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自陳道德行善。

    人各自說其前世宿命求道時。

    持戒所作善法。

    所從來生本末。

    其所好喜經道。

    知經智慧。

    施行功德。

    從上次下轉皆遍已,知經有明不明。

    智有深淺大小。

    德有優劣厚薄。

    自然之道知。

    才能智慧健猛。

    衆相觀照。

    禮義和順。

    皆自歡喜踴躍。

    智慧有勇猛。

    各不相屬逮。

    佛其人殊不豫作德。

    為善輕戲。

    不信使然。

    徒倚懈怠。

    為用可爾。

    至時都集說經道。

    自然迫應答遲晚。

    道智卓殊超絕。

    才能高猛。

    獨於邊羸。

    臨事乃悔。

    悔者已出。

    其後當複何益。

    心中悷悢。

    慕及等爾。

     佛言:阿彌陀佛國。

    諸菩薩阿羅漢衆等。

    大聚會自然都集。

    拘心制意。

    端身正行。

    遊洞達。

    俱相随飛行。

    翻輩出入。

    供養無極。

    歡心喜樂。

    共觀經行道。

    和好久習。

    才猛智慧志若虛空。

    精進求願。

    心終不複中徊。

    意終不複轉。

    終無有懈極時。

    雖求道。

    外若遲緩。

    獨急疾。

    容容虛空。

    適得其中。

    中表相應。

    自然嚴整。

    撿斂端直。

    身心清潔。

    無有愛欲。

    所適貪。

    無有衆惡瑕穢。

    其志願皆各安定殊好。

    無增缺減。

    求道和正。

    不誤傾邪。

    準望道随經約令不敢違蹉跌。

    若於八方上下。

    無有邊幅。

    自在所欲。

    至到無窮無極。

    鹹然為道。

    廓及曠蕩。

    念道無他之念。

    無有憂思。

    自然無為。

    虛無空立。

    恢安無欲。

    作得善願。

    盡心索。

    含哀慈愍。

    精進中表。

    禮義都合。

    通洞無違。

    和順副稱。

    褒羅表裡。

    過度解脫。

    能升泥洹。

    長與道德合明。

    自然相保守。

    快意之滋真滋。

    真了潔白。

    志願無上。

    清淨之安定。

    樂之無有極。

    善好無有比。

    巍巍之燿照。

    燿照亘開達明徹。

    自然中自然相。

    然之有根本。

    然成五光。

    五光至九色。

    九色參徊轉。

    數百千更變。

    郁單之自然。

    自然成七寶。

    橫攬成萬光精參明俱出好。

    甚姝無有極。

    其國土甚若此。

    何不力為善。

    念道之自然。

    著於無上下。

    達無邊幅。

    捐志虛空中。

    何不各精進。

    努力自求索。

    可得超絕去。

    往生阿彌陀佛國。

    橫截五惡道。

    自然閉塞。

    升道之無極。

    易往無有人。

    其國土不逆違。

    自然之随牽。

    何不棄世事行求道德。

    可得極長生。

    壽無有極。

    何為著世事。

    譊譊共憂思無常。

    世人薄俗。

    共诤急之事。

    共於是處劇惡極苦之中。

    勤身治生。

    用相給活。

    無尊無卑。

    無富無貧。

    無老無少無男無女。

    皆當共憂錢财。

    有無同然。

    憂思適等。

    屏營愁苦。

    累念思慮。

    為心使走。

    無有時。

    有田憂田。

    有宅憂宅。

    有牛憂牛。

    有馬憂馬。

    有六畜憂六畜。

    有奴婢憂奴婢。

    有衣被财金銀寶物。

    複共憂之。

    重思累息。

    憂念愁恐。

    橫為非常。

    水火盜賊。

    怨主債家。

    所漂燒唐突沒溺。

    憂毒忪忪無有解時。

    結憤胸中蓄氣恚怒。

    病在胸腹憂苦不離。

    心堅意固適無縱或坐摧藏終身亡命。

    棄捐之去莫誰随者,尊卑豪貴貧富。

    有是憂懼。

    勤苦此。

    結衆寒熱與共居。

    小家貧者窮困苦乏。

    無田亦憂欲有田。

    無宅亦憂欲有宅。

    無牛亦憂欲有牛。

    無馬亦欲有馬。

    無六畜亦憂欲有六畜。

    無奴婢亦憂欲有奴婢。

    無衣被錢财什物飲食之屬。

    亦憂欲之。

    適有一複少一。

    有是少是思有齊等。

    適小具有便複賜盡。

    如是苦生。

    當複求索。

    思想益不能時得。

    身心俱勞坐起不安。

    憂意相随勤苦如此。

    焦心不離恚恨獨怒。

    亦結衆寒熱與同居。

    或時坐之終身夭命。

    亦不肯作善為道。

    壽命終盡死。

    皆當獨遠去。

    有所趣向。

    善惡道莫能知之。

    或時世人父子兄弟。

    夫婦家室中外親屬。

    居天地之間。

    當相敬愛。

    不當相憎有無當相給與。

    不當有貪惜。

