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複次妙吉祥。
衆生相狀有下中上故。
乃謂虛空有下中上。
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亦複如是一切處平等無差别分别。
無生無滅。
非過去未來現在。
無色相無戲論。
無表示無施設。
無觸無系著。
無稱量過諸稱量。
無比喻超越比喻。
無住無取超眼境界。
離心意識無狀貌。
無字無音聲。
無作意無出無入。
無高無下超言境界。
於一切處随知随入。
但為衆生有下中上故見如來有下中上。
妙吉祥。
如來亦不作是念。
今此一類下品信解衆生。
我當為現下品身此之一類中品信解衆生。
我當為現中品身相。
此之一類上品信解衆生。
我當為現上品身相如來說法亦複如是,但以一音為衆生說。
随衆生類各得解了。
如來又複不作是念。
此類衆下品信解。
我當為說聲聞乘法。
此類衆生中品信解。
我當為說緣覺乘法。
此類衆生上品信我當為說菩薩乘法。
如來又複不作是念。
此類衆生信解布施。
我當為說布施波羅蜜多法。
類衆生信解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我當為說彼等諸波羅蜜多法。
如來於諸法中不生分别何以故?如來法身畢竟無生。
如來以無生故。
不以名色宣說随識而轉。
如來於刹那間暫無别。
如來具無盡相。
盡際實際皆決定故。
是即一切法平等際。
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一切處等。
無下中上差别分别。
一切法平等。
無下中上差别分别。
亦複如是,何以故?以一切法所得故。
妙吉祥。
若一切法無所得。
即一切法平等。
若法平等即法常祝若常住即無動。
無動即無依。
若一切法無所依止。
即心無所祝心無住故。
即無生而生。
若如是觀即心心轉而不颠倒。
彼不颠倒心即如說而得。
若如說而得即無戲論。
若無戲論即無所行。
若無所即無流散。
若無流散即無聚集。
若法無流散即法性無違。
若法性無違即一切處而悉随順。
一切處随順即法自性無動。
若法自性無動即法自性乃有所得。
若法自性有所得者,即無有法而可決擇。
何以故?當知因緣所生性故。
若因緣生性即畢竟無生。
若畢竟無生即得寂靜若得寂靜即一切法作意悉同無依。
若一切法作意悉同無依即都無依止。
若無依止即無得無得。
若無得無非得即得法常祝若得法常住即深固法相應。
若深固法相應即無有少法可住亦無佛法。
何以故?覺了空性故。
若覺了空性即是菩提。
如是空無相無願無造作。
無著無無取無依。
悉覺了故。
即是菩提。
菩提者與深固法相應。
相應之名由是建立。
是故無高無法相應。
無作非無作相應。
無縛無解相應。
無一性無多性相應。
無來無去相應。
是即深固相應。
若深固法相應。
彼即無所相應亦無所斷複無果證。
何以故?心法本來自性明亮。
但客塵煩惱之所坌污。
而實不能染污自性。
若自性明亮即無煩惱。
若無煩惱即無對治。
謂以治煩惱皆悉斷故。
所以者何。
無已淨。
無當淨不離清淨本來如是,若清淨即無生。
若無生無動。
若無動即斷諸喜悅。
一切所愛皆亦斷滅。
若諸愛滅彼即無生。
若法無生即是菩提。
菩提即平等。
若平等即真如。
若真如即一切有為無為法而悉無祝若真如中無彼有為及無法即無二施設。
若有為無為法無二施設彼即真如。
若彼真如即無異真如。
若無異真如。
無類真如。
若無種類真如即無來真如。
若無來真如即無去真如。
若無去真如即如所說真如。
如所說真如即無生真如。
若無生真如即無染無淨。
若無染無淨即無生無滅。
若無生無滅即槃平等。
若涅槃平等即無生死亦無涅槃。
若無生死亦無涅槃。
即無過去未來現在。
若無過未來現在。
即無下中上法。
若無下中上法。
彼即是真如。
真如之名由是建立。
此說真如。
名實性。
此說實性。
亦名如性。
此說如性。
亦即真如。
真如與我而本無二。
亦無種類。
無義者即是菩提。
