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 巧得兵書
關燈
小
中
大
桓度在山野間疾走。
兩日前他在松陽告别了巫臣,棄舟登陸,為了避開囊瓦的追兵,專揀荒山小路奔馳,一心直赴魯、宋等地。
魯國和宋國在當時國小力弱,但文化的發展,卻是諸國之冠。
桓度的内傷還未痊愈,尤其中了襄老一腳,這一陣急行,胸口發悶,隐隐作痛。
下山途中,遠處升起炊煙,看來是個村莊。
就在這時天上烏雲疾走,不一會嘩啦啦山雨劈面打來。
桓度冒雨向着附近山村的方向走去,全身濕透,忽地一陣寒意直襲全身,機零零打了個冷顫。
度大叫不好,知道内傷被寒氣引發,這對練武的人最是大忌,重則全身癱瘓,輕亦功力大減。
但這時四周全無避雨的地方,又模糊糊走了一陣,腦筋愈來愈昏沈,到後來連雨水也感覺不到,隻知全身乍寒乍熱,終於一頭栽倒。
度回複知覺的時候,已在一個農舍的當中,眼中看到兩個人影,一高一矮。
眼皮有若千斤重擔,連忙閉上。
一個老人的聲音道:“墨先生!我和内子今早在離這裡兩裡外的白石崗發現他時,他已昏迷不醒了。
” 另一個低沉但悅耳的聲音道:“這人先受内傷,後被寒氣入侵經脈,我盡力而為巴!” 兩人似乎再說了一些話,但桓度又沉沉睡去。
此後桓度迷糊中服藥敷藥,有時在黃昏醒來,有時在深夜醒來,每次都見到一對好心的祝姓老夫婦殷勤安慰着他。
早先那個墨先生,再沒有出現。
終于在一個清晨時分,桓度神智完全清醒過來,但身體仍是非常虛弱。
那對老夫婦大喜,好像比他們自己康複更為開心。
度一邊吃着祝老太為他顸備的稀粥,一邊忍不住好奇問道:“祝老丈!我記得最初有位墨先生來給我治病,不知他現在為何不來了?”祝老丈咧嘴一笑,露出鄉間純的農民本質,答道:“難為你還記得他。
也是你走運,這墨先生什麽也曉得。
”說到這裡豎起隻大拇指,續道:“他是新近才在望風坡處親手搭了間茅寮居住。
”又數了一數手指才說:“到現在住了兩個月,他偶爾來村裡,有人生病他便會熱心治療,真是藥到病除,卻從不收費,真是天大的好人。
” 桓度把粥緩緩喝下,心中一片溫暖,隻覺這以往不屑一顧的組粥,實在是天下極品。
兩日後他巳可起床行走,全身氣脈暢順,功力無損,隻要操練上一段時間,應可回複平日的水平。
他心下詫異,他這種寒氣交侵引起的内傷,最是難醫,這墨先生不知是何人,竟有這樣的回天妙手,所以山澤間每多奇人異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翌日清晨,桓度問明了路途,向墨先生的茅舍走去。
一路行來,山巒起伏,景色秀麗,山路迂回,美景層出不窮,各有勝場,一股甯靜清逸,充溢在桓度的心頭。
若非身負血仇,定必在此小住一年半載。
想起若能偕夏姬退隐此地,什麽劍術功名,也棄不足惜,想到這裡,心下隐隐作痛。
茅寮在一處山坡之上,可遠眺附近廣闊的河山,桓度見隻是這寮屋的地點選擇,大有學問,足見其人胸襟廣闊。
來到茅寮前,桓度感到屋内無人,他循例呼喚了兩聲,見無人回應,輕輕推門,木門應手而開,裡面除了樹幹做成的一幾一榻,和挂在牆上的一些野葛,再無他物。
卻桓度暗忖這人生活的清苦淡泊,非是一般人所能想像。
他不敢冒昧入屋,反身走出,腦海中卻清楚浮現出屋内的一桌一椅,造型簡單實用,而不華,但卻給人匠心獨運的感覺。
定是非常奇怪的感覺,因為一般情形下,隻有精巧華麗的東面,才可以給人巧奪天上的印象。
但偏是剛才室内似乎粗糙之極的一幾一榻,甚至整間外表毫不起眼的茅寮,細看下都給人一種“巧”的感覺,一種大巧若拙的境界。
度心下震駭,他精擅劍術。
大凡宇宙間任何東西,到了某一層次都有共通的境界。
劍術最難是以拙勝巧,看了這墨先生做出來的茅屋和幾榻,令他有悟于心。
一個寬大平和的聲音在他左側響起道:“小兄複元得非常快。
” 桓度全身一震,轉首側望,一個粗衣赤腳的高大男子,立在兩丈之外。
這人來到這樣近的距離,桓度仍不察覺,心下自然驚駭。
這人年約四十,面容厚古拙,天庭廣闊,一對眼睛深如大海,露出智慧的光芒。
雙手特别厚大,有如慣于苦行的模樣。
桓度躬身為禮道:“某蒙難受傷,得墨先生仗義施以妙手,特來緻謝。
” 那墨先生淡淡一笑道:“我墨翟一生奔波各地,這些日子來正思想着一兩個問題,所以在此結廬而居,湊巧碰上你之事,也算有緣。
” 桓度道:“先生世外高人,某有幸遇上。
” 墨翟道:“非也非也!本來我見你身負寶劍,劍身血痕隐現,本不想救你,但見你一臉正義,正值盛年,又感可惜,所以異日你若持劍為惡,我必親手取你性命。
” 這幾句話毫不客氣,但這墨翟說出來自然有一種威嚴氣度,令人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桓度心内升起一股怒人,但旋又壓下。
他出身富貴,心高氣傲,忍不住道:“某自問每一次出手殺人,都是為
