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

    說大乘過令不樂欲。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退令離。

    奢利弗。

    於意雲何。

    是不善人。

    乃與無量無邊阿僧祇諸衆生等。

    作無義利作不安隐令苦令堕。

    所謂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

    說大乘過令不樂欲。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令退令離。

    奢利弗言:如是世尊,奢利弗。

    譬如商主多将商人在道而去。

    逢大險河多有流水。

    時有一人語第二人作如是言:丈夫當作方便計挍用力求船。

    其第二人語彼人言:我正住此不能求船。

    於時彼人有志有力。

    勤作方便求船将來置於河邊。

    乃有無量無邊阿僧祇衆生。

    得從此岸度至彼岸。

    既得度已於彼岸祝其第二人賴堕無智少力薄福。

    仍住本處不能度河。

    更有馀人來到河所亦欲求度。

    見彼懶堕無智少力薄福人已,語雲丈夫。

    汝何不度。

    時懶堕人作如是言:共我伴者方便用力。

    求得船來置於河邊。

    已令百千那由多俱緻衆生得從此岸度至彼岸。

    時彼馀人語是人言:奇懶堕人。

    何不學伴而堕此處受無量苦。

    如是奢利弗。

    我見二人行布施時。

    一人語彼第二人言:丈夫。

    汝可相應善作方便計挍用力。

    聚集善根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第二人言:我不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但欲到阿羅漢。

    若欲到阿羅漢者,亦須相應方便計挍用力。

    當得出生初第耶那。

    如是出生第二第三第四第耶那。

    虛空無邊處。

    識無邊處。

    無所有無邊處。

    非想非非想處。

    三摩跋帝。

    於其中間即便命終。

    乘此得生非想非非想天。

    身當得長壽久祝乃至八萬四千劫限而祝爾時彼人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覺已為多衆生百千那由多俱緻。

    乃至為無量無邊阿僧祇衆生說法。

    說法已於後以無馀涅槃而取涅槃。

    時第二人。

    乘此仍在彼非想非非想天祝如是語已,命者奢利弗言:如是大德婆伽婆。

    如是大德脩伽多。

    實如如來所說,世尊,當知彼人是其賴堕。

    若樂初第耶那乃至非想非非想天。

    樂著彼處。

    即樂著已更不能與上人法合。

    不作方便計挍用力。

    不近善友随順承事。

    不如實觀三解脫門。

    當知是懶堕人。

    世尊,彼菩薩摩诃薩大勤精進。

    聲聞少信是其懶堕。

    世尊,見是義故。

    善家子善家女所有善根。

    皆當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譬如有摩尼寶具多功能。

    将問作摩尼寶人言:此摩尼寶有何功能。

    問已彼随所知如是為說。

    於中若多知者說多。

    若少知者說少。

    如是奢利弗。

    同證一法界已,乃有轉生聲聞智者,彼等随勝功德而知。

    随勝功德而說。

    随其所問還如是答。

    依有限智。

    以昔有限發願故。

    然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有無限智。

    以昔無限發願故。

    有無限無礙智。

    無限六波羅蜜。

    善巧方便成熟衆生。

    何以故?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昔行菩薩道時集無邊願。

    以是無邊功德法莊嚴故證於遍智。

    奢利弗。

    譬如波利質多羅俱毗陀羅樹。

    初生小華其有香氣。

    彼閻浮洲諸生華香。

    若稣摩那。

    若婆梨師。

    若占波迦。

    自馀諸生華香。

    彼皆不及波利質多羅俱毗陀羅樹初生諸小華香。

    如是奢利弗。

    其諸聲聞獨覺所有善根。

    若名聞若香。

    若威德若力。

    皆不及彼初發菩提心菩薩摩诃薩。

    何況入行。

    何況不退。

    何況一生補處。

    何況至灌頂時。

    何況住普賢菩薩行。

    何況在勝道常何況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所有香。

    所有威德。

    所有力。

    具足此力所謂諸佛世尊,奢利弗。

    譬如此閻浮洲所有流泉浴池泊河小河大河等皆入大海。

    然其大海亦不厭足。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於陀那波羅蜜而不厭足。

    如是屍羅波羅蜜羼帝波羅蜜。

    毗梨耶波羅蜜。

    弟耶那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方便遍智。

    所有善根亦不厭足。

    奢利弗。

    譬如此閻浮洲所有流泉浴池泊河小河大河等大海之内悉能含受。

    如是奢利弗。

    所有天龍夜叉乾闼婆阿脩羅伽留荼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

    乃至所有衆生界等。

    菩薩摩诃薩悉能含受。

    與甘露味令彼等喜。

    奢利弗。

    譬如大那伽那(大力士神)所著铠甲。

    閻浮洲人皆不能著。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於佛法中所著铠甲。

    為諸衆生著彼铠甲。

    其諸聲聞獨覺不能著彼铠甲。

    如是奢利弗。

    從初發心乃至坐勝道常不舍菩薩摩诃薩如是铠甲行菩薩行。

    奢利弗。

    初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

    應如是學。

    相應用力勤修於業,則當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奢利弗。

    如雪山王南畔所有諸樹。

    具足諸華諸果諸香。

    彼等諸樹。

    閻浮洲人皆不得用。

    如是奢利弗。

    聲聞獨覺雖有無漏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善根。

    彼等衆生皆不得用。

    如諸菩薩摩诃薩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善根。

    諸衆生等皆當得用奢利弗。

    是故菩薩摩诃薩應著如是铠甲。

    所有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善根。

    彼諸衆生皆當得用。

    若諸衆生不得用者,我無如是善根戒定智解脫解脫知見。

    奢利弗。

    譬如恒伽大河所流行時。

    彼流行處潤此大地令其津澤。

    又彼流行逼地而去。

    凡諸塵土草木葉等。

    彼流行時悉攝将去。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於閻浮洲行住坐卧。

    如是等處攝諸衆生。

    令其善根皆得潤澤。

    又複行住坐卧逼切。

    諸無智行欲瞋癡行及颠倒行。

    皆攝受已行住坐卧。

    奢利弗。

    若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

    聞此上說。

    雖多懶堕必須發大精進。

    奢利弗。

    譬如恒伽大河。

    有處流時作聲大聲。

    有處少聲有處無聲。

    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