薩。
多諸佛刹。
乃至多百千俱緻那由多佛刹。
自身示現。
彼諸佛刹所有村城聚落國土王都諸處。
菩薩摩诃薩自身示現。
有處示現陀那波羅蜜。
或複舍頭手足眼耳。
或舍皮肉筋骨髓心。
或舍子女妻妾宅舍村城聚落國土王都。
或現無罪法祀大會。
須食與食。
須飲與飲。
如是乃至騎乘衣服鬘香塗香床座倚枕燈明等。
示現舍時。
為攝慳惜衆生故。
乃至為舍五受聚故。
有處示現屍羅波羅蜜。
不缺不穿不斑不雜。
亦如犛牛護尾。
為攝破戒衆生故。
乃至令住三解脫門故。
有處示現羼帝波羅蜜。
若截手足及以挑眼自無瞋恚。
為攝高慢瞋毒衆生耽富貴者故。
乃至令住無生法忍故。
有處示現毗梨耶波羅蜜。
為懈怠衆生熾然精進故。
厭離自樂令諸衆生住樂故。
為攝懈怠小精進衆生令住精進故。
乃至令住十地故。
有處示現弟耶那波羅蜜。
遊戲弟耶那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帝。
為攝失念不正知無三摩地心亂心衆生故。
乃至令住金剛三摩地故。
有處示現般若波羅蜜。
說難度深佛法故。
處非處地非地。
如衆生行為說法故。
如是奢利弗。
住十地菩薩摩诃薩。
巧攝方便般若波羅蜜具足。
如所欲得如是能作。
如諸衆生信諸波羅蜜。
如是為諸衆生示現諸波羅蜜。
如諸衆生信色。
如是為諸衆生示現於色。
如信法本。
如是為諸衆生說法。
令彼衆生當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譬如有樹能與諸欲。
若有衆生欲得諸寶來到其邊。
令彼衆生所欲得滿。
若食若衣若璎珞。
若其衆生所須諸寶。
金銀毗琉璃頗梨赤真珠馬瑙車磲。
如彼衆生有所須欲。
諸寶即生。
彼與衆生。
諸所欲樹。
若割若破若斫。
不見其樹割處破處及斫損處。
轉更增長出種種寶。
如是奢利弗。
住十地菩薩摩诃薩。
有處示現陀那波羅蜜。
有處示現屍羅羼帝毗梨耶弟耶那般若波羅蜜。
巧方便為首。
有處示現生四天王天。
三十三天。
須夜摩天。
兜率多天。
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
諸魔羅身天。
乃至諸梵身天。
梵光天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
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
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
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
乃至生阿迦尼吒天。
示現自身說法。
有處示現有想無想衆生。
乃至非想非非想天。
有處示現此閻浮洲作轉輪王身。
為衆生說法。
有處示現轉輪王四分中一分王形色。
有處示現力轉輪王形色。
有處示現刹帝利長者大臣王臣小男小女歸女丈夫沙門婆羅門尼楗梵志天龍夜叉楗闼婆阿脩羅伽留茶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乃至依城者形色。
有處示現聲聞獨覺形色。
有處示現下兜率宮。
或入母胎。
或出生。
或梵釋捧接。
或行七步。
或口出言:我是世間尊勝當窮生死。
或詣學堂。
或入天祠。
或處宮内。
或在閻浮樹下。
或身出家。
或至道常或降魔羅軍衆。
或證無上菩提。
或轉法輪。
或為四衆八部說法。
或現涅槃。
或一全身。
或如芥子。
或熾正法或現法滅。
奢利弗。
略說如諸衆生所信說法者,是諸菩薩摩诃薩。
自身示現。
為成熟諸衆生故。
如諸衆生信諸法本。
是諸菩薩摩诃薩。
為諸衆生說於法本。
令彼諸衆生等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譬如幻師。
若幻師弟子。
住四大道示種種幻。
所謂象馬車步。
奢利弗。
於意雲何。
彼四分兵來處去處。
十方諸世界中可得知不。
答言:不也婆伽婆。
不也脩伽多。
彼幻來去不可得知。
而彼幻非無因。
佛言:如是奢利弗。
彼佛智若來若去。
十方諸世界中亦不可知。
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以是智具足故。
十方諸世界中。
諸衆生所有心行皆如實知。
而彼智非無因。
彼智最上當如是見。
奢利弗。
譬如有人被捉咽喉,則諸處根皆當被捉。
