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傳梵大師賜紫沙門臣惟淨譯) 佛言:妙吉祥。

    菩提者與虛空等。

    謂以虛空無高無下。

    菩提亦然無高無下。

    由是如來等正覺。

    雖成正覺。

    亦無少法如微塵許若高若下諸所施作。

    此如是法若如是知即是實智。

    吉祥。

    以何義故名為實智。

    謂一切法了無根本無生無滅。

    彼無實性亦無所得。

    若有實性即滅法。

    彼雖有生而無主宰複無攝受。

    妙吉祥。

    若無主宰無攝受法即是滅法。

    此等諸法若生滅。

    當知皆是緣法所轉。

    亦非此中有少法可轉。

    然佛如來不於諸法說斷滅相。

     複次妙吉祥。

    菩提者即是如說句。

    以何義故名如說句。

    如說句者即是菩提。

    如其菩提受想行識亦然。

    而不離真如。

    如其菩提眼耳鼻舌身意。

    色聲香味觸法處亦然。

    而不離真如如其菩提眼界色界眼識界。

    耳界聲界耳識界。

    鼻界香界鼻識界。

    舌界味界舌識界。

    身界觸身識界。

    意界法界意識界亦然。

    而不離真如。

    如其菩提地界水界火界風界亦然。

    而不離真此等諸法如是施設。

    其所施設謂蘊處界。

    由是如來成等正覺。

    所成正覺離颠倒法。

    如其先後法亦然中法亦然。

    前際不生後際不去中際性離。

    此如是法是即名為如所說句。

    如其一法法亦然。

    如其多法一法亦然。

    妙吉祥。

    若一性若多性皆無所得。

    若有相若無相無入無祝名為相何名無相。

    所言相者,謂即生起一切善法。

    言無相者,謂一切法無所得故。

    又相者即心無所住分位。

    無相者即無相三摩地解脫法門。

    又相者即一切法思惟稱量算數伺察。

    無者謂出過稱量。

    何名出過稱量。

    謂識法無故。

    又相者即有為伺察。

    無相者即無為伺察複次吉祥。

    菩提者即是無漏無齲何名無漏。

    何名無齲無漏者,謂離四種有漏之法。

    何等為一者欲漏。

    二者有漏。

    三者無明漏。

    四者見漏。

    無取者,謂離四種取著之法。

    何等為四。

    者欲齲二者見齲三者戒禁齲四者我語齲如是四齲悉由無明暗蔽愛法滋潤互相取妙吉祥。

    若或本初於我語取根本。

    能了知者即我清淨。

    我清淨已,随知一切衆生清淨。

    由清淨故即彼一切衆生清淨。

    若一切衆生清淨即法無二無二種類。

    彼無二義即無生無滅。

    妙祥。

    若無生無滅即無心意識可轉。

    若無心意識可轉即無分别。

    若無分别即深固作意相應無不能發起。

    若彼無明不發起者,即十二有支亦不生長。

    若十二有支不生長者即法無生。

    若無生即法決定。

    若法決定即調伏義。

    若調伏義即是勝義。

    若其勝義即離補特伽羅義。

    若離特伽羅義即不可說義。

    若不可說義即緣生義。

    若緣生義即是法義。

    若法義即如來義。

    如是說,若見緣生即能見法。

    若能見法即見如來。

    彼諸所見。

    若其如理審伺察時。

    是中亦無少可見。

    妙吉祥。

    何名少法。

    謂心所緣。

    若無心所緣即無所見。

    由如是法故如來成等正覺。

    等故平等。

     複次妙吉祥。

    菩提者,是清淨義。

    無垢義。

    無著義。

    何名清淨。

    何名無垢。

    何名無著謂空解脫門即是清淨。

    無相解脫門即是無垢。

    無願解脫門即是無著。

    無生是清淨。

    無作意無垢。

    無起是無著。

    自性是清淨。

    圓淨是無垢。

    明亮是無著。

    無戲論是清淨。

    離戲論是無戲論寂止是無著。

    真如是清淨。

    法界是無垢。

    實際是無著。

    虛空是清淨。

    寥廓是無垢。

    廣是無著。

    了知内法是清淨。

    外無所行是無垢。

    内外無所得是無著。

    了知蘊法是清淨。

    界法性是無垢。

    離諸處法是無著。

    過去盡智是清淨。

    未來無生智是無垢。

    現在法界安住智是無妙吉祥。

    此如是等。

    清淨無垢無著諸義。

    於一句中普能攝入。

    謂寂靜句。

    若寂靜即遍寂。

    遍寂即近寂。

    若近寂即寂止。

    若寂止此說即是大牟尼法。

     複次妙吉祥。

    如其虛空菩提亦然。

    如其菩提諸法亦然。

    如其諸法衆生亦然。

    如其衆生土亦然。

    如其刹土涅盤亦然。

    妙吉祥。

    此說即是涅盤平等。

    為一切法畢竟邊際清淨之因。

    對治離對治因。

    本來清淨。

    本來無垢。

    本來無著。

    如來了知彼一切法。

    如是相故現成正覺然後觀察諸衆生界。

    建立清淨無垢無著遊戲法門。

    以是名字於諸衆生大悲心轉複次妙吉祥雲何是菩薩所行菩薩勝行。

    謂若菩薩無盡無不荊無生無不生。

    於畢竟盡相無所領受。

    然不壞畢竟無生。

    妙吉祥。

    菩薩若如是行。

    是為菩薩勝行。

     複次妙吉祥。

    菩薩於過去心已盡此無所行。

    未來心未至此無所行。

    現在心無住此無所菩薩於其過去未來現在諸心悉無所著。

    菩薩若如是行。

    是為菩薩勝行。

     又複布施之法。

    諸佛如來與諸菩薩。

    而無其二無二種類。

    菩薩若如是行。

    是為菩薩勝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亦複如是,諸佛如來與諸菩薩。

    而無其二無二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