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關燈
佛告阿逸菩薩。

    其世間人民。

    若善男子善女人。

    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有三輩。

    作德大小轉不相及。

    佛言:何等為三輩。

    最上第一輩者,當去家舍妻子斷愛欲。

    行作沙門。

    就為之道。

    當作菩薩道。

    奉行六波羅蜜經者,作沙門不虧經戒。

    慈心精進不當瞋怒。

    不當與人交通。

    齋戒清淨。

    心無所貪慕。

    至誠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

    常念至心不斷絕者,其人便今世求道時。

    即自然於其卧止夢中。

    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阿羅漢。

    其人壽命欲終時。

    阿彌佛即自與諸菩薩阿羅漢。

    共翻飛行迎之,則往生阿彌陀佛國。

    便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

    自然受身長大,則作阿惟越緻菩薩。

    便即與諸菩薩。

    共翻輩飛行。

    供養八方上下諸無央數即逮智慧勇猛。

    樂聽經道。

    其心歡樂。

    所居七寶舍宅。

    在虛空中。

    恣随其意。

    在所欲作為去阿彌陀佛近。

    佛言: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當精進持經戒。

    奉行如是上法者,則得往阿彌陀佛國。

    可得為衆所尊敬。

    是為上第一輩佛言:其中輩者,其人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雖不能去家舍妻子斷愛欲行作沙門者,當持經戒無得虧失。