如是奢利弗。
若善家子善家女。
以遍智心菩提心中入諸佛法。
請諸衆生。
攝諸衆生。
持諸衆生。
奢利弗。
譬如有人壽命百歲。
将一滴水來與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作如是言:世尊,我寄此一滴水。
願為持之莫雜馀水。
如來取已擲恒伽大河中。
擲已彼一滴水向於大海。
時彼壽百歲人過歲還來作如是言:世尊,與我前所寄一滴之水。
不令雜馀水者,奢利弗。
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有如是智。
謂不思智。
無比智。
出三界智。
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具是智已從大海出彼前所寄一滴之水不雜馀水。
還與彼人。
如是奢利弗。
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非一佛刹中說法。
亦非二三四五。
乃至非千佛刹中說法。
種種善巧方便教化衆生。
何以故?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不可量阿僧祇不可稱不可說無量千佛刹中說法。
種種善巧方便教化衆生。
奢利弗。
譬如春後夏月正熾熱時。
有一丈夫乃與大衆欲過曠野。
彼於行時遠見焰動。
彼人慰喻彼大衆言:汝等但來有水可飲。
爾時彼人令彼大衆望水不絕。
速出曠野便得蘇息。
不損不傷安隐無畏至自境界。
如是奢利弗。
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令諸聲聞欲入阿羅漢果為其說法如阿羅漢所作相應精勤用力。
彼既作已便獲其利。
奢利
随衆生欲如是聚果。
如來涅槃當如是見。
奢利弗。
以是義故。
當知由初發心如來出生。
由於如來出諸衆生所有樂具。
亦由如來出諸聲聞獨覺。
奢利弗。
以是義故。
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
皆當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譬如月輪出時。
此閻浮洲所有流泉陂池泊河小河大河。
彼處皆見月輪。
而彼月天子於自宮不動。
彼之月輪不近一處。
而於諸處現月輪影。
如是奢利弗。
住十地菩薩摩诃薩。
多諸佛刹。
乃至多百千俱緻那由多佛刹。
自身示現。
彼諸佛刹所有村城聚落國土王都諸處。
菩薩摩诃薩自身示現。
有處示現陀那波羅蜜。
或複舍頭手足眼耳。
或舍皮肉筋骨髓心。
或舍子女妻妾宅舍村城聚落國土王都。
或現無罪法祀大會。
須食與食。
須飲與飲。
如是乃至騎乘衣服鬘香塗香床座倚枕燈明等。
示現舍時。
為攝慳惜衆生故。
乃至為舍五受聚故。
有處示現屍羅波羅蜜。
不缺不穿不斑不雜。
亦如犛牛護尾。
為攝破戒衆生故。
乃至令住三解脫門故。
有處示現羼帝波羅蜜。
若截手足及以挑眼自無瞋恚。
為攝高慢瞋毒衆生耽富貴者故。
乃至令住無生法忍故。
有處示現毗梨耶波羅蜜。
為懈怠衆生熾然精進故。
厭離自樂令諸衆生住樂故。
為攝懈怠小精進衆生令住精進故。
乃至令住十地故。
有處示現弟耶那波羅蜜。
遊戲弟耶那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帝。
為攝失念不正知無三摩地心亂心衆生故。
乃至令住金剛三摩地故。
有處示現般若波羅蜜。
說難度深佛法故。
處非處地非地。
如衆生行為說法故。
如是奢利弗。
住十地菩薩摩诃薩。
巧攝方便般若波羅蜜具足。
如所欲得如是能作。
如諸衆生信諸波羅蜜。
如是為諸衆生示現諸波羅蜜。
如諸衆生信色。
如是為諸衆生示現於色。
如信法本。
如是為諸衆生說法。
令彼衆生當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譬如有樹能與諸欲。
若有衆生欲得諸寶來到其邊。
令彼衆生所欲得滿。
若食若衣若璎珞。
若其衆生所須諸寶。
金銀毗琉璃頗梨赤真珠馬瑙車磲。
如彼衆生有所須欲。
諸寶即生。
彼與衆生。
諸所欲樹。
若割若破若斫。
不見其樹割處破處及斫損處。
轉更增長出種種寶。
如是奢利弗。
住十地菩薩摩诃薩。
有處示現陀那波羅蜜。
有處示現屍羅羼帝毗梨耶弟耶那般若波羅蜜。
巧方便為首。
有處示現生四天王天。
