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義。
此所說義。
即是證入三解脫門之智。
宣說一切法智。
解入切法三世平等。
一切法無破壞義。
此所說義即是無義。
無音聲無記說。
無诠表及诠表所起此說名智。
所謂義随知智識随知智。
此說智義。
即是如性智義。
識随知智義。
如是勝義即法性。
彼法性義即是義随知智識随知智。
勝義随知智。
如其法性即如其義。
若法性即法住法寂靜性。
彼法寂靜即無所轉。
若法無轉。
即文與義而悉平等。
若文義平等。
即無二之義等。
若彼義平等義識亦平等。
此即是為入無二門平等之智。
由是世俗勝義而悉平等。
世俗平等故。
即空義平等性平等。
若空性義平等故。
即補特伽羅平等性平等。
若補特伽羅平等即法平等性平等。
若法平等故。
即信解平等性平等。
若信解平等彼覺了故。
即是菩提。
妙祥。
若於色平等性有著有礙者,即於眼有礙。
以色及眼自性智無所礙故。
若於諸見有著有者,即於身有礙。
以諸見趣身中自性空智無所礙故。
若於不深固作意有著有礙者,即於法明有礙。
以深固作意伺察諸法自性空智無所礙故。
若於疑惑垢染有著有礙者,即於解脫有以信解解脫如實之智無所礙故。
若於懈怠垢染有著有礙者,即於現證堅固精進有礙。
以如說法覺了之性無所礙故。
若於諸障有著有礙者,即於七覺支法有礙。
以無障解脫智無所礙應知一切法自性清淨。
但由因緣和合而轉。
而諸菩薩當善了知一切法中染因淨因。
若染因淨因。
皆清淨已即無所祝謂我所起及見所起是染因。
入無我法忍辱是淨因。
我我所見是因。
於内寂靜外無所行是淨因。
欲瞋害尋是染因。
慈悲喜舍入伺察法忍辱是淨因。
四颠倒染因。
四念處是淨因。
五蓋是染因。
五根是淨因。
六處是染因。
六念是淨因。
七不正法是因。
七覺支法是淨因。
八邪法是染因。
八正法是淨因。
九惱處是染因。
九次第定是淨因。
不善業道是染因。
十善業道是淨因。
總要而言:一切不善作意皆是染因。
一切善作意皆是因。
若染因若淨因。
彼一切法自性皆空。
無衆生無壽者,無養者無補特伽羅。
無主宰。
無受無所作。
如幻無相内心寂靜。
若内寂靜是即遍寂。
若遍寂即自性。
若法自性即無所得。
無所得即無依止。
若無依止即如虛空。
當知染淨。
彼一切法與虛空等。
然彼虛空亦不壞法何以故?妙吉祥。
是中無有少法可得若生若滅。
妙吉祥白佛言:世尊,若爾者如來取證菩皆謂何乎。
佛言:妙吉祥。
如來以無根本無住故得菩提。
妙吉祥言:何名根本複何名祝言:妙吉祥。
有身為根本。
依虛妄分别而祝諸佛如來以菩提平等故。
即是一切法平等智是故說名無根本無祝如來以如是故現成正覺。
妙吉祥。
當知諸法寂靜近寂。
何名寂靜何近寂。
内謂寂靜外謂近寂。
何以故?以眼空故我我所自性亦空。
此名寂靜。
知眼空已色無齲此名近寂。
以耳空故我我所自性亦空。
此名寂靜。
知耳空已聲無所齲此名近寂。
以空故我我所自性亦空。
此名寂靜。
知鼻空已香無所齲此名近寂。
以舌空故我我所自性亦此名寂靜。
知舌空已味無所齲此名近寂。
以身空故我我所自性亦空。
此名寂靜。
知身空觸無所齲此名近寂。
以意空故我我所自性亦空。
此名寂靜。
知意空已法無所齲此名近妙吉祥。
菩提自性明亮。
心自性明亮。
以何因故。
說自性明亮。
謂即自性無染污故與虛空虛空自性而悉周遍。
如虛空性。
畢竟自性本明亮故。
又妙吉祥。
菩提無入無出。
何名無入出。
謂無攝取故名無入。
謂無棄舍故名無出。
如來證解無入無出。
如所證解即同真如。
無無彼以一切法離彼此故。
是故如來現成正覺。
又妙吉祥。
菩提無相亦無所緣。
何名無相及所緣。
謂眼識無所得此名無相。
色無所觀此名無所緣。
