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那由多衆生。
悲泣憶念轉輪王功德。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於諸佛刹行時遊時。
彼應當學諸佛勝德。
在在行處順法界行。
彼去遊處。
令諸衆生不驚不怖不傷不損。
多舍金銀。
令諸衆生住於十善業道。
於十善業道上上令生。
當如是行至無漏地。
當如是作。
所有行處彼諸人等。
當學當念。
此是我善友行。
於諸善法攝者,作力者,作覺者,說甚深處者,攝我等者,所行去處。
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應學如是勝上功德。
奢利弗。
譬如彼轉輪王所去遊處次第行處。
彼時多有百千俱緻那由多無量衆生歡喜欲得彼來。
何以故?彼以善法教諸衆生。
彼以善法攝諸衆生。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我所去處次第行處。
於種種方諸佛刹中。
彼時多有百千俱緻那由多衆生歡喜欲得彼來。
何以故?彼當教諸衆生善法。
又有種種善巧方便當攝衆生。
奢利弗。
譬如彼大價摩尼寶直多百千。
彼欲求時從何處得。
當於賣處。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随其方便見諸衆生。
堪為成器。
彼處彼處而作方便教以善根。
後當與齲種種善巧方便求已,教諸衆生合善法中。
勸於菩提心中。
奢利弗。
譬如若諸王子若王大臣諸子聚集坐已共作是議。
如是當取王位。
當制王法。
當持王位。
當宣王教。
如是奢利弗。
諸菩薩摩诃薩。
熾盛修諸善根。
承事多百千俱緻那由多諸佛種諸善根。
善修於慈常能普念。
行於大悲喜菩提心。
念道場故而行於舍。
彼如是等大信者,欲作師子吼者,欲澍法雨者,欲擊法鼓者,欲吹法螺者,欲豎法幢者,欲安法船者,欲度諸堕四流衆生者,無量劫欲著铠甲者,欲著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牢铠甲者,欲轉無上法輪者,欲降伏魔羅及眷屬者,欲著不思铠甲者,欲著無比铠甲者,欲著諸三界最勝最上铠甲者,如是等類諸善家子。
一處集坐共作是議。
我等應當攝諸衆生於彼無漏諸善根中。
我等應當令諸衆生回向涅槃界。
我等應當蘇息諸衆生於無為涅槃界中。
奢利弗。
譬如若諸王子若王大臣諸子聚集坐時。
馀下賤人不得至於彼處。
如是奢利弗。
諸菩薩摩诃薩聚集坐時。
馀少分智具足諸衆生等。
不能見示如是境界。
如諸菩薩摩诃薩示現。
奢利弗。
譬如大海有衆生身大如虮子。
複有衆生身大百逾阇那。
複有衆生身乃至七百逾阇那。
奢利弗。
於汝意雲何。
豈彼大海不容彼等小身衆生。
若彼大身諸衆生耶。
答言:不也婆伽婆。
不也脩伽多。
非是大海不容。
世尊,由造業故彼諸衆生成於小身。
由造業故彼諸衆生成於大身。
佛言:如是奢利弗。
以發願力故。
諸聲聞少智。
然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稱無邊不可說智。
何以故?彼昔行菩薩行。
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稱無邊不可說願。
以造彼業成就乃至到無礙智最勝功德。
奢利弗。
譬如大海有諸衆生與摩尼寶不相近合不知彼名。
何況受用。
如是奢利弗。
有諸善家子等於此法律中生。
於彼法海具足遊者,其諸聲聞獨覺猶不知彼三摩地名。
何況具足諸三摩地而欲當行。
以具足三摩地故名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射師作手作法。
所放箭處彼處不虛。
如是奢利弗。
有善方便菩薩摩诃薩。
以善方便攝齲般若波羅蜜具足。
彼若發心當即不虛。
無不攝齲無不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菩提心即不入欲瞋癡。
非欲所染。
非瞋所惡。
非癡所迷。
彼若發菩提心。
即不入色乃至不入識。
不入我乃至不入受。
非眼界非色界。
不入眼識界。
乃至非意界非法界。
不入意識界。
彼若發菩提心。
即離欲瞋癡。
若無欲瞋癡。
即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若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即不可得。
若不可得即無生滅。
若無生滅即無斷常。
若無斷常是名發菩提心。
虛空界極法界究竟。
虛空界業合方便智。
是名發菩提心。
奢利弗。