    言色當和。

    莫相違戾。

    或傥心诤有所恚怒。

    今世恨意微相嫉後世轉劇緻成大怨。

    所以者何。

    如今之事更欲相害。

    雖不臨時應急相破。

    然之愁毒結憤精自然克識不得相離。

    皆當對相生。

    值更相報複。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

    獨往獨來獨死獨生。

    行至苦樂之處。

    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善惡變化。

    殃咎惡處。

    宿豫嚴待。

    當獨升入遠到他處莫能見去在何所。

    善惡自然追逐行生。

    窈窈冥冥别離久長。

    道路不同會見無期。

    甚難得複值。

    何不棄家事。

    各曼強健時。

    努力為善。

    力精進求度世。

    可得極長壽。

    殊不肯求於道。

    欲須待欲何樂乎。

    如是世人。

    不信作善得善。

    不信為道得道。

    不信死後世複生。

    不信施與其福德。

    都不信之。

    爾以謂不然。

    終無有是但坐。

    是故且自見之。

    更相代聞。

    前後相續。

    相承受。

    父馀教令。

    先人祖父。

    素不作善。

    本不為道。

    身愚神闇。

    心塞意閉。

    不見大道。

    無有能。

    見人死生。

    有所趣向。

    亦莫能知者,適無有見善惡之道。

    複無語者,為用作善惡德。

    殃咎禍罰。

    各自競作為之用。

    殊無有怪也。

    至於死生之道。

    轉相續立。

    或子哭父。

    或哭子。

    或弟哭兄。

    或兄哭弟。

    或婦哭夫。

    或夫哭婦。

    颠倒上下無常根本。

    皆當過去。

    不可得。

    教語開導。

    信道者少。

    皆當死生。

    無有休止。

    如是曹人。

    朦冥抵突。

    不信經語。

    各欲意。

    心不計慮。

    愚癡於愛欲。

    不解於道德。

    迷惑於瞋怒。

    貪狼於财色。

    坐之不得道。

    當更苦。

    極在惡處生。

    終不得止休。

    息痛之甚可傷。

    或時家室中外。

    父子兄弟夫婦。

    至於死生義。

    更相哭泣轉相思慕。

    憂念憤結恩愛繞續。

    心意著痛對相顧戀。

    晝夜縛礙無有解時。

    教道德心不開明。

    思想恩好情欲不離。

    閉塞蒙瞑交錯覆蔽。

    不能思計。

    心自端正決斷世事專精行道便旋至竟。

    壽終命盡不能得道。

    無可那何。

    總猥愦譊皆貪愛欲。

    如是之法。

    不道者多。

    得道者少。

    世間匆匆。

    無可聊賴。

    尊卑上下。

    豪貴貧富。

    男女大小。

    各自匆務。

    苦躬身懷殺毒。

    惡氣窈冥。

    莫不惆怅。

    為妄作事。

    惡逆天地。

    不從人心。

    道德非惡。

    先随之。

    恣聽所為。

    其壽未至。

    便頓奪之。

    下入惡道。

    累世勤苦。

    展轉愁毒。

    數千萬億歲。

    無止期。

    痛不可言:甚可憐愍。

     佛告阿逸菩薩等諸天帝王人民。

    我皆語汝。

    造世間之事人。

    用是故坐不得道。

    汝曹熟惟之。

    惡者當縱舍遠離之去。

    從其善者,當堅持勿妄為非。

    益作諸善。

    大小多少愛欲之榮皆不可常得。

    由當别離無可樂者,曼佛世時。

    其有信受佛經語深。

    奉行道德。

    皆是我小弟其欲有甫學佛經戒者,皆是我弟子。

    其有欲出身去家舍妻子。

    絕去财色。

    欲作沙門為佛作丘者,皆是我子孫。

    我世甚難得值。

    其有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可得智慧勇猛。

    為衆所尊勿得随心所欲。

    虧負經戒。

    在於人後。

    傥有疑意不解經者,複前問佛。

    為汝解之。

    阿逸菩長跪叉手言:佛威神尊重。

    所說經快善。

    我曹聽經語。

    皆心貫之。

    世人實爾。

    如佛所語無異。

    今佛慈哀我曹。

    開示大道教語生路。

    耳目聰明長得度脫。

    今若得更生。

    我曹聽佛經語莫不慈心歡喜踴躍開解者,及諸天帝王人民。

    蜎飛蠕動之類皆蒙恩。

    無不解脫憂苦者,語教戒甚深善。

    無極無底。

    佛智慧所見知。

    八方上下。

    去來現在之事。

    無上無下。

    無邊無佛甚難得聞。

    我曹比慈心於佛所。

    令我曹得度脫者,皆是佛前世求道時。

    勤苦學問。

    精明緻。

    恩德普覆。

    所施行福德。

    相祿巍巍。

    光明徹照。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