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行善口言善心念善。
於是人間命荊生忉利天上時。
譬如閻浮利天下人二歲若三歲。
身長大如是。
諸天憶知。
是我男是我女。
天子便自念宿命。
何以故得生此。
用布施持戒棄惡故。
欲得飲食時。
便自然滿金器在前。
随福德上中下。
生白赤青在前。
便取飲食之。
於口中自消荊譬如持酥麻油著火上即自消滅。
天人飲食時如是。
食已身即長大。
譬如忉利天人。
便往至浴池中。
洗浴自娛樂。
出往至香樹嬰珞衣被不息器果音樂樹下。
樹枝自低即取香塗身。
取嬰珞不息衣被著之。
取器食果。
取音樂鼓之歌舞。
入園觀舍宅。
見無央數百千玉女。
便忘前世因緣不能複念。
其有人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
從是人間命荊便上生焰天上。
受命適生時。
其身如閻浮利天下人三歲四歲。
天子身自然長大如是。
亦複自念前世。
布施持戒棄惡故。
得生天上。
欲得飲食時。
亦自然寶缽滿在前。
便飲食。
即口中消荊譬如持酥麻油著火上即消滅。
食已入浴池。
洗浴出至諸樹間。
樹枝自低。
取其所有飲食。
作音樂歌舞。
入園觀舍宅。
見無央數百千玉女。
其意擾亂。
不複念宿命之事。
其有人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
從是人間命荊便上生兜率天上。
適生身體長大。
如閻浮利天下人四歲五歲。
亦自知前世所作。
布施持戒棄惡。
亦食自然之飲食。
身即長大。
如馀天人。
往至浴池。
洗浴出到諸樹下。
各取所有。
作妓樂歌舞。
入園觀舍宅。
見無央數百千玉女。
煩亂其意。
不能複念宿命。
其有人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
命盡生無貢高天上。
適生身長大。
如閻浮利天下人五六歲。
若生他化自轉天上。
適言生身。
如閻浮利天下人六七歲。
身即長大。
自知宿命。
布施持戒棄惡。
亦食自然飲食。
入浴池洗裕出至諸樹間。
樹枝自低。
各取所有衣被嬰珞不息著之。
取器食果。
作音樂歌舞。
入園觀舍宅。
見無央數百千玉女。
煩亂其意。
不能複念宿命佛言十五日有三齋。
何等為三。
齋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
是為三。
雲何為月八日齋。
月八日齋時。
四王告使者言:往案行四天下。
觀視萬民。
知世間有孝順父母者不。
有承事沙門婆羅門道人者不。
有敬長老者不。
有齋戒守道者不。
有布施者不。
有信今世後世者不。
使者受教。
四布案行天下。
還具白言:多有不孝父母。
不敬事沙門婆羅門道人長老。
不齋戒布施。
四天王聞之。
即不歡喜說言:今我聞惡語。
是為減損諸天。
增益阿須倫種。
若多有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道人長老者,多有齋戒布施。
信今世後世者,具白之。
四天王聞之。
即大歡喜說言:我今聞善言:用人多有作善者,增益諸天。
減損阿須倫種。
是為月八日齋。
十四日齋雲何。
十四日齋時。
四天王自告太子四布案行天下。
觀視萬民。
還具白意言多有作惡者,四天王聞。
則不歡喜說言:人多有惡者,減損諸天。
增益阿須倫種。
得善多者,四天王則喜言:增益諸天。
減損阿須倫種。
是為十四日齋法。
雲何為十五日齋。
十五日齋時。
四天王躬身自下。
四布案行天下。
觀視百姓甯有孝順父母沙門道人。
敬長老。
齋戒布施。
信今世後世者不。
多有不能者,即時四天王。
入善等正天中。
白天帝釋言:世間多有不孝父母沙門道人。
多不敬長老齋戒布施。
不信今世後世者,天帝釋聞已言:我為聞惡。
坐其不作善故。
減損諸天。
增益阿須倫種。
作善多者,四天王。
入為善等正天。
具白天帝釋及忉利天人。
