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色無相色無願色無行不生不起緣生遠離。
乃至知色如草木瓦礫已,引神通智。
如是知受想行識無常已引神通智。
乃至知識無表相已,引神通智。
如是蘊真如神通真如故。
乃至一切法真如。
一切法真如故。
非真如不妄真如不異真如引神通智。
亦複如是,善男子是為菩薩出世間道。
何以故?此道超越世間道故。
知色真如不壞其色。
不斷不常從於緣生無生自性。
如是知受想行識真如。
不壞其識。
不斷不常從於緣生無生自性。
超蘊世間并欲色無色。
而無染著以不染故。
為於五趣受生有情。
說此名為出世間道。
由佛假說有於世間。
是故不壞。
何以故無常相不壞世間苦相無我相寂靜相空相無相相無願相無行相。
乃至真如相不壞世間故。
善男子是為菩薩出世間道。
此道清淨。
菩薩若住此清淨道。
即能於彼惡道有情作大光明。
由得光明名為安住出世間道。
此道最勝能令住趣菩提場故。
此道淨勝。
能離一切不善心故。
此道殊勝。
能到於佛智慧頂故。
此道無上。
能度生死諸瀑流故。
此道無比。
能超一切偏異道故。
此道無等。
無有一法能相類故。
此道無等等。
不離往昔因佛道故。
此道安隐。
善能摧伏諸魔怨故。
此道無礙。
如意通智所遊戲故。
此道無暗。
有慧光明故。
此道平正。
無諸谄曲故。
此道端直。
離諸邪曲故。
此道平等等有情心故。
此道廣大。
容諸有情故。
此道寬博。
互不相逼故。
此道能生。
無有疲倦故。
此道福資糧。
檀波羅蜜故。
此道無熱惱。
戒波羅蜜故。
此道無怖畏。
忍波羅蜜故。
此道不退轉。
進波羅蜜故。
此道離諸境。
禅波羅蜜故。
此道遍虛空。
慧波羅蜜故。
此道随順智。
能令變化故。
此道常滿足。
集諸善法故。
此道随法輪所聞不忘故。
善男子是為菩薩出世間道。
如是殊勝清淨無比。
若菩薩欲住此清淨道。
當被大甲胄成就大乘。
由此往詣菩提場故。
何等名為被大甲胄。
此諸菩薩。
若被未度者令度甲胄。
修治大船故。
被未解脫者令解脫甲胄。
解脫煩惱諸見縛故。
被未安者令安甲胄。
令舍一切攝受怖故。
被未涅槃者令得涅槃甲胄。
令颠倒者獲正道故。
被解脫一切有情甲胄。
令著我有情命者壽者無所得故。
被受持正法甲胄。
不貪身命故。
被淨佛刹土甲胄。
修習善根無厭足故。
被莊嚴相好甲胄。
積集種種福資糧故。
被摧諸魔外道所說甲胄。
獲神通力故。
被令一切有情歡喜甲胄。
獲四無礙智故。
被求諸佛正法甲胄。
得陀羅尼智故。
被觀一切有情心甲胄。
得神通智故。
被知一切有情根前後智甲胄。
由方便智慧故。
被滿足十力甲胄。
積集智慧力故。
被無所畏甲胄。
於一切處心無退沒故。
被滿足十八不共法甲胄。
修一切善法斷一切不善法故。
被聞一切法不驚不怖不畏甲胄。
知一切法如幻夢光影谷響水月故。
被大悲甲胄。
知諸有情本來涅槃悉成就故。
被善巧方便甲胄。
聞空無相無願無行一切法不生。
而能示現處生死故。
被先加持不動甲胄。
聞說超過尼夜摩相。
一切諸法不生一切行不滅。
不取果證故。
是為菩薩大乘甲胄。
菩薩被此二十大甲胄已,乘於大乘到於彼岸。
複次乘者,以四攝法為輪。
善能攝取諸有情故。
以淨十善為輻。
善能通達諸正行故。
以淨意樂善根為軸。
善作甚深行根本故。
以廣大緣生智為毂。
堪任荷負有情善故。
以大慈悲為辋。
攝受法寶眷屬而莊嚴故。
以堅固力為系縛。
最勝功德無退失故。
以先誓願及善巧智為運動。
大悲方便能雙運故。
以奢摩他為轅。
引發正慧善能遍知四聖谛故。
以無遮施輻為資糧故。
以如意足遊諸佛刹故。
以正念繩持菩提心不退失故。
複次乘者,廣博容受一切有情。
摧伏二乘制諸外道破壞魔衆顯現明智。
能到究竟一切菩薩所應學故。
梵釋諸天皆贊仰故。
如師子座安處一切說法者故。
亦能顯現微妙色相觀無厭故。
金剛鈎鎖堅固意樂。
常無壞故。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令身行願功德滿故。
以淨天眼常觀察故。
以淨光明照十方故。
常雨清淨覺支花故。
常奏無礙法音樂故。
善說正理相應法故。
善化同類諸有情故。
一切菩薩為眷屬故。
無量功德所莊嚴故。
流出無上薩婆若故。
善男子如是菩薩擐彼二十清淨甲胄。
乘此大乘住出世道。
以作佛事安立有情。
說此大乘甲胄莊嚴時。
七萬二千人天。
