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複次說此法時。
命者奢利弗。
從座而起。
一肩優多羅僧伽作已,右膝著地合掌白言:大德世尊,我欲少問。
願佛聽許。
如我所問。
賜為解說。
如是言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奢利弗。
随汝所欲當問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其所問者,我為汝說令心歡喜。
如是語已,命者奢利弗言:大德世尊,此閻浮洲若有雨時。
於何處雨當名善雨。
如是語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甚善奢利弗。
汝以妙辯善思念。
如是義欲問如來。
汝欲利益多衆生故。
欲令多人得安樂故。
憐愍世間。
利益安樂諸天人故。
亦為現在未來發菩薩乘諸善家子善家女等。
令生精進力故。
奢利弗。
善聽善念。
我為汝說。
奢利弗言:如是世尊,我今樂聞。
佛告奢利弗言:奢利弗。
閻浮洲人。
所有甘蔗蒲桃大麥小麥胡麻稻粟小豆大豆江豆畢豆迦荼诃利那豆(似大豆此土無)。
如是等田及馀苗稼。
於彼處雨名為善雨。
何以故?若於彼處成就諸味。
閻浮洲人得用活命。
是故於彼處雨名為善雨。
奢利弗。
複言世尊,善家子善家女。
若欲法施。
於何處與名為善與。
佛告奢利弗言:奢利弗。
我說法施。
若於諸處普法施時名為善與。
奢利弗。
我今複說。
若法施時與諸菩薩摩诃薩。
於法施中名為勝上善與。
何以故?彼善家子為諸衆生求法。
是故施彼法時。
名為勝上善與。
奢利弗。
譬如於大海雨。
非不有果。
非無受用。
如是奢利弗。
若於菩薩摩诃薩所。
與法施時。
非不有果。
非無受用。
何以故?彼善家子為諸衆生求法故。
奢利弗。
譬如有人磨拭摩尼寶時。
若勤用力名為善作。
何以故?奢利弗。
磨拭摩尼寶時。
與作百千水精珠等。
如是奢利弗。
於諸菩薩摩诃薩所。
若作力者名為善作。
何以故?彼善家子為諸衆生。
當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發行無上菩提故。
奢利弗。
譬如大海無處不得下無處不得入。
何以故?大海漸深大海漸下。
是故無處不得下無處不得入。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於般若波羅蜜巧方便中。
修菩薩行。
亦無有法而不能說。
奢利弗。
譬如一滴水池種優缽羅華葉出生。
雖同一池其華外葉不如是妙。
不得如是稱贊貴重。
然彼内華則為男子女人稱贊貴重。
如是奢利弗。
聲聞獨覺同一法界證已,不得如是稱贊貴重。
然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則為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稱贊貴重。
是故奢利弗。
見是義故。
善家子善家女應發是心。
莫同一法界證而得聲聞獨覺名字。
不得如是稱贊貴重。
如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我等今者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當得如是稱贊貴重。
如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若沈水樹若栴檀樹。
其葉不得稱贊貴重如自體香。
如是奢利弗。
同一法界證已,聲聞獨覺智慧。
不得具足如真實香。
然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真香具足。
奢利弗。
見是義故。
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
皆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我說彼等由善友滿。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
歡喜愛者,教彼勤行令歡喜愛。
何以故?奢利弗。
我昔亦由善友攝故。
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如有一人欲取珍寶。
更第二人亦欲取寶。
彼者前人示第二人向寶洲道所出寶處。
我說是人無有慳吝。
如是奢利弗。
若示遍智寶洲道者,我說是人亦無慳吝。
奢利弗。
如大價寶直多百千。
出大海中。
寶在海時無人磨拭。
至閻浮洲乃有磨拭。
如是奢利弗。
若有欲見如來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各各見佛勝功德已,彼即廣行當成聲聞。
彼廣行已當成獨覺。
彼廣行已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馀諸善根由值善友皆成廣大。
奢利弗。
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
應求善友親近承事。
既承事已須修多業。
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我昔亦由善友攝故。
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如摩尼寶。
若磨拭時細末流下。
然其細末。
不得如是稱贊貴重。
如彼摩尼大寶,則為國王若王大臣及馀智人能别寶者,稱贊貴重。
如是奢利弗。
聲聞獨覺雖同一法界證。
不得如是稱贊貴重。
然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則為世間諸天及人若乾闼婆阿修羅等。
稱贊貴重。
奢利弗。
譬如有人。
自将金抟詣金師所若金師弟子所。
到已告言:汝取此金為我作钏。
我著腳上。
時彼金師若彼弟子。
告言丈夫。
我以此金為作璎珞。
随汝頂戴若頸若手擊已,多有百千人衆。
見生歡喜贊歎於汝。
奢利弗。
時彼愚人不用金師利益善語。
報金師言:汝但為我作於腳钏。
如是奢利弗。
善家子善家女。
若如來所若聲聞所。
作勝上施法時。
或有善友來至其所。
告言丈夫。
汝今作此勝上施法。
是不順善。
所謂以此勝上施法。
而於有量法中回向。
若聲聞地若獨覺地。
汝今作此勝上施法。
所有善根。
堪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於世間出世間法中。
諸佛世尊最是第一巧勝智慧。
奢利弗。
是故諸佛世尊,贊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此是無上回向。
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見是義故。
善家子善家女。
所有善根皆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如有二人。
