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法界。
法界我界無有二故。
所以者何我清淨故法界清淨。
如是一切法清淨故。
光顯容受亦無容受。
離於一切相無相故。
無所安立,猶如虛空名無礙智由無礙智了一切法無所障礙。
是為菩薩修行智慧猶如虛空。
善男子雲何菩薩佛所印可佛随念。
所謂念無漏戒是戒佛随念。
一切法平等不散是定佛随念。
一切法無所分别是慧佛随念。
不住於二心是解脫佛随念。
不著一切智是解脫知見佛随念。
三世平等不動是力佛随念。
不住一切漏是無所畏佛随念。
如是當念佛身所有一切功德皆是佛随念。
法界平等無所分别。
複次佛随念。
念佛所有色自性清淨由見色自性清淨故無念智随至。
乃至受想行識。
見識自性清淨故無念智随至。
如是十二處十八界亦複如是,由一切法自性智故。
最殊勝慧一切作意。
遠離一切見纏遠離如是知色無垢濁。
念無垢濁。
是謂佛所印可佛随念。
複次佛随念。
謂念於佛行住坐卧一切威儀。
不生執著。
於佛說法於佛寂嘿不生執著。
亦不執著念與非念。
所以者何。
佛無念無作意非色非相非法非非法。
由一切相緣慮不現行故。
善男子是名佛所印可佛随念善男子雲何菩薩佛所印可法随念。
法名離欲。
於法無染故。
亦無法随念。
法名無阿賴耶。
於法無隐沒故。
亦無法随念。
法名寂靜。
以無心意識染著故。
亦無法随念。
法名無相。
於法無随相識故。
亦無法随念。
法名無為。
於法無施設住故。
亦無法随念。
複次法随念。
若念無間斷不起法想。
即入正位證無生忍。
觀一切法本來不生無法可證。
即是一切學無學緣覺菩薩。
正等菩提所證之處。
如是一切聖所證解脫法。
亦無自性。
是為菩薩佛所印可法随念。
善男子雲何菩薩佛所印可僧伽随念。
僧名無為。
彼不可以造作而作。
而無現行身語意業。
但是施設而有所行。
是無為僧離施設住超諸言論。
善男子是為佛所印可僧伽随念。
善男子雲何菩薩。
佛所印可舍随念。
所謂舍於一切所依資具。
及舍於法亦無所舍。
此名最勝舍。
於一切法無取無舍亦無所求。
無有緣慮非無緣慮。
彼無心行亦無施設。
亦不住於識。
不生於心以無住心故。
名為佛所印可舍随念。
複次菩薩舍随念者,以所修行回向平等薩婆若智。
不見菩提為所随念。
何以故?以薩婆若與彼随念性無二故。
善男子如是法智相應。
是名菩薩佛所印可舍随念。
善男子雲何菩薩。
佛所印可戒随念。
戒名無為。
無漏無礙永息功用成就一切禁戒。
無識無相亦不住心作三摩地。
最勝所依亦是發生淨慧根本。
離於戲論及解脫相。
亦無二種分别之相。
智者所贊無有現色。
能息煩惱亦無施設。
安樂随行亦無對治一切分别。
菩薩常於如是類戒無有垢濁。
是名菩薩佛所印可戒随念。
善男子雲何菩薩佛所印可天随念。
應随念二種天。
一者五淨居天。
有聖者故。
二者睹史多天。
以一生補處菩薩在彼天故。
複次此一生補處菩薩住彼天宮。
有十種頂法。
何者為十。
所謂一切波羅蜜中。
般若波羅蜜多而為其頂。
一切神通之中。
不退神通而為其頂。
一切地中。
唯灌頂地而為其頂。
一切菩提分法之中。
不退正見勝三摩地而為其頂。
一切無礙解中。