忉利天帝釋。
則大歡喜言:我今以聞善語。
用世間人作善多故。
增益諸天。
減損阿須倫。
是為月十五日齋時。
是為十五日三齋。
佛告比丘言:若有異道人。
問言:一切男子女人。
初生時有随後護之不。
若異道人問是者,汝曹當報言:街巷市裡。
一切屠殺處冢間。
皆有非人。
無空缺處。
其非人名。
随報郡國縣邑丘墟名。
如江河山川所有名。
非人亦作是名。
如人所作名護。
非人亦作是名。
其有樹高七尺。
圍一尺者,上悉有神。
其有人於是人間。
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
作十惡者千人百人。
一神護之。
譬如百群牛羊。
若千牛羊群。
一人牧護之。
佛言如是。
其有人身口言惡心意念惡者,百人千人。
有一神護耳。
其有人於此人間。
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
奉十善事者,是法人正見不轉人等一人常有百若千非人護之譬如王君大臣一人。
常有百若千人在傍護之。
佛言如是。
其有人身口意行善。
奉十善事者,是尊法正見之人等一人。
常有百若千非人。
在後護之。
是謂為男子女人。
常有非人護之。
有三事。
閻浮利天下人。
勝俱耶尼天下人。
何等為三。
一者意勇猛。
在因緣地。
二者此間人。
意勇猛修梵行。
三者此間人意勇猛趣佛。
是為三。
有三事。
俱耶尼天下人。
勝閻浮利天下人。
何等為三。
牛羊珠玉多。
是為三勝閻浮利天下人。
閻浮利天下人。
有三事勝弗于逮天下人。
何等為三。
一者此間人意勇猛在因緣地。
二者此間人勇猛意修梵行。
三者此間人有勇猛意趣佛。
是為三。
弗于逮天下人有三事勝閻浮利天下。
何等為三。
一者其地極廣。
二者其地極大。
三者其處極富。
是為三勝閻浮利天下人。
閻浮利天下人。
有三事勝郁單曰天下人。
何等為三。
一者意勇猛在祝二者意勇猛修梵行。
三者有勇猛意趣佛。
是為三。
郁單曰天下人。
有三事勝閻浮利天下人。
何等為三。
一者無所系屬。
二者不畜奴婢婦子。
三者壽千歲無所缺減。
是為三。
閻浮利天下人。
有三
於是人間命荊生忉利天上時。
譬如閻浮利天下人二歲若三歲。
身長大如是。
諸天憶知。
是我男是我女。
天子便自念宿命。
何以故得生此。
用布施持戒棄惡故。
欲得飲食時。
便自然滿金器在前。
随福德上中下。
生白赤青在前。
便取飲食之。
於口中自消荊譬如持酥麻油著火上即自消滅。
天人飲食時如是。
食已身即長大。
譬如忉利天人。
便往至浴池中。
洗浴自娛樂。
出往至香樹嬰珞衣被不息器果音樂樹下。
樹枝自低即取香塗身。
取嬰珞不息衣被著之。
取器食果。
取音樂鼓之歌舞。
入園觀舍宅。
見無央數百千玉女。
便忘前世因緣不能複念。
其有人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
從是人間命荊便上生焰天上。
受命適生時。
其身如閻浮利天下人三歲四歲。
天子身自然長大如是。
亦複自念前世。
布施持戒棄惡故。
得生天上。
欲得飲食時。
亦自然寶缽滿在前。
便飲食。
即口中消荊譬如持酥麻油著火上即消滅。
食已入浴池。
洗浴出至諸樹間。
樹枝自低。
取其所有飲食。
作音樂歌舞。
入園觀舍宅。
見無央數百千玉女。
其意擾亂。
不複念宿命之事。
其有人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
從是人間命荊便上生兜率天上。
適生身體長大。
如閻浮利天下人四歲五歲。
亦自知前世所作。
布施持戒棄惡。
亦食自然之飲食。
身即長大。
如馀天人。
往至浴池。
洗浴出到諸樹下。
各取所有。
作妓樂歌舞。
入園觀舍宅。
見無央數百千玉女。
煩亂其意。
不能複念宿命。
其有人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
命盡生無貢高天上。