耳識無所
此所說義。
即是證入三解脫門之智。
宣說一切法智。
解入切法三世平等。
一切法無破壞義。
此所說義即是無義。
無音聲無記說。
無诠表及诠表所起此說名智。
所謂義随知智識随知智。
此說智義。
即是如性智義。
識随知智義。
如是勝義即法性。
彼法性義即是義随知智識随知智。
勝義随知智。
如其法性即如其義。
若法性即法住法寂靜性。
彼法寂靜即無所轉。
若法無轉。
即文與義而悉平等。
若文義平等。
即無二之義等。
若彼義平等義識亦平等。
此即是為入無二門平等之智。
由是世俗勝義而悉平等。
世俗平等故。
即空義平等性平等。
若空性義平等故。
即補特伽羅平等性平等。
若補特伽羅平等即法平等性平等。
若法平等故。
即信解平等性平等。
若信解平等彼覺了故。
即是菩提。
妙祥。
若於色平等性有著有礙者,即於眼有礙。
以色及眼自性智無所礙故。
若於諸見有著有者,即於身有礙。
以諸見趣身中自性空智無所礙故。
若於不深固作意有著有礙者,即於法明有礙。
以深固作意伺察諸法自性空智無所礙故。
若於疑惑垢染有著有礙者,即於解脫有以信解解脫如實之智無所礙故。
若於懈怠垢染有著有礙者,即於現證堅固精進有礙。
以如說法覺了之性無所礙故。
若於諸障有著有礙者,即於七覺支法有礙。
以無障解脫智無所礙應知一切法自性清淨。
但由因緣和合而轉。
而諸菩薩當善了知一切法中染因淨因。
若染因淨因。
皆清淨已即無所祝謂我所起及見所起是染因。
入無我法忍辱是淨因。
我我所見是因。
於内寂靜外無所行是淨因。
欲瞋害尋是染因。
慈悲喜舍入伺察法忍辱是淨因。
四颠倒染因。
四念處是淨因。
五蓋是染因。
五根是淨因。
六處是染因。
六念是淨因。
七不正法是因。
七覺支法是淨因。
八邪法是染因。
八正法是淨因。
九惱處是染因。
九次第定是淨因。
不善業道是染因。
十善業道是淨因。
總要而言:一切不善作意皆是染因。
一切善作意皆是因。
若染因若淨因。
彼一切法自性皆空。
無衆生無壽者,無養者無補特伽羅。
無主宰。
無受無所作。
如幻無相内心寂靜。
若内寂靜是即遍寂。
若遍寂即自性。
若法自性即無所得。
無所得即無依止。
若無依止即如虛空。
當知染淨。
彼一切法與虛空等。
然彼虛空亦不壞法何以故?妙吉祥。
是中無有少法可得若生若滅。
妙吉祥白佛言:世尊,若爾者如來取證菩皆謂何乎。
佛言:妙吉祥。
如來以無根本無住故得菩提。
妙吉祥言:何名根本複何名祝言:妙吉祥。
有身為根本。
依虛妄分别而祝諸佛如來以菩提平等故。
即是一切法平等智是故說名無根本無祝如來以如是故現成正覺。
妙吉祥。
當知諸法寂靜近寂。
何名寂靜何近寂。
内謂寂靜外謂近寂。
何以故?以眼空故我我所自性亦空。
此名寂靜。
知眼空已色無齲此名近寂。
以耳空故我我所自性亦空。
此名寂靜。
知耳空已聲無所齲此名近寂。
以空故我我所自性亦空。
此名寂靜。
知鼻空已香無所齲此名近寂。
以舌空故我我所自性亦此名寂靜。
知舌空已味無所齲此名近寂。
以身空故我我所自性亦空。
此名寂靜。
知身空觸無所齲此名近寂。
以意空故我我所自性亦空。
此名寂靜。
知意空已法無所齲此名近妙吉祥。
菩提自性明亮。
心自性明亮。
以何因故。
說自性明亮。
謂即自性無染污故與虛空虛空自性而悉周遍。
如虛空性。
畢竟自性本明亮故。
又妙吉祥。
菩提無入無出。
何名無入出。
謂無攝取故名無入。
謂無棄舍故名無出。
如來證解無入無出。
如所證解即同真如。
無無彼以一切法離彼此故。
是故如來現成正覺。
又妙吉祥。
菩提無相亦無所緣。
何名無相及所緣。
謂眼識無所得此名無相。
色無所觀此名無所緣。
耳識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