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奢利弗得無生忍菩薩摩诃薩有處示現出生善根。
有處自身示現随順承事善友。
有處自身為他而作善友。
随衆生器所堪。
如是自身示現。
奢利弗。
譬如鏡輪若未善磨不善淨時。
見其形像即不善淨。
若彼鏡輪善磨淨時。
然後分明見其形像。
如是奢利弗。
初業菩薩摩诃薩。
如見自善根即承事善友。
如承事善友然後增長佛法。
奢利弗。
譬如恒伽大河增長滿時。
於其兩岸草木枝葉皆漂将去。
乃至於四大海。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所有此岸助堕黑事。
行於諸見險道。
我皆将去乃至到無馀涅槃界。
奢利弗。
譬如恒伽大河有時增長多沫。
於中有多樹等。
根莖葉果拔已将去。
於中複有第二大樹。
猶生而祝後時第二年中。
恒伽大河更長過前。
前者大樹更及諸木拔已将去。
如是奢利弗。
若有善家子善家女。
承事善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而為惡友力故。
以昔業行力故。
受五欲福娛樂受樂皆共随行。
於後必須承事善友。
乃至當得無生法忍。
何以故?於諸佛所種諸善根終不虛棄。
彼等必當出世作佛号遍智者号普見者,奢利弗。
譬如有時劫燒。
彼時三千大千世界皆大熾然。
而作光明同一熾然。
若燒若壞無墨無影。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無一衆生可見。
於彼衆生界中。
所有衆生皆不知者,我於彼等當令作不退法。
奢利弗。
譬如彼大焰聚然時。
所有諸毒諸藥。
彼等皆同被燒。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若有乘衆生。
若無乘衆生。
我於彼等皆當平等說法。
如彼願如彼信。
彼諸衆生種種信行。
當速令度不作二相。
何以故?諸法無二不作二相。
諸法無我於如不知。
奢利弗。
譬如彼大焰聚然時有焰。
乃至光音天有焰。
不能至爾許遠處。
如是奢利弗。
同一法界證已,聲聞獨覺雖平等入。
而於十方世界智慧不轉。
如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法界證已具無量智。
奢利弗。
譬如彼大火聚。
十方世界不來不去。
而燒三千大千世界。
彼火亦非無因。
如是奢利弗。
彼諸佛智十方世界不來不去。
亦不共聚。
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具足智者,如實知十方世界諸衆生心行。
彼智亦非無因。
最上遍智。
當如是見。
奢利弗。
譬如日輪出時。
當知蔽諸螢火而作照曜。
如是奢利弗。
初發心菩薩生時長時。
當知蔽諸具足分智聲聞獨覺光明而作照曜。
何以故?彼作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具無邊光。
奢利弗。
譬如日輪出時。
當知蔽諸星宿色光而作照曜。
諸處星光皆不複見。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從兜率天下時。
多有百千俱緻那由多諸天。
來閻浮洲。
出如是聲。
告如是聲。
說如是聲。
汝諸人輩。
此菩薩摩诃薩。
今從兜率天宮舍身。
爾時此閻浮洲所有獨覺大智具者,皆聞聲已發心向於涅槃。
何以故?最勝福田菩薩摩诃薩。
從兜率天下時。
有如是自在力。
何況生時。
何況行七步時。
何況初出言時。
我於世間最大最勝。
我當必盡生老病死。
何況出時。
何況至道場時。
何況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是故如來於諸衆生。
可雲最勝最上最大最妙無上無上上。
奢利弗。
見是義故。
善家子善家女所作善根。
皆當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譬如大地所有種子。
彼等牙生有種種名。
同一地塵而有諸相。
如是奢利弗。
於一法界證已,種種界衆生出種種名。
而不破法界。
是故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當於彼時。
我證一法界已,種種界衆生種種名字以智當說。
以是若幹大智。
而亦不壞法界。
法界亦不作二。
法界亦無增減可知。
奢利弗。
見是義故菩薩摩诃薩。
當思如是法行。
雖恒伽河沙數諸佛滅度。
法界亦無增減可知。
現在十方世界所有諸佛世尊具無礙智。
所有聲聞具於少智。
法界亦無增減可知。
虛空界極法界相應。
如是當知。
法界為極。
佛法相應亦如是知。
是故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此深法中當以智觀覺無我法。
奢利弗。
譬如虛空界無與相似者,如是奢利弗。
法界亦無與相似者,是故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於此深法當以智觀。
奢利弗。
譬如有人於大海中取諸滴水。
彼皆一味所謂鹽味。
如是奢利弗。
於一法界出生聲聞。
何以故?法界一而無二。
是故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此深法中深處應當以智分别。
於此法中般若波羅蜜當随順行。
非在馀處廣說譬喻。
於無我法。
當思當觀當求當合。
當生欲心。
當發精進作業用力。
善家子善家女。
此深法中當以智觀覺無我法。
奢利弗。
譬如大海有魚身長百逾阇那者,乃至身長七百逾阇那者,彼諸魚身雖複增長七百逾阇那。
大海亦無增減可見。
然彼七百逾阇那魚身死時。
大海亦無增減可見。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當如是學。
雖有恒伽河沙數等諸佛世尊滅度。
而法界亦無增減可見。
複有無量聲聞滅度。
法界亦無增減可見。
此雖一味謂解脫味。
而諸聲聞不能轉生是智。
如諸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轉輪王有諸寶出。
彼等諸寶馀處不生。
唯於宮内出生諸寶。
何以故?彼轉輪王昔作轉輪王業。
以作業故唯於宮内出生諸寶。
如是奢利弗。
淨心菩薩摩诃薩。
淨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欲施他随其所欲。
彼則出生。
