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關燈
小
中
大
。
起染污覓其過失。
生厭想已便欲舍離。
爾時世尊贊歎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彌勒汝善說此言:若能不求他過失短者,當知不離一切過惡。
彌勒有四因緣一切辯才。
諸佛所說應如是知。
彌勒。
複有四因緣當知四辯即一切諸佛如來所說,毀呰一切諸佛而不許可。
彌勒。
何者四辯因緣。
當知諸佛所說,彌其辯者義具足非不義具足。
法具足非不法具足。
當盡煩惱不增煩惱。
說涅槃功德示生死過彌勒。
是為四辯。
當知諸佛所說,彌勒。
若有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與此四辯和合應能辯說者,若善男子若善女人。
於彼人邊當如佛想。
作教師想而聽法義。
何以故?彌勒彼所有說者,當知皆是如來所說應如是見。
彌勒。
若有謗此四辯言非佛說。
不生尊重恭敬心。
憎嫉人故彼即诽謗一切諸佛所說辯才。
诽謗法已作滅法過業。
作滅法行已堕於惡趣。
故彌勒。
若有信心善男子等。
欲得遠離滅法業障因緣者,不可以憎嫉人故而憎嫉於法。
不以不愛人故於彼法邊不生愛心。
彌勒。
何者辯說。
為諸佛毀呰而不許可。
彌勒。
或有辯說無有利益。
不依實法。
增長煩惱。
不盡煩惱。
增長生死。
不贊涅槃功德利益。
彌勒。
如此者,一切諸佛之所呵責。
一切諸佛而不許可。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辯說增長生死非佛辯才。
雲何世尊說諸煩惱。
為諸薩而作利益。
亦複贊說生死流轉。
滿足菩提分法耶。
世尊,如是辯者豈非如來說乎佛告彌言:於汝意雲何。
此煩惱為滿菩提分故。
為作利益諸菩薩故說者,複當說贊歎受生死流轉然此事為當合義。
為當不合義。
為當合法。
為當不合法。
答言世尊,若有正言者言合義合若有此語者是名正言:佛言彌勒。
以是義故。
汝當知一切佛所說皆是佛辯。
應如是見。
若所說言諸煩惱。
滿足菩提分故。
為菩薩說當作利益。
贊歎取生死流轉者,為利益菩薩故。
以者何。
彌勒。
被煩惱菩薩應如是見。
此菩薩不犯此煩惱罪。
以於義自在。
以於法亦得自故。
此是諸菩薩善巧方便。
於彼處非是聲聞辟支佛地。
彌勒。
若有煩惱無有利益。
不滿菩分因緣。
不為善根門因。
於中彼菩薩不應惜身命。
亦不得随彼煩惱。
所以者何。
彌勒。
得力菩薩别有攀緣者,見有煩惱别著有為者,彌勒菩薩複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
有菩薩。
不欲造業障欲盡業障。
不缺不損欲解脫者,彼於未來世三摩耶時。
應當信菩薩行當須思惟。
莫求他過。
常求功德之事。
求真正處。
佛告言:如是如是,彌勒。
其菩薩於後時應當思惟。
於菩薩行應知方便。
所以者何。
方便智行菩薩。
善巧方便難可得知。
彌勒。
如須陀洹人。
於凡夫行中現其須陀洹地。
别於凡夫别患。
彼欲過瞋癡諸凡夫等當堕惡道。
彼諸過惡諸聖聲聞不堕惡道。
如彼證知故。
彌勒。
如是如是,智行菩薩污染習迷未盡故彼有地。
初行菩薩别有地。
所以者何。
其心不住於諸使。
而諸凡夫染著諸使。
愚癡因緣不能知解脫之處。
彌勒。
智行菩薩雖有重罪。
以智力故當盡如灰。
亦不因彼堕於惡道。
彌勒。
如熾火将大木薪擲置其中。
如是數數擲中。
其火轉增熾盛不滅。
如是如是,彌勒。
智行菩智火熾盛時。
将有為煩惱擲智火中。
如是智火熾盛而不能滅。
以智力故。
彌勒。
以是汝應知。
智行諸菩薩其行難知。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初行菩薩未得智力者,舍家出家何等諸法當須舍離。
何等諸法當須親近。
若親近彼菩薩未生智力令生。
已生者令增長不減佛言彌勒。
其初行菩薩舍家出家未得智力者,雖舍資财供養之事。
應須觀利養名聞諸患。
疾須舍世間言話。
須觀世間言話過患。
應舍樂多說。
應觀多說過患。
應舍樂睡眠。
應觀睡過患。
應舍樂作諸業。
應觀世間諸業過患。
應舍樂戲。
應觀樂戲過患。
然彼舍利養名聞已應須行少欲知足。
應須親近少欲知足者,舍世言話已,應須親近樂獨行者,舍多言話已,須觀真實義。
舍睡眠已,初夜後夜長須驚覺。
舍樂造業已,當須親近出世之法。
舍戲樂已應須修習樂無衆生慈。
彌勒。
初行菩薩舍家出家。
未得智力者欲得智力。
如是等諸法應須離。
如是等諸法當須親近。
彌勒。
彼初行菩薩舍家出家。
未到智力者,未舍利養名聞時。
親近少欲知足時。
若未生智力能令生。
