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向無上菩提。
亦不發願修如是行。
不發最上遍智智心是故今作聲聞。
不得遊於如來行處。
又無如來功德。
亦不具足諸力無畏無礙智等。
以佛具足是智故。
名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大海不停死屍。
如是奢利弗。
阿鞞跋緻菩薩摩诃薩。
不共慳居。
奢利弗。
譬如大海潮不過時。
如是奢利弗。
阿鞞跋緻菩薩摩诃薩。
若乞士來終不過時。
奢利弗。
譬如有人若取滴水於大海中。
皆是一味所謂鹹味。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若以種種百千諸門。
所作善根回向無上菩提。
皆成一味謂遍智味。
奢利弗。
譬如金性出金(謂金礦也)。
随種種意作諸璎珞。
轉得種種璎珞名字。
如是奢利弗。
以一佛智轉成多種百千璎珞。
所謂出生衆生善根。
奢利弗。
如王作錢。
若已印有文者得名為錢。
若未印無文者不得錢名。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未得無生法忍。
諸佛世尊未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若得無生法忍已,諸佛世尊然後記言:汝善家子。
於未來世。
當得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外道仙人有天眼者,若見有人初住脅胎未記色類。
以其未成男女相故。
後時若成男女相已,外道仙人方以天眼。
記言當生是男是女。
如是奢利弗。
菩薩未得無生法忍。
諸佛世尊未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若彼後得無生法忍。
諸佛世尊方與其記。
汝善家子。
於未來世。
當得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日輪出時不作是念。
我光當照此閻浮洲。
但使日輪共光出時。
於閻浮洲必作照明。
令閻浮洲所有諸人顯明諸色。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若得遍智智時。
亦不作念。
我當照明三千大千世界。
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行是法行坐是地分。
具是生相具是善根。
彼當如是覺智。
以是覺智。
彼菩薩摩诃薩。
必自照明三千大千世界。
奢利弗。
譬如二人皆欲得寶入於寶洲。
於中一人取無價寶。
其第二人取有價寶。
於時智人言:丈夫此處有無價寶。
汝可取之。
此寶多價。
國王大臣若城邑人及馀智人别識寶者皆共稱贊貴重為上。
此人不用彼人語故取有價寶。
如是奢利弗。
此佛教法亦似寶洲。
有人到已即作無價念行具足。
謂遍智智寶相應念。
遠離聲聞獨覺等念。
複有第二人。
以聲聞獨覺相應念行。
奢利弗。
同一法界證已,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在法王數。
複有自馀諸善家子。
成聲聞已在聲聞數。
得遍智者在普見數。
如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如意寶珠。
随到誰手彼即自在。
無有一寶而不得者,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無有一衆生所而不與作寶事。
無有一衆生所而不教作善根乃至無為涅槃。
奢利弗。
譬如作摩尼人。
若作摩尼弟子。
随所有寶外畔濁惡。
若磨拭已光色勝上。
知色勝已彼作珠人。
若彼弟子當得多種百千财聚而用活命。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随於他心令生善根。
如彼善根皆以自心方便智攝。
以此善根成諸佛法。
奢利弗。
如摩尼寶若未淨時須好覆藏。
何以故?彼摩尼寶是無價故。
如是奢利弗。
彼初發心菩薩摩诃薩。
初發心時諸天及人若乾闼婆阿修羅世當須守護。
何以故?彼善丈夫為諸大人阿脩羅世。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奢利弗。
如摩尼寶雖未磨拭。
當知即為國王大臣若城邑人及馀智人别識寶者稱贊貴重。
如是奢利弗。
彼初發心菩薩摩诃薩。
當知亦為諸佛世尊菩薩聲聞稱贊貴重。
奢利弗。
譬如有人若見佛時。
當須如是生希有心。
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時時出世。
我今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豐正法業。
以此正法教諸衆生善根聚集。
彼諸善根。
皆當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回向時。
若有無信比丘比丘尼優波塞迦優波斯迦。
若摩羅波卑。
若摩羅身天來到其所。
說大乘過令其舍離令不樂欲。
奢利弗。
於意雲何。
彼等豈不為多衆生百千俱緻那由多等。
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諸衆生等。
作無義利作不安隐令苦令堕耶。
奢利弗言:如是大德婆伽婆。
如是大德修伽多。
何以故?為諸衆生。
作無義利作不安隐令苦令堕。
所謂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
說大乘過令不樂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令退令離。
佛言:奢利弗。
若欲不舍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者,應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奢利弗。
諸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應當樂欲莫退莫離。
何以故?我說不舍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者,謂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樂欲不離不退者,是奢利弗。
譬如饑馑惡世所種不生。
如在石上種。
時若王若王大臣若刹帝利。
若刹帝利大臣。
若婆羅門若婆羅門大家。
若長者若長者婦。
若長者大家。
在於城邑為衆人故。
集種種穀而作大倉。
時衆人等皆詣倉所。
取種種穀将歸而食。
時有一人到彼倉處放火燒之。
奢利弗。
於意雲何。
是不善人。
豈不於多百千俱緻那由多等。
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諸衆生所。
作無義利作不安隐令苦令堕耶。
所謂是不善人。
於彼倉處放火燒壞不令受用。
奢利弗言:如是世尊,佛言:奢利弗。
如是如是,正法欲滅於時有人聞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或時出世。
