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轉輪王品第三(之二)
轉輪王有玉女寶者何等類。
轉輪王明旦與諸大臣共坐參議。
時有自然玉女寶在前現。
端正姝好面色無比。
亦不長不短。
不肥不瘦。
不白不黑。
冬時身則溫。
夏時身則涼。
身體諸毛孔皆栴檀香。
口出蓮華香。
轉輪王甚愛重。
意不起淫欲向他人。
何況當複身行。
爾時轉輪王甚歡喜踴躍言:已為我自然玉女寶。
今我已作轉輪王。
轉輪王有玉女寶如是。
轉輪王有主藏聖臣寶何等類。
轉輪王明旦坐參議。
時見主藏聖臣寶在前。
解慧曉事至誠。
往至轉輪王所白言:轉輪王所欲求索者,我為天王辦之。
王但安隐坐。
轉輪王欲試主藏聖臣寶。
使會四部兵。
乘船入水。
告主藏聖臣。
我欲得金銀珍寶。
當與我。
主藏聖臣白轉輪王言:渡水已,随王欲當與之。
王言:今當於此用之。
疾與我金銀珍寶。
渡水已我不用。
主藏聖臣聞受其教。
整衣服船上長跪右手撓水。
以器鈔金銀珍寶。
譬如蟲著樹。
諸金銀珍寶器。
著手如是。
爾時主藏聖臣。
持衆珍寶著船上。
白轉輪王言:欲得幾許金銀珍寶。
今當與王。
轉輪王告主藏聖臣言:我所有金銀珍寶甚衆多。
但欲試卿耳。
主藏聖臣聞已,便還持金銀珍寶著水中。
爾時轉輪王。
甚歡喜踴躍言:已為我自然主藏聖臣寶。
我已為轉輪王。
轉輪王有主藏聖臣寶如是。
轉輪王有兵臣寶何等類。
轉輪王明旦坐參議。
時見有兵臣在前。
解慧勇猛曉事。
往至轉輪王所。
白轉輪王言:所欲為作我為辦。
王但自安坐莫憂。
爾時轉輪王欲試兵臣。
使會四部兵。
告兵臣寶言:不曉兵法者,教令曉之。
已曉者教令重知。
不曉住者,教令知祝不曉騎乘弓馬者,教令知。
兵臣寶即受教。
皆教諸兵。
轉輪王甚歡喜踴躍言:已為我自然兵臣寶。
我今已為轉輪王。
轉輪王有兵臣寶如是。
佛言:轉輪王有七寶如是。
佛言:轉輪王有四德。
雲何為四德。
一者大富珍寶田宅奴婢珠玉象馬工巧者衆多。
天下人富無有如轉輪王者,是為轉輪王第一德。
二者轉輪王最端正姝好顔色無比。
天下人端正姝好。
無有如轉輪王者,是為轉輪王第二德。
三者轉輪王常安隐無疾玻身常等等。
亦不寒熱寒熱。
適其意諸所飲食食皆安隐。
天下人無有如轉輪王無疾病者,是為轉輪王第三德。
四者轉輪王常安隐長壽。
天下人無有常安隐長壽如轉輪王者,是為轉輪王四德。
轉輪王有七寶及四德如是。
轉輪王以正法行為政現。
不轉善現。
行十善事。
教諸小國王。
傍臣左右人民。
奉行十善事。
轉輪王哀念諸郡國人民。
如父哀子。
諸郡國人民。
愛敬轉輪王如子愛父。
轉輪王治天下。
閻浮利地平正無有高下。
無有棘刺無有毒獸蟲蟻。
無有山陵谿谷。
無有礫石地。
但有棄捐金銀明月珠玉琉璃琥珀水精車磲馬瑙珊瑚。
轉輪王在天下治國時。
富樂安隐熾盛。
五穀豐熟人民衆多。
佛語諸比丘,轉輪王治國時。
天下有八萬郡國聚落居。
雞鳴展轉相聞。
轉輪王治國時。
天下常遍有水草木。
常青木。
常有葉華其地草葉。
周匝分布。
色如孔雀毛。
其香如華香。
足蹈上四寸入地。
舉足還複如故。
地草又無四寸空缺處。
有香樹常生華實。
破其實出種種香。
有衣被樹。
出華實及種種衣被。
有珠寶嬰珞樹出華實。
破中有無央數種種珠寶嬰珞。
有不息華樹出華實。
破中有種種不息。