若已生能令增長者無有是處。
未離世間話。
未親近行。
不舍離樂睡眠。
初夜後夜不近驚覺樂習作業。
於此時中不能修習出世間法。
不舍嬉戲不
起染污覓其過失。
生厭想已便欲舍離。
爾時世尊贊歎彌勒菩薩言:善哉善哉!彌勒汝善說此言:若能不求他過失短者,當知不離一切過惡。
彌勒有四因緣一切辯才。
諸佛所說應如是知。
彌勒。
複有四因緣當知四辯即一切諸佛如來所說,毀呰一切諸佛而不許可。
彌勒。
何者四辯因緣。
當知諸佛所說,彌其辯者義具足非不義具足。
法具足非不法具足。
當盡煩惱不增煩惱。
說涅槃功德示生死過彌勒。
是為四辯。
當知諸佛所說,彌勒。
若有比丘比丘尼。
優婆塞優婆夷。
與此四辯和合應能辯說者,若善男子若善女人。
於彼人邊當如佛想。
作教師想而聽法義。
何以故?彌勒彼所有說者,當知皆是如來所說應如是見。
彌勒。
若有謗此四辯言非佛說。
不生尊重恭敬心。
憎嫉人故彼即诽謗一切諸佛所說辯才。
诽謗法已作滅法過業。
作滅法行已堕於惡趣。
故彌勒。
若有信心善男子等。
欲得遠離滅法業障因緣者,不可以憎嫉人故而憎嫉於法。
不以不愛人故於彼法邊不生愛心。
彌勒。
何者辯說。
為諸佛毀呰而不許可。
彌勒。
或有辯說無有利益。
不依實法。
增長煩惱。
不盡煩惱。
增長生死。
不贊涅槃功德利益。
彌勒。
如此者,一切諸佛之所呵責。
一切諸佛而不許可。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若有辯說增長生死非佛辯才。
雲何世尊說諸煩惱。
為諸薩而作利益。
亦複贊說生死流轉。
滿足菩提分法耶。
世尊,如是辯者豈非如來說乎佛告彌言:於汝意雲何。
此煩惱為滿菩提分故。
為作利益諸菩薩故說者,複當說贊歎受生死流轉然此事為當合義。
為當不合義。
為當合法。
為當不合法。
答言世尊,若有正言者言合義合若有此語者是名正言:佛言彌勒。
以是義故。
汝當知一切佛所說皆是佛辯。
應如是見。
若所說言諸煩惱。
滿足菩提分故。
為菩薩說當作利益。
贊歎取生死流轉者,為利益菩薩故。
以者何。
彌勒。
被煩惱菩薩應如是見。
此菩薩不犯此煩惱罪。
以於義自在。
以於法亦得自故。
此是諸菩薩善巧方便。
於彼處非是聲聞辟支佛地。
彌勒。
若有煩惱無有利益。
不滿菩分因緣。
不為善根門因。
於中彼菩薩不應惜身命。
亦不得随彼煩惱。
所以者何。
彌勒。
得力菩薩别有攀緣者,見有煩惱别著有為者,彌勒菩薩複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
有菩薩。
不欲造業障欲盡業障。
不缺不損欲解脫者,彼於未來世三摩耶時。
應當信菩薩行當須思惟。
莫求他過。
常求功德之事。
求真正處。
佛告言:如是如是,彌勒。
其菩薩於後時應當思惟。
於菩薩行應知方便。
所以者何。
方便智行菩薩。
善巧方便難可得知。
彌勒。
如須陀洹人。
於凡夫行中現其須陀洹地。
别於凡夫别患。
彼欲過瞋癡諸凡夫等當堕惡道。
彼諸過惡諸聖聲聞不堕惡道。
如彼證知故。
彌勒。
如是如是,智行菩薩污染習迷未盡故彼有地。
初行菩薩别有地。
所以者何。
其心不住於諸使。
而諸凡夫染著諸使。
愚癡因緣不能知解脫之處。
彌勒。
智行菩薩雖有重罪。
以智力故當盡如灰。
亦不因彼堕於惡道。
彌勒。
如熾火将大木薪擲置其中。
如是數數擲中。
其火轉增熾盛不滅。
如是如是,彌勒。
智行菩智火熾盛時。
将有為煩惱擲智火中。
如是智火熾盛而不能滅。
以智力故。
彌勒。
以是汝應知。
智行諸菩薩其行難知。
爾時彌勒菩薩白佛言:世尊,初行菩薩未得智力者,舍家出家何等諸法當須舍離。
何等諸法當須親近。
若親近彼菩薩未生智力令生。
已生者令增長不減佛言彌勒。
其初行菩薩舍家出家未得智力者,雖舍資财供養之事。
應須觀利養名聞諸患。
疾須舍世間言話。
須觀世間言話過患。
應舍樂多說。
應觀多說過患。
應舍樂睡眠。
應觀睡過患。
應舍樂作諸業。
應觀世間諸業過患。
應舍樂戲。
應觀樂戲過患。
然彼舍利養名聞已應須行少欲知足。
應須親近少欲知足者,舍世言話已,應須親近樂獨行者,舍多言話已,須觀真實義。
舍睡眠已,初夜後夜長須驚覺。
舍樂造業已,當須親近出世之法。
舍戲樂已應須修習樂無衆生慈。
彌勒。
初行菩薩舍家出家。
未得智力者欲得智力。
如是等諸法應須離。
如是等諸法當須親近。
彌勒。
彼初行菩薩舍家出家。
未到智力者,未舍利養名聞時。
親近少欲知足時。
若未生智力能令生。
若已生能令增長者無有是處。
未離世間話。
未親近行。
不舍離樂睡眠。
初夜後夜不近驚覺樂習作業。
於此時中不能修習出世間法。
不舍嬉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