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 巧得兵書
關燈
小
中
大
了自保,這世上弱肉強食,如不能持劍衛道,怎對得起天下蒼生。
” 墨翟淡淡一笑,度覺得這人渾身上下都給人有拙無華的感覺,甚至一言一笑,都寬大平和,沒有過激的神态。
墨翟深深地望着桓度,桓度也毫不示弱地回望,隻見他的眼光若如兩盞明燈,照見桓度内心一切的憂傷喜樂。
墨翟道:“兄你若能真的持劍衛道,确是可喜可賀。
可是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标準和道理,所以大國的道,便成為他們侵略小國的藉口,大家族的道,便成為欺淩小家族的理由。
強者智者之壓迫愚者,人與人的沖突,實在于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标準和道理。
” 頓了一頓,墨翟續道:“現今諸國高舉的所謂禮儀,其實充滿了矛盾、愚昧和自尋煩惱,禮義與野人蠻族……其實隻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分别。
” 桓度自幼生長於貴族世家,一向以來都信奉禮義的重要。
所謂君臣父子倫常之道,不禁出言反駁道:“禮義乃現今社會一切秩序的來源,若無禮義,我們不是返回禽獸的境界。
” 墨翟正容道:“所謂禮義是什麽東西,為什麽殘殺一個人是死罪,而在侵略的戰争中殘殺成千上萬的人卻被獎賞?甚至歌頌?為什麽掠奪别人的寶物雞犬叫做盜賊,而攫奪别人的城邑國家者,卻叫做名将元勳?”桓度陷入沈思中,這都是确确實實自有曆史以來,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但卻像呼吸那樣自然,從無人提出來質疑。
墨翟繼續說:“為什麽大多數的民衆,要節衣縮食,甚至死于饑寒,以供統治者窮奢極欲?為什麽不管其子孫如何兇殘,統治的權柄要由一個家族世代延續下去?為什麽一個貴人死了,要把活人殺了來陪葬?為什麽一條死的打發,要使貴室匮乏,庶人傾家?為什麽一個人死了,他的子孫在三年内,要裝成哀毀骨立的樣子,叫做守喪?這一切道德禮俗,為的是什麽?”桓度沈吟不語,良久才道:“先生所言,發人深省。
”心想這些問題使人頭昏腦脹,非是一時間能理解分析,話題一轉問道:“先生初見某時,如何知道某姓氏?”原來他一直沒有告訴祝姓夫婦他的真實姓名,所以忍不住出言詢問。
墨翟仰天一笑,第一次表現了豪雄之氣,道:“要管天下事,必須先知天下事,公子現下名動荊楚,在楚國令尹的魔爪下,仍能縱橫無忌,我怎可不知?”頓了一頓又道:“囊瓦現在邊界布下天羅地網,公子若要潛離楚境,還需一番轉折。
” 桓度覺得這墨翟一方面充滿哲人的智慧,兼又神通廣大,行事出人意表,莫測高深,不由生出敬服之心。
墨翟道:“囊瓦為禍天下,我理應助你一臂之力,從這裡往西行直抵黃甯山,再折向北行,步行叁日可到東陵,那處山巒重疊,盡管囊瓦三頭六臂,勢力也不能處處保持同樣強大,可保公子安全逸去。
” 桓度一聽便知可行,連忙稱謝。
兩人又談了一會,桓度才告辭而去。
第二天,桓度來訪時,墨翟已人去屋空,桓度不禁心下惘然,這等獨立特行之士,的确令人景仰,桓度又在該地住了十多日,直到完全複元,這本依墨翟之言,離開楚地。