三十三天。
須夜摩天。
兜率多天。
化樂天。
他化自在天。
諸魔羅身天。
乃至諸梵身天。
梵光天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
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
淨天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
廣天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
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
乃至生阿迦尼吒天。
示現自身說法。
有處示現有想無想衆生。
乃至非想非非想天。
有處示現此閻浮洲作轉輪王身。
為衆生說法。
有處示現轉輪王四分中一分王形色。
有處示現力轉輪王形色。
有處示現刹帝利長者大臣王臣小男小女歸女丈夫沙門婆羅門尼楗梵志天龍夜叉楗闼婆阿脩羅伽留茶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乃至依城者形色。
有處示現聲聞獨覺形色。
有處示現下兜率宮。
或入母胎。
或出生。
或梵釋捧接。
或行七步。
或口出言:我是世間尊勝當窮生死。
或詣學堂。
或入天祠。
或處宮内。
或在閻浮樹下。
或身出家。
或至道常或降魔羅軍衆。
或證無上菩提。
或轉法輪。
或為四衆八部說法。
或現涅槃。
或一全身。
或如芥子。
或熾正法或現法滅。
奢利弗。
略說如諸衆生所信說法者,是諸菩薩摩诃薩。
自身示現。
為成熟諸衆生故。
如諸衆生信諸法本。
是諸菩薩摩诃薩。
為諸衆生說於法本。
令彼諸衆生等得不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譬如幻師。
若幻師弟子。
住四大道示種種幻。
所謂象馬車步。
奢利弗。
於意雲何。
彼四分兵來處去處。
十方諸世界中可得知不。
答言:不也婆伽婆。
不也脩伽多。
彼幻來去不可得知。
而彼幻非無因。
佛言:如是奢利弗。
彼佛智若來若去。
十方諸世界中亦不可知。
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以是智具足故。
十方諸世界中。
諸衆生所有心行皆如實知。
而彼智非無因。
彼智最上當如是見。
奢利弗。
譬如有人被捉咽喉,則諸處根皆當被捉。
如是奢利弗。
若善家子善家女。
以遍智心菩提心中入諸佛法。
請諸衆生。
攝諸衆生。
持諸衆生。
奢利弗。
譬如有人壽命百歲。
将一滴水來與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作如是言:世尊,我寄此一滴水。
願為持之莫雜馀水。
如來取已擲恒伽大河中。
擲已彼一滴水向於大海。
時彼壽百歲人過歲還來作如是言:世尊,與我前所寄一滴之水。
不令雜馀水者,奢利弗。
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有如是智。
謂不思智。
無比智。
出三界智。
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具是智已從大海出彼前所寄一滴之水不雜馀水。
還與彼人。
如是奢利弗。
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非一佛刹中說法。
亦非二三四五。
乃至非千佛刹中說法。
種種善巧方便教化衆生。
何以故?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不可量阿僧祇不可稱不可說無量千佛刹中說法。
種種善巧方便教化衆生。
奢利弗。
譬如春後夏月正熾熱時。
有一丈夫乃與大衆欲過曠野。
彼於行時遠見焰動。
彼人慰喻彼大衆言:汝等但來有水可飲。
爾時彼人令彼大衆望水不絕。
速出曠野便得蘇息。
不損不傷安隐無畏至自境界。
如是奢利弗。
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令諸聲聞欲入阿羅漢果為其說法如阿羅漢所作相應精勤用力。
彼既作已便獲其利。
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