兩日前他在松陽告别了巫臣,棄舟登陸,為了避開囊瓦的追兵,專揀荒山小路奔馳,一心直赴魯、宋等地。
魯國和宋國在當時國小力弱,但文化的發展,卻是諸國之冠。
桓度的内傷還未痊愈,尤其中了襄老一腳,這一陣急行,胸口發悶,隐隐作痛。
下山途中,遠處升起炊煙,看來是個村莊。
就在這時天上烏雲疾走,不一會嘩啦啦山雨劈面打來。
桓度冒雨向着附近山村的方向走去,全身濕透,忽地一陣寒意直襲全身,機零零打了個冷顫。
度大叫不好,知道内傷被寒氣引發,這對練武的人最是大忌,重則全身癱瘓,輕亦功力大減。
但這時四周全無避雨的地方,又模糊糊走了一陣,腦筋愈來愈昏沈,到後來連雨水也感覺不到,隻知全身乍寒乍熱,終於一頭栽倒。
度回複知覺的時候,已在一個農舍的當中,眼中看到兩個人影,一高一矮。
眼皮有若千斤重擔,連忙閉上。
一個老人的聲音道:“墨先生!我和内子今早在離這裡兩裡外的白石崗發現他時,他已昏迷不醒了。
” 另一個低沉但悅耳的聲音道:“這人先受内傷,後被寒氣入侵經脈,我盡力而為巴!” 兩人似乎再說了一些話,但桓度又沉沉睡去。
此後桓度迷糊中服藥敷藥,有時在黃昏醒來,有時在深夜醒來,每次都見到一對好心的祝姓老夫婦殷勤安慰着他。
早先那個墨先生,再沒有出現。
終于在一個清晨時分,桓度神智完全清醒過來,但身體仍是非常虛弱。
那對老夫婦大喜,好像比他們自己康複更為開心。
度一邊吃着祝老太為他顸備的稀粥,一邊忍不住好奇問道:“祝老丈!我記得最初有位墨先生來給我治病,不知他現在為何不來了?”祝老丈咧嘴一笑,露出鄉間純的農民本質,答道:“難為你還記得他。
也是你走運,這墨先生什麽也曉得。
”說到這裡豎起隻大拇指,續道:“他是新近才在望風坡處親手搭了間茅寮居住。
”又數了一數手指才說:“到現在住了兩個月,他偶爾來村裡,有人生病他便會熱心治療,真是藥到病除,卻從不收費,真是天大的好人。
” 桓度把粥緩緩喝下,心中一片溫暖,隻覺這以往不屑一顧的組粥,實在是天下極品。
兩日後他巳可起床行走,全身氣脈暢順,功力無損,隻要操練上一段時間,應可回複平日的水平。
他心下詫異,他這種寒氣交侵引起的内傷,最是難醫,這墨先生不知是何人,竟有這樣的回天妙手,所以山澤間每多奇人異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翌日清晨,桓度問明了路途,向墨先生的茅舍走去。
一路行來,山巒起伏,景色秀麗,山路迂回,美景層出不窮,各有勝場,一股甯靜清逸,充溢在桓度的心頭。
若非身負血仇,定必在此小住一年半載。
想起若能偕夏姬退隐此地,什麽劍術功名,也棄不足惜,想到這裡,心下隐隐作痛。
茅寮在一處山坡之上,可遠眺附近廣闊的河山,桓度見隻是這寮屋的地點選擇,大有學問,足見其人胸襟廣闊。
來到茅寮前,桓度感到屋内無人,他循例呼喚了兩聲,見無人回應,輕輕推門,木門應手而開,裡面除了樹幹做成的一幾一榻,和挂在牆上的一些野葛,再無他物。
卻桓度暗忖這人生活的清苦淡泊,非是一般人所能想像。
他不敢冒昧入屋,反身走出,腦海中卻清楚浮現出屋内的一桌一椅,造型簡單實用,而不華,但卻給人匠心獨運的感覺。
定是非常奇怪的感覺,因為一般情形下,隻有精巧華麗的東面,才可以給人巧奪天上的印象。
但偏是剛才室内似乎粗糙之極的一幾一榻,甚至整間外表毫不起眼的茅寮,細看下都給人一種“巧”的感覺,一種大巧若拙的境界。
度心下震駭,他精擅劍術。
大凡宇宙間任何東西,到了某一層次都有共通的境界。
劍術最難是以拙勝巧,看了這墨先生做出來的茅屋和幾榻,令他有悟于心。
一個寬大平和的聲音在他左側響起道:“小兄複元得非常快。
” 桓度全身一震,轉首側望,一個粗衣赤腳的高大男子,立在兩丈之外。
這人來到這樣近的距離,桓度仍不察覺,心下自然驚駭。
這人年約四十,面容厚古拙,天庭廣闊,一對眼睛深如大海,露出智慧的光芒。
雙手特别厚大,有如慣于苦行的模樣。
桓度躬身為禮道:“某蒙難受傷,得墨先生仗義施以妙手,特來緻謝。
” 那墨先生淡淡一笑道:“我墨翟一生奔波各地,這些日子來正思想着一兩個問題,所以在此結廬而居,湊巧碰上你之事,也算有緣。
” 桓度道:“先生世外高人,某有幸遇上。
” 墨翟道:“非也非也!本來我見你身負寶劍,劍身血痕隐現,本不想救你,但見你一臉正義,正值盛年,又感可惜,所以異日你若持劍為惡,我必親手取你性命。
” 這幾句話毫不客氣,但這墨翟說出來自然有一種威嚴氣度,令人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桓度心内升起一股怒人,但旋又壓下。
他出身富貴,心高氣傲,忍不住道:“某自問每一次出手殺人,都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