菩提者覺了
衆生相狀有下中上故。
乃謂虛空有下中上。
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亦複如是一切處平等無差别分别。
無生無滅。
非過去未來現在。
無色相無戲論。
無表示無施設。
無觸無系著。
無稱量過諸稱量。
無比喻超越比喻。
無住無取超眼境界。
離心意識無狀貌。
無字無音聲。
無作意無出無入。
無高無下超言境界。
於一切處随知随入。
但為衆生有下中上故見如來有下中上。
妙吉祥。
如來亦不作是念。
今此一類下品信解衆生。
我當為現下品身此之一類中品信解衆生。
我當為現中品身相。
此之一類上品信解衆生。
我當為現上品身相如來說法亦複如是,但以一音為衆生說。
随衆生類各得解了。
如來又複不作是念。
此類衆下品信解。
我當為說聲聞乘法。
此類衆生中品信解。
我當為說緣覺乘法。
此類衆生上品信我當為說菩薩乘法。
如來又複不作是念。
此類衆生信解布施。
我當為說布施波羅蜜多法。
類衆生信解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我當為說彼等諸波羅蜜多法。
如來於諸法中不生分别何以故?如來法身畢竟無生。
如來以無生故。
不以名色宣說随識而轉。
如來於刹那間暫無别。
如來具無盡相。
盡際實際皆決定故。
是即一切法平等際。
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一切處等。
無下中上差别分别。
一切法平等。
無下中上差别分别。
亦複如是,何以故?以一切法所得故。
妙吉祥。
若一切法無所得。
即一切法平等。
若法平等即法常祝若常住即無動。
無動即無依。
若一切法無所依止。
即心無所祝心無住故。
即無生而生。
若如是觀即心心轉而不颠倒。
彼不颠倒心即如說而得。
若如說而得即無戲論。
若無戲論即無所行。
若無所即無流散。
若無流散即無聚集。
若法無流散即法性無違。
若法性無違即一切處而悉随順。
一切處随順即法自性無動。
若法自性無動即法自性乃有所得。
若法自性有所得者,即無有法而可決擇。
何以故?當知因緣所生性故。
若因緣生性即畢竟無生。
若畢竟無生即得寂靜若得寂靜即一切法作意悉同無依。
若一切法作意悉同無依即都無依止。
若無依止即無得無得。
若無得無非得即得法常祝若得法常住即深固法相應。
若深固法相應即無有少法可住亦無佛法。
何以故?覺了空性故。
若覺了空性即是菩提。
如是空無相無願無造作。
無著無無取無依。
悉覺了故。
即是菩提。
菩提者與深固法相應。
相應之名由是建立。
是故無高無法相應。
無作非無作相應。
無縛無解相應。
無一性無多性相應。
無來無去相應。
是即深固相應。
若深固法相應。
彼即無所相應亦無所斷複無果證。
何以故?心法本來自性明亮。
但客塵煩惱之所坌污。
而實不能染污自性。
若自性明亮即無煩惱。
若無煩惱即無對治。
謂以治煩惱皆悉斷故。
所以者何。
無已淨。
無當淨不離清淨本來如是,若清淨即無生。
若無生無動。
若無動即斷諸喜悅。
一切所愛皆亦斷滅。
若諸愛滅彼即無生。
若法無生即是菩提。
菩提即平等。
若平等即真如。
若真如即一切有為無為法而悉無祝若真如中無彼有為及無法即無二施設。
若有為無為法無二施設彼即真如。
若彼真如即無異真如。
若無異真如。
無類真如。
若無種類真如即無來真如。
若無來真如即無去真如。
若無去真如即如所說真如。
如所說真如即無生真如。
若無生真如即無染無淨。
若無染無淨即無生無滅。
若無生無滅即槃平等。
若涅槃平等即無生死亦無涅槃。
若無生死亦無涅槃。
即無過去未來現在。
若無過未來現在。
即無下中上法。
若無下中上法。
彼即是真如。
真如之名由是建立。
此說真如。
名實性。
此說實性。
亦名如性。
此說如性。
亦即真如。
真如與我而本無二。
亦無種類。
無義者即是菩提。
菩提者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