何以故?以彼先世善淨心故。
有處自身示現随順承事善友。
有處自身為他而作善友。
随衆生器所堪。
如是自身示現。
奢利弗。
譬如鏡輪若未善磨不善淨時。
見其形像即不善淨。
若彼鏡輪善磨淨時。
然後分明見其形像。
如是奢利弗。
初業菩薩摩诃薩。
如見自善根即承事善友。
如承事善友然後增長佛法。
奢利弗。
譬如恒伽大河增長滿時。
於其兩岸草木枝葉皆漂将去。
乃至於四大海。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所有此岸助堕黑事。
行於諸見險道。
我皆将去乃至到無馀涅槃界。
奢利弗。
譬如恒伽大河有時增長多沫。
於中有多樹等。
根莖葉果拔已将去。
於中複有第二大樹。
猶生而祝後時第二年中。
恒伽大河更長過前。
前者大樹更及諸木拔已将去。
如是奢利弗。
若有善家子善家女。
承事善友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而為惡友力故。
以昔業行力故。
受五欲福娛樂受樂皆共随行。
於後必須承事善友。
乃至當得無生法忍。
何以故?於諸佛所種諸善根終不虛棄。
彼等必當出世作佛号遍智者号普見者,奢利弗。
譬如有時劫燒。
彼時三千大千世界皆大熾然。
而作光明同一熾然。
若燒若壞無墨無影。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無一衆生可見。
於彼衆生界中。
所有衆生皆不知者,我於彼等當令作不退法。
奢利弗。
譬如彼大焰聚然時。
所有諸毒諸藥。
彼等皆同被燒。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若有乘衆生。
若無乘衆生。
我於彼等皆當平等說法。
如彼願如彼信。
彼諸衆生種種信行。
當速令度不作二相。
何以故?諸法無二不作二相。
諸法無我於如不知。
奢利弗。
譬如彼大焰聚然時有焰。
乃至光音天有焰。
不能至爾許遠處。
如是奢利弗。
同一法界證已,聲聞獨覺雖平等入。
而於十方世界智慧不轉。
如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法界證已具無量智。
奢利弗。
譬如彼大火聚。
十方世界不來不去。
而燒三千大千世界。
彼火亦非無因。
如是奢利弗。
彼諸佛智十方世界不來不去。
亦不共聚。
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具足智者,如實知十方世界諸衆生心行。
彼智亦非無因。
最上遍智。
當如是見。
奢利弗。
譬如日輪出時。
當知蔽諸螢火而作照曜。
如是奢利弗。
初發心菩薩生時長時。
當知蔽諸具足分智聲聞獨覺光明而作照曜。
何以故?彼作善根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具無邊光。
奢利弗。
譬如日輪出時。
當知蔽諸星宿色光而作照曜。
諸處星光皆不複見。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從兜率天下時。
多有百千俱緻那由多諸天。
來閻浮洲。
出如是聲。
告如是聲。
說如是聲。
汝諸人輩。
此菩薩摩诃薩。
今從兜率天宮舍身。
爾時此閻浮洲所有獨覺大智具者,皆聞聲已發心向於涅槃。
何以故?最勝福田菩薩摩诃薩。
從兜率天下時。
有如是自在力。
何況生時。
何況行七步時。
何況初出言時。
我於世間最大最勝。
我當必盡生老病死。
何況出時。
何況至道場時。
何況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是故如來於諸衆生。
可雲最勝最上最大最妙無上無上上。
奢利弗。
見是義故。
善家子善家女所作善根。
皆當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譬如大地所有種子。
彼等牙生有種種名。
同一地塵而有諸相。
如是奢利弗。
於一法界證已,種種界衆生出種種名。
而不破法界。
是故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當於彼時。
我證一法界已,種種界衆生種種名字以智當說。
以是若幹大智。
而亦不壞法界。
法界亦不作二。
法界亦無增減可知。
奢利弗。
見是義故菩薩摩诃薩。
當思如是法行。
雖恒伽河沙數諸佛滅度。
法界亦無增減可知。
現在十方世界所有諸佛世尊具無礙智。
所有聲聞具於少智。
法界亦無增減可知。
虛空界極法界相應。
如是當知。
法界為極。
佛法相應亦如是知。
是故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此深法中當以智觀覺無我法。
奢利弗。
譬如虛空界無與相似者,如是奢利弗。
法界亦無與相似者,是故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於此深法當以智觀。
奢利弗。
譬如有人於大海中取諸滴水。
彼皆一味所謂鹽味。
如是奢利弗。
於一法界出生聲聞。
何以故?法界一而無二。
是故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此深法中深處應當以智分别。
於此法中般若波羅蜜當随順行。
非在馀處廣說譬喻。
於無我法。
當思當觀當求當合。
當生欲心。
當發精進作業用力。
善家子善家女。
此深法中當以智觀覺無我法。
奢利弗。
譬如大海有魚身長百逾阇那者,乃至身長七百逾阇那者,彼諸魚身雖複增長七百逾阇那。
大海亦無增減可見。
然彼七百逾阇那魚身死時。
大海亦無增減可見。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當如是學。
雖有恒伽河沙數等諸佛世尊滅度。
而法界亦無增減可見。
複有無量聲聞滅度。
法界亦無增減可見。
此雖一味謂解脫味。
而諸聲聞不能轉生是智。
如諸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轉輪王有諸寶出。
彼等諸寶馀處不生。
唯於宮内出生諸寶。
何以故?彼轉輪王昔作轉輪王業。
以作業故唯於宮内出生諸寶。
如是奢利弗。
淨心菩薩摩诃薩。
淨心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欲施他随其所欲。
彼則出生。
何以故?以彼先世善淨心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