譬如寶樹生時長時非無諸寶功能。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以諸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共攝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奢利弗。
以是義故。
當知菩薩摩诃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猶如寶樹。
奢利弗。
譬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樹諸草枝葉。
彼等皆為燈炷。
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須彌山王。
輪山大輪山王。
目真鄰陀山大目真鄰陀山王。
馀諸黑山及諸石山。
彼等皆為燈器。
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流泉陂池泊河小河大河大海。
彼等皆為油滿。
若有聲聞乘獨覺乘善家子善家女。
在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前。
然彼諸燈。
奢利弗。
於意雲何。
彼善家子善家女。
彼因緣故福德多不。
答言甚多。
大德婆伽婆。
甚多大德脩伽多。
佛言:奢利弗。
於意雲何。
若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
乃至施一燈。
彼因緣故何者福多。
如是語已,奢利弗言:世尊發大乘者乃至施一燈。
福德是多。
非聲聞乘獨覺乘以無邊阿僧祇無量燈施。
如是語已,佛言:奢利弗。
甚善甚善。
奢利弗。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何以故?若諸菩薩摩诃薩陀那波羅蜜。
即諸衆生陀那波羅蜜。
若諸菩薩陀那波羅蜜。
彼諸衆生。
即得飲食衣服璎珞乘等受用衆具。
若諸菩薩陀那波羅蜜。
彼諸衆生即得長者财穀倉庫等受用衆具。
亦得田宅園林殿堂城邑聚落國土王都等受用衆具。
奢利弗。
略說諸菩薩屍羅。
羼帝。
毗梨耶。
第耶那。
般若。
彼破屍羅衆生。
乃至無智衆生。
當得智慧。
何以故?彼初發心如散種子。
當如是見。
彼修行已猶如種子增長。
不退轉地如成枝葉。
一生補處猶如出華。
彼如來地
悲泣憶念轉輪王功德。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於諸佛刹行時遊時。
彼應當學諸佛勝德。
在在行處順法界行。
彼去遊處。
令諸衆生不驚不怖不傷不損。
多舍金銀。
令諸衆生住於十善業道。
於十善業道上上令生。
當如是行至無漏地。
當如是作。
所有行處彼諸人等。
當學當念。
此是我善友行。
於諸善法攝者,作力者,作覺者,說甚深處者,攝我等者,所行去處。
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應學如是勝上功德。
奢利弗。
譬如彼轉輪王所去遊處次第行處。
彼時多有百千俱緻那由多無量衆生歡喜欲得彼來。
何以故?彼以善法教諸衆生。
彼以善法攝諸衆生。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我所去處次第行處。
於種種方諸佛刹中。
彼時多有百千俱緻那由多衆生歡喜欲得彼來。
何以故?彼當教諸衆生善法。
又有種種善巧方便當攝衆生。
奢利弗。
譬如彼大價摩尼寶直多百千。
彼欲求時從何處得。
當於賣處。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随其方便見諸衆生。
堪為成器。
彼處彼處而作方便教以善根。
後當與齲種種善巧方便求已,教諸衆生合善法中。
勸於菩提心中。
奢利弗。
譬如若諸王子若王大臣諸子聚集坐已共作是議。
如是當取王位。
當制王法。
當持王位。
當宣王教。
如是奢利弗。
諸菩薩摩诃薩。
熾盛修諸善根。
承事多百千俱緻那由多諸佛種諸善根。
善修於慈常能普念。
行於大悲喜菩提心。
念道場故而行於舍。
彼如是等大信者,欲作師子吼者,欲澍法雨者,欲擊法鼓者,欲吹法螺者,欲豎法幢者,欲安法船者,欲度諸堕四流衆生者,無量劫欲著铠甲者,欲著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牢铠甲者,欲轉無上法輪者,欲降伏魔羅及眷屬者,欲著不思铠甲者,欲著無比铠甲者,欲著諸三界最勝最上铠甲者,如是等類諸善家子。
一處集坐共作是議。
我等應當攝諸衆生於彼無漏諸善根中。
我等應當令諸衆生回向涅槃界。
我等應當蘇息諸衆生於無為涅槃界中。
奢利弗。
譬如若諸王子若王大臣諸子聚集坐時。
