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見世間。
是故言我與世有常。
其有婆羅門道人言:我與世有限。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其人所見。
有我有命。
是故言命有限人有限。
在腹中時。
死後冢間葬埋同等。
人從初生受身四分。
七反生死。
已後得道。
是故言我與世有限。
有言我與世無限。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其人所見。
有我有命有身見世間。
言有命有人無限。
在人腹中時。
死後冢間葬埋同等。
從初生受身四分。
七反生死即得道若婆羅門道人。
說見言我與世有限無限。
其人所見。
有我有命有身見世間。
言命無限人有限。
在人腹中時。
死後葬埋同等。
從初生受身四分。
七反生死後得道。
人所見亦不有限亦不無限。
我及世者,其人言命有限。
人在腹中時。
死後葬埋同等。
從初生受身四分。
七反生死後得道。
是故言:亦不有限亦不無限。
若有婆羅門道人。
所言見。
有是命有是身。
其人言:今世命常在。
後世命常在。
是故言: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道人所見。
命異人異。
其人言:今有壽後世無有壽。
是故言: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若婆羅門道人言:今見命荊死後世轉行生。
故言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婆羅門道人言:亦不有命亦不有身。
今世命盡滅。
後世亦盡滅。
若有婆羅門道人。
所見言:生所從來死亦趣彼者,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其人見今世有身命。
見後世有身命。
故言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若有婆羅門道人。
所見言:無所從來生。
死亦至彼亦不見。
今世有命。
亦不見後世無命。
若有婆羅門道人。
所見言:有從無所從來生死亦趣彼。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亦不見今世有身命。
亦不見後世有身命。
若有婆羅門道人。
所見言:亦不有亦不無。
所從來生。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其人亦非不見今世有身命。
亦非不見後世有身命。
佛告比丘。
乃往去世時有王。
名不現面。
爾時多聚會盲子。
便問盲子。
汝曹甯知象所類不。
盲子白言:不知天王。
王言:汝欲知象所類不。
白言:欲知。
爾時敕使将象來。
令衆盲子扪之。
中有盲子。
扪象得鼻。
中有盲子。
扪象得牙。
中有盲子。
扪象得耳。
中有盲子。
扪象得頭。
中有盲子。
扪象得背。
中有盲子。
扪象得腹。
中有盲子。
扪象得後腳。
中有盲子。
扪象得膝。
中有盲子。
扪象得前腳。
中有盲子。
扪象得尾。
時王不現面。
問衆盲子言:象何等類。
得象鼻者言:象如曲車轅。
得象牙者言:象如杵。
得象耳者言:象如箕。
得象頭者言:象如鼎。
得象背者言:象如積。
得象腹者言:象如壁。
得象後腳者言:象如樹。
得象膝者言:象如柱。
得象前腳者言:象如臼。
得象尾者言:象如蛇。
各各共争不相信。
自呼為是言:象如是。
一人言不如是。
王歡喜笑。
佛言:如是其有異道人。
不知苦谛所從起。
亦不知苦習谛苦盡谛苦滅道谛。
各各谛不相信。
罵詈自呼為是。
若有沙門道人。
知苦習盡滅道谛所從起。
便共和合同。
譬如乳一合無亂。
但說佛教行安隐。
佛言:比丘。
當谛行是苦谛習盡道谛。
大樓炭經高善士品第七之一 佛言:凡夫有三事。
覺知高事。
知其行所念。
何等為三事。
一者人心念善口言善至誠身行善。
假令惡人。
心念不善。
口言不善。
身行不善。
高人知為不善也。
所以言高者何。