義辯無礙而為其頂。
一切智中。
無著無礙智而為其頂。
一切根中。
知上中下根無礙智而為其頂。
一切力無畏中。
照耀随入智而為其頂。
一切眼中。
佛眼觀察一切佛法。
了如掌内而為其頂。
坐菩提場中當成正覺。
一刹那心相應正慧而為其頂。
是為十種頂法之相。
應随念之。
若菩薩得是念已,見則不亂随眠纏。
不亂作意戲論。
不亂於如是類。
念無垢濁。
應當如是随念彼天。
善男子是名菩薩佛所印可天随念。
善男子雲何菩薩所行諸行等於涅槃。
涅槃名寂靜。
悉除一切煩惱。
滅一切受。
離一切所緣。
出蘊處界。
即彼正士獲得涅槃平等。
以本願力遊戲大悲。
方便智慧得如來加持故。
善修智慧意樂。
清淨住於如幻妙三摩地。
悉知有情煩惱生死皆如幻化。
示現受生。
由此能斷諸生死縛無所染污。
名曰涅槃。
既得自在不生而生。
無所不生亦無所生。
常在涅系不斷生死。
而成熟有情無有休息。
善男子此名菩薩大悲方便雙智慧門。
若菩薩住此門者,獲得涅槃平等行菩薩行。
善男子雲何菩薩。
善知一切有情行相。
善男子菩薩。
有八萬四千行。
是於根本。
邬馱南句有情行相。
無量差别不可思議不可言說。
唯佛能知。
非諸聲聞緣覺所了。
亦非菩薩之所能了。
彼菩薩蒙佛加持及自智力。
随知一切有情行相。
所謂如是自性相。
如是行相。
如是因相。
如是緣相。
如是作相。
如是和合相。
或種種相離相欲相。
瞋相癡相等分相。
地獄相傍生相琰魔界相天相人相。
或聲聞尼夜摩相。
或緣覺尼夜摩相。
或佛尼夜摩相。
或遠因相中因相近因相。
如是有情一切行相如實知之。
除一切智不被摧伏。
善男子是為菩薩善知一切有情行相。
法界我界無有二故。
所以者何我清淨故法界清淨。
如是一切法清淨故。
光顯容受亦無容受。
離於一切相無相故。
無所安立,猶如虛空名無礙智由無礙智了一切法無所障礙。
是為菩薩修行智慧猶如虛空。
善男子雲何菩薩佛所印可佛随念。
所謂念無漏戒是戒佛随念。
一切法平等不散是定佛随念。
一切法無所分别是慧佛随念。
不住於二心是解脫佛随念。
不著一切智是解脫知見佛随念。
三世平等不動是力佛随念。
不住一切漏是無所畏佛随念。
如是當念佛身所有一切功德皆是佛随念。
法界平等無所分别。
複次佛随念。
念佛所有色自性清淨由見色自性清淨故無念智随至。
乃至受想行識。
見識自性清淨故無念智随至。
如是十二處十八界亦複如是,由一切法自性智故。
最殊勝慧一切作意。
遠離一切見纏遠離如是知色無垢濁。
念無垢濁。
是謂佛所印可佛随念。
複次佛随念。
謂念於佛行住坐卧一切威儀。
不生執著。
於佛說法於佛寂嘿不生執著。
亦不執著念與非念。
所以者何。
佛無念無作意非色非相非法非非法。
由一切相緣慮不現行故。
善男子是名佛所印可佛随念善男子雲何菩薩佛所印可法随念。
法名離欲。
於法無染故。
亦無法随念。
法名無阿賴耶。
於法無隐沒故。
亦無法随念。
法名寂靜。
以無心意識染著故。
亦無法随念。
法名無相。
於法無随相識故。
亦無法随念。
法名無為。
於法無施設住故。
亦無法随念。
複次法随念。
若念無間斷不起法想。
即入正位證無生忍。
觀一切法本來不生無法可證。
即是一切學無學緣覺菩薩。