馀下賤人不得至於彼處。
如是奢利弗。
諸菩薩摩诃薩聚集坐時。
馀少分智具足諸衆生等。
不能見示如是境界。
如諸菩薩摩诃薩示現。
奢利弗。
譬如大海有衆生身大如虮子。
複有衆生身大百逾阇那。
複有衆生身乃至七百逾阇那。
奢利弗。
於汝意雲何。
豈彼大海不容彼等小身衆生。
若彼大身諸衆生耶。
答言:不也婆伽婆。
不也脩伽多。
非是大海不容。
世尊,由造業故彼諸衆生成於小身。
由造業故彼諸衆生成於大身。
佛言:如是奢利弗。
以發願力故。
諸聲聞少智。
然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稱無邊不可說智。
何以故?彼昔行菩薩行。
有不可量阿僧祇不可思不可稱無邊不可說願。
以造彼業成就乃至到無礙智最勝功德。
奢利弗。
譬如大海有諸衆生與摩尼寶不相近合不知彼名。
何況受用。
如是奢利弗。
有諸善家子等於此法律中生。
於彼法海具足遊者,其諸聲聞獨覺猶不知彼三摩地名。
何況具足諸三摩地而欲當行。
以具足三摩地故名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射師作手作法。
所放箭處彼處不虛。
如是奢利弗。
有善方便菩薩摩诃薩。
以善方便攝齲般若波羅蜜具足。
彼若發心當即不虛。
無不攝齲無不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菩提心即不入欲瞋癡。
非欲所染。
非瞋所惡。
非癡所迷。
彼若發菩提心。
即不入色乃至不入識。
不入我乃至不入受。
非眼界非色界。
不入眼識界。
乃至非意界非法界。
不入意識界。
彼若發菩提心。
即離欲瞋癡。
若無欲瞋癡。
即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若有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即不可得。
若不可得即無生滅。
若無生滅即無斷常。
若無斷常是名發菩提心。
虛空界極法界究竟。
虛空界業合方便智。
是名發菩提心。
奢利弗。
譬如寶樹生時長時非無諸寶功能。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以諸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共攝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奢利弗。
以是義故。
當知菩薩摩诃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猶如寶樹。
奢利弗。
譬如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樹諸草枝葉。
彼等皆為燈炷。
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諸須彌山王。
輪山大輪山王。
目真鄰陀山大目真鄰陀山王。
馀諸黑山及諸石山。
彼等皆為燈器。
此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流泉陂池泊河小河大河大海。
彼等皆為油滿。
若有聲聞乘獨覺乘善家子善家女。
在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前。
然彼諸燈。
奢利弗。
於意雲何。
彼善家子善家女。
彼因緣故福德多不。
答言甚多。
大德婆伽婆。
甚多大德脩伽多。
佛言:奢利弗。
於意雲何。
若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
乃至施一燈。
彼因緣故何者福多。
如是語已,奢利弗言:世尊發大乘者乃至施一燈。
福德是多。
非聲聞乘獨覺乘以無邊阿僧祇無量燈施。
如是語已,佛言:奢利弗。
甚善甚善。
奢利弗。
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何以故?若諸菩薩摩诃薩陀那波羅蜜。
即諸衆生陀那波羅蜜。
若諸菩薩陀那波羅蜜。
彼諸衆生。
即得飲食衣服璎珞乘等受用衆具。
若諸菩薩陀那波羅蜜。
彼諸衆生即得長者财穀倉庫等受用衆具。
亦得田宅園林殿堂城邑聚落國土王都等受用衆具。
奢利弗。
略說諸菩薩屍羅。
羼帝。
毗梨耶。
第耶那。
般若。
彼破屍羅衆生。
乃至無智衆生。
當得智慧。
何以故?彼初發心如散種子。
當如是見。
彼修行已猶如種子增長。
不退轉地如成枝葉。
一生補處猶如出華。
彼如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