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卷下(實叉難陀譯)

關燈
馬鳴菩薩造 大周于阗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對治邪執者。

    一切邪執莫不皆依我見而起。

    若離我見則無邪執。

    我見有二種。

    一人我見。

    二法我見。

    人我見者。

    依諸凡夫說有五種。

    一者如經中說。

    如來法身究竟寂滅猶如虛空。

    凡愚聞之不解其義。

    則執如來性同于虛空常恒遍有。

    為除彼執。

    明虛空相唯是分别實不可得。

    有見有對待于諸色。

    以心分别說名虛空。

    色既唯是妄心分别。

    當知虛空亦無有體。

    一切境相唯是妄心之所分别。

    若離妄心即境界相滅。

    唯真如心無所不遍。

    此是如來自性如虛空義。

    非謂如空是常是有。

    二者如經中說。

    一切世法皆畢竟空。

    乃至涅槃真如法亦畢竟空。

    本性如是離一切相。

    凡愚聞之不解其義。

    即執涅槃真如法唯空無物。

    為除彼執明真如法身自體不空。

    具足無量性功德故。

     三者如經中說。

    如來藏具足一切諸性功德不增不減。

    凡愚聞已不解其義。

    則執如來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别。

    為除此執。

    明以真如本無染法差别。

    立有無邊功德相。

    非是染相。

    四者如經中說。

    一切世間諸雜染法。

    皆依如來藏起。

    一切法不異真如。

    凡愚聞之不解其義。

    則謂如來藏具有一切世間染法。

    為除此執。

    明如來藏從本具有過恒沙數清淨功德不異真如。

    過恒沙數煩惱染法。

    唯是妄有本無自性。

    從無始來未曾暫與如來藏相應。

    若如來藏染法相應。

    而令證會息妄染者。

    無有是處。

     五者如經中說。

    依如來藏有生死得涅槃。

    凡愚聞之不知其義。

    則謂依如來藏生死有始。

    以見始故複謂涅槃有其終盡。

    為除此執。

    明如來藏無有初際。

    無明依之生死無始。

    若言三界外更有衆生始起者。

    是外道經中說。

    非是佛教。

    以如來藏無有後際。

    證此永斷生死種子。

    得于涅槃亦無後際。

    依人我見四種見生。

    是故于此安立彼四。

     法我見者。

    以二乘鈍根。

    世尊。

    但為說人無我。

    彼人便于五蘊生滅畢竟執著。

    怖畏生死妄取涅槃。

    為除此執。

    明五蘊法本性不生。

    不生故亦無有滅。

    不滅故本來涅槃。

    若究竟離分别執著。

    則知一切染法淨法皆相待立。

    是故當知。

    一切諸法從本已來。

    非色非心非智非識非無非有。

    畢竟皆是不可說相。

    而有言說示教之者。

    皆是如來善巧方便。

    假以言語引導衆生。

    令舍文字入于真實。

    若随言執義增妄分别。

    不生實智不得涅槃。

     分别修行正道相者。

    謂一切如來得道正因。

    一切菩薩發心修習。

    令現前故。

    略說發心有三種相。

    一信成就發心。

    二解行發心。

    三證發心。

    信成就發心者。

    依何位修何行。

    得信成就堪能發心。

    當知是人依不定聚。

    以法熏習善根力故。

    深信業果行十善道。

    厭生死苦求無上覺。

    值遇諸佛及諸菩薩。

    承事供養修行諸行。

    經十千劫信乃成就。

    從是已後。

    或以諸佛菩薩教力。

    或以大悲。

    或因正法将欲壞滅。

    以護法故而能發心。

    既發心已入正定聚畢竟不退。

    住佛種性勝因相應。

    或有衆生。

    久遠已來善根微少。

    煩惱深厚覆其心故。

    雖值諸佛及諸菩薩承事供養。

    唯種人天受生種子。

    或種二乘菩提種子。

    或有雖求大菩提道。

    然根不定或進或退。

    或有值佛及諸菩薩供養承事修行諸行。

    未得滿足十千大劫。

    中間遇緣而發于心。

    遇何等緣。

    所謂或見佛形相。

    或供養衆僧。

    或二乘所教。

    或見他發心。

    此等發心皆悉未定。

    若遇惡緣或時退堕二乘地故。

     複次信成就發心。

    略說有三。

    一發正直心。

    如理正念真如法故。

    二發深重心。

    樂集一切諸善行故。

    三發大悲心。

    願拔一切衆生苦故。

    問一切衆生一切諸法皆同一法界。

    無有二相。

    據理但應正念真如。

    何假複修一切善行救一切衆生。

     答不然。

    如摩尼寶本性明潔在礦穢中。

    假使有人勤加憶念。

    而不作方便不施功力。

    欲求清淨終不可得。

    真如之法亦複如是。

    體雖明潔具足功德。

    而被無邊客塵所染。

    假使有人勤加憶念。

    而不作方便不修諸行。

    欲求清淨終無得理。

    是故要當集一切善行救一切衆生。

    離彼無邊客塵垢染顯現真法。

     彼方便行略有四種。

    一行根本方便。

    謂觀一切法本性無生。

    離于妄見不住生死。

    又觀一切法因緣和合業果不失。

    起于大悲修諸善行。

    攝化衆生不住涅槃。

    以真如離于生死涅槃相故。

    此行随順以為根本。

    是名行根本方便。

    二能止息方便所謂慚愧及以悔過。

    此能止息一切惡法令不增長。

    以真如離一切過失相故。

    随順真如止息諸惡。

    是名能止息方便。

    三生長善根方便。

    謂于三寶所起愛敬心。

    尊重供養頂禮稱贊。

    随喜勸請正信增長。

    乃至志求無上菩提。

    為佛法僧威力所護。

    業障清淨善根不退。

    以真如離一切障具一切功德故。

    随順真如修行善業。

    是名生長善根方便。

    四大願平等方便。

    謂發誓願盡未來際。

    平等救拔一切衆生。

    令其安住無餘涅槃。

    以知一切法本性無二故。

    彼此平等故。

    究竟寂滅故。

    随順真如此三種相發大誓願。

    是名大願平等方便。

     菩薩如是發心之時。

    則得少分見佛法身。

    能随願力現八種事。

    謂從兜率天宮來下入胎住胎出。

    胎出家成佛轉法輪般涅槃。

    然猶未得名為法身。

    以其過去無量世來有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