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龍鳥品第六
佛告比丘言:有四種龍。
何等為四。
一者卵生種龍。
二者水生種龍。
三者胎生種龍。
四者化生種龍。
是為四種龍。
佛語比丘。
金翅鳥有四種。
一者卵生種鳥。
二者水生種鳥。
三者胎生種鳥。
四者化生種鳥。
是為四種鳥。
大海底須彌山北有娑竭龍王宮。
廣長八萬由旬。
以七寶金銀水精琉璃赤真珠車磲馬瑙。
作七重壁七重欄楯七重刀分七重樹。
周匝姝好。
金壁銀門。
銀壁金門。
琉璃壁水精門。
水精壁琉璃門。
赤真珠壁馬瑙門。
馬瑙壁赤真珠門。
車磲壁一切寶門。
彩畫姝好。
其壁二萬裡有一門。
門高二千四百裡。
廣千二百裡。
其門常有五百鬼神守門。
門壁上有欄楯交露曲蓋。
門邊園觀浴池。
有種種樹。
出種種香。
有種種華。
種種葉。
種種飛鳥相和而鳴。
大海北邊有難頭和難龍王宮。
廣長各二萬八千裡。
以七寶作七重壁欄楯。
七重刀分樹木。
周匝圍繞。
宮門高千四十裡。
廣四百八十裡。
壁上有欄楯交露曲箱蓋。
周匝有園觀浴池樹木。
飛鳥相和而鳴。
如娑竭龍王園觀。
難頭和難龍王北有大樹。
名為句梨睒。
莖圍繞二百八十裡。
高四千裡。
枝葉分布二千裡。
句梨睒樹東。
有卵種金翅鳥宮。
廣長二十四萬裡。
有七寶七重壁欄楯刀分樹木。
園觀浴池。
飛鳥相和而鳴。
句梨睒樹南。
有水生種金翅鳥宮。
廣長二十四萬裡。
同有七寶七重壁欄楯刀分樹木。
園觀浴池華香。
飛鳥相和而鳴。
句梨睒大樹西。
有胎生種金翅鳥宮。
廣長二十四萬裡同有七寶七重壁欄楯刀分樹木。
園觀浴池華香。
飛鳥相和而鳴。
句梨睒大樹北。
有化生種金翅鳥宮。
廣長二十四萬裡。
同有七寶七重壁欄楯刀分樹木。
園觀浴池華香。
飛鳥相和而鳴。
卵種金翅鳥。
欲求取卵種龍時。
從句梨睒樹東枝。
下入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八千裡。
取卵種龍食之。
不能得食胎種水種化種龍。
水種金翅鳥。
欲求取卵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
下至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八千裡。
取卵種龍食之。
水種金翅鳥。
欲取水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南枝下入海。
以翅搏海。
水波萬六千裡。
取水種龍食之。
不能得食胎種化種龍。
胎種金翅鳥。
欲取卵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東枝。
下入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八千裡。
取卵種龍食之。
胎種金翅鳥。
欲取水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南枝。
下至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萬六千裡。
取水種龍食之。
胎種金翅鳥。
欲取胎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西枝。
下至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三萬二千裡。
取胎種龍食之。
不能取化種龍食之。
化種金翅鳥。
欲取卵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東枝。
下至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八千裡。
取卵種龍食之。
化種金翅鳥欲取水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南枝。
下入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萬六千裡。
取水種龍食之。
化種金翅鳥。
欲取胎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西枝。
下入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三萬二千裡。
取胎種龍食之。
化種金翅鳥欲取化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北枝。
下入大海以翅搏海水。
波六萬四千裡。
取化種龍食之。
有馀龍王。
金翅鳥不能得食者,何等龍王金翅鳥不能得食者,一者娑竭龍王。
二者阿耨達龍王。
三者難頭和難龍王。
四者善見龍王。
五者提頭賴龍王六者伊羅募龍王。
七者善住龍王。
八者迦句龍王。
九者阿于樓龍王。
十者郁旃缽龍王。
十一者揵呵具昙龍王。
十二者監波龍王。
金翅鳥皆不能得取是諸龍王食之。
此諸龍王皆在山中居止。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龍意。
奉龍戒行具足。
即生龍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金翅鳥意。
奉金翅鳥行。
求金翅鳥。
死已即生金翅鳥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優留鳥意。
奉戒行具足。
從死後生優留鳥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牛。
奉牛意戒具足。
死後便生牛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狗道。
奉狗意戒行具足。
死後生狗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鹿道。
奉鹿意戒具足。
死後生鹿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雞道者,死後生雞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摩尼越天。
求女人者,求大神者,求日月者,有日三過浴水中。
求生天上者,有事天者,事日月者求天者, 佛言:是癡見者,堕兩惡道。
一者泥犁。
二者畜生。
若有婆羅門道人。
說見如是。
我與世有常。
言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非常。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有常無常。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亦不常亦不無常。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有限。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無限。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有限無限。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亦不有限亦不無限。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有是身命。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身死異。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無有身命。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亦不有身命亦不無身命。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人生時所從來。
死後亦趣彼。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無所從來生。
死後亦趣彼。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有所從來生。
無所從來生。
死後亦趣彼。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亦不有所從生。
亦不無所從生。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佛言:其有婆羅門道人言:我於世有常。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其人所行見。
有我有命有身見世間。
