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爾時會中釋梵護世。

    見與波旬授菩提記。

    一切皆生奇特之心。

    歎言希有甚奇世尊,彼等諸魔於佛善說法毗奈耶。

    而作魔事猶見如來。

    福不唐捐皆蒙授記。

    當證無上正等菩提究竟涅槃。

    世尊豈有善男子善女人。

    以善信心入於佛法。

    所獲福業而得校量。

    當知皆是諸佛境界。

    非馀聲聞緣覺所測。

     爾時佛告釋梵護世諸天人等。

    如汝所說誠谛不虛。

    實是諸佛如來境界善男子,夫心者是緣生法。

    譬如染缬或處受色或處不受。

    有情心行亦複如是,或起煩惱或複不起。

    或有利根或有鈍根。

    如來随根設法教化。

    悉令解悟引入法中。

    善男子,夫煩惱者無有方所。

    亦無住處複無積聚。

    從不如理作意和合而生。

    若如理觀察是雜染性則為清淨。

    然我密意說名邪見。

    若如實知則為正見。

    非邪正見過現實有。

    若於邪見正見。

    知己不生取著。

    是則名為入正見道。

    善男子煩惱如皮清淨為性。

    由彼所覆慧明無力。

    是故不見根本清淨。

    複次有分别者名為煩惱。

    無分别者名清淨性。

    善男子譬如大地依水而祝水依風住風依空祝是四界中空無所依。

    以其虛空不壞不動無所積聚。

    無積聚故住不生滅自性相應。

    是故三界不久不祝無常變異非虛空界。

    如是蘊處界依業煩惱而祝業煩惱依非如理作意而祝非如理作意。

    依自性清淨心祝是清淨心不為客塵煩惱所染。

    所有非如理作意業煩惱蘊處界等。

    一切皆是因緣和合故有。

    因緣若阙則不生起。

    彼清淨性無有因緣。

    亦無和合亦不生滅如虛空性。

    非如理作意如風。

    業煩惱如水。

    蘊處界如地。

    由是一切諸法無有堅牢。

    根本無住本來清淨。

    善男子是名自性清淨法光明門。

    菩薩由證此法門故。

    不為一切諸煩惱垢之所染污。

    亦不思惟此清淨法。

    以不思故,則滅一切尋伺緣慮證清淨性。

    由證清淨,則超魔境。

    以超魔境則安住佛境。

    以住佛境則超有情境入不動法界。

    以入不動清淨法界,則入平等無差别境,則名獲得一切智智。

    說此法時有無量菩薩。

    於業煩惱障一切纏垢。

    悉得遠離證無生忍。

     爾時室利鞠多優婆塞。

    於大衆中即從座起。

    頭面禮足而白佛言:世尊我今從佛聞此解脫清淨法門。

    頓除疑悔。

    所以者何我昔曾設深大火坑及和毒食。

    於如來所起損害意。

    世尊威德無所損傷。

    為我說法雖少信向。

    心猶疑惑仍生追悔。

    今於佛前複得聞此甚深經典。

    疑網悉除心無憂悔。

    獲法光明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世尊我於今者名為大益得殊勝利。

    爾時佛贊室利鞠多長者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聞我所說法故生淨信樂。

    由是因緣於賢劫中所有諸佛。

    悉皆承事恭敬供養。

    於彼佛所廣修梵行護持正法。

    過七百萬阿僧祇劫。

    當得成佛号曰離一切纏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時室利鞠多優婆塞。

    聞佛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

    歡喜踴躍得未曾有。

    即解嚴身上妙珞。

    散於佛上作如是言:世尊今我宅中有四大藏。

    無量金寶充滿其中。

    以第一藏舍與妻子僮仆及營事者,第二大藏舍與一切貧窮下賤孤獨乞人。

    第三大藏舍與一切往來刍及四方僧。

    第四大藏奉獻如來及上首刍。

    唯願世尊令我速獲無住相施功德成就。

    我今欲於如來善說毗奈耶中。

    出家受戒修習梵行。

    於是世尊聽其出家。

    時室利鞠多優婆塞。

    即便出家受具足戒。

     爾時大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來於無量阿僧祇劫之所積集。

    甚深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於佛滅後誰當奉持。

    時彼衆中有六十俱胝菩薩摩诃薩。

    即從座起合掌禮佛。

    異口同音說伽他曰: 如來滅度後,我等悉皆能。

    不惜於身命,護持佛正法。

    舍一切名利,及離諸眷屬。

    不舍此正法,為證佛智故。

     毀呰及罵辱,粗言不善語。

    由護正法故,如此皆能忍。

    輕賤及掉弄,诽謗不稱贊。

    如此悉皆忍,為持此經故。

     當來諸刍,往相希名利。

    為魔之伴黨,於法為障礙。

    毀戒破法者,親近於俗人。

    貪著供養故,不專求正法。

     好習於外道,無知懷憍慢。

    自贊歎己身,惱亂寂靜者,棄舍阿蘭若,常樂無利言:好習惡咒術,計著於身見。

     或樂知僧事,與僧作留難。

    舍離於禅誦,交雜諸世務。

    常求於利養,不樂戒多聞。

    雖行於布施,心恒懷雜染。

     計種種我相,但念於乞食。

    樂往白衣家,論說世俗事。

    田農諸俗務,貿易并販賣。

    好作如是事,自稱是沙門。

     堅執於諸有,計著種種見。

    聞說真空法,怖畏如深崄。

    不信有業果,言無後世報。

    但作虛诳語,非法言是法。

     惡世中刍,自在力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