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爾時寶手菩薩摩诃薩。

    問大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菩提心者,以何法攝持得不退轉。

    虛空藏菩薩言:善男子菩提心者,以二法攝持住不退轉。

    雲何為二。

    所謂意樂及增上意樂。

    複問言善男子,此意樂及增上意樂以何所攝。

    答言善男子以四法攝。

    雲何為四。

    所謂意樂以無谄及無诳所攝。

    增上意樂以不雜心及勝進修行所攝。

    是為四法攝於二法。

    複問言而此四法於幾法攝。

    答言以八法攝。

    雲何為八。

    所謂無谄以正直及正住所攝。

    無诳以無虛假及清淨意樂所攝。

    不雜心以不退沒心及不退精進所攝。

    勝進修行以福德資糧及智慧資糧所攝。

    是為八法攝於四法。

    複問善男子,又此八法以幾法攝。

    答言以十六法攝。

    雲何為十六。

    所謂正直以寂靜及柔和所攝。

    正住以無我及無矯所攝。

    無虛假以大慈及大悲所攝。

    清淨意樂以身清淨及心清淨所攝。

    不退沒心以堅固及力所攝。

    不退精進以如說所作及正修行所攝。

    福德資糧以加行及增上加行所攝。

    智慧資糧以多聞及思所聞所攝。

    是為八法以十六法攝。

    複問言此十六法以幾法攝。

    答言善男子此十六法。

    以三十二法攝。

    雲何為三十二。

    所謂寂靜以慚及愧所攝。

    柔和以善語及安樂住所攝。

    無我以謙下及不動所攝。

    無矯以無垢及無傷語所攝。

    大慈以於一切有情平等心及無礙心所攝。

    大悲以無疲倦及供給有情一切作使所攝。

    身清淨以不害及自财知足所攝。

    心清淨以調柔寂靜性所攝堅固以不缺要期及決定拔濟所攝。

    力以善住慧及不動慧所攝。

    如說所作以如說性及能作所攝。

    正修行以正加行及正精進所攝。

    加行以超勝及不退轉所攝。

    增勝加行以從他聞及如理作意所攝。

    多聞以親近善友及随順善友所攝。

    思所聞以正行勇猛及靜慮觀察所攝。

    善男子是為以三十二法攝十六法。

    複問言善男子此三十二法。

    以幾法攝。

    答言此三十二法。

    以六十四法所攝。

    雲何為六十四。

    所謂慚以内觀察及攝諸根所攝。

    愧護外境及敬有德所攝。

    善語以求法及愛樂法所攝。

    安樂住以身靜及心靜所攝。

    謙下以不貢高及如法語所攝。

    不動以身不曲及心不曲所攝。

    無垢以除三垢及修三脫門所攝。

    無傷語以無粗獷及無離間語所攝。

    無礙心以自護及護他所攝。

    於一切有情平等心以無簡别及一味性所攝。

    不疲倦以如夢自性及如幻自性所攝。

    供給有情一切作事以神通及方便所攝。

    不害以羞恥及信業報所攝。

    於自财知足以少欲及知足所攝。

    調柔以不躁動及不欺诳所攝。

    寂靜性以舍吾我及無我所所攝。

    不缺要期以觀菩提心及順菩提場所攝。

    決定拔濟以覺悟魔業及諸佛加持所攝。

    善住慧以不輕躁及不掉動所攝。

    不動慧以心如山及不移轉所攝。

    如說性以善作業及不追悔所攝。

    能作以實性及真性所攝。

    正加行以順緣生及離斷常所攝。

    正精進以加行及如理所攝。

    不退轉以正斷及不懈慢所攝。

    超勝以勇猛及精進所攝。

    從他聞以善友及求法所攝。

    如理作意以奢摩他資糧及毗缽舍那資糧所攝。

    親近善友以承順及恭敬所攝随順善友以身輕利及心輕利所攝。

    正行勇猛以涅槃及離欲所攝。

    靜慮觀察以因不壞及果不壞所攝。

    善男子是為三十二法以六十四法所攝。

    複問言善男子此六十四法以幾法攝。

    答言善男子,此六十四法以一百二十八法所攝。

    所謂内觀察。

    以觀空及觀性所攝。

    攝諸根以正念及正知所攝。

    護外境以防諸根及不馳散所攝。

    敬有德以觀自過智者及不求他過智者所攝。

    求法以自要期勇猛不退及於他作惡不念所攝。

    愛樂法以求法及順法所攝。

    身靜以離昏沈及離癡性所攝。

    心靜以遍知及斷除煩惱所攝。

    不貢高以不憍慢及斷暴惡所攝。

    如法語以斷不善法及滿一切善法所攝。

    身不曲以不粗語及不惡語所攝。

    心不曲以正念及正三摩地所攝。

    除三垢以不淨觀及慈悲觀所攝。

    修三解脫門以無數取趣及勝義所攝。

    不粗獷以利益語及安樂語所攝。

    無離間語以不壞語及和合語所攝。

    自護以不作一切罪及積一切福所攝。

    護他以忍辱及柔和所攝。

    無簡别以等虛空心及如風心所攝。

    一味性以真如及法界性所攝。

    如夢自性以見聞覺知法及所經不受用法所攝。

    如幻自性以诳惑及遍計分别所攝。

    神通以成辨利益及順智慧所攝。

    方便以慧光明及觀有情所攝。

    羞恥以悔已不生及無覆藏自過所攝。

    信業報以現證諸法不生放逸及畏後世苦所攝。

    少欲以清淨受用及離無厭足心所攝。

    知足以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