有果樹。
常生華實。
破中有種種果。
有器樹生華實。
破中有種種器。
有妓樂樹生華實。
破中有種種音樂。
轉輪王治國是時天下閻浮利。
不耕種米穀稻糧。
皆自然生。
清潔無穬。
出其有種種甘。
轉輪王臨壽終時。
身不甚痛。
譬如習樂人大食。
腹不甚痛。
轉輪王臨壽終時。
身體不痛如是轉輪王命過已後。
金輪白象寶。
便滅去。
绀色馬明月珠寶亦沒去。
玉女寶主藏聖臣寶導道聖臣寶。
便沐浴轉輪王身。
以綿纏身。
複以五百張氎纏身。
著鐵棺中。
以酥灌其上。
滿已蓋覆之。
以釘釘之。
出轉輪王棺。
衆人共作妓樂歌舞。
出著城外。
積一切香薪。
持轉輪王棺。
著上便放火燒。
燒已玉女寶主藏聖臣寶導道聖臣寶。
共收骨以置於四徼道中起塔。
高四十裡。
廣長四十裡。
周匝起牆廣長二百裡。
以七寶金銀水精琉璃。
赤真珠車磲馬瑙。
七重欄楯。
七重交露。
七重行樹。
周匝圍繞。
甚姝好。
其從四方來。
禮轉輪王。
行法起塔。
皆得無數福。
爾時玉女寶。
主藏聖臣寶。
導道聖臣寶。
為轉輪王起塔已,便布施饑者與飯。
渴者與漿。
欲得衣者與衣。
欲得香熏華者與香熏華。
欲得财物牛羊者與之。
其後玉女寶。
主藏聖臣寶。
導道聖臣寶乃命過。
大樓炭經泥犁品第四(之一) 佛告比丘。
有大鐵圍山。
更複有第二大鐵圍山。
中間窈窈冥冥。
其日月大尊神。
光明不能及照。
其中有八大泥犁。
一泥犁者,有十六部,第一大泥犁名想。
第二大泥犁名黑耳,第三大泥犁名僧乾,第四大泥犁名盧獦,第五大泥犁名噭嚾,第六大泥犁名燒炙,第七大泥犁名釜煮,第八大泥犁名阿鼻摩诃。
佛言:何以名為想。
其大想泥犁。
若有人堕中其八指生爪如利刀。
以相把刺。
轉輪王明旦與諸大臣共坐參議。
時有自然玉女寶在前現。
端正姝好面色無比。
亦不長不短。
不肥不瘦。
不白不黑。
冬時身則溫。
夏時身則涼。
身體諸毛孔皆栴檀香。
口出蓮華香。
轉輪王甚愛重。
意不起淫欲向他人。
何況當複身行。
爾時轉輪王甚歡喜踴躍言:已為我自然玉女寶。
今我已作轉輪王。
轉輪王有玉女寶如是。
轉輪王有主藏聖臣寶何等類。
轉輪王明旦坐參議。
時見主藏聖臣寶在前。
解慧曉事至誠。
往至轉輪王所白言:轉輪王所欲求索者,我為天王辦之。
王但安隐坐。
轉輪王欲試主藏聖臣寶。
使會四部兵。
乘船入水。
告主藏聖臣。
我欲得金銀珍寶。
當與我。
主藏聖臣白轉輪王言:渡水已,随王欲當與之。
王言:今當於此用之。
疾與我金銀珍寶。
渡水已我不用。
主藏聖臣聞受其教。
整衣服船上長跪右手撓水。
以器鈔金銀珍寶。
譬如蟲著樹。
諸金銀珍寶器。
著手如是。
爾時主藏聖臣。
持衆珍寶著船上。
白轉輪王言:欲得幾許金銀珍寶。
今當與王。
轉輪王告主藏聖臣言:我所有金銀珍寶甚衆多。
但欲試卿耳。
主藏聖臣聞已,便還持金銀珍寶著水中。
爾時轉輪王。
甚歡喜踴躍言:已為我自然主藏聖臣寶。
我已為轉輪王。
轉輪王有主藏聖臣寶如是。
轉輪王有兵臣寶何等類。
轉輪王明旦坐參議。
時見有兵臣在前。
解慧勇猛曉事。
往至轉輪王所。
白轉輪王言:所欲為作我為辦。
王但自安坐莫憂。
爾時轉輪王欲試兵臣。
使會四部兵。
告兵臣寶言:不曉兵法者,教令曉之。
已曉者教令重知。
不曉住者,教令知祝不曉騎乘弓馬者,教令知。
兵臣寶即受教。
皆教諸兵。
轉輪王甚歡喜踴躍言:已為我自然兵臣寶。