發於無上正等菩提之心。
三萬二千菩薩。
於出世間道。
皆得清淨獲無生忍。
乃至知色如草木瓦礫已,引神通智。
如是知受想行識無常已引神通智。
乃至知識無表相已,引神通智。
如是蘊真如神通真如故。
乃至一切法真如。
一切法真如故。
非真如不妄真如不異真如引神通智。
亦複如是,善男子是為菩薩出世間道。
何以故?此道超越世間道故。
知色真如不壞其色。
不斷不常從於緣生無生自性。
如是知受想行識真如。
不壞其識。
不斷不常從於緣生無生自性。
超蘊世間并欲色無色。
而無染著以不染故。
為於五趣受生有情。
說此名為出世間道。
由佛假說有於世間。
是故不壞。
何以故無常相不壞世間苦相無我相寂靜相空相無相相無願相無行相。
乃至真如相不壞世間故。
善男子是為菩薩出世間道。
此道清淨。
菩薩若住此清淨道。
即能於彼惡道有情作大光明。
由得光明名為安住出世間道。
此道最勝能令住趣菩提場故。
此道淨勝。
能離一切不善心故。
此道殊勝。
能到於佛智慧頂故。
此道無上。
能度生死諸瀑流故。
此道無比。
能超一切偏異道故。
此道無等。
無有一法能相類故。
此道無等等。
不離往昔因佛道故。
此道安隐。
善能摧伏諸魔怨故。
此道無礙。
如意通智所遊戲故。
此道無暗。
有慧光明故。
此道平正。
無諸谄曲故。
此道端直。
離諸邪曲故。
此道平等等有情心故。
此道廣大。
容諸有情故。
此道寬博。
互不相逼故。
此道能生。
無有疲倦故。
此道福資糧。
檀波羅蜜故。
此道無熱惱。
戒波羅蜜故。
此道無怖畏。
忍波羅蜜故。
此道不退轉。
進波羅蜜故。
此道離諸境。
禅波羅蜜故。
此道遍虛空。
慧波羅蜜故。
此道随順智。
能令變化故。
此道常滿足。
集諸善法故。
此道随法輪所聞不忘故。
善男子是為菩薩出世間道。
如是殊勝清淨無比。
若菩薩欲住此清淨道。
當被大甲胄成就大乘。
由此往詣菩提場故。
何等名為被大甲胄。
此諸菩薩。
若被未度者令度甲胄。
修治大船故。
被未解脫者令解脫甲胄。
解脫煩惱諸見縛故。
被未安者令安甲胄。
令舍一切攝受怖故。
被未涅槃者令得涅槃甲胄。
令颠倒者獲正道故。
被解脫一切有情甲胄。
令著我有情命者壽者無所得故。
被受持正法甲胄。
不貪身命故。
被淨佛刹土甲胄。
修習善根無厭足故。
被莊嚴相好甲胄。
積集種種福資糧故。
被摧諸魔外道所說甲胄。
獲神通力故。
被令一切有情歡喜甲胄。
獲四無礙智故。
被求諸佛正法甲胄。
得陀羅尼智故。
被觀一切有情心甲胄。
得神通智故。
被知一切有情根前後智甲胄。
由方便智慧故。
被滿足十力甲胄。
積集智慧力故。
被無所畏甲胄。
於一切處心無退沒故。
被滿足十八不共法甲胄。
修一切善法斷一切不善法故。
被聞一切法不驚不怖不畏甲胄。
知一切法如幻夢光影谷響水月故。
被大悲甲胄。
知諸有情本來涅槃悉成就故。
被善巧方便甲胄。
聞空無相無願無行一切法不生。
而能示現處生死故。
被先加持不動甲胄。
聞說超過尼夜摩相。
一切諸法不生一切行不滅。
不取果證故。
是為菩薩大乘甲胄。
菩薩被此二十大甲胄已,乘於大乘到於彼岸。
複次乘者,以四攝法為輪。
善能攝取諸有情故。
以淨十善為輻。
善能通達諸正行故。
以淨意樂善根為軸。
善作甚深行根本故。
以廣大緣生智為毂。
堪任荷負有情善故。
以大慈悲為辋。
攝受法寶眷屬而莊嚴故。
以堅固力為系縛。
最勝功德無退失故。
以先誓願及善巧智為運動。
大悲方便能雙運故。
以奢摩他為轅。
引發正慧善能遍知四聖谛故。
以無遮施輻為資糧故。
以如意足遊諸佛刹故。
以正念繩持菩提心不退失故。
複次乘者,廣博容受一切有情。
摧伏二乘制諸外道破壞魔衆顯現明智。
能到究竟一切菩薩所應學故。
梵釋諸天皆贊仰故。
如師子座安處一切說法者故。
亦能顯現微妙色相觀無厭故。
金剛鈎鎖堅固意樂。
常無壞故。
以菩提心而為先導。
令身行願功德滿故。
以淨天眼常觀察故。
以淨光明照十方故。
常雨清淨覺支花故。
常奏無礙法音樂故。
善說正理相應法故。
善化同類諸有情故。
一切菩薩為眷屬故。
無量功德所莊嚴故。
流出無上薩婆若故。
善男子如是菩薩擐彼二十清淨甲胄。
乘此大乘住出世道。
以作佛事安立有情。
說此大乘甲胄莊嚴時。
七萬二千人天。
發於無上正等菩提之心。
三萬二千菩薩。
於出世間道。
皆得清淨獲無生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