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親近無衆生慈想。

    未生智力令生。

    生者令增長無有是處。

    彌勒。

    是故若有菩薩欲生智力彼菩薩應舍諸法當舍者,應須修習諸法當習近者,所以者何。

    彌勒。

    智從因生。

    無因智不生。

    因不和合不可易得生。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

    當觀利養名聞過患。

    者是利養名聞諸患。

    菩薩觀時。

    當樂知足而無有悔。

    佛告彌勒。

    菩薩於中當觀利養不令生作如是觀。

    因利養故生欲損自己行。

    心生瞋恨諸患。

    應當觀利養生癡愚生我慢故。

    當觀利生妒嫉故。

    當觀利養生妖幻成就愛味故。

    當觀利養生谄曲故。

    當觀利養離四聖種故。

    當觀養無所羞愧。

    一切諸佛不許可故。

    當觀利養生於我慢貢高。

    尊者邊不生愛敬。

    一切人所不錄故。

    當觀利養是助衆魔。

    一向放逸根本故。

    當觀利養摧折諸善根,猶如雨雹故。

    當觀利多諸雜穢故。

    當觀利養失知識朋友家故。

    當觀利養能生愛憎及憂惱故。

    當觀利養亂正念處污染故。

    當觀利養令白法羸弱缺正勤故。

    當觀利養最有障礙不得諸神通故。

    當觀利養欺詻說不善事故。

    當觀利養多有分别思量造業故。

    當觀利養遠離諸樂。

    失禅定三摩跋提故。

    觀利養猶如淫女。

    智慧寂靖遠離故。

    當觀利養堕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

    如提婆達多優陀羅聞行故。

    彌勒。

    菩薩應當如是觀察利養。

    觀察利養已,如是觀時。

    意樂少欲能無有悔。

    所者何。

    彌勒。

    少欲菩薩無有如是等諸過患。

    當為諸佛法器。

    不随出家及在家之所欺慢。

    能恐畏得清淨信。

    一切惡道皆無恐怖不被降伏。

    遠離一切愛味。

    離諸魔境當得解脫。

    一切諸所歎。

    天人所愛念。

    不染著諸禅定親近故。

    當生歡喜離於谄曲。

    當不放逸觀五欲諸患。

    如言不異住於諸聖種性梵行者常觀。

    彌勒。

    智者菩薩觀如是諸功德。

    當應須遠離利養名聞。

    心住於知足。

    應當滅一切貪欲。

    作是語已,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雲何觀於世間言過患。

    何者是世間言說諸患。

    然菩薩觀已樂獨行然無有悔。

    佛答言彌勒。

    世間言說有二十諸患。

    應當須觀。

    菩薩觀時樂獨行。

    何者二十。

    不護身行。

    不護口行。

    不護意行。

    當有雜行。

    多有瞋恚。

    多有愚癡。

    彼於世間多有言說。

    於出世間減損言說。

    親近不敬法。

    遠離正魔得其便。

    當行放逸。

    令向放逸。

    多有分别。

    觀減於多聞。

    當不得奢摩他毗婆舍那。

    當速非梵行。

    於信佛中減。

    於信法僧減。

    彌勒。

    此等二十諸患世間言說。

    若菩薩觀如是等已,獨行而不疲倦。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

    而說偈言: 舍戒遠離於寂靜,若有喜樂世間話。

    彼雜染著向破戒,複有如是諸過患。

    調戲多笑及分别,彼有如是世間話。

    當有雜行無攝撿,若作世間親近話。

     愚癡世間樂智法,無智損減上談話。

    增長放逸饒分别,若作世間親近話。

    此亦不增於多聞,不合言說彼生樂。

    恒常減損諸禅定,獨坐世間心思惟。

     世間思惟何有定,不得寂定無正觀。

    是故彼無勝梵行,若作親近世間話。

    彼於佛邊無敬心,亦於聖僧不崇仰。

    舍彼最上最勝法,若當親近世間話。

     我昔舍身數千分,為求無上菩提緣。

    不曾厭離聞正法,彼等當舍不勤劬。

    不樂男女及婦妾,我昔舍位及資财。

    為於一偈四句故,智者何故不聞法。

     一切一切處當舍,亦不和合染語言:彼於勝法無娛樂,難得百劫成就者,欲當解脫修功德,莫問世間所作者,不為自利無涅槃,若有所問為衣食。

     以此為勝可稱贊,若見比丘言善來。

    為汝設座汝來坐,各各當話於法事。

    善得難得人身已,汝頗增長白法不。

    讀誦及諸禅定中,比丘應作如是問。

     如來涅槃去已後,當有法教破壞毀。

    有諸比丘無威儀,愛樂衆中舍蘭若。

    利養錢财衣服等,晝夜恒常共論說。

    睡眠不動於夢中,見於耕犁及苗稼。

     此等凡夫知失已,向於惡道三趣生。

    當生歡喜踴躍已,應住樹林如犀牛。

    住於蘭若求樂故,於時勿見他過失。

    我是最勝衆第一,應當莫生如是心。

     此是憍慢放逸本,如是比丘莫輕賤。

    次第於此法教中,不可一時即解脫。

    雖見比丘破禁戒,但信諸佛法及僧。

    於彼莫求他過患,此為彼作解脫因。

     難攝諸欲及瞋恚,於中自在莫放逸。

    諸法熏修未得時,莫以破戒棄舍彼。

    若息勤心不精進,此最名為不進者,修勤不見他過失,思惟正道脫苦故。

     是故比丘欲求德,應須當舍非法語。

     勤劬歡喜踴躍已,猶如犀牛住空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