我今已為轉輪王。
轉輪王有兵臣寶如是。
佛言:轉輪王有七寶如是。
佛言:轉輪王有四德。
雲何為四德。
一者大富珍寶田宅奴婢珠玉象馬工巧者衆多。
天下人富無有如轉輪王者,是為轉輪王第一德。
二者轉輪王最端正姝好顔色無比。
天下人端正姝好。
無有如轉輪王者,是為轉輪王第二德。
三者轉輪王常安隐無疾玻身常等等。
亦不寒熱寒熱。
適其意諸所飲食食皆安隐。
天下人無有如轉輪王無疾病者,是為轉輪王第三德。
四者轉輪王常安隐長壽。
天下人無有常安隐長壽如轉輪王者,是為轉輪王四德。
轉輪王有七寶及四德如是。
轉輪王以正法行為政現。
不轉善現。
行十善事。
教諸小國王。
傍臣左右人民。
奉行十善事。
轉輪王哀念諸郡國人民。
如父哀子。
諸郡國人民。
愛敬轉輪王如子愛父。
轉輪王治天下。
閻浮利地平正無有高下。
無有棘刺無有毒獸蟲蟻。
無有山陵谿谷。
無有礫石地。
但有棄捐金銀明月珠玉琉璃琥珀水精車磲馬瑙珊瑚。
轉輪王在天下治國時。
富樂安隐熾盛。
五穀豐熟人民衆多。
佛語諸比丘,轉輪王治國時。
天下有八萬郡國聚落居。
雞鳴展轉相聞。
轉輪王治國時。
天下常遍有水草木。
常青木。
常有葉華其地草葉。
周匝分布。
色如孔雀毛。
其香如華香。
足蹈上四寸入地。
舉足還複如故。
地草又無四寸空缺處。
有香樹常生華實。
破其實出種種香。
有衣被樹。
出華實及種種衣被。
有珠寶嬰珞樹出華實。
破中有無央數種種珠寶嬰珞。
有不息華樹出華實。
破中有種種不息。
有果樹。
常生華實。
破中有種種果。
有器樹生華實。
破中有種種器。
有妓樂樹生華實。
破中有種種音樂。
轉輪王治國是時天下閻浮利。
不耕種米穀稻糧。
皆自然生。
清潔無穬。
出其有種種甘。
轉輪王臨壽終時。
身不甚痛。
譬如習樂人大食。
腹不甚痛。
轉輪王臨壽終時。
身體不痛如是轉輪王命過已後。
金輪白象寶。
便滅去。
绀色馬明月珠寶亦沒去。
玉女寶主藏聖臣寶導道聖臣寶。
便沐浴轉輪王身。
以綿纏身。
複以五百張氎纏身。
著鐵棺中。
以酥灌其上。
滿已蓋覆之。
以釘釘之。
出轉輪王棺。
衆人共作妓樂歌舞。
出著城外。
積一切香薪。
持轉輪王棺。
著上便放火燒。
燒已玉女寶主藏聖臣寶導道聖臣寶。
共收骨以置於四徼道中起塔。
高四十裡。
廣長四十裡。
周匝起牆廣長二百裡。
以七寶金銀水精琉璃。
赤真珠車磲馬瑙。
七重欄楯。
七重交露。
七重行樹。
周匝圍繞。
甚姝好。
其從四方來。
禮轉輪王。
行法起塔。
皆得無數福。
爾時玉女寶。
主藏聖臣寶。
導道聖臣寶。
為轉輪王起塔已,便布施饑者與飯。
渴者與漿。
欲得衣者與衣。
欲得香熏華者與香熏華。
欲得财物牛羊者與之。
其後玉女寶。
主藏聖臣寶。
導道聖臣寶乃命過。
大樓炭經泥犁品第四(之一) 佛告比丘。
有大鐵圍山。
更複有第二大鐵圍山。
中間窈窈冥冥。
其日月大尊神。
光明不能及照。
其中有八大泥犁。
一泥犁者,有十六部,第一大泥犁名想。
第二大泥犁名黑耳,第三大泥犁名僧乾,第四大泥犁名盧獦,第五大泥犁名噭嚾,第六大泥犁名燒炙,第七大泥犁名釜煮,第八大泥犁名阿鼻摩诃。
佛言:何以名為想。
其大想泥犁。
若有人堕中其八指生爪如利刀。
以相把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