於中一人善作金色劫波娑縷。
同一樹生。
所作細衣價直百千。
一人欲作仆使粗衣。
到織師所。
告言丈夫。
我此金色劫波
命者奢利弗。
從座而起。
一肩優多羅僧伽作已,右膝著地合掌白言:大德世尊,我欲少問。
願佛聽許。
如我所問。
賜為解說。
如是言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奢利弗。
随汝所欲當問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其所問者,我為汝說令心歡喜。
如是語已,命者奢利弗言:大德世尊,此閻浮洲若有雨時。
於何處雨當名善雨。
如是語已,佛告命者奢利弗言:甚善奢利弗。
汝以妙辯善思念。
如是義欲問如來。
汝欲利益多衆生故。
欲令多人得安樂故。
憐愍世間。
利益安樂諸天人故。
亦為現在未來發菩薩乘諸善家子善家女等。
令生精進力故。
奢利弗。
善聽善念。
我為汝說。
奢利弗言:如是世尊,我今樂聞。
佛告奢利弗言:奢利弗。
閻浮洲人。
所有甘蔗蒲桃大麥小麥胡麻稻粟小豆大豆江豆畢豆迦荼诃利那豆(似大豆此土無)。
如是等田及馀苗稼。
於彼處雨名為善雨。
何以故?若於彼處成就諸味。
閻浮洲人得用活命。
是故於彼處雨名為善雨。
奢利弗。
複言世尊,善家子善家女。
若欲法施。
於何處與名為善與。
佛告奢利弗言:奢利弗。
我說法施。
若於諸處普法施時名為善與。
奢利弗。
我今複說。
若法施時與諸菩薩摩诃薩。
於法施中名為勝上善與。
何以故?彼善家子為諸衆生求法。
是故施彼法時。
名為勝上善與。
奢利弗。
譬如於大海雨。
非不有果。
非無受用。
如是奢利弗。
若於菩薩摩诃薩所。
與法施時。
非不有果。
非無受用。
何以故?彼善家子為諸衆生求法故。
奢利弗。
譬如有人磨拭摩尼寶時。
若勤用力名為善作。
何以故?奢利弗。
磨拭摩尼寶時。
與作百千水精珠等。
如是奢利弗。
於諸菩薩摩诃薩所。
若作力者名為善作。
何以故?彼善家子為諸衆生。
當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發行無上菩提故。
奢利弗。
譬如大海無處不得下無處不得入。
何以故?大海漸深大海漸下。
是故無處不得下無處不得入。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於般若波羅蜜巧方便中。
修菩薩行。
亦無有法而不能說。
奢利弗。
譬如一滴水池種優缽羅華葉出生。
雖同一池其華外葉不如是妙。
不得如是稱贊貴重。
然彼内華則為男子女人稱贊貴重。
如是奢利弗。
聲聞獨覺同一法界證已,不得如是稱贊貴重。
然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則為世間天人阿修羅等稱贊貴重。
是故奢利弗。
見是義故。
善家子善家女應發是心。
莫同一法界證而得聲聞獨覺名字。
不得如是稱贊貴重。
如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我等今者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當得如是稱贊貴重。
如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若沈水樹若栴檀樹。
其葉不得稱贊貴重如自體香。
如是奢利弗。
同一法界證已,聲聞獨覺智慧。
不得具足如真實香。
然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真香具足。
奢利弗。
見是義故。
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
皆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我說彼等由善友滿。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
歡喜愛者,教彼勤行令歡喜愛。
何以故?奢利弗。
我昔亦由善友攝故。
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如有一人欲取珍寶。
更第二人亦欲取寶。
彼者前人示第二人向寶洲道所出寶處。
我說是人無有慳吝。
如是奢利弗。
若示遍智寶洲道者,我說是人亦無慳吝。
奢利弗。
如大價寶直多百千。
出大海中。
寶在海時無人磨拭。
至閻浮洲乃有磨拭。
如是奢利弗。
若有欲見如來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各各見佛勝功德已,彼即廣行當成聲聞。
彼廣行已當成獨覺。
彼廣行已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馀諸善根由值善友皆成廣大。
奢利弗。
見是義故善家子善家女。
應求善友親近承事。
既承事已須修多業。
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我昔亦由善友攝故。
今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如摩尼寶。
若磨拭時細末流下。
然其細末。
不得如是稱贊貴重。
如彼摩尼大寶,則為國王若王大臣及馀智人能别寶者,稱贊貴重。
如是奢利弗。
聲聞獨覺雖同一法界證。
不得如是稱贊貴重。
然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則為世間諸天及人若乾闼婆阿修羅等。
稱贊貴重。
奢利弗。
譬如有人。
自将金抟詣金師所若金師弟子所。
到已告言:汝取此金為我作钏。
我著腳上。
時彼金師若彼弟子。
告言丈夫。
我以此金為作璎珞。
随汝頂戴若頸若手擊已,多有百千人衆。
見生歡喜贊歎於汝。
奢利弗。
時彼愚人不用金師利益善語。
報金師言:汝但為我作於腳钏。
如是奢利弗。
善家子善家女。
若如來所若聲聞所。
作勝上施法時。
或有善友來至其所。
告言丈夫。
汝今作此勝上施法。
是不順善。
所謂以此勝上施法。
而於有量法中回向。
若聲聞地若獨覺地。
汝今作此勝上施法。
所有善根。
堪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於世間出世間法中。
諸佛世尊最是第一巧勝智慧。
奢利弗。
是故諸佛世尊,贊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此是無上回向。
所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見是義故。
善家子善家女。
所有善根皆應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如有二人。
於中一人善作金色劫波娑縷。
同一樹生。
所作細衣價直百千。
一人欲作仆使粗衣。
到織師所。
告言丈夫。
我此金色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