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奢利弗。

    譬如有人入寶性中(謂出寶處)。

    問先入者言:丈夫。

    諸寶何似何相。

    於先入者報彼人言:丈夫。

    汝癡雲何名入寶性。

    自見諸寶複問此寶。

    如是奢利弗。

    若善家子善家女作如是問。

    法界何似法界何相。

    奢利弗。

    於時諸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我今當示衆生如此法界為說令祝奢利弗。

    寶性者,所謂法界。

    入寶性丈夫問寶者,所謂愚凡夫輩。

    於先入寶性丈夫者,所謂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大海不作是念。

    我出有價諸摩尼寶。

    或出無價諸摩尼寶。

    如是奢利弗。

    法界亦不作是念。

    有知我已出有限智。

    或有出無邊智。

    奢利弗。

    但於法界定随所知得有限智。

    又於法界定随所知得無邊智。

    奢利弗。

    譬如未竟一日即知若幹刹那。

    若幹羅婆。

    若幹瓶。

    若幹筩。

    皆知一日有若幹殘。

    如是奢利弗。

    未竟出生苦集滅道。

    是故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當知此是證信我說菩薩乘。

    善家子善家女未到菩提。

    奢利弗。

    譬如水聚下大地彼不令虛空多。

    如是奢利弗。

    雖恒伽河沙等諸佛世尊已入涅槃。

    而法界不見增減。

    無邊諸聲聞衆滅度。

    而法界亦不見增減。

    是故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所有衆生界不見增減。

    法界亦不見增減。

    我等作如是師子吼。

    乃至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譬如無有是處我分别說。

    有人至海龍王邊。

    作如是言:我欲得破毛端為百分以一分毛出一滴水。

    時海龍王語彼人言:丈夫。

    汝欲百分破於毛端。

    以一分毛出一滴水。

    我不舍大海。

    如是奢利弗。

    於無邊衆生界。

    教授作力令喜大喜。

    彼作是言:我等不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我於法亦不作分。

    奢利弗。

    譬如春後夏月熱時。

    有人往詣恒伽大河欲飲其水。

    而有一人障不聽。

    飲奢利弗。

    於意雲何。

    彼人於彼無主大水聚中而作障礙。

    得是順不。

    答言:不也世尊,佛言:如是奢利弗。

    無攝法界。

    無攝諸佛法中。

    有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信解渴仰。

    而有衆生說大乘過令離令斷。

    奢利弗。

    於意雲何。

    彼人順不。

    答言:不也婆伽婆。

    不也修伽多。

    佛言:是故奢利弗。

    善家子善家女。

    聞是說已應當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生欲精進相應用力。

    善家子善家女。

    此深法中。

    當以智觀覺無我法。

    奢利弗。

    譬如此大地中有地分所。

    於閻浮洲諸人無用。

    彼何者是。

    所謂坑坎缺崖棘刺高峻廢處。

    如是奢利弗。

    衆生界中有諸衆生。

    於諸衆生亦無所用。

    彼何者是。

    所謂發聲聞乘獨覺乘者,彼等於諸衆生則無所用。

    奢利弗。

    譬如有大地分。

    閻浮洲人得有用處。

    彼何者是。

    所謂具足園林華池。

    若有出金銀處。

    彼等閻浮洲人得有受用。

    如是奢利弗。

    衆生界中有諸衆生。

    於諸衆生得有所用。

    而彼等少。

    彼何者是。

    所謂若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等為諸衆生而作歸依。

    畢竟作樂故。

    奢利弗。

    譬如大海中有無價諸摩尼寶。

    而閻浮洲諸人不得受用。

    如是奢利弗。

    雖諸阿羅漢聲聞有無邊善根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

    而彼等於諸衆生則無所用。

    如諸菩薩摩诃薩所有善根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

    彼等為諸衆生受用。

    是故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若不為諸衆生受用。

    畢竟能作樂者非我善根。

    奢利弗。

    譬如尼瞿陀子其形雖小而生時長時多引多覆。

    如是奢利弗。

    其初發心菩薩摩诃薩善根生時長時。

    當知他諸善根皆所不及最上而祝是故奢利弗。

    發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

    雖小善根不可輕賤。

    莫言不增長耶。

    何以故?發大乘人善根若增長時。

    當知作無量阿僧祇。

    奢利弗。

    譬如有人大富多财多受用具。

    多有貝玉珊瑚金銀等。

    所謂若刹帝利大家子。

    若婆羅門大家子。

    若長者大家子。

    彼等出街市時。

    誰欲看者看。

    誰欲至者至。

    誰欲問者問。

    爾時所有諸寶大摩尼寶。

    直多百千欲看者看。

    欲至者至。

    欲問者問。

    何以故?彼等心大於此賣買。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於諸佛法此大乘中。

    欲問者問。

    欲說者說。

    何以故?彼等信大如是言說不斷。

    欲至者至。

    欲問者問。

    欲看者看。

    欲說者說。

    奢利弗。

    譬如所有大摩尼寶。

    其價乃大直多百千。

    奢利弗。

    於意雲何。

    彼大價摩尼寶。

    頗與水精得共居不。

    答言:不也婆伽婆。

    不也脩伽多。

    何以故?世尊,其摩尼寶。

    自與摩尼寶居。

    不共水精等。

    亦不可為喻。

    佛言:如是奢利弗。

    菩薩乘善家子善家女。

    與發大乘衆生。

    應當共居共行共遊。

    親近承順給侍善事共脩多業。

    彼於其間發覺令憶。

    以如是故即随當學。

    奢利弗。

    譬如有人欲學於射。

    彼當憶念親近射師。

    何以故?彼學此處。

    當須其間發覺令憶而慰喻之。

    如是取弓。

    如是作拳。

    如是把弓。

    如是放箭。

    以其射師發覺令憶及慰喻故。

    彼即随學當得成就。

    如是奢利弗。

    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

    應當親近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随順供養。

    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

    應當共居共行共遊共念。

    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

    親近随順供養已,彼應其間發覺令憶。

    複當慰喻。

    彼於其間發覺令憶及慰喻時。

    即随當學。

    此是陀那波羅蜜。

    此是屍羅波羅蜜。

    此是羼帝波羅蜜。

    此是毗梨耶波羅蜜。

    此是弟耶那波羅蜜。

    此是般若波羅蜜。

    此是方便波羅蜜。

    如是當學。

    普遍種智。

    所有善根。

    彼應其間發覺令憶複當慰喻。

    彼即随當學而得成就。

    奢利弗。

    譬如轉輪王。

    於閻浮洲中所去遊處。

    閻浮洲人不驚不怖不傷不損。

    多舍金銀令住十善業道。

    作如是行。

    其轉輪王行時。

    多有百千俱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