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卷上(實叉難陀譯)

關燈
可得。

    心尚無有何況有初。

    是故一切衆生不名為覺。

    以無始來恒有無明妄念相續未曾離故。

    若妄念息。

    即知心相生住異滅皆悉無相。

    以于一心前後同時皆不相應無自性故。

    如是知已則知始覺不可得。

    以不異本覺故。

     複次本覺随染。

    分别生二種差别相。

    一淨智相。

    二不思議用相。

    淨智相者。

    謂依法熏習。

    如實修行功行滿足。

    破和合識滅轉識相。

    顯現法身清淨智故。

    一切心識相即是無明相。

    與本覺非一非異。

    非是可壞非不可壞。

    如海水與波非一非異。

    波因風動非水性動。

    若風止時波動即滅非水性滅。

    衆生亦爾。

    自性清淨心因無明風動起識波浪。

    如是三事皆無形相非一非異。

    然性淨心是動識本。

    無明滅時動識随滅。

    智性不壞。

    不思議用相者。

    依于淨智。

    能起一切勝妙境界常無斷絕。

    謂如來身具足無量增上功德。

    随衆生根。

    示現成就無量利益。

     複次覺相有四種大義。

    清淨如虛空明鏡。

    一真實空大義如虛空明鏡。

    謂一切心境界相及覺相皆不可得故。

    二真實不空大義如虛空明鏡。

    謂一切法圓滿成就無能壞性。

    一切世間境界之相皆于中現。

    不出不入不滅不壞常住一心。

    一切染法所不能染。

    智體具足無邊無漏功德為因。

    熏習一切衆生心故。

    三真實不空離障大義如虛空明鏡。

    謂煩惱所知二障永斷和合識滅。

    本性清淨常安住故。

    四真實不空示現大義如虛空明鏡。

    謂依離障法随所應化。

    現如來等種種色聲。

    令彼修行諸善根故。

     不覺義者。

    謂從無始來不如實知真法一故。

    不覺心起而有妄念。

    然彼妄念自無實相。

    不離本覺。

    猶如迷人依方故迷。

    迷無自相不離于方。

    衆生亦爾。

    依于覺故而有不覺妄念迷生。

    然彼不覺自無實相。

    不離本覺。

    複待不覺以說真覺。

    不覺既無真覺亦遣。

     複次依于覺故而有不覺生三種相不相舍離。

    一無明業相。

    以依不覺心動為業。

    覺則不動。

    動則有苦。

    果不離因故。

    二能見相。

    以依心動能見境界。

    不動則無見。

    三境界相。

    以依能見妄境相現。

    離見則無境。

    以有虛妄境界緣故。

    複生六種相。

    一智相。

    謂緣境界生愛非愛心。

    二相續相。

    謂依于智苦樂覺念相應不斷。

    三執著相。

    謂依苦樂覺念相續而生執著。

    四執名等相。

    謂依執著分别名等諸安立相。

    五起業相。

    謂依執名等起于種種諸差别業。

    六業系苦相。

    謂依業受苦不得自在。

    是故當知。

    一切染法悉無有相。

    皆因無明而生起故。

    複次覺與不覺有二種相。

    一同相二異相。

    言同相者。

    如種種瓦器皆同土相。

    如是無漏無明種種幻用。

    皆同真相。

    是故佛說。

    一切衆生無始已來常入涅槃。

    菩提非可修相。

    非可生相。

    畢竟無得。

    無有色相而可得見。

    見色相者當知皆是随染幻用。

    非是智色不空之相。

    以智相不可得故。

    廣如彼說。

    言異相者。

    如種種瓦器各各不同。

    此亦如是。

    無漏無明種種幻用相差别故。

    複次生滅因緣者。

    謂諸衆生依心意識轉。

    此義雲何。

    以依阿賴耶識有無明不覺起。

    能見能現能取境界分别相續。

    說名為意。

    此意複。

    有五種異名。

    一名業識。

    謂無明力不覺心動。

    二名轉識。

    謂依動心能見境相。

    三名現識。

    謂現一切諸境界相。

    猶如明鏡現衆色像。

    現識亦爾。

    如其五境對至即現。

    無有前後不由功力。

    四名智識。

    謂分别染淨諸差别法。

    五名相續識。

    謂恒作意相應不斷。

    任持過去善惡等業令無失壞。

    成熟現未苦樂等報使無違越。

    已曾經事忽然憶念。

    未曾經事妄生分别。

    是故三界一切皆以心為自性。

    離心則無六塵境界何以故。

    一切諸法以心為主從妄念起。

    凡所分别皆分别自心。

    心不見心無相可得。

    是故當知。

    一切世間境界之相。

    皆依衆生無明妄念而得建立。

    如鏡中像無體可得。

    唯從虛妄分别心轉心生則種種法生。

    心滅則種種法滅故。

    言意識者。

    謂一切凡夫依相續識執我我所。

    種種妄取六種境界。

    亦名分離識。

    亦名分别事識。

    以依見愛等熏而增長故。

    無始無明熏所起識。

    非諸凡夫二乘智慧之所能知。

    解行地菩薩始學觀察。

    法身菩薩能少分知。

    至究竟地猶未知盡。

    唯有如來能總明了。

    此義雲何。

    以其心性本來清淨。

    無明力故染心相現雖有染心而常明潔無有改變。

    複以本性無分别故。

    雖複遍生一切境界而無變易。

    以不覺一法界故不相應。

    無明分别起生諸染心。

    如是之義甚深難測。

    唯佛能知非餘所了。

    此所生染心有六種别。

    一執相應染。

    聲聞緣覺及信相應地諸菩薩能遠離。

    二不斷相應染。

    信地菩薩勤修力能少分離。

    至淨心地永盡無餘。

    三分别智相應染。

    從具戒地乃至具慧地能少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