桓度這一病,恰好讓他避過一劫。
原來囊瓦盡遣高手,誓要将桓度擒殺,但桓度延遲了出境的時間,讓囊瓦的人空等一場,白白進行了十多日的大搜索,卻徒勞無功。
可見世事塞翁失馬,禍福難料。
經過了十多日不停奔馳,桓度終于遠離楚國,抵達宋國的大邑睢陽。
睢陽在睢水之北,交通便利,因地向河谷,土壤肥沃,是宋國的首府。
國君的宮殿、台榭、苑囿、府庫、諸神廟、祀土神的社、祀谷神的稷、卿大夫的邸第和外國使臣居住的的客館,這些建都集中在城中央,外面環着民家和墟市。
睢陽城的墟市在廓門的大道旁。
廓門外是護城河,依賴一條吊橋以供出入,入口處是一道可以升降的懸門,日間有人把守,夜間關閉。
桓度來至關門,納了入城的稅錢,才可以進入城内。
這等過門課稅的慣例,是當時國君的一大筆收入。
進城後,車水馬龍,非常繁盛熱鬧,行人金玉其實,文錯其服。
這處地近魯國,魯國以巧匠着名當世,所以這裡的刺繡車制,多由魯輸入,極為文明,桓度眼界大開,心情較為舒暢。
滅家毀族之恨,讓愛給巫臣之苦,舟車之勞,無處容身之痛,都暫且抛于腦後。
桓度置身這等文明城邑,心下反而一片茫然,身邊盡管人來人往,桓度卻是斯人獨憔悴!天地好像隻是孤獨地剩下他一個人。
以往身在楚境,腦中所想到的是便是逃往國外,眼前有一明确目标。
如今一旦身在宋境,前路茫茫,真不知何去何從。
如果不是身負血仇,早痛苦得一劍自了。
忽地一陣嘈吵聲音從前面傳來,街角處轉出一隊約二十人的宋兵,由一隊長帶領,在人群中搜索,似乎在追捕着某一些人。
其中一個小兵蓦地看到牽馬而行的桓度,神情一變,立即貼近那隊長耳邊說話。
桓度心中大感不妥,那隊長霍地回過身來,大喝道:“停步!” 霎時間桓度陷在重圍之内,桓度立在當中,雖然大惑不解,依然是夷然不懼。
要
” 墨翟淡淡一笑,度覺得這人渾身上下都給人有拙無華的感覺,甚至一言一笑,都寬大平和,沒有過激的神态。
墨翟深深地望着桓度,桓度也毫不示弱地回望,隻見他的眼光若如兩盞明燈,照見桓度内心一切的憂傷喜樂。
墨翟道:“兄你若能真的持劍衛道,确是可喜可賀。
可是每一個人都有他的标準和道理,所以大國的道,便成為他們侵略小國的藉口,大家族的道,便成為欺淩小家族的理由。
強者智者之壓迫愚者,人與人的沖突,實在于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有不同的标準和道理。
” 頓了一頓,墨翟續道:“現今諸國高舉的所謂禮儀,其實充滿了矛盾、愚昧和自尋煩惱,禮義與野人蠻族……其實隻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分别。
” 桓度自幼生長於貴族世家,一向以來都信奉禮義的重要。
所謂君臣父子倫常之道,不禁出言反駁道:“禮義乃現今社會一切秩序的來源,若無禮義,我們不是返回禽獸的境界。
” 墨翟正容道:“所謂禮義是什麽東西,為什麽殘殺一個人是死罪,而在侵略的戰争中殘殺成千上萬的人卻被獎賞?甚至歌頌?為什麽掠奪别人的寶物雞犬叫做盜賊,而攫奪别人的城邑國家者,卻叫做名将元勳?”桓度陷入沈思中,這都是确确實實自有曆史以來,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但卻像呼吸那樣自然,從無人提出來質疑。