人心念善口言善至誠身行善。
高人於世間有三事得其福。
何等為三事。
一者與耆老會坐。
若於堂上。
裡巷間行間道中行。
及耆老共坐共稱譽。
高士行善。
高士念言令衆人共稱譽人。
善哉即有是高人。
心即安隐。
又聞此語。
心亦歡喜。
身亦安隐。
高人有時見處盜賊。
為縣官所捕齲酷毒治之。
反縛鐵鑽。
斬其手足。
解解斷之。
截耳截鼻。
竹篦鞭之。
複寸寸斬之。
持餧虎狼。
中有令象蹈殺者,中有持囊裹燒之者,中有蒸殺之者,中有生耗者,有出城外刑者,高士見之念言:我不為惡也。
王但取惡人我當何等憂乎。
我至老不憂縣官。
是高士用是故心歡喜。
高人心念善口言善身行善。
若有病瘦著床困劣時。
強健時所作善。
悉在目前自見之。
人不殺生。
不取他人财物。
不犯人婦女。
不欺人。
不兩舌。
不惡口。
不妄言:不嫉妒。
不貪馀。
信作善得善。
作惡得惡。
即自見第二忉利天上人。
往來見佛。
見阿羅漢。
諸強健時所作善。
皆在前見。
其人病者自念。
豈我強健時所作善。
故至使衆善來見我道。
就使我死自當上天在善人之中。
用是三事。
高士其心歡喜身安。
佛言:假令高善士自知作善當得善。
不複畏死生也。
略無所在。
高善士常自念欲遠去惡軀。
軀中有骨血不淨潔臭處。
意欲早死更就善軀。
所以者何。
以能念所樂可愛處。
歡喜獨上天為樂可愛也。
最可喜。
諸沙門問佛。
願為我說天上樂意雲何。
佛言:聽我說之。
諸沙門言受教佛言:譬如遮迦越羅王。
有七寶持有四事。
馀人所無有。
又有五種所思。
所欲得皆在前。
王有七寶。
何等為七寶。
一者自然生一金輪。
二者白象。
三者绀色馬。
四者摩尼珠。
五者聖玉女。
六者聖輔臣。
七者聖主兵臣。
佛言:汝欲知一金輪所主不。
王以月十五日晦日沐裕沐浴已於正殿。
與諸婦女共坐。
遙見金輪飛來。
輪有千輻。
輻毂皆正好無比。
常去地三四丈。
王見金輪。
便生意言:諸高士雲:為遮迦越羅王事。
有金輪飛來。
來者常從東方來。
有千輻。
輻毂正好。
有是金輪寶者,當為遮迦越羅王。
今我将得無當為遮迦越羅王乎。
王自思念。
欲試此金輪。
王起坐。
正衣服長跪。
向金輪言:如
是故言我與世有常。
其有婆羅門道人言:我與世有限。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其人所見。
有我有命。
是故言命有限人有限。
在腹中時。
死後冢間葬埋同等。
人從初生受身四分。
七反生死。
已後得道。
是故言我與世有限。
有言我與世無限。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其人所見。
有我有命有身見世間。
言有命有人無限。
在人腹中時。
死後冢間葬埋同等。
從初生受身四分。
七反生死即得道若婆羅門道人。
說見言我與世有限無限。
其人所見。
有我有命有身見世間。
言命無限人有限。
在人腹中時。
死後葬埋同等。
從初生受身四分。
七反生死後得道。
人所見亦不有限亦不無限。
我及世者,其人言命有限。
人在腹中時。
死後葬埋同等。
從初生受身四分。
七反生死後得道。
是故言:亦不有限亦不無限。
若有婆羅門道人。
所言見。
有是命有是身。
其人言:今世命常在。
後世命常在。
是故言: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道人所見。
命異人異。
其人言:今有壽後世無有壽。
是故言: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若婆羅門道人言:今見命荊死後世轉行生。
故言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有婆羅門道人言:亦不有命亦不有身。
今世命盡滅。
後世亦盡滅。
若有婆羅門道人。
所見言:生所從來死亦趣彼者,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其人見今世有身命。
見後世有身命。
故言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若有婆羅門道人。