正等菩提所證之處。
如是一切聖所證解脫法。
亦無自性。
是為菩薩佛所印可法随念。
善男子雲何菩薩佛所印可僧伽随念。
僧名無為。
彼不可以造作而作。
而無現行身語意業。
但是施設而有所行。
是無為僧離施設住超諸言論。
善男子是為佛所印可僧伽随念。
善男子雲何菩薩。
佛所印可舍随念。
所謂舍於一切所依資具。
及舍於法亦無所舍。
此名最勝舍。
於一切法無取無舍亦無所求。
無有緣慮非無緣慮。
彼無心行亦無施設。
亦不住於識。
不生於心以無住心故。
名為佛所印可舍随念。
複次菩薩舍随念者,以所修行回向平等薩婆若智。
不見菩提為所随念。
何以故?以薩婆若與彼随念性無二故。
善男子如是法智相應。
是名菩薩佛所印可舍随念。
善男子雲何菩薩。
佛所印可戒随念。
戒名無為。
無漏無礙永息功用成就一切禁戒。
無識無相亦不住心作三摩地。
最勝所依亦是發生淨慧根本。
離於戲論及解脫相。
亦無二種分别之相。
智者所贊無有現色。
能息煩惱亦無施設。
安樂随行亦無對治一切分别。
菩薩常於如是類戒無有垢濁。
是名菩薩佛所印可戒随念。
善男子雲何菩薩佛所印可天随念。
應随念二種天。
一者五淨居天。
有聖者故。
二者睹史多天。
以一生補處菩薩在彼天故。
複次此一生補處菩薩住彼天宮。
有十種頂法。
何者為十。
所謂一切波羅蜜中。
般若波羅蜜多而為其頂。
一切神通之中。
不退神通而為其頂。
一切地中。
唯灌頂地而為其頂。
一切菩提分法之中。
不退正見勝三摩地而為其頂。
一切無礙解中。
義辯無礙而為其頂。
一切智中。
無著無礙智而為其頂。
一切根中。
知上中下根無礙智而為其頂。
一切力無畏中。
照耀随入智而為其頂。
一切眼中。
佛眼觀察一切佛法。
了如掌内而為其頂。
坐菩提場中當成正覺。
一刹那心相應正慧而為其頂。
是為十種頂法之相。
應随念之。
若菩薩得是念已,見則不亂随眠纏。
不亂作意戲論。
不亂於如是類。
念無垢濁。
應當如是随念彼天。
善男子是名菩薩佛所印可天随念。
善男子雲何菩薩所行諸行等於涅槃。
涅槃名寂靜。
悉除一切煩惱。
滅一切受。
離一切所緣。
出蘊處界。
即彼正士獲得涅槃平等。
以本願力遊戲大悲。
方便智慧得如來加持故。
善修智慧意樂。
清淨住於如幻妙三摩地。
悉知有情煩惱生死皆如幻化。
示現受生。
由此能斷諸生死縛無所染污。
名曰涅槃。
既得自在不生而生。
無所不生亦無所生。
常在涅系不斷生死。
而成熟有情無有休息。
善男子此名菩薩大悲方便雙智慧門。
若菩薩住此門者,獲得涅槃平等行菩薩行。
善男子雲何菩薩。
善知一切有情行相。
善男子菩薩。
有八萬四千行。
是於根本。
邬馱南句有情行相。
無量差别不可思議不可言說。
唯佛能知。
非諸聲聞緣覺所了。
亦非菩薩之所能了。
彼菩薩蒙佛加持及自智力。
随知一切有情行相。
所謂如是自性相。
如是行相。
如是因相。
如是緣相。
如是作相。
如是和合相。
或種種相離相欲相。
瞋相癡相等分相。
地獄相傍生相琰魔界相天相人相。
或聲聞尼夜摩相。
或緣覺尼夜摩相。
或佛尼夜摩相。
或遠因相中因相近因相。
如是有情一切行相如實知之。
除一切智不被摧伏。
善男子是為菩薩善知一切有情行相。