彼人聞已於衆生所而生大悲。
生大悲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於時若有不善人出。
於
亦不發願修如是行。
不發最上遍智智心是故今作聲聞。
不得遊於如來行處。
又無如來功德。
亦不具足諸力無畏無礙智等。
以佛具足是智故。
名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大海不停死屍。
如是奢利弗。
阿鞞跋緻菩薩摩诃薩。
不共慳居。
奢利弗。
譬如大海潮不過時。
如是奢利弗。
阿鞞跋緻菩薩摩诃薩。
若乞士來終不過時。
奢利弗。
譬如有人若取滴水於大海中。
皆是一味所謂鹹味。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若以種種百千諸門。
所作善根回向無上菩提。
皆成一味謂遍智味。
奢利弗。
譬如金性出金(謂金礦也)。
随種種意作諸璎珞。
轉得種種璎珞名字。
如是奢利弗。
以一佛智轉成多種百千璎珞。
所謂出生衆生善根。
奢利弗。
如王作錢。
若已印有文者得名為錢。
若未印無文者不得錢名。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未得無生法忍。
諸佛世尊未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若得無生法忍已,諸佛世尊然後記言:汝善家子。
於未來世。
當得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外道仙人有天眼者,若見有人初住脅胎未記色類。
以其未成男女相故。
後時若成男女相已,外道仙人方以天眼。
記言當生是男是女。
如是奢利弗。
菩薩未得無生法忍。
諸佛世尊未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若彼後得無生法忍。
諸佛世尊方與其記。
汝善家子。
於未來世。
當得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日輪出時不作是念。
我光當照此閻浮洲。
但使日輪共光出時。
於閻浮洲必作照明。
令閻浮洲所有諸人顯明諸色。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若得遍智智時。
亦不作念。
我當照明三千大千世界。
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行是法行坐是地分。
具是生相具是善根。
彼當如是覺智。
以是覺智。
彼菩薩摩诃薩。
必自照明三千大千世界。
奢利弗。
譬如二人皆欲得寶入於寶洲。
於中一人取無價寶。
其第二人取有價寶。
於時智人言:丈夫此處有無價寶。
汝可取之。
此寶多價。
國王大臣若城邑人及馀智人别識寶者皆共稱贊貴重為上。
此人不用彼人語故取有價寶。
如是奢利弗。
此佛教法亦似寶洲。
有人到已即作無價念行具足。
謂遍智智寶相應念。
遠離聲聞獨覺等念。
複有第二人。
以聲聞獨覺相應念行。
奢利弗。
同一法界證已,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在法王數。
複有自馀諸善家子。
成聲聞已在聲聞數。
得遍智者在普見數。
如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奢利弗。
譬如如意寶珠。
随到誰手彼即自在。
無有一寶而不得者,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無有一衆生所而不與作寶事。
無有一衆生所而不教作善根乃至無為涅槃。
奢利弗。
譬如作摩尼人。
若作摩尼弟子。
随所有寶外畔濁惡。
若磨拭已光色勝上。
知色勝已彼作珠人。
若彼弟子當得多種百千财聚而用活命。
如是奢利弗。
菩薩摩诃薩。
随於他心令生善根。
如彼善根皆以自心方便智攝。
以此善根成諸佛法。
奢利弗。
如摩尼寶若未淨時須好覆藏。
何以故?彼摩尼寶是無價故。
如是奢利弗。
彼初發心菩薩摩诃薩。
初發心時諸天及人若乾闼婆阿修羅世當須守護。
何以故?彼善丈夫為諸大人阿脩羅世。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奢利弗。
如摩尼寶雖未磨拭。
當知即為國王大臣若城邑人及馀智人别識寶者稱贊貴重。
如是奢利弗。
彼初發心菩薩摩诃薩。
當知亦為諸佛世尊菩薩聲聞稱贊貴重。
奢利弗。
譬如有人若見佛時。
當須如是生希有心。
彼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
時時出世。
我今可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豐正法業。
以此正法教諸衆生善根聚集。
彼諸善根。
皆當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彼回向時。
若有無信比丘比丘尼優波塞迦優波斯迦。
若摩羅波卑。
若摩羅身天來到其所。
說大乘過令其舍離令不樂欲。
奢利弗。
於意雲何。
彼等豈不為多衆生百千俱緻那由多等。
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諸衆生等。
作無義利作不安隐令苦令堕耶。
奢利弗言:如是大德婆伽婆。
如是大德修伽多。
何以故?為諸衆生。
作無義利作不安隐令苦令堕。
所謂於發大乘諸善家子善家女所。
說大乘過令不樂欲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令退令離。
佛言:奢利弗。
若欲不舍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者,應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奢利弗。
諸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應當樂欲莫退莫離。
何以故?我說不舍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者,謂發大乘善家子善家女。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樂欲不離不退者,是奢利弗。
譬如饑馑惡世所種不生。
如在石上種。
時若王若王大臣若刹帝利。
若刹帝利大臣。
若婆羅門若婆羅門大家。
若長者若長者婦。
若長者大家。
在於城邑為衆人故。
集種種穀而作大倉。
時衆人等皆詣倉所。
取種種穀将歸而食。
時有一人到彼倉處放火燒之。
奢利弗。
於意雲何。
是不善人。
豈不於多百千俱緻那由多等。
乃至無量無邊阿僧祇諸衆生所。
作無義利作不安隐令苦令堕耶。
所謂是不善人。
於彼倉處放火燒壞不令受用。
奢利弗言:如是世尊,佛言:奢利弗。
如是如是,正法欲滅於時有人聞如來阿羅诃三藐三佛陀或時出世。
彼人聞已於衆生所而生大悲。
生大悲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於時若有不善人出。
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