墨翟繼續說:“為什麽大多數的民衆,要節衣縮食,甚至死于饑寒,以供統治者窮奢極欲?為什麽不管其子孫如何兇殘,統治的權柄要由一個家族世代延續下去?為什麽一個貴人死了,要把活人殺了來陪葬?為什麽一條死的打發,要使貴室匮乏,庶人傾家?為什麽一個人死了,他的子孫在三年内,要裝成哀毀骨立的樣子,叫做守喪?這一切道德禮俗,為的是什麽?”桓度沈吟不語,良久才道:“先生所言,發人深省。
”心想這些問題使人頭昏腦脹,非是一時間能理解分析,話題一轉問道:“先生初見某時,如何知道某姓氏?”原來他一直沒有告訴祝姓夫婦他的真實姓名,所以忍不住出言詢問。
墨翟仰天一笑,第一次表現了豪雄之氣,道:“要管天下事,必須先知天下事,公子現下名動荊楚,在楚國令尹的魔爪下,仍能縱橫無忌,我怎可不知?”頓了一頓又道:“囊瓦現在邊界布下天羅地網,公子若要潛離楚境,還需一番轉折。
” 桓度覺得這墨翟一方面充滿哲人的智慧,兼又神通廣大,行事出人意表,莫測高深,不由生出敬服之心。
墨翟道:“囊瓦為禍天下,我理應助你一臂之力,從這裡往西行直抵黃甯山,再折向北行,步行叁日可到東陵,那處山巒重疊,盡管囊瓦三頭六臂,勢力也不能處處保持同樣強大,可保公子安全逸去。
” 桓度一聽便知可行,連忙稱謝。
兩人又談了一會,桓度才告辭而去。
第二天,桓度來訪時,墨翟已人去屋空,桓度不禁心下惘然,這等獨立特行之士,的确令人景仰,桓度又在該地住了十多日,直到完全複元,這本依墨翟之言,離開楚地。
桓度這一病,恰好讓他避過一劫。
原來囊瓦盡遣高手,誓要将桓度擒殺,但桓度延遲了出境的時間,讓囊瓦的人空等一場,白白進行了十多日的大搜索,卻徒勞無功。
可見世事塞翁失馬,禍福難料。
經過了十多日不停奔馳,桓度終于遠離楚國,抵達宋國的大邑睢陽。
睢陽在睢水之北,交通便利,因地向河谷,土壤肥沃,是宋國的首府。
國君的宮殿、台榭、苑囿、府庫、諸神廟、祀土神的社、祀谷神的稷、卿大夫的邸第和外國使臣居住的的客館,這些建都集中在城中央,外面環着民家和墟市。
睢陽城的墟市在廓門的大道旁。
廓門外是護城河,依賴一條吊橋以供出入,入口處是一道可以升降的懸門,日間有人把守,夜間關閉。
桓度來至關門,納了入城的稅錢,才可以進入城内。
這等過門課稅的慣例,是當時國君的一大筆收入。
進城後,車水馬龍,非常繁盛熱鬧,行人金玉其實,文錯其服。
這處地近魯國,魯國以巧匠着名當世,所以這裡的刺繡車制,多由魯輸入,極為文明,桓度眼界大開,心情較為舒暢。
滅家毀族之恨,讓愛給巫臣之苦,舟車之勞,無處容身之痛,都暫且抛于腦後。
桓度置身這等文明城邑,心下反而一片茫然,身邊盡管人來人往,桓度卻是斯人獨憔悴!天地好像隻是孤獨地剩下他一個人。
以往身在楚境,腦中所想到的是便是逃往國外,眼前有一明确目标。
如今一旦身在宋境,前路茫茫,真不知何去何從。
如果不是身負血仇,早痛苦得一劍自了。
忽地一陣嘈吵聲音從前面傳來,街角處轉出一隊約二十人的宋兵,由一隊長帶領,在人群中搜索,似乎在追捕着某一些人。
其中一個小兵蓦地看到牽馬而行的桓度,神情一變,立即貼近那隊長耳邊說話。
桓度心中大感不妥,那隊長霍地回過身來,大喝道:“停步!” 霎時間桓度陷在重圍之内,桓度立在當中,雖然大惑不解,依然是夷然不懼。
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