    益作分檀布施。

    常信受佛經語深當作至誠中信。

    飯食諸沙門。

    作佛寺起塔。

    散華燒香然燈。

    懸雜缯采。

    如是法者,無所莫。

    不當瞋怒。

    齋戒清淨。

    慈心精進。

    斷愛欲念。

    欲往生阿彌陀佛國。

    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其人便於今世。

    亦複於卧止夢中。

    見阿彌陀佛。

    其人壽命欲終時。

    阿彌陀佛即化。

    令其人自見阿彌陀佛及其國土。

    往至阿彌陀佛國者,可得智慧勇猛。

    佛言:其人奉行施與如是者若其人然後複中悔。

    心中狐疑。

    不信分檀布施作諸善後世得其福。

    不信有彌陀佛國。

    不信往生其國。

    雖爾者,其人續念不絕。

    暫信暫不信。

    意志猶豫無所專據。

    續其善願為本故得生。

    其人壽命病欲終時。

    阿彌陀佛。

    即自化作形像。

    令其人目自見之。

    口不能複言:但心歡喜踴躍意念言:我悔不知益齋戒作善。

    今當往生阿彌陀佛國。

    其人即心自悔過。

    悔過者差少無所複及。

    其人壽命終盡。

    即往生阿彌陀佛國。

    不能得前至阿彌陀佛所。

    便道見阿彌佛國界邊自然七寶城中。

    心便大歡喜。

    便止其城中。

    即於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則受身自長大在城中。

    於是間五百歲。

    其城廣縱各二千裡。

    城中亦有七寶舍宅。

    中外内皆有七寶浴浴池中亦有自然華香繞。

    浴池上亦有七寶樹重行。

    亦皆複作五音聲。

    其欲飯食時。

    前有自食。

    具百味飲食。

    在所欲得應意皆至。

    其人於城中亦快樂。

    其城中比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物。

    雖爾其人城中不能得出。

    複不能得見阿彌陀佛。

    但見其光明。

    心自悔責。

    踴躍喜耳。

    複不能得聞經。

    亦複不能得見諸比丘僧。

    亦複不能得見知阿彌陀佛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狀貌等類。

    其人愁苦。

    如是比如小適耳。

    佛亦不使爾身行所作自然得之。

    皆心自趣向道。

    入其中。

    其人本宿命求道時。

    心口各異。

    言念無誠信。

    狐疑佛經。

    複不信向之。

    當自然入惡道阿彌陀佛哀愍。

    威神引之去爾。

    其人於城中。

    五百歲乃得出。

    往至阿彌陀佛所聞經。

    心不解。

    亦複不得在諸菩薩阿羅漢比丘僧中聽經。

    以去所居處舍宅在地。

    不能令舍宅随意高大虛空中。

    複去阿彌陀佛甚大遠。

    不能得近附阿彌陀佛。

    其人智慧不明。

    知經複少。

    心不歡意不開解。

    其人久久。

    亦自當智慧開解知經。

    明健勇猛。

    心當歡喜。

    次當複如上第一輩。

    以者何。

    其人但坐前世宿命求道時。

    不大持齋戒。

    毀失經法。

    意志狐疑。

    不信佛語。

    不信經深。

    不信分檀布施作。

    善後世當得其福。

    複坐中悔。

    不信往生阿彌陀佛國。

    作德不至心用是故爾。

    是為第二中輩。

     佛言:其三輩者,其人願欲往生阿彌陀佛國。

    若無所用分檀布施。

    亦不能燒香散華然懸雜缯采。

    作佛寺起塔。

    飯食諸沙門者,當斷愛欲無所貪慕。

    得經疾慈心精進。

    不當瞋怒齋戒清淨。

    如是法者,當一心念欲往生阿彌陀佛國。

    晝夜十日不斷絕者,壽命終即往生阿陀佛國。

    可得尊敬。

    智慧勇猛。

    佛言:其人作是以後。

    若複中悔。

    心意狐疑。

    不信作善後當得其福。

    不信往生阿彌陀佛國。

    其人雖爾。

    續得往生。

    其人壽命病欲終時。

    阿彌陀佛。

    令其人。

    於卧止夢中。

    見阿彌陀佛土。

    心中大歡喜。

    意自念言:我悔不知益作諸善。

    今當生阿彌陀佛國。

    其人但念是。

    口不能複言:即自悔過。

    悔過者差減少悔無所複及。

    其人命即生阿彌陀佛國。

    不能得前至。

    便道見二千裡七寶城中。

    心獨歡喜。

    便止其中。

    亦複於七浴池蓮華中化生。

    即自然受身長大。

    其城亦複如前城法。

    比如第二忉利天上自然之物。

    其亦複於城中。

    五百歲竟乃得出。

    至阿彌陀佛所。

    心中大喜。

    其人聽聞經。

    心不開解。

    意不樂。

    智慧不明。

    知經複少。

    所居舍宅在地。

    不能令舍宅随意高大在虛空中。

    複去阿彌陀佛遠。

    不能得近附阿彌陀佛。

    亦複如是,第二中輩狐疑者也。

    其人久久。

    亦當智慧開解。

    知勇猛。

    心當歡樂。

    次如上第一輩也。

    所以者何。

    皆坐前世宿命求道時。

    中悔狐疑。

    暫信暫信。

    不信作善得其福德。

    皆自然得之爾。

    随其功德有所铉不铉。

    各自然趣向。

    說經行道。

    億萬超絕不相及。

    佛言:其欲求作菩薩道生阿彌陀佛國者,其人然後。

    皆當得阿惟越緻菩阿惟越緻菩薩者,皆當有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八十種好。

    皆當作佛。

    随所願在所求欲。

    於他佛國作佛。

    終不複更泥犁禽獸薜荔。

    随其精進求道。

    早晚之事同等爾。

    求道不休會當得之不失其所欲願也。

     佛告阿逸菩薩等。

    諸天帝王人民。

    我皆語汝曹。

    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雖不能大精禅定持經戒者,大要當作善。

    一者不得殺生。

    二者不得盜竊。

    三者不得淫泆奸愛他人婦女四者不得調欺。

    五者不得飲酒。

    六者不得兩舌。

    七者不得惡口。

    八者不得妄言:九者不得妒。

    十者不得貪餮。

    不得心中有所慳惜。

    不得瞋怒。

    不得愚癡。

    不得随心嗜欲。

    不得心中不得狐疑。

    當作孝順。

    當作至誠忠信。

    當信受佛經語。

    深當信作善後世得其福。

    奉持如是其法不虧失者,在心所願。

    可得往生阿彌陀佛國。

    至要當齋戒一心清淨。

    晝夜常念。

    欲往阿彌陀佛國。

    十日十夜不斷絕。

    我皆慈哀之。

    悉令生阿彌陀佛國。

    佛言:世間人以欲慕及明。

    居家修善為道者,與妻子共居在恩好愛欲之中。

    憂念苦多家事匆務。

    不暇大齋一心清雖不能得去家棄欲。

    有空閑時。

    自端心意。

    念身作善專精行道。

    十日十夜者,殊使不能爾思惟熟挍計。

    欲度脫身者,下當絕念去憂。

    勿念家事。

    莫與婦人同床。

    自端正身心斷於欲。

    一心齋戒清淨。

    至意念生阿彌陀佛國。

    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往生其國。

    在七寶池華蓮中化生。

    可得智慧勇猛。

    所居七寶舍宅。

    自在意所欲作為。

    可次如上第一輩。

    佛語逸菩薩言:諸八方上下。

    無央數諸天人民。

    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

    往生阿彌陀佛國衆等大會。

    皆共於七寶浴池水中。

    都共人人。

    悉自於一大蓮華上坐。

    皆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