所見言:無所從來生。
死亦至彼亦不見。
今世有命。
亦不見後世無命。
若有婆羅門道人。
所見言:有從無所從來生死亦趣彼。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亦不見今世有身命。
亦不見後世有身命。
若有婆羅門道人。
所見言:亦不有亦不無。
所從來生。
我至誠其馀者為癡。
其人亦非不見今世有身命。
亦非不見後世有身命。
佛告比丘。
乃往去世時有王。
名不現面。
爾時多聚會盲子。
便問盲子。
汝曹甯知象所類不。
盲子白言:不知天王。
王言:汝欲知象所類不。
白言:欲知。
爾時敕使将象來。
令衆盲子扪之。
中有盲子。
扪象得鼻。
中有盲子。
扪象得牙。
中有盲子。
扪象得耳。
中有盲子。
扪象得頭。
中有盲子。
扪象得背。
中有盲子。
扪象得腹。
中有盲子。
扪象得後腳。
中有盲子。
扪象得膝。
中有盲子。
扪象得前腳。
中有盲子。
扪象得尾。
時王不現面。
問衆盲子言:象何等類。
得象鼻者言:象如曲車轅。
得象牙者言:象如杵。
得象耳者言:象如箕。
得象頭者言:象如鼎。
得象背者言:象如積。
得象腹者言:象如壁。
得象後腳者言:象如樹。
得象膝者言:象如柱。
得象前腳者言:象如臼。
得象尾者言:象如蛇。
各各共争不相信。
自呼為是言:象如是。
一人言不如是。
王歡喜笑。
佛言:如是其有異道人。
不知苦谛所從起。
亦不知苦習谛苦盡谛苦滅道谛。
各各谛不相信。
罵詈自呼為是。
若有沙門道人。
知苦習盡滅道谛所從起。
便共和合同。
譬如乳一合無亂。
但說佛教行安隐。
佛言:比丘。
當谛行是苦谛習盡道谛。
大樓炭經高善士品第七之一 佛言:凡夫有三事。
覺知高事。
知其行所念。
何等為三事。
一者人心念善口言善至誠身行善。
假令惡人。
心念不善。
口言不善。
身行不善。
高人知為不善也。
所以言高者何。
人心念善口言善至誠身行善。
高人於世間有三事得其福。
何等為三事。
一者與耆老會坐。
若於堂上。
裡巷間行間道中行。
及耆老共坐共稱譽。
高士行善。
高士念言令衆人共稱譽人。
善哉即有是高人。
心即安隐。
又聞此語。
心亦歡喜。
身亦安隐。
高人有時見處盜賊。
為縣官所捕齲酷毒治之。
反縛鐵鑽。
斬其手足。
解解斷之。
截耳截鼻。
竹篦鞭之。
複寸寸斬之。
持餧虎狼。
中有令象蹈殺者,中有持囊裹燒之者,中有蒸殺之者,中有生耗者,有出城外刑者,高士見之念言:我不為惡也。
王但取惡人我當何等憂乎。
我至老不憂縣官。
是高士用是故心歡喜。
高人心念善口言善身行善。
若有病瘦著床困劣時。
強健時所作善。
悉在目前自見之。
人不殺生。
不取他人财物。
不犯人婦女。
不欺人。
不兩舌。
不惡口。
不妄言:不嫉妒。
不貪馀。
信作善得善。
作惡得惡。
即自見第二忉利天上人。
往來見佛。
見阿羅漢。
諸強健時所作善。
皆在前見。
其人病者自念。
豈我強健時所作善。
故至使衆善來見我道。
就使我死自當上天在善人之中。
用是三事。
高士其心歡喜身安。
佛言:假令高善士自知作善當得善。
不複畏死生也。
略無所在。
高善士常自念欲遠去惡軀。
軀中有骨血不淨潔臭處。
意欲早死更就善軀。
所以者何。
以能念所樂可愛處。
歡喜獨上天為樂可愛也。
最可喜。
諸沙門問佛。
願為我說天上樂意雲何。
佛言:聽我說之。
諸沙門言受教佛言:譬如遮迦越羅王。
有七寶持有四事。
馀人所無有。
又有五種所思。
所欲得皆在前。
王有七寶。
何等為七寶。
一者自然生一金輪。
二者白象。
三者绀色馬。
四者摩尼珠。
五者聖玉女。
六者聖輔臣。
七者聖主兵臣。
佛言:汝欲知一金輪所主不。
王以月十五日晦日沐裕沐浴已於正殿。
與諸婦女共坐。
遙見金輪飛來。
輪有千輻。
輻毂皆正好無比。
常去地三四丈。
王見金輪。
便生意言:諸高士雲:為遮迦越羅王事。
有金輪飛來。
來者常從東方來。
有千輻。
輻毂正好。
有是金輪寶者,當為遮迦越羅王。
今我将得無當為遮迦越羅王乎。
王自思念。
欲試此金輪。
王起坐。
正衣服長跪。
向金輪言: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