適生身長大。
如閻浮利天下人五六歲。
若生他化自轉天上。
適言生身。
如閻浮利天下人六七歲。
身即長大。
自知宿命。
布施持戒棄惡。
亦食自然飲食。
入浴池洗裕出至諸樹間。
樹枝自低。
各取所有衣被嬰珞不息著之。
取器食果。
作音樂歌舞。
入園觀舍宅。
見無央數百千玉女。
煩亂其意。
不能複念宿命佛言十五日有三齋。
何等為三。
齋月八日十四日十五日。
是為三。
雲何為月八日齋。
月八日齋時。
四王告使者言:往案行四天下。
觀視萬民。
知世間有孝順父母者不。
有承事沙門婆羅門道人者不。
有敬長老者不。
有齋戒守道者不。
有布施者不。
有信今世後世者不。
使者受教。
四布案行天下。
還具白言:多有不孝父母。
不敬事沙門婆羅門道人長老。
不齋戒布施。
四天王聞之。
即不歡喜說言:今我聞惡語。
是為減損諸天。
增益阿須倫種。
若多有孝順父母沙門婆羅門道人長老者,多有齋戒布施。
信今世後世者,具白之。
四天王聞之。
即大歡喜說言:我今聞善言:用人多有作善者,增益諸天。
減損阿須倫種。
是為月八日齋。
十四日齋雲何。
十四日齋時。
四天王自告太子四布案行天下。
觀視萬民。
還具白意言多有作惡者,四天王聞。
則不歡喜說言:人多有惡者,減損諸天。
增益阿須倫種。
得善多者,四天王則喜言:增益諸天。
減損阿須倫種。
是為十四日齋法。
雲何為十五日齋。
十五日齋時。
四天王躬身自下。
四布案行天下。
觀視百姓甯有孝順父母沙門道人。
敬長老。
齋戒布施。
信今世後世者不。
多有不能者,即時四天王。
入善等正天中。
白天帝釋言:世間多有不孝父母沙門道人。
多不敬長老齋戒布施。
不信今世後世者,天帝釋聞已言:我為聞惡。
坐其不作善故。
減損諸天。
增益阿須倫種。
作善多者,四天王。
入為善等正天。
具白天帝釋及忉利天人。
忉利天帝釋。
則大歡喜言:我今以聞善語。
用世間人作善多故。
增益諸天。
減損阿須倫。
是為月十五日齋時。
是為十五日三齋。
佛告比丘言:若有異道人。
問言:一切男子女人。
初生時有随後護之不。
若異道人問是者,汝曹當報言:街巷市裡。
一切屠殺處冢間。
皆有非人。
無空缺處。
其非人名。
随報郡國縣邑丘墟名。
如江河山川所有名。
非人亦作是名。
如人所作名護。
非人亦作是名。
其有樹高七尺。
圍一尺者,上悉有神。
其有人於是人間。
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
作十惡者千人百人。
一神護之。
譬如百群牛羊。
若千牛羊群。
一人牧護之。
佛言如是。
其有人身口言惡心意念惡者,百人千人。
有一神護耳。
其有人於此人間。
身行善口言善心念善。
奉十善事者,是法人正見不轉人等一人常有百若千非人護之譬如王君大臣一人。
常有百若千人在傍護之。
佛言如是。
其有人身口意行善。
奉十善事者,是尊法正見之人等一人。
常有百若千非人。
在後護之。
是謂為男子女人。
常有非人護之。
有三事。
閻浮利天下人。
勝俱耶尼天下人。
何等為三。
一者意勇猛。
在因緣地。
二者此間人。
意勇猛修梵行。
三者此間人意勇猛趣佛。
是為三。
有三事。
俱耶尼天下人。
勝閻浮利天下人。
何等為三。
牛羊珠玉多。
是為三勝閻浮利天下人。
閻浮利天下人。
有三事勝弗于逮天下人。
何等為三。
一者此間人意勇猛在因緣地。
二者此間人勇猛意修梵行。
三者此間人有勇猛意趣佛。
是為三。
弗于逮天下人有三事勝閻浮利天下。
何等為三。
一者其地極廣。
二者其地極大。
三者其處極富。
是為三勝閻浮利天下人。
閻浮利天下人。
有三事勝郁單曰天下人。
何等為三。
一者意勇猛在祝二者意勇猛修梵行。
三者有勇猛意趣佛。
是為三。
郁單曰天下人。
有三事勝閻浮利天下人。
何等為三。
一者無所系屬。
二者不畜奴婢婦子。
三者壽千歲無所缺減。
是為三。
閻浮利天下人。
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