是故言我與世有常。
有言我與世無常。
有言我與世有常無常。
有言我與世亦不有常亦不無常各言我至誠其馀者為癡其人所行見。
有我有命有身
何等為四。
一者卵生種龍。
二者水生種龍。
三者胎生種龍。
四者化生種龍。
是為四種龍。
佛語比丘。
金翅鳥有四種。
一者卵生種鳥。
二者水生種鳥。
三者胎生種鳥。
四者化生種鳥。
是為四種鳥。
大海底須彌山北有娑竭龍王宮。
廣長八萬由旬。
以七寶金銀水精琉璃赤真珠車磲馬瑙。
作七重壁七重欄楯七重刀分七重樹。
周匝姝好。
金壁銀門。
銀壁金門。
琉璃壁水精門。
水精壁琉璃門。
赤真珠壁馬瑙門。
馬瑙壁赤真珠門。
車磲壁一切寶門。
彩畫姝好。
其壁二萬裡有一門。
門高二千四百裡。
廣千二百裡。
其門常有五百鬼神守門。
門壁上有欄楯交露曲蓋。
門邊園觀浴池。
有種種樹。
出種種香。
有種種華。
種種葉。
種種飛鳥相和而鳴。
大海北邊有難頭和難龍王宮。
廣長各二萬八千裡。
以七寶作七重壁欄楯。
七重刀分樹木。
周匝圍繞。
宮門高千四十裡。
廣四百八十裡。
壁上有欄楯交露曲箱蓋。
周匝有園觀浴池樹木。
飛鳥相和而鳴。
如娑竭龍王園觀。
難頭和難龍王北有大樹。
名為句梨睒。
莖圍繞二百八十裡。
高四千裡。
枝葉分布二千裡。
句梨睒樹東。
有卵種金翅鳥宮。
廣長二十四萬裡。
有七寶七重壁欄楯刀分樹木。
園觀浴池。
飛鳥相和而鳴。
句梨睒樹南。
有水生種金翅鳥宮。
廣長二十四萬裡。
同有七寶七重壁欄楯刀分樹木。
園觀浴池華香。
飛鳥相和而鳴。
句梨睒大樹西。
有胎生種金翅鳥宮。
廣長二十四萬裡同有七寶七重壁欄楯刀分樹木。
園觀浴池華香。
飛鳥相和而鳴。
句梨睒大樹北。
有化生種金翅鳥宮。
廣長二十四萬裡。
同有七寶七重壁欄楯刀分樹木。
園觀浴池華香。
飛鳥相和而鳴。
卵種金翅鳥。
欲求取卵種龍時。
從句梨睒樹東枝。
下入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八千裡。
取卵種龍食之。
不能得食胎種水種化種龍。
水種金翅鳥。
欲求取卵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
下至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八千裡。
取卵種龍食之。
水種金翅鳥。
欲取水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南枝下入海。
以翅搏海。
水波萬六千裡。
取水種龍食之。
不能得食胎種化種龍。
胎種金翅鳥。
欲取卵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東枝。
下入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八千裡。
取卵種龍食之。
胎種金翅鳥。
欲取水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南枝。
下至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萬六千裡。
取水種龍食之。
胎種金翅鳥。
欲取胎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西枝。
下至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三萬二千裡。
取胎種龍食之。
不能取化種龍食之。
化種金翅鳥。
欲取卵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東枝。
下至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八千裡。
取卵種龍食之。
化種金翅鳥欲取水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南枝。
下入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萬六千裡。
取水種龍食之。
化種金翅鳥。
欲取胎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西枝。
下入大海。
以翅搏海水。
波三萬二千裡。
取胎種龍食之。
化種金翅鳥欲取化種龍時。
便從句梨睒大樹北枝。
下入大海以翅搏海水。
波六萬四千裡。
取化種龍食之。
有馀龍王。
金翅鳥不能得食者,何等龍王金翅鳥不能得食者,一者娑竭龍王。
二者阿耨達龍王。
三者難頭和難龍王。
四者善見龍王。
五者提頭賴龍王六者伊羅募龍王。
七者善住龍王。
八者迦句龍王。
九者阿于樓龍王。
十者郁旃缽龍王。
十一者揵呵具昙龍王。
十二者監波龍王。
金翅鳥皆不能得取是諸龍王食之。
此諸龍王皆在山中居止。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龍意。
奉龍戒行具足。
即生龍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金翅鳥意。
奉金翅鳥行。
求金翅鳥。
死已即生金翅鳥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優留鳥意。
奉戒行具足。
從死後生優留鳥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牛。
奉牛意戒具足。
死後便生牛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狗道。
奉狗意戒行具足。
死後生狗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鹿道。
奉鹿意戒具足。
死後生鹿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雞道者,死後生雞中。
若有婆羅門道人。
行求摩尼越天。
求女人者,求大神者,求日月者,有日三過浴水中。
求生天上者,有事天者,事日月者求天者, 佛言:是癡見者,堕兩惡道。
一者泥犁。
二者畜生。
若有婆羅門道人。
說見如是。
我與世有常。
言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非常。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有常無常。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亦不常亦不無常。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有限。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無限。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有限無限。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與世亦不有限亦不無限。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有是身命。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我身死異。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無有身命。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亦不有身命亦不無身命。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人生時所從來。
死後亦趣彼。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無所從來生。
死後亦趣彼。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有所從來生。
無所從來生。
死後亦趣彼。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言亦不有所從生。
亦不無所從生。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佛言:其有婆羅門道人言:我於世有常。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其人所行見。
有我有命有身見世間。
是故言我與世有常。
有言我與世無常。
有言我與世有常無常。
有言我與世亦不有常亦不無常各言我至誠其馀者為